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

色澤各異的氣勁交鳴,一觸而退。

道家武學,充斥著渾然天成的味道,逍遙子與赤松子的二人論劍,沒有太多的劍拔弩張,更多的是利用交手詮釋己身對‘道’的理解。

道家天宗與人宗的分裂,並不是出自於內部的齷齪和權利之爭,而是因為兩宗基於對‘道’理解的不同。

數百年前,道家祖師老子騎乘青牛,在函谷關留下五千箴言大義,謂之《道德經》。

由此,道家之學說定下了大致的基調,無為或者無不為。

人宗講究眾生平等,一視同仁,沒有貴賤之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以悲天憫人為懷。

而天宗完全不同,講究天道無情,既然生死如春秋般自然而然,就不值得悲喜。

天宗修煉大道,以併入天人合一為核心,就應該無我,融入天地,萬物忘情,所以無情。

後者的無情,並不是如野獸般為生存帶來,而是在閱覽世事滄桑,明白人力難及的忘情。

此兩宗的分歧,就在於無為及無不為,總而言之,人宗注重人之一生的過程,即使明知有陰陽之別,春秋之分,也樂於盡自己的努力活得精彩。

而天宗則注重最後的結果,不是生就是死,既然枯榮,又何必感慨萬千?

以韓的個人理解,兩家所各認為的‘道’,皆自有各自的道理。

大道萬千,殊途同歸,就似那登山之舉,山頂的終點只有一個,但通往的道路卻數不勝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沒有人可以認為他人的道路是錯的,一旦你有這個認知,那麼你也只限於此等之境。

廣闊的觀妙臺上,論劍之爭,已然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天宗的絕技,天地失色、萬川歸海及心若止水等等,一一被赤松子使出,威力非凡。

逍遙子也不遜色,萬物回春、雪後初晴等人宗的諸多人宗絕學也被妙手施展,不落下風。

“往年三次太乙山觀妙臺論劍,皆為天宗獲勝,想必今次也不例外!”

“谷大俠所言極是,與張某所思不謀而合!”

“咦!原來是張大俠,久仰!久仰!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可是……兩人目前還不相伯仲,赤松子掌門好像並沒有佔據上風……”

“此言差矣!赤松子掌門看似沒有佔據優勢,其實還在試探,逍遙子畢竟剛接掌人宗掌門,多少留點面子,一旦時機成熟,人宗必敗無疑!”

“谷大俠所言極是,與張某所思所想又是不謀而合!”

“......”

看此二人的交鋒,四周的觀戰者無不目眩神迷,驚呼連連,感慨諸子百家中第一玄門的道家,實在底蘊無窮。

即便是分裂兩派,但其實力依然少有勢力可以抗衡,實難想象當年兩派合一的場景。

同時,又是數名立於一側的江湖中人,揮斥方遒,一副武林高手,指點江山的模樣。

尤其是那名名為‘谷大俠’的中年男子,意氣風發,吐沫翻飛的訴說著自己認定的結局。

但其實一旦真正調查這些人的身份,就會發現都是一些江湖中高不成低不就的遊俠而已。

諸多旁觀者,不乏武林中享譽盛名的義俠巨寇,但以真正以個人實力及境界論,除了場中的赤松子及逍遙子,場外就韓的修為最為高深,眼力自是最佳。

如剛才‘谷大俠’所言,以赤松子武林北斗的身份,先行試探,然後摸清對手的情況,隨後一舉擊潰對手,並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以目前韓進入‘悟道’的絕世天資,完全可以看出赤松子其實已經技窮,加上年老體弱,根本沒有可能一鼓作氣的拿下敵手。

反觀逍遙子,雖然一開始被對方諸多手段迫的只能處於守勢,但年級尚輕,體力足矣。

並且頭腦十分清晰,明白以己身的修為,想要憑藉硬碰硬拿下對手,萬沒有可能,只能等待時機,一建全功。

韓知道此次論劍,到了最關鍵的地方,不敢有絲毫放鬆,全身的心神注入這場爭鬥。

果然如他所料,赤松子體力不存,己身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數次想要調集所有的真氣,做最後一搏。

可是,逍遙子滑不溜手,也知道勝敗就是在轉瞬之間,不敢有點滴馬虎,盡全力防禦,以求渡過這一輪的攻勢。

這種情況的出現,場面逐漸清晰,即便是不圜武道之人,也可以看出此刻的赤松子佔據了絕對的上風,逍遙子即將落敗。

而見過這個場景,最歡喜的並不是天宗的弟子,反倒是一旁觀戰的‘谷大俠’及‘張大俠’,大呼小叫的說自己何等有先見之明,得意忘形至極。

然則,不等兩人得意多久,場面再次風雲變幻,已經被赤松子完全壓制的逍遙子,似是看出了一處破綻,手中長劍劃過一道微妙的角度,以間不容髮的姿態,正中赤松子手中的雪霽劍身一處薄弱點,破了手腕處的一道經脈,就此落敗。

這等陡然反轉的戲劇性變化,旁觀者無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覷半天,才反應了過來。

“……沒想到,居然是逍遙子勝了這一次的論劍……”

“我也不曾想到,赤松子怎麼就突然輸了?不明明處於上風嗎?”

“我就說勢態有異,果不其然!”

之前說兩人‘不相伯仲’的人跳了出來,一臉得意的向那還久久不曾回神的‘谷大俠’及‘張大俠’笑道。

被對方如此奚落,兩人十分惱怒,可是剛才自己二人都十分肯定天宗得勝,此時情況反轉,看著周圍人異樣奚落的眼光,只能顏面而退。

此處的爭論,韓自是聽到,不過這種口舌之慾,他根本不會理會。

“道家的絕學……有趣……”

‘悟道’之下,加上場中二人不留餘地的發揮自己的武學,韓‘看’的十分透徹,對於兩宗的諸多絕技,心中也有了不少的認知。

此二宗的絕學,說是一門功法,倒不如說是道家歷代祖師所領悟的‘道’。

如人宗的雪後初晴,就是出自《逍遙遊》內,這便是莊子對於‘道’的理解。

相比於武學心法,這種‘道’的詮釋,能讓初入者更好的掌握和熟練,這也是道家為何數百年內經久不衰的緣故。

底蘊之強,百家無可出其左右。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