.<

這篇祭文,李世民是耍了心思的。

之前的篇幅都是中規中矩的祭天文,但是之後的冗雜,其間摻雜了很多他對這一次戰爭的祈願。只不過,除了負責記錄的官員以外,沒人注意到而已。

祭天儀式結束,眾人都激動起來,接下來就是定爵了。

泰山封禪,是重大的禮儀,在這樣的場合下定爵,以後只要沒有大錯,爵位一般都不會削減。但是,事情都有兩面性,要是在這個時候被削了爵位,就表示這件事沒了迴轉的餘地。

有書記官執筆在檀木木板上寫字。

最開始的,都是皇族的封王,排在首位的就是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再一次確定了他的太子地位,更何況他已經成家有子,接下來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朝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接下來的就是魏王李泰,只不過,在他封王的字跡後面,加上了“不之官”的字樣。

不之官就是不去封地就藩,看到這一條,李泰眉開眼笑。去當個混吃等死的王爺多沒意思,他李泰天縱奇才,一定要把科學這門學科在貞觀就發揚光大。

李恪同樣得到了不之官的允諾,李承乾三人高興的抱到了一起。在別的藩王看來是天塌了的三個字,對他們而言是最好的處置。

隨著漢王韓王河間王等王爵確定後,就是很公爵。

首當其位的就是“傳世護國公冷鋒”!

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都來祝賀冷鋒,這樣的爵位,對一個家族而言實在是榮耀。傳世級別的公爵啊,這可比封王都自在。

冷鋒一一回應,還答應下來封禪結束後準備一場宴會。

儘管是笑著答覆眾人的,但是冷鋒心裡依舊苦澀。

這個時候別說確認他的傳世爵位了,就算是李世民直接給他封王他都開心不起來。

舉世攻唐啊,還有什麼訊息,能比這個更催心斷魄的?

大唐生死一瞬的一場浩劫,也不知道結局會是怎麼樣。

衛國公李靖、英國公李績、勳國公張亮....

一眾軍方的爵位沒有一個改變的,事實上,經歷過李世民的第一次消腫,軍方留下來的,已經沒有了無功將領。

梁國公房玄齡、趙國公長孫無忌、來國公杜如晦....

文臣中扛把子的幾個爵位,也沒有改變,變了的,只有一些縣伯縣子的爵位。

這些爵位,或升或降或免。但是,沒有一個人出來喊冤的。這一次定爵,李世民處置的很公正,德行功績不夠的,就降爵或者免爵,沒什麼可說的。

經過一番改動後,大唐的貴族爵位,已經徹底能和他們的功績相匹配了。

最後的最後,居然多了一個爵位—蓬來縣男鄭誠。

這個縣男,以往並不如何出眾,想不到居然能在封禪大典上新獲得一個爵位。

儘管縣男是最低階的爵位,但是今後只要是爵位,就有含金量了!

當下,就有人打聽起這個鄭誠是什麼身份,憑什麼能在這個節點得到縣男的爵位。

末了,“無軍功不得爵”的訊息再一次強調。

從今以後,只有軍功能夠換取爵位了,無形中,軍方就壓了文臣一頭。

但是,文臣們卻已經從不甘中走了出來。

多方打聽後,確定了這個鄭誠的身份。

一個文院走出來的畢業生,憑藉著自己對鹽鹼地的治理學問,在登州處理鹽鹼地無數,登州西部百姓甚至為他起了萬民書。這樣的功勞,普通的封賞確實不夠表彰的。

同時,在這個例子上,文臣也看到了獲得爵位的途徑。

文臣只要能夠立下絕世大功,憑什麼不能得到爵位?

木板被立在祭壇旁邊,板上有名,是一種榮耀。

李世民走了下來,大臣們一擁而上,對皇帝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李世民大手一揮,就讓眾人安靜下來。

“這不是朕對你們的賞賜,而是你們的功績足夠和爵位匹配。不說那麼多了,護國公,你個傳世級的國公,不準備宴請朕嗎?”

冷鋒擠出笑容:“當然要宴請,天下樓的廚子,早就買好了食材,就是不知道你們準備正式的宴席,還是再來一次燒烤大會?”

李世民大笑道:“如今涼意依在,自然要燒烤啊!朕聽聞燒烤海鮮,樂趣無窮,如今臨海,怎麼也不能錯過了。”

大臣們自然都同意。

燒烤在長安流行了這麼多年,依舊熱度不減,現在的長安人,一年要是不吃幾次燒烤,就感覺人生索然無味。

準備封禪事宜的是李承乾,他考慮到封禪之後會有宴會,所以特意帶上了天下樓的廚子。

程咬金跳了出來:“陛下,燒烤的話,野味滋味更好一點,雖然如今是春季,獵物沒什麼油水,但是也比畜養的畜牲有滋味,微臣願意領一隊人馬去打獵。”

李世民笑道:“算上朕,武官去打獵,文官處理食材,很合適。”

燒烤要的就是動手,所以如今的士大夫也就不再“遠庖廚”了,就算是房玄齡杜如晦,也學會了一手好刀功。

冷鋒也準備去打獵,不為了樂趣,而是為了跟李靖等人商量一下應對之法。

武將的隊伍浩浩蕩蕩的去了山間。

等遠離人群後,沒等冷鋒開口,李世民就把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

這樣重量級的訊息,把武將們震撼的夠嗆。

特別是劉弘基,說話都結巴了:“舉...舉世攻唐?”

李世民點點頭:“沒錯,雖然只有七成的可能性,但是咱們不能奢望這只是咱們的敏感,必須要想好應對之法。李靖,孝恭,你們怎麼看?”

要說領兵打仗,眾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但是涉及到大局,也就只有李靖等少數幾人有自己的見解了。

李靖跳下馬,從馬的革囊裡抽出一份地圖,找了一個平坦一點的地方鋪開。

李靖的地圖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標註。

雖然很久沒有上戰場了,但是李靖依舊在關注著大唐周邊敵人的情報。。

沒有實踐的機會,那就模擬一下過過癮唄!

吩咐士兵們去打獵,眾武將湊在一起,圍著地圖探討起來。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