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弗慄恃會戰大獲全勝的訊息,子偃並沒有太大的意外,而是倍感欣慰。

孔雀王朝,子偃還真是不把其放在眼裡。

既然雅利安人、波斯人、馬其頓人等西方的蠻夷都能輕而易舉的征服並統治印度,為何宋帝國不可?

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只要是稍微有點凝聚力的國家,即使是小國,面對外敵入侵,也會血戰到底,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放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最典型的古代中國,就很難被征服,即使元朝,清朝徹底征服也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且歷經幾十年。

但是同樣是文明古國的印度,古代為何卻那麼容易被征服呢?真實原因有三點。

第一,壓根不覺得是被入侵。

從本質來看,只有當國民意識到外敵入侵,才會同仇敵愾去抵抗。

而印度在受到入侵的時候,絕大部分的人都不認為是入侵。最為主要的是兩點:一是,印度人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二是印度人從來都不是一個主體民族,有幾百個民族。

所以沒有國家歸屬感,也沒有民族認同感,自然沒人認為是入侵了,自然也就沒人抵抗了,這是典型的沒有國家認同感,沒人有認同,那麼誰來自然都一樣。

二是,搞定大佬。

印度長期那是種姓制度統治,而種姓制度是穩定印度大陸的基礎制度。

長期以來形成了以印度高種姓大家族為首的統治,每個地區基本上都是幾個家族或者王公,而廣大的首陀羅和賤民都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入侵的軍隊搞定地方的王公和家族大佬,其實就搞定了整個印度了。

第三,印度人戰力很弱。

從歷史可以看到,熱帶地區的人戰鬥力都不強,世界戰鬥民族基本上處於溫帶和寒帶。而印度天氣炎熱,種族懶散,所以歷來戰鬥力都很是弱小,缺乏抵抗意識,也缺乏戰鬥能力。

因此,這也是最關鍵原因,因為打不過,這也是最本質的內因,自己戰鬥力不行,那只能是被人蹂躪了。

公元前287年,航行了一年多的東渡船隊,終於回到朝歌,子偃隨即接見了船隊的指揮者樊舉。

“樊舉,此番東渡,可有收穫?”

樊舉回答道:“陛下,臣率船隊東渡,本一路往東航行,奈何途中遭遇了幾次暴風雨,迷失了方向,雖有指南針,但是船隊的寶船已經不堪重負,不可遠航。”

“航行了多遠?”

“大概有上萬里。臣帶著船隊,從東方而折西南,一路上之見聞,無不有孤島重重,類似於帝國的呂宋島、海南島和夷洲島,都是十分大的島嶼。其中,在南方,一片巨大的大陸!”

“大陸?”

“是的。這片大陸上與北庭都護府所治之地相似,多是荒原和沙漠,在其東部,又有許多森林,酷熱而乾燥,野獸時常出沒,土著人沒有多說。臣在這片大陸上,看見了許多帝國所沒有的植物和動物,其地應該尚未被開發,礦產資源十分的豐富。”

“澳大利亞?”

“什麼?澳大利亞?”

聽見子偃的嘴裡蹦出了“澳大利亞”這個從未出現過的名詞,樊舉不由得愣住了。

子偃又垂詢道:“樊舉,朕問你,那片大陸上是不是有那麼一種動物,長相似老鼠,腹部還有一個類似袋子的育兒袋,是食草動物?”

“呃,確實是有那麼一種動物。”

樊舉回答道:“就臣看見的,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這種動物能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它們的後腿很強健,這種動物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

“所以,隨行的學者們,將這種動物命名為‘袋鼠’。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又能在袋鼠跳躍起幫助袋鼠跳得更快更遠。學者們都觀察過了,所有雌性袋鼠都長有前開的育兒袋,但雄性沒有,育兒袋裡有四個**。“幼崽”或小袋鼠就在育兒袋裡被撫養長大,直到它們能在外部世界生存。”

聞言,子偃微微頷首,又道:“還有別的收穫嗎?”

“這……沒有了。”

樊舉知道子偃心中期冀的是什麼,可惜,確實是沒有。

子偃揮了揮手道:“朕知道了。樊舉,你這一路辛苦了,先下去好好休息吧!”

“諾!”

樊舉離開後,子偃便一個人坐在龍椅上,閉著眼睛,陷入了沉思。

根據樊舉適才所說的,東渡的船隊已經抵達澳大利亞。

關於澳大利亞,其原住民已有四萬年的歷史,他們在這個大陸上用一些方法留下了一些遺蹟。但是卻沒有以文字記錄,只有最近二百多年的歷史可以讓後人知道。因此澳大利亞的歷史是非常新的。

後世的人對於早期原住民的生活史知道得很少,但逐漸瞭解他們是世界上最早製造磨光石器的人並且火葬死人。他們並將生活與打獵所得的動物生動地畫在岩石上或雕刻起來。

澳大利亞的原住民可能是從印尼來的,在過去的幾千年來遍布整個澳大利亞。他們可能帶來或自己發明獨特可以回收的飛杆,稱之為boomerang。他們也把混合複雜與多樣化的文化帶進澳大利亞。當英國開始在澳大利亞殖民時,已有約三十萬的原住民住在澳大利亞,操300多種不同的語言。他們的言語分別很大的。

當然有關於澳大利亞的故事在原住民來到澳大利亞以前就已經有了。從地質上來看,澳大利亞非常穩定且古老。這可以解釋為何澳大利亞有豐富的礦產。澳大利亞與其他大陸分離已經有兩億年了,因此育有世界上獨特的動物與植物。

許多歐洲的船舶都曾經到過澳大利亞,在遠北的原住民與印尼鄰國早有興旺的貿易往來了。

1770年,大探險家庫克船長(captain cook)在前往大溪地觀看金星執行之前已經登陸過澳大利亞,並為英王佔領澳大利亞。他的植物學家joseph banks建議政府:澳大利亞將是放逐罪犯的好地方。

後來phillip被派去了。在船上的750位犯人有些只犯了輕微的罪。抵達後發現新南威爾士的生活艱難。原住民看到新移民來也很不高興,立即聲稱土地不適合居住,然後佔有之。

殖民發展頗不容易。要開發澳大利亞叢林就更不簡單,犯人和後來自由移民來的還要與氣候、土壤與原住民搏鬥。發生了許多令人遺憾的大屠殺。

澳大利亞是真正意義上的化外之地,對於澳大利亞以及其附近的島嶼,子偃還沒想好如何解決。

這些地方十分的貧瘠,人口又少,又桀驁不馴,想要征服這些地方,屠殺和奴役是免不了的,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使宋帝國的軍隊能仗著犀利的武器,以及先進的裝備可以做到這一點,大大的減少傷亡,可是這要付出的代價,是子偃不願意看見的。

設定都護府?還是變成殖民地?

都護府是一種軍事手段的佔領,同時加上文化入侵,可以在幾十年或者是數百年的時間內,將都護府的異族變成自己人。但是殖民地就不一樣了,殖民地的話只需要派幾千人,去奴役他們,而想要徹底地佔領這個地方,是完全不可能的!

後來的日不落帝國,其殖民地遍及全世界,不也是在一夜之間,煙消雲散了嗎?

吃