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涵山在安民縣是最德高望重的一個人,再加上替民上書一事中在皇帝面前露足了臉面,所以新任縣令就落到了他的頭上,而且李世民還親手寫了“安民”兩個字,蓋上皇帝大印,作為周涵山當官的賀禮。

就在縣衙門口,傳旨的宦官當著眾多鄉民的面宣讀了這個訊息。

周涵山寒窗苦讀半生,只謀得一個秀才,平日裡靠教書為生,沒想到自己有生之年還能當官,甚至能得到皇帝的手書。周涵山顫抖著接過聖旨和御筆手書以後,幸福的昏了過去。

和周涵山任命聖旨同時到的還有李世民給李承乾的“便宜行事”的旨意。這表明他把安民縣的爛攤子交給了兒子處理,其中也包含著考校之意。

李承乾雖然才九歲,不過冷鋒覺得他可以處理好這件事,索性放任不管,整天在縣衙書房整理自己腦海中的記憶,打算編篡成教科書。

“勸流民出山的事就交給您了,您是安民縣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流民裡肯定能說得上話。”

李承乾坐在縣衙內,跟幾個老人家商量辦法。

首惡伏誅,眾多主簿、縣丞一類從惡就得移交刑部處理了。在新的官員派遣來之前,李承乾只能請縣裡的一些老人幫忙。

周涵山揪著鬍子說:“勸流民出山容易,可是如何安置就是問題了,此時正月未出,還是天寒地凍的,也沒法短時間內建起民居。我怕他們沒地方住啊。”

李承乾敲了敲桌子,三狗子立刻推門而入。

“傳縣城內所有客棧的老闆來見我,哦,對了,還有遠途的商人。”

三狗子的腿腳很快,不一會兒十幾個客棧老闆和三十幾個商人就進了縣衙。

“流民不易,寒冬仍居於洞穴。孤打算今天起就開始收攏流民,怎奈寒冬建立屋舍太慢,所以就找你們商量些事。”

安民縣上下都對這個太子欽佩得很,老闆和商人們紛紛拍著胸脯保證聽從太子命令。

“所有客棧,以每屋一戶收攏流民居住,孤寡老人優先,商隊自帶帳篷的,我希望你們退出客棧,如果有富餘的帳篷,也搭建起來,收攏流民中的青壯居住。一應住店錢和帳篷使用費用,都算在孤身上。”

一個客棧老闆急忙擺手說:“我等既是為太子收攏流民出力,怎麼敢收錢呢!”

商人們也一齊表示不敢收錢。

“你們就收著吧,這些年崔步雲暴徵暴斂,想來你們也受了不少迫害,在縣衙內搜出來的錢財不少,孤沒有上交,就是為了慢慢還之於民。你們不要讓孤的心意白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聽到李承乾這麼說,客棧老闆和商人們立刻喜笑顏開,紛紛領命而去。

周涵山簡單收拾了一下,就騎著驢帶著幾個曾受迫害的流民入山尋找流民去了。

李承乾又起草了一份告示,購買糧食、布匹。

有了金字招牌,幹什麼都方便,百姓們看到有告示立刻扔掉手裡的活計找識字的來讀,明白太子殿下的意思後,家裡有餘糧的就扛著米袋往縣城趕,家裡沒賣的布的,也抱著布和扛糧食的同行。

縣城裡的糧商,也扔掉標價的牌子,招呼夥計往縣衙拉糧食,衣料行的老闆吩咐夥計把厚實的料子挑出來,拉著一馬車布料往縣衙趕。

短短兩個時辰,縣衙門口就堆積了和縣衙大門一樣高的七八堆糧食和幾車布料。

這個時候不管農民還是商人都是純樸的,東城糧店的老闆跳著腳強調自己的糧食就是五文錢一斗,多了少了都不賣。要知道,平日裡他開店都是七文錢一斗賣的。

李承乾第一次發出自己對百姓的號召,沒想到迴響竟然這麼強烈,他感激地對送糧的人群說:“孤替衣食無著的流民,謝謝大家了!”

被崔步雲嚇壞了的流民任憑周涵山怎麼勸說都不願意出山,有性子急的還打算拿木棍揍他,要不是有幾個迅隊的隊員跟著,一定會出事。

周涵山無奈,只能換一個流民據點勸說。

安民縣周邊一共有三個流民據點,前兩個據點都沒有答應出山。第三個據點是林根生他們,好在他們認識迅隊的隊員,商量了許久之後,林根生才決定帶所有人一齊出山,不求免稅,只要有地種就行。

浩浩蕩蕩的幾百人跟著周涵山去了縣城,另外兩個據點的流民在鄙視這些人愚蠢之餘,還是忍不住派兩個老人跟著大隊伍去看看。

識字的人全部被李承乾徵召到了縣城門口,十幾個桌子一字排開,負責記錄和發放救濟金,不遠處的帳篷裡廚子們在忙碌地蒸飯炒菜。

救濟金不多,一戶兩貫而已,領到錢的流民們抱著銅錢彷彿抱著自己的娃娃一般小心。

蒸的飯也不是白米,而是糜子飯,所謂的炒菜,也不過是擱些豬油豬肉,清炒的大蘿卜片兒。

可是就是這樣的飯菜,卻讓不少的流民當場哭了出來。

李承乾站在桌子上,用力地大喊:“鄉親們,之前是朝廷對不起你們,現在是冬天,不容易蓋房子,孤給孤寡老人、孩子租了客棧,青壯們就委屈些,在帳篷裡苦熬一下,等到了春天,就會有工匠為你們蓋房子。”

一個老頭顫顫巍巍地趴在地上,悽苦地問:“官老爺,我們不在乎住什麼地方,我只想問一句,我們有沒有地種?”

對農民而言,土地才是一切,只要能種地,能有一口飯吃,他們就很滿足了。

李承乾跳下桌子,把老人扶起來,然後說:“當然有,不僅如此,朝廷承諾,六年之內不收賦稅。大家請放心!”

嘴上再怎麼說,也不如實際行動,在安排好這些流民的住宿後,李承乾親自帶著每家的青壯去看地。

看著肥沃的河灘地後,林根生一個猛撲就撲了上去,恨不得能把地攬進懷裡。

確定了縣裡確實是在收攏流民,分發土地,第二天天沒亮,安民縣周遭的流民亂糟糟地全湧到了縣城門口。

李承乾早有準備,破例早開城門,就在城門口分發糧食飯菜。等天亮後就繼續這一套流程。

看著吃飽飯後喜笑顏開的流民,李承乾終於放下了心裡的一個大包袱。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