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把張文描述的驚雷爆炸場景又仔細地讀了一遍,才放下手裡的信:

“如果真的有這樣一種武器,那麼它的重要性絕對甚於八牛弩,仲清,我知道你想退隱,可是這件事,朕還是交給你比較放心!”

張仲清點了點頭:“臣這次來也是為了這個,臣請陛下成立驚雷司,臣任統領,管理驚雷。”

“朕就知道,朕遇到為難的事兒,你總會為朕分憂!怎麼樣,百騎司還有可以空閒的人手嗎?沒有的話朕再給你調幾個。”

“還有幾個,而且沒什麼事可做,臣這就準備。”

“不必準備,驚雷的事兒還得天下樓樓主做主,等他回來你就去他那裡聽命吧!對了,他現在到了哪裡?”

張仲清苦笑道:“百騎司的人手第一次盯上他和蜀王,他就發覺了,從邊境到長安多條路線的百騎司成員再也沒有見過他倆的蹤跡……”

百騎司的一幫蠢蛋居然想追蹤一個殺手,真是玩笑!

冷鋒回長安的途中還打算做實驗呢,怎麼能被人盯著!

每到一處縣城,冷鋒都會買些東西,等到了無人區以後,冷鋒就開始製作張文口中的“驚雷”。

在一個山谷裡,冷鋒第一次引燃了他自制的黑火藥彈。

嗤!引信被點燃,冷鋒立刻把李恪按到樹後面。

轟!

遠遠地就能看到飛濺的土石,李恪像看神一樣看著自己的師父,太牛了!只是幾種粉末混合,再用雞蛋清攪拌成顆粒,最後裝到一個鐵酒壺裡,點燃後就有如此威力!

相比較而言,那個什麼粉塵爆炸簡直就是玩具!

直到硝煙散盡,冷鋒才檢視了一下威力。

酒壺炸了以後形成了直徑一米,深二十公分的土坑,酒壺的碎片和一些碎石子深深地鑽進了周圍樹的樹幹裡。

不行呀,威力還是差點,可能是硝不純的原因,要不然黑火藥這種已經是軍事化範圍的東西威力不會這麼低。

冷鋒指著樹上鑲嵌的石子對李恪說:“火藥這種武器,有兩種造成殺傷的方式,一是衝擊波,二是破片。作為一個合格的統帥,學會使用它是首要任務。那我現在考考你,你說火藥還能怎麼用?”

李恪想都不想就說:“裝在八牛弩上,裝在投石機上,攻城便捷無比,裝在箭矢上,射箭射不準也沒關係了。如果鑿山挖路,用它也比人工快得多!”

冷鋒對李恪的回答很滿意,就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吧!咱們回長安。你那皇帝老爹估計等急了。”

……

李承乾特意帶著姚思廉觀看書院的建造過程。

書院選址在渭水邊,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都不足以形容這裡的優美的環境。

原本渭水距離與東突厥的邊境不遠,很容易遭受戰火侵擾,所以沒人在這裡定居。(便橋之盟就是明鑑!)

可是此次征戰過後,東突厥國土的南部徹底成了大唐的領土,於是不少王公貴族都打算在渭河邊蓋一所別院,夏日酷暑難耐的時候,來這裡避暑可是難得的享受。

冷鋒出關以前把一百萬貫都扔給了李承乾,這些天無數的工匠被天下樓高額的工錢吸引到這裡,土地已經平整完成,就等著天氣暖些打地基了。

姚思廉畢竟上了年紀,陪著李承乾走了一會兒就腿腳痠痛,只能坐下歇息。

“唉!此處雖好,可是距離長安還是遠了些,每日往來,老夫這腿腳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得消。”

李承乾從親衛手裡要過酒壺,恭敬地遞給了姚思廉,等姚思廉喝了酒緩了緩氣才說:“先生家境貧寒,連代步的驢子都沒有,承乾怎敢讓您每日奔波。渭河邊到時候會建不少鄰水小榭,都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先生是世間少有的智者,住進去可是再好不過了。”

姚思廉急忙揮手:“按你之前所說在你天下書院執教,老夫等人每月薪水二十貫,這已經是大大的佔便宜了,怎麼能再要房子呢!”

李承乾笑著說:“當然不是送給您的,您接了這房子,兩年的薪水可就沒有了。”

“原來算是借的,這樣也好!”

休息夠了,姚思廉又繼續爬坡,忽然他發現不遠處的河邊也有不少人在大面積清理土地,就問李承乾:“我看書院選址已經夠大了,怎麼那邊還在平地?”

李承乾解釋說:“那邊與咱們書院不同,咱們是天下書院,教的是學問,學得是孔孟之道。那邊是天下武院,教的是兵法,學的是刀槍棍棒。”

姚思廉點了點頭:“文武兼備才是強國之道,太子殿下,吾雖為太子冼馬,可是從未教過太子殿下治國安邦的學問,也沒有教如何執政。今天咱們正好站在書院武院中間,臣有些話需要告誡太子殿下。”

姚思廉雖然只是掛著“太子冼馬”的頭銜,可是放到明面上就是李承乾的老師,更何況他是飽學大儒,教導誰都是夠格的。

李承乾急忙拱手:“孤必洗耳恭聽。”

姚思廉指著北方說:“突厥之患,雖平民百姓亦可知。有些迂腐不化的老臣口口聲聲說需要以德服人,以理教服天下,最後達到萬國來朝的境地,然後就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天下太平了。太子殿下,您怎麼看?”

李承乾呸了一聲,說:“放屁!”

姚思廉哈哈大笑:“說得對,就是放屁。此次陛下出兵征討東突厥,好多人都說陛下貪功冒進。我不這麼看啊!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誠不我欺!對敵戍邊,就需要武力,治理百姓,就需要文才。武力衰弱,則外敵入侵,文臣亂法,則內民揭竿。太子可懂我的意思?”

李承乾不假思索地說:“先生的意思是一個國家同時需要武力和文治,二者缺一不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姚思廉嘆息道:“自古以來文武相爭都不可避免,殿下若是得繼大統,千萬要注意二者持衡之道。”

李承乾恭恭敬敬地一禮及地:“多謝先生教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