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上數字十?”李承乾震驚了。

這個………

以前的人怎麼沒想到?開了鑄幣局,還是一個一個的鑄造銅板?

李泰忍不住說:“師父,你不知道民間有一些黑心的造假錢牟利嗎?那些假錢流入市場,說到底虧損的是朝廷,要是擴大單個銅幣的面額,那要是再有造假幣的………”

冷鋒搖搖頭:“不可能的,因為鑄造銅板的,會是鐵生他們用的那種水力巨錘,模板也是超越百煉鋼的合金模子。再加上模板的花紋複雜點,一般人根本仿造不了。”

水力巨錘雖然是打鐵利器,但是李世民卻沒有准許它流傳出去,說是擔心流傳到外國,增加外國的制甲能力。

之前冷鋒還覺得他有點小家子氣,現在想想,他做的這個決定,真的是很合適的,別的不說,在新的技術出現前,水力巨錘造錢,就能支撐大唐的鑄幣業好多年。

果然當皇帝的,沒一個是廢物呀。

想到這裡,冷鋒搓了搓手指,對李承乾說:“去書房給我研墨,我要給你爹寫一封信,有一個機構,只有他親自掌控才行。”

能夠指使太子研墨的沒幾個,冷鋒恰巧是其中之一。

蘸著墨汁,冷鋒徹夜給李世民寫了厚厚的一疊信,派二狗子親自送去皇宮。

二狗子進入皇宮時,恰逢李世民在上早朝。因為黃門通稟的是“國公派副將送信”,房玄齡第一個笑了:“該不會是病假信吧?”

國公不上朝已經是常態了,送病假信,有點多此一舉吧!

李世民認得二狗子,見他捧著一個加鎖的鐵盒子來,就知道是重要的東西,他對著旁邊不遠的龍影點點頭,龍影就快步跑過去接過鐵盒子,開啟看了看後,才送到李世民龍案上。

李世民拿起第一張紙,仔仔細細看了一遍,又拿起第二張,第三張,當第三張看完後,李世民啪的一聲扣上鐵盒,看了一下朝中諸大臣:“傳旨杜如晦火速回京,不得遷徙,高昌事務,移交李道宗。房玄齡、魏徵、長孫無忌隨朕來,其餘人退朝!”

說完,他也不等眾人喊“恭送陛下”,就急急的離開了大殿。

同樣作為被點名的,長孫無忌湊到房玄齡身邊問:“你說國公又搞了什麼么蛾子?怎麼皇帝這麼失態?”

魏徵也湊過來說:“不清楚,冷鋒他總是弄些讓人防不勝防的東西,如今各國使節齊聚長安,為的就是一探火藥武器的究竟。難道說,火藥武器又有了進展?”

想起之前見識到的火藥武器威力,長孫無忌打了一個寒顫:“可千萬別是火藥武器又突破了進展,這東西,能威懾敵人是極好的,可要是太過火了,也不是好事呀!”

如果火藥武器發展到把敵人嚇到絕境,那大唐周邊的國家絕對會聯起手對付大唐。單論其中一個,大唐哪一個都不會怕,可蟻多咬死象,要是他們真的聯手,就不美秒了呀!

“去聽聽,如果真的是火藥武器又有進展,實在不行,就封鎖消息,得過一些年才能放出來。”

三個人商量好以後,帶著忐忑的心情離開大殿,直到進了李世民的書房,他們才看到了冷鋒的書信真容。

長孫無忌看完後說:“銀行?這是一個挺新鮮的東西,如果朝廷真的開設銀行,確實能一定程度上把持住商業命脈,也能推進貨幣改革。”

魏徵接過鐵盒,粗粗看了一遍以後連連搖頭:“不可不可,開設銀行,方便天南海北商人交易,方便商人資金周轉,這不是在支援商業嘛?農為本,自古以來哪一個朝代不是重農抑商?這可是倒行逆施,不對,往前推也沒有這麼幹的,他這不是抽大唐的脊樑嗎?

此等想法,和破國有什麼區別?請陛下下旨斥責他!實在不行,微臣親自去一趟天下莊園,讓他放棄這個可笑的想法!”

雖然魏徵自認和冷鋒關係還不錯,可是冷鋒這一次的行為實在是不能讓他理解,發展商業?這不是讓大唐找死的行為嗎?

房玄齡見長孫無忌和魏徵態度迥然不同,趕緊搶過魏徵抱著的鐵盒子,拿起信看了一遍。

許久之後,老房才松了一口氣:“說不上好,說不上壞,建設銀行,能夠在短時間內推動貨幣改革,甚至能透過低利貸款打擊放貸的寺廟和民間團體,可是長久以往,確實會影響到農業呀,他在想什麼?”

老房很聰明的沒有對對冷鋒的想法下定論,好多時候他覺得天馬行空的想法,偏偏冷鋒能夠用實際行動證明它的可行性。

李世民沉思許久,最後把手裡攥著的一張紙丟到了桌子上:“你們看看這個。”

那張紙被他攥的都要成沾水後攥的一坨了,房玄齡過去拿起紙團,廢了好大力氣才不損壞地把紙展開。

展開後的紙上面沒有多少字,就三個,可是看到這三個字,房玄齡喉嚨咯嘍一聲,差點抽過去。

長孫無忌眼疾手快的扶住了他,連問:“房相,怎麼了?是什麼讓你這般失態?”

魏徵沒扶房玄齡,而是拿起了那張紙,看清那三個字後,他比房玄齡很乾脆,攥著那張紙,直接就昏過去了!

李世民趕緊招呼內侍掐人中、灑水的把魏徵弄醒。

魏徵醒來後,抓著手裡的紙厲聲說:“叫他!叫他進宮!他要是敢騙老夫,老夫絕對不會放過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長孫無忌接過魏徵手裡的紙,展開一看。

就三個字:農、無、稅。

就是這三個字,卻也讓內心最強大的長孫無忌也跌坐在地,彷彿渾身的力氣都沒有了。

農無稅?

農無稅?

這可能嗎?

天下之本為農,也就是百姓,一個國家的興盛,其實都是建立在百姓是否安居樂業上。

歷史上的大朝代更迭,哪一次不是農民起義才完成的?沒有農民響應的起義,那只能是謀反,是叛逆。

農民所需很簡單,只是地主國家不要剝削的太嚴重就好,如果農無稅………

那大唐就可以百世、萬世綿延永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