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圩安慰著說道:“你暫時只負責招聘幾個專利方面的律師、聘請通訊領域、網際網路領域的一些專家就行。具體我們收購哪些專利,是一次性買斷還是購買部分代理權,由我來決定,你安排律師和技術專家跟對方進行談判就是。

等到你慢慢熟悉流程,對你熟悉了手下的技術專家之後,再開始對外收購。其實,你現在根本不用擔心,不用急著發展什麼,先代理我自己將申請的幾個專利再說。

她又是驚訝又是欽佩地說道:“你自己一個人就準備申請好幾個專利?”

姜新圩說道:“是的。我現在正在設計的一種微處理器至少就能申請五十多個專利。”

接下來姜新圩簡單介紹了一下east-jm投資公司的一些情況。不知道為什麼,開始不太想去的曾芝芝在聽到這個公司的名稱,特別是知道了j、m代表什麼意思的時候,她立馬就答應去歐洲,願意主持這家公司下屬的技術專利管理部的經理。

當梅奧妮忙於籌備在蘇聯建立銀行的時候,當曾芝芝忙於籌集east-jm投資公司下屬的專利管理部的時候,姜新圩繼續埋頭設計他的微處理器。

他希望能夠在1991年農曆過年前完成二分之一的工作量。

一個大部分借鑑了上輩子技術的微處理器為什麼還需要他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不僅僅是因為微處理器的設計本身很繁雜,更主要的是姜新圩有自己的想法,他想把這個微處理器作為一個基礎平臺。

也就是說他現在設計的微處理器不只是用在尋呼機上非常合適,能夠輕易地實現尋呼機的所有主要功能,更主要的是他要將這個微處理器留下很多可以功能擴充的空間、介面,將裡面的一些功能模塊化。將來就可以輕易地將它升級,能夠將一些功能模塊用更先進、更複雜的功能模塊來取代,增加一些功能,從而變成另一個更高階的微處理器,將來用在模擬手機上,用在數字手機。甚至還希望它能為將來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提供技術儲備。

將一塊微處理器作為多種微處理器的拓展平臺,這對實力雄厚的企業而言很正常,畢竟這樣的話不但能繼承上一代微處理器的優點和優勢,更主要的是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能大大節省成本,更能加快微處理器的更新換代,使自己永遠處於競爭的優勢地位,碾壓一切跟在自己屁股後面追的企業。

這種好事所有企業都希望有,但對小企業和個人而言。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也就是說他們非常渴望能有這種可以作為平臺的微處理器,卻無法做到。原因主要是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實力設計出一套能夠連續幾十年、十年甚至只保持幾年先進性的微處理器。

很多小企業因為技術力量不足、資金不足,他們設計的積體電路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落伍於時代,就已經沒有多少競爭優勢了,談何保持幾年的先進性?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就算是大企業投入巨資試圖設計出一種先進的積體電路,但往往在生產出來上市之後就發現自己的晶片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好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適合市場的需求。往往很悲哀地發現別的企業設計的晶片比自己公司的更好、更先進、更具有競爭力,這類晶片自然就不具有繼續保持的價值、更沒有保持下去的必要。

其實。就是國際上知名的晶片超級製造商也不敢拍著胸口說自己晶片先進到能保持多少年,實在是因為廠商之間競爭太激烈,積體電路技術發展太快,更新換代太頻繁。1988年1平方釐米的矽晶圓上整合3500萬個電晶體,讓世人震驚,也預示著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出現;1997年奔騰處理器採取0.25微米的晶片加工工藝讓世人膛目結舌。但到2009年酷睿處理器時採取的卻是32奈米的晶片加工工藝。

加工工藝越微細,單位面積上整合的電晶體越多,微處理器的功能自然就越強大。

連intel這種國際鉅商都只能一步步進步,一步步改善,不斷演繹著先進、落後、追趕、再先進、再落後、再追趕……的波浪式前進方式。其他企業自然更只能如此,很多企業根本就沒有先進的時候,永遠只能跟在大企業後面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姜新圩能夠有這個自信,能夠企望自己現在設計的微處理器的基本構架作為今後微處理器升級的平臺,完全得益於他是一個穿越者,知道將來近三十年的積體電路發展情況,特別是對通訊裝置所採取的主要微處理器的技術一清二楚,完全可以避免走很多彎路而直達目的地。

