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瑾很聰明的沒有直接跟長孫無忌等人唱反調,而是自說自話,將他知曉的事情說了出來而已。大唐最重軍功,這裡面一件件都足夠震撼人心,用不著多餘的吹噓,單純的複述就足夠了。

王玄策也站了出來:“陛下,剛剛鎮國將軍說的只是軍功。微臣就是出身文院,有幸被護國公親自指導過。作為文院初期的學子,微臣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沒有護國公,就沒有現在的文院。貞觀初年,一座文院的建立,靡費驚人。或許現在建立一個文院對好多人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那個時候的大唐而言,建立文院絕對是天大的壓力。

但就是這樣,護國公依舊出錢幫助文院開始了建設。那時候的文院沒有自己的產業,卻還是招收寒門學子,不取一絲學費束脩。現在文院已經成了全大唐學子夢想中的學問殿堂,要知道,這個夢幻的地方,其基石可是護國公親自立下的。沒有基石,就沒有上面的建設,韓老夫子等人,確實是一代學問宗師,怎麼褒獎都不為過。但是就是他們幾位,論到文院創立功勞的時候,都認為首功是護國公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除此之外,孫道長的醫學院,也引用了不少護國公獨有的醫術。震驚天下的鑄州虜瘡事件,期間研究出預防方法的就是護國公。前幾天名動醫學界的外科手術,也是護國公教給孫神醫的。”

王玄策還沒說完,長孫無忌就皺眉道:“既然他不親自做,就不應該厚著臉皮來要功勞。孫道長的手術是在他那裡學來的不錯,可是真正發揚光大的卻是孫道長。”

長孫無忌唱反調的時間拿捏的很準,眾大臣都沉溺在冷鋒的功績中連連點頭,這個時候他揪出一條來,儘管有些牽強,卻把唐瑾和王玄策一起營造的節奏打攪的七零八落。

王玄策動了動嘴唇,一時之間居然不知道怎麼繼續。這個時候他很想罵人,按照這個節奏下去,為先生爭來王位不是什麼難題,但是被長孫無忌這麼一攪和,之前的努力雖不至於傾覆,卻變了味道。

“趙國公這就說錯了,前人言飲水知源,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情。”

說話的是李泰,作為正二品的科研院院長,他以這個身份完全可以參議朝政。

站起來後,李泰邊活動筋骨邊說:“本王覺得前人的話很有道理,孫道長極為方正,雖然外科手術是他實行的,可是在醫學院的醫桉上,發明者卻是署名的護國公。本王的科研院對於大唐而言算是要害部門,可是沒有師父他老人家的教導,本王到現在也就是個浪蕩王爺罷了。另外,本王還要問問軍方的將領們,火藥武器用的可還順手?要知道火藥可是護國公發明出來的,大唐士兵縱橫天下無敵,其根源是什麼?”

提起火藥武器,就沒人反對了。大唐的強盛,就是從百戰百勝開始的。舉世攻唐的局面,算是大唐的一個桎梏,這場前所未有的戰鬥結束後,大唐才真正敢號稱天下無敵。

掃了蔣毅等人一眼,李泰撇撇嘴:“只不過一個名號的封王而已,看你們一個個急的,恨不得拿腦袋撞柱子反對。別以為本王不知道你們什麼心思,你們是不是覺得師父封王后,你們就徹底沒了趕超的可能?別丟人了,給你們三百年的時間,你們也積累不下比得過師父的功勞。說起來我都替師父覺得不值,我這個徒弟什麼都不用做,都能混一個魏王,他老人家兢兢業業的為大唐做了這麼多,如今弄個名號都弄不來。”

見弟弟打開天窗說亮話了,李承乾才說:“青雀,這裡是朝堂,注意一下你的措辭。”

雖然是提醒的話,但是李承乾卻是笑著說出來的。

李泰對皇兄拱拱手:“皇兄,臣弟就是個搞研究的,不知道怎麼說話好聽。我只是覺得您做的實在不合適,如果您感念師父的辛苦,送幾塊金磚過去,也比封王實在。一個沒有封地不能傳襲的王爵,哪比得上金磚實在。”

說完,李泰便拂袖而去。

朝臣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說什麼好。

讓李泰這麼一攪和,堂堂封王,變得連幾塊金磚都不如了。就像魏王說的那樣,如果把護國公所有的功績統計起來,封王真的不算什麼。

他們之所以這麼反對,追根究底,其實嫉妒佔了一半。臣子中出來一個孤零零封王的,不是從另一方面證明了他們的無能?

李承乾忍著笑意,道:“青雀說的在理,朕確實錯了,來人,擬旨,朕感念帝師辛苦,特送上金磚十塊,以彰功績。”

擬旨的秘書丞還沒走出來,蔣毅就急忙道:“陛下,微臣覺得,封王一事可行。”

不僅蔣毅站了出來,好多官員都無視了長孫無忌陰冷的眼神,出班附議。

開玩笑,要是這份聖旨真的傳出去,他們的名聲就臭了。

堂堂護國公,在評功績的時候,就混了幾塊金磚?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朝臣極力阻攔?

他們阻攔,期望的結果是皇帝放棄這件事,不再談論,而不是改成金錢的賞賜。

皇帝降旨賞賜哪個朝臣,還不是他們能阻攔的,關鍵是這個聖旨不能傳出去啊!

唐瑾見文官們幾乎都站出來附議了,於是也出班帶著武將們一起附議。

軍方一脈如果出現一個封王的,對整個軍方而言都是盛事。

見半數以上的人都同意了,李承乾才揮手制止了秘書丞,道:“朕直說了吧,給護國公封王,朕確實是存在私心的。但是,大唐沒有抹殺功勞的說法。當初太上皇想要追封帝師為王,就沒能實行。朕封護國公為王,除了彰顯他老人家的功績外,還是廣告天下能人異士,大唐這個舞臺上,任何人都能發揮,只要功績達到了,封王也不是不行。”

百官紛紛稱諾。

木已成舟的情況下,長孫無忌也只能哀嘆一聲。

“擬旨,著升護國公冷鋒為逍遙王,子冷競傳襲為護國公....”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