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承乾從來不覺得兩個弟弟會威脅到他的皇位。

這段時間,他們三個兄弟之間的情誼,竟然讓他感覺很迷醉。彼此信任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好了。

所以,李承乾也願意用最坦誠的姿態對待他的弟弟們。

東宮大變的事情,是隱瞞不了的,於是乎,一些實在是被清的太狠的人,就慫恿著自己家族不太重要的朝堂成員試著上了奏摺,彈劾太子肆意胡為。

針對太子肆意改變東宮制度,裁員的事情,朝堂之上分成了鮮明的兩個派系。一派是以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為首的支援派。

他們認為,太子此舉是正確的,東宮裁員,減少了朝廷不必要的開支,同時也讓懶散的東宮氛圍為之改變。

而另一派,是以魏徵、孔穎達等人為首的反對派。魏徵就是舊太子手下的人,他認為,舊太子的失敗,其實跟他自己沒有接受好正統的太子教育有關,

而孔穎達,則認為東宮的官職制度,是祖宗留下來的法度,不能肆意更改,更何況,這個更改還是年幼的太子自己做出來的。

年齡,就是李承乾的硬傷,魏徵等人還因為理論牽扯到舊太子不好多說什麼。而1孔穎達,覺得自己只要抱緊祖宗法度不可更改這一條,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兩方的人各執己見,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

改變這個格局的,是一封奏章,中郎將常何的奏章。

奏章裡,詳細闡明了兩方的理論特點,還寫出了兩方的利害,站在一個局外人,甚至一個仲裁者的角度上,將這件事分析的底掉。

這個奏章,讓朝堂上的爭吵聲消失了,兩方的人,因為自己的理論被找出不足,都無法反對這個奏章的最後觀點。

“裁員之事,勢在必行,但是,相關官職的精簡和任命,卻必須由朝廷來商討。”

這個奏章,就是李承乾自己,也沒有辦法反對。對她而言,趁機把那幾個舌頭長的傢伙清除出東宮,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東宮官職的任命?

他又不是經常住在東宮,設定那些東西有什麼用?

朝堂上,李世民看著常何的奏章,看一眼舒服一下。

說實話,這件事,吵得他都覺得頭大,兩方都有道理,但是,卻沒辦法折中。如今有這個奏摺,算是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但是....

李世民合上奏摺,問常何:“這個奏章,道理說的頭頭是道,還有頗多引經據典的地方,想必,這不是你一介武夫寫出來的吧!”

常何恭恭敬敬的說:“啟稟陛下,這個奏章是微臣所寫,但是內容,則是在下的一個門客所作。”

“門客?”

李世民又翻看了一下奏章,說實話,這個奏章,確實很不錯,很有文采。同時,也能體現出作者的滿腹經綸。

這樣的一個人,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人才了,如果,他確實有大才,他也不是不可以給這個人一個當官的機會。

想到這裡,李世民又說:“你不要對你的門客說實話,就說,朕要百官上書議論朝政得失。朕想要看看,這個人對朝政,是不是也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常何領命。

第二天,李世民得到了常何的門客-名為馬周者創作的奏章。奏章內一共有二十條,每一條都說得特別符合李世民的心意。

這樣的一個人,如果淪落在常何家中僅僅只做一個門客,實在是太浪費了!

“傳旨召見馬周進宮,朕要當面考校他。”

皇宮距離常何的家中,距離還是很遠的,更何況,一個山野村夫上朝面聖,怎麼也要梳洗打扮一下,還要驗證身上有沒有武器什麼的,麻煩的要死。

為了讓馬周儘快出現在朝堂上,李世民連續派出了四次宦官傳旨,免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過程,直接讓馬周進宮。

沒過太長時間,一個衣服穿的鬆鬆垮垮、頭髮粗粗紮起來,還是溼漉漉的、身體極度消瘦的書生走進了大殿。

一看這傢伙就不知道規矩,儀表不得當不說,明明宦官已經叫停他了,他還是往前走了幾步。

就因為那個地方有大殿柱子的影子,可以避免被陽光直曬。

這是很失禮的,但是李世民卻絲毫沒有生氣,還伸手制止了想要訓斥他的無名。

雖然行為失禮,但是他好歹知道這是御前,跪地伏首的禮節一絲不苟。

“草民馬周,馬賓王,見過陛下。”

李世民打量了他幾眼,看他身材消瘦,就問:“馬周,朕見你身材如此瘦弱,可是有什麼病?”

馬周點頭:“啟稟陛下,草民患有消渴症,求醫問藥多年,還是沒有什麼起色。”

消渴症,其實就是糖尿病,只不過古人對這個東西不是很瞭解,就以為大補就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於是乎,李世民說:“傳旨,內務府選高麗的高麗參等補品,給馬周補補身子。”

這話一出,朝臣們都對馬周刮目相看。這個傢伙好運氣啊,第一次面聖,就能得到賞賜。

而且,看樣子皇帝對這個人很中意,想要重用....

一些人不由得對馬周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馬周也沒想到自己能夠得到皇帝的關心,說到底他是一個落魄書生。雖然在老家驕傲狂妄,但是,到了長安,到了朝堂上,卻沒了狂妄的資本。

所以,他連連對著李世民叩首:“草民謝陛下恩賞!謝陛下恩賞!”

看著反應劇烈、恨不得肝腦塗地以報皇恩的馬周,李世民忽然很愉悅。

而且,冷鋒關於官員。特別是地方官員最好是選自寒門學子的話,實在是太正確了。

馬周對於朝政的一些看點,無一不是從實際出發,個個切中要害。這就是眼界的問題,京城富家子弟,個個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們怎麼能體會百姓的疾苦?

而且....

看著被宦官制止才停止叩首的馬周,李世民想到了另外一點:寒門子弟,突然得到提升,才會異常感激皇恩,他才能很好的收買人心。

如此可見,科舉制度的擴張,確實是一個正確的思路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