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仙辭別柳夫子,走在這江南水鄉的巷子裡,隨時都能嗅到一股淡淡的香味。

這種淡香,仿若吸進了這小縣城裡的種種,如夜幕下的漁民,如街巷裡叫賣的小販。

許仙經過一家客店時,突然一個小和尚踉蹌而出,差點撞到了他。

“哪裡來的小和尚,竟然敢偷吃!快滾!下次被我逮到就抓你去見官!”

店家一臉兇相,惡狠狠的罵道。

小和尚撐著地翻起身子,僧袍也破了好幾個口子,顯的十分狼狽。

許仙正欲離開,卻發現自己被人拉住了衣袖。

轉頭一看,原來是小和尚望著自己,一隻手拉扯著自己的衣袖。

“小師傅可是餓了?”

許仙問道。

小和尚也不說話,只是點點頭。

許仙看著小和尚嘴角還未擦盡的油水,不禁笑道:“你這小和尚想必是餓極了,連肉也吃了,還真是可憐,這麼丁點兒就出來化緣,你是哪家寺廟的和尚,難道你師父沒教你戒律嗎?”

小和尚不說話,點點頭又搖搖頭。

“是個啞巴?”

許仙見這小和尚不說話,只會搖頭點頭,不禁想到,再仔細一看,小和尚頭上沒有戒疤。

“想來你這身衣服也是順來的吧,看來是個苦命的孩子。”

許仙看著小和尚身上略顯寬大的僧袍,看來這小子是個流浪兒,不知在哪裡順了這麼一身僧衣,還剃了光頭,當個假和尚。若真是註冊在寺的真和尚,頭上怎麼會沒有戒疤,還偷吃肉。

“得,遇見了就幫你一把,我也是個窮人,只有這麼多了,拿去買些吃的。”

許仙從懷中掏出幾粒碎銀子遞給了小和尚,小和尚看了看手中的銀子,鬆開了拉著許仙衣袖的手,對著許仙做個手勢,然後往許仙手裡塞了一顆念珠,轉身就跑。

許仙見小和尚拿錢就溜,頗為無奈的笑笑,握著小和尚塞給他的念珠,繼續往家走去。

錢塘縣的巷子極多,七拐八繞,小和尚繞著巷子跑了幾圈,停了下來,他的前面站著一個眉眼慈善的老和尚。

老和尚輕拂著小和尚的光頭,笑著說道:“法明,你大師兄正尋你呢,你又破了葷戒,回去寺裡一定被罰面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師父在,法明不怕師兄。”

在許仙面前只會搖頭點頭的小和尚居然口齒清晰的開口說著話。

“唉,你還小,不懂你師兄的厲害,即便是為師,也不如你法海師兄。”

老和尚有些黯然的說道。

“師父,你放心,大師兄會變回原來樣子的。”

法明安慰道。

“佛法無邊,希望你師兄早日參透。”

老和尚嘆息一聲,拉著小和尚的手消失在了夜色當中。

許仙回了家,姐姐早已給他熱好了飯菜,許仙把柳夫子所言和姐姐說了一些,許嬌容聽後,笑著陪許仙閒聊幾句。

許仙回到自己的屋內,將小和尚塞給他的念珠放在手中,仔細看了看,黑不溜秋,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念珠,許仙將念珠放在筆架下,又讀了幾篇書,才臥床睡去。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已經是三日過去,這天一大早,得了柳夫子吩咐的許仙離家去往錢塘江觀潮。

這一日正是八月十八,正是觀潮的最佳時節,往日每年這個時候,前來觀潮的人絡繹不絕,不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被吸引到此處。

錢塘縣還在江邊特意建了一座望江樓,今年的錢塘江大潮更是熱鬧,只因郡守大人廣邀蘇杭名士,要在錢塘縣舉辦一場文會。

不少從外地趕來的書生才子都想在這錢塘文會上留下幾分才名。

錢塘文會之後,秋闈在即,能早些出名,也可讓上面的大人留意到自己,豈不是一舉兩得。

所以今年的錢塘大潮更是人滿為患,那大壩前,一浪襲來,聲勢浩大,人群中陣陣驚呼,卻又被更大的潮浪淹沒。

許仙跟著柳夫子上了望江樓,樓上賓客不少,許仙一眼望去,倒是發現了周員外的身影,其他人倒是基本不認識。

只見一儒生打扮的中年人被眾人如同眾星捧月一般,圍在中央,仔細聽去,那中年人說道:“每次看錢塘江大潮都讓我心潮澎湃,真當是天下奇景。”

這話一出,四周人紛紛附和。

這時,那中年人回頭一看,往許仙這邊看來,眉頭一喜,笑著說道:“士元兄,想不到你也來了。”

許仙看著此刻的柳夫子彷彿變了一個人,只見柳夫子往前走了幾步,一邊拱手,一邊說道:“秦大人公務繁忙,想不到也會來這偏遠小縣。”

柳夫子的話著實生硬,聽的在場的不少人都紛紛皺眉,心道這可是郡守大人當面,這老頭竟然如此無禮。

有一穿著深色袍子的人便開口了,“秦大人愛民如子,雖然公務繁忙,但牽掛錢塘百姓,藉此大潮,特意舉辦文會,抽身前來,以安民心。”

“柳某還當是誰,原來是王顯雲到了。”

柳夫子斜瞥了一眼那人,說道。

那穿著深色袍子的人看了一眼柳夫子,呵呵一笑,也沒有接話。

“士元兄,當日我邀你與顯雲共赴杭州府,兄不肯,如今三年未見,士元兄還是風采不減當年。”

中年儒生道。

“勞煩秦大人掛念,今日大人開此盛舉,倒是讓我想起了三十年前。”

柳夫子突然有些沉悶道。

“那倒是,時光易老,歲月如梭啊,士元兄,今日只談詩文,不談其他。”

秦大人唏噓說道。

就在這時,一隨從在秦大人耳邊說了幾句,秦大人點點頭。

隨後只見那秦大人雙手一壓,高聲說道:“諸位,潮漲潮落,正是好時候,本郡守宣佈文會正式開始,在場各位皆可立言留名。”

這話一出,不少年輕人蠢蠢欲動,但是這種時候第一個出頭的未必有好處。

許仙倒是不以為意,柳夫子與周員外坐到了一起,他則是坐在二人身後。

他倒是想站在樓邊上看江潮,但是那什麼秦大人一說話,樓上的人都本本分分的尋了座位坐下,他怎麼可能特立獨行的站起來。

許仙覺得的無趣,心道這一幫大男人湊在一起,以文會友,還真以為能揚名立萬。

這時終有人站了出來,只見一人吟了一首七言詩,中規中矩,但因是頭一人,卻也是贏得不少人的喝彩,特別是那坐在上首的秦大人一句尚可讓那書生欣喜異常。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