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去一個手下,換取高麗大對盧淵蓋蘇文的好感,確實是划算的買賣,這個巴利,真的是有一個梟雄心的傢伙。

張儉不知道什麼時候湊了過來:“這個該死的淵蓋蘇文,不僅和草原合兵攻打京北道,還發兵攻打勝州,他們高麗什麼時候有這麼大的信心了?”

張儉因為身先士卒、力抗高麗敵兵的功績,也被叫到了長安接受嘉獎,功勞僅次於收復京北道的尉遲恭和劉弘基。

尉遲恭笑道:“老張你這次可算是白撿到了功勞啊!我感覺,高麗的退兵和我們的連勝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你小子得請我們一頓啊!”

聽見尉遲恭這麼說,張儉只能苦笑,見文官們都在對詩作樂,沒注意這邊,他才說:“咱們都是熟識,這話我才會對你們說,什麼功勞啊!

你們知不知道,只要高麗再堅持三四天的進攻,勝州的城就破了啊!你們覺得我在勝州守的很輕鬆?”

“差三四天,就城破了?”

李靖等人驚訝的不能自已,勝州城雖說比不上洛陽等地城防堅固,但是,抵禦一個高麗,至於這麼費勁嗎?

張儉也知道李靖他們在想什麼,就說:“那個淵蓋蘇文,真的不簡單啊!進攻勝州就是他親自帶兵攻打的,他似乎看出咱們除了京北道的軍隊以外,不能輕易再派軍隊。

進攻的那叫一個兇猛啊!高麗的軍隊,是真的悍不畏死,現在,我似乎明白當初隋朝的進攻為什麼三次都無功而返了。”

李孝恭點點頭:“當年我也參與過和高麗的戰鬥,高麗的士兵,勇猛真的不遜色於草原人,士兵彼此之間的配合,有的時候比咱們中原人還要強一點。”

不能以鄙視的目光看待大唐周邊的國家啊!大唐周邊,也只有室韋最弱,別的國家,哪怕是薛延陀什麼的,也是不弱的。

張儉苦笑道:“說實話,這功勞我拿著都燙手,但是,陛下卻說,不管怎樣,我都是守住了勝州,這就算是功勞,生生羞死個人啊。”

冷鋒笑道:“估計皇帝是不想傳出對朝廷不利的訊息吧,差點城破了和死守到最後,根本是兩回事。”

京北道剛剛丟失,大唐就以雷霆萬鈞之勢奪回來,甚至捎帶著奪取了他們一些領土。

這是大功,在這個值得慶祝的情況下,確實不適合傳出負面的訊息。

李孝恭和張儉碰了一杯後說:“這功勞你就收著吧,哈哈,你知道,淵蓋蘇文為什麼突然撤兵嗎?”

張儉撓撓頭,他還真的不知道,按理說,只要攻破勝州邊防,一州之地就會歸於高麗所有。可是,偏偏就在城破之前,淵蓋蘇文卻退兵了。

李靖也很好奇,就問:“你知道原因?”

李孝恭笑道:“其實啊,讓淵蓋蘇文撤兵的是高麗王高建武。哈哈,淵蓋蘇文這一次應該是被氣的半死了,就因為高建武的龜慫,白白錯失了這麼好的一個機會。”

張儉無奈道:“我倒是要謝謝高建武的龜慫了,要不是他的龜慫,我這人頭估計都不安穩。”

破城失地,一向都是大罪,這不是說你努力了,就不會受到處罰的。朝裡,估計也只有頂頭的幾個人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張儉只是侯爵,功勳不夠,很容易就沒腦袋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淵蓋蘇文回去後,高建武讓他入朝,但他拒絕接受懲罰,號召東部的家族勢力,造反了。”

“造反了?你怎麼知道的?”

冷鋒奇怪的看向李孝恭,按理說,這訊息,朝廷都還沒得到,怎麼李孝恭先知道了?

李孝恭笑了笑:“這個,其實我家在高麗境內辦了一個商鋪,倒騰倒騰一些大唐和高麗都稀缺甚至沒有的東西,不怎麼賺錢。

淵蓋蘇文造反的時候,他們是最先受到衝擊的一批人,那狗日的居然號稱要殺掉高麗境內每一個唐人。嚇得我家的掌櫃拼了命的往回跑。

朝廷沒有得到訊息,可能是還沒有送到吧!”

“還真的造反了啊!”

李靖驚奇的看向冷鋒,原本,他覺得淵蓋蘇文是個能屈能伸的人,冷鋒的預測很難實現。

結果,這傢伙還真的造反了。

“呵呵,高麗內部動亂,是咱們期盼看到的,至少三五年以內,東北那邊的邊境,不用太擔心了。”

劉弘基奇怪道:“那咱們為什麼不趁機打他們呢?那話怎麼說的來著?鷸蚌相爭,釣魚的得利嘛!”

李靖搖了搖頭:“不成的,他們內亂歸內亂,要是大唐介入其中,你信不信,淵蓋蘇文和高建武會頃刻間休戰,共同對抗大唐。”

高麗的內亂是因為政權的衝突,但是要是有外患,那再怎樣的衝突,都可以暫時和解。

李孝恭也說:“咱們就坐山觀狗鬥就行,反正狗咬狗一嘴毛,讓他們打去吧!”

對現在的大唐來說,沒什麼比周邊國家內亂更好的訊息了。不過三日後,朝廷不僅收到了高麗內亂的訊息,還收到了倭國內亂的訊息。

得到大唐兵甲支援的蘇我次郎,在接到淵蓋蘇文造反的訊息後,到底也忍不住造反了。

這是兩個本來就有野心的人,大唐做的,不過是給他們的造反找個理由罷了。

一個桀驁不馴,卻偏偏連番被施壓。

一個即將沒落,卻抓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

在高麗和倭國的地圖上畫了一個叉以後,冷鋒才松了一口氣,只要高麗內亂,那麼今後對付突利、突施兩個草原家族就會容易很多。

只有打通向北的道路,才能隨時迎接回來的劉源。

冷鋒不曾忘記,也不敢忘記。在地球的另一端,還有一隊冒著各種危險,在尋找能夠讓大唐變得更加富強的農作物。

他不認為劉源會死在半路上,那是一個意志堅定得像頑石一樣的人。

他也不希望劉源失敗,大唐徹底轉化成為商業為本,需要一個條件。

這個條件,就是農業豐收到近乎消耗不光的地步。

而這個條件,僅憑糜子什麼的,是做不到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