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賭會的結局如冷鋒所料一般。

長達兩天的場場廝殺,棋藝比拼專案被王羨拔得頭籌,當王羨得到“可一次牛頭祭祖”的赦書後,手舞足蹈,狀似瘋癲。

“畫”的比拼,閻立德閻立本共畫的《初春郊野圖》毫無懸念地取得了第一。

閻立德繪畫尤其擅長山石鳥獸,這一次又有弟弟在一邊輔助,成畫後,畫上的青草彷彿都在隨春風搖擺。

可是文賭會之後,冷鋒預料中的皇權氏族之間的輿論狂潮卻沒有爆發。

能夠挑撥起社會輿論的只有文賭會的真正勝者皇帝,既然皇帝沒有推動輿論,多半是李世民認為還不到徹底打壓氏族權力的時候。

沒有皇帝的暗中干涉,長安城的士子文人都在欣賞韓崇文、姚思廉、魏徵、天下樓樓主的美文,長安紙店裡的紙價格依舊沒有落下多少。

而平民百姓則彙集在一起,聽說書先生大侃天下樓文賭會內“群雄爭霸”的激烈場面,說到激動處,什麼魏大夫吐血寫賦,天下樓樓主閉眼揮毫的段子就莫名其妙地出來了。

謠言這種東西的傳播速度是最快的,以長安為中心,以輻射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擴散著。

“皇帝臭不要臉啊!”

這是很多沒有參與文賭會,或是遠道而來抄賦的大儒內心中共同的心聲。

眾所周知,魏大夫的《阿房宮賦》是由阿房宮灰燼摻墨書寫,天下樓樓主的筆法被傳“字字如刀”、“望之蟄眼”。如今兩幅真跡都被皇帝收走了,還美其名曰:“掛在御書房,時時以為誡。”

你要是天天看就見鬼了!在平民百姓、寒門士子心目中,皇帝就是每天高高在上,錦衣玉食的,哪有時間一直去看兩篇賦。

然而事實也確實如此,李世民回宮後,就把魏徵的幾張紙裝裱好,把它和冷鋒的真跡一起送進了寶庫,然後“臭不要臉地”抄寫了一份掛在御書房“時時以為誡”。

繼“洛陽紙貴”後的“長安紙貴”可是士林的一大盛事,不少人都渴望一睹真跡。

朝堂之上,在處理了東突厥新拓土如何管理的事兒過後,姚思廉站了出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姚思廉的出現讓李世民嚇了一跳!自從他登基以後,姚思廉從來沒有上過朝,再加上大殿寬敞,人數太多,皇帝也沒有時間一一地去瞅,都是看有人站出來了再打量這個人是誰。

姚思廉沒拿笏板,走到文武百官中間,彎腰九十度拱手,施禮施得一絲不苟。ps:上了歲數的人也不怕老腰出毛病!

直起腰後,姚思廉才說:“陛下,微臣見百官久不出班,便代士林向陛下進言。”

呵!眾大臣紛紛看向姚思廉,“代表士林”這四個字可不是隨便說的,只有足夠數量的道德大儒、學子同意了,才能說。遇到這樣的事情,就是皇帝也必須重視起來。

李世民正襟危坐,說:“請講!”

“前幾日因魏大夫和天下樓樓主的《阿房宮賦》引發了‘長安紙貴’,到現在,長安紙店的紙依舊供不應求。很多大儒學子都慕名而來,希望抄錄一份,更希望一睹真跡。

怎奈兩篇真跡都被陛下收藏,吾等又不能隨意出入宮廷,所以斗膽請陛下將兩篇真跡公之於眾。”

李世民的臉上閃過一絲肉痛,不由得撒了謊:“那兩篇真跡已經被朕糊於牆壁之上,要是想拿出去,恐怕得拆了朕的御書房了!”

糊到牆上了!姚思廉差點跳起來,世人得到名家真跡,哪個不是放在箱子裡,注意防蟲、防潮,輕易都不展開,皇帝居然把它們糊到牆上了!糊到牆上了!!

站在文臣之首的房玄齡眼神很好,清晰地捕捉到了皇帝臉上的肉痛之色,暗笑之餘,卻不得不幫幫自己的聖上。

於是出班啟奏:“陛下,既然真跡已經無法取下,何不下令讓魏大夫和國公再寫一篇?兩篇賦的內容滿長安有識之士盡知,大家不過是想看看魏大夫和國公的書法罷了!”

李世民欣慰地看了房玄齡一眼,暗道自己的左膀右臂就是有辦法!於是開口:

“魏徵……”

魏徵站了出來:“臣在!”

李世民笑著說:“你魏玄成可是聲名大噪啊!朕不想拆了御書房,只能讓你再寫一遍了!”

魏徵也笑道:“為陛下分憂是臣的本分,臣這就再寫一篇!”

宦官立刻給魏徵準備了桌椅筆墨等。

就在朝堂之上,魏徵把賦又寫了一遍。

等墨跡乾涸後,姚思廉滿意地把紙收了起來。

李世民第一次在御座上扭腰,活動了一下後說:“朕有些乏了,退朝吧。”

姚思廉不等宦官用尖銳的嗓音重複皇帝退朝的話,就急忙說:“陛下!可還有國公的一篇未得啊!”

李世民剛站起一半,只能又一屁股坐回龍椅,說:“你與天下樓樓主熟識,自己去討要一篇就是了!”

姚思廉無奈道:“此時眾人就聚集在宮外,等著微臣出宮呢,況且臣昨天有事找樓主,去過天下樓,天下樓的掌櫃老元說樓主在天下莊園。微臣又騎著驢去了一趟天下莊園,冷府的管家老李說樓主帶人進了秦嶺,沒個三五天的不會回來。”

李世民這才想起來張仲清提議後,和冷鋒帶人進秦嶺拿著驚雷箭打獵實驗去了。

李世民當即安撫姚思廉道:“秦嶺雖大,可是追尋樓主蹤跡卻很簡單,來呀,傳令渭河邊玄甲軍派人尋找,日落前必須回來!”

別人找驚雷司的人很難,可是驚雷司的人找自己人可就簡單了。

只要聽到秦嶺深處有“嘭”的一聲,循著聲音去找就是了!

茫茫秦嶺,野獸眾多,每到夏季,就有野豬之類的野獸下山啃食莊稼,百姓們可應付不了這些猛獸,所以每年春末周邊縣衙都會召集獵人進山打獵,把近處的野豬全部消滅。

正巧張仲清想嘗試一下用驚雷箭打獵是什麼滋味,就奏請皇帝批准進山了。

當冷鋒又一箭射中一頭野豬頭頂、炸死了野豬後,驚雷司留守人員趕到了:

“陛下請您上朝……”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