當然,他這種空間預留和功能擴充更多的是體現在設計資料上,而不是體現在晶片的硬體設計上,一方面受制於目前的晶片硬體加工技術,無論是矽晶圓上的鐳射刻蝕技術還是晶片封裝技術,都無法達到二十一世紀的水平,他現在就是設計出二十一世紀那種大規模積體電路,也沒有工廠能生產出來,等於是紙上談兵。

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沒有那麼傻。如果他在硬體上進行空間預留和功能模塊預留,勢必會提醒其他競爭者,會洩漏姜新圩將來的研製方向。得到了研製方向,那些國際大公司還會給姜新圩留一口湯喝?做夢吧!那些大公司無論是從資金還是技術人才以及技術儲備、加工水平,都是姜新圩望塵莫及的,他們碾壓飛訊技術有限公司比碾死一隻螞蟻還容易。

市場上的睿智者都知道一個事實:領先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是瘋子。

姜新圩只願意做人們眼中的天才,而不會去做瘋子。他在微處理器上的先進性只會藏在他的設計資料中,絕對不會體現在硬體設計上。他的硬體設計只會保持比他人有五年甚至三年兩年的先進性,讓其他競爭者無跡可尋。

其他競爭者只能按照歷史的走向繼續進行他們的發展,每一步的創新都走得異常艱辛,或者永遠跟在姜新圩身後追趕,吃他後面揚起的灰塵。

姜新圩要賺盡電信裝置所需微處理器在技術進步所產生的每一個銅板。

時間不知不覺地到了1991年2月6日。這天上午姜新圩正在加緊整理這一段時間所積累下來的大批資料,準備今天晚上乘船回石橋鎮的老家見一見好久沒有見的父母,明天與家人一起過農曆小年。

他現在回家跟家人過小年,主要是想騰出時間來準備春節期間的公司值班。畢竟蘇鼎宇也好,冷蘭也好,顧長風也好,他們都是年輕人,都得回去陪自家長輩過年的,而值班的事自己由自己這個老闆來。更何況過年那一天他這個老闆還得跟員工聚一些,要送那些家在外地的員工回家,到時候忙乎起來他肯定就沒有時間回家陪父母了。

當他把一些書面資料整理得差不多了、準備打電話回家的時候,桌上電話機響了。

現在家裡已經裝上一臺撥盤式電話機,花了三千多元。如果是以前,家裡肯定是捨不得出這麼一筆“鉅款”的,全年行醫的收入還沒有這麼多呢,家裡要供姜新圩和他的妹妹姜小青讀書,也要為他的哥哥姜新安娶老婆,每一元錢的使用都要考慮又考慮。雖然後面姜新圩被大學開除了,不但不再需要學費,還因為在郵政所上班而有了四十多元的工資,但父母依然不敢大手大腳,因為他們又要為姜新圩娶老婆做準備。

現在姜新圩的哥哥在煤礦上班,連帶他未婚妻也過去了,家裡自然不需要花多少錢,而且親家那邊也不再需要多少彩禮,等於讓姜家大大減輕了一個負擔。

更主要的是姜新圩現在去了外資公司,按姜新圩自己的說法他一個月的工資收入至少是兩千元以上,可以拿出一千五百元資助家裡。姜家父母和其他家人根本不知道飛訊技術有限公司壓根就是姜新圩自己的,只要政策允許,他願意開多高的工資就能開多高的工資,幾百萬的年薪都行。

這樣一來,姜家的經濟情況自己大為好轉,雖然薑母擔心姜新圩在外資幹不長,這麼高的工資有點讓心裡不踏實,但他們還是認可家裡沒有必要像過去那麼死摳了。當姜新圩上個月抽時間回家拿回來五千元現金要家裡裝電話時,他們老兩口也只是勸說兩句就同意了。

有了電話,他們老兩口與子女的聯絡多多了,不時能接到他們從外面打回來的電話,時不時聊上幾句,感覺很好。

電話是蘇鼎宇打來的,姜新圩問道:“蘇總,找我有事?”

“咦——”蘇鼎宇誇張地驚訝了一聲,問道,“姜大老闆,今天的心情怎麼這麼好,接到我的電話竟然沒有說我打擾你?”

姜新圩笑了一下,說道:“有屁就放,別說這些沒有用的……”

(感謝赫赫威龍、煙雨潛航071、00000kk的打賞,感謝juhuuhkhuhu、tongxiang、我的名字不夠長、書友141024153019019、lwj09的月票)(未完待續……)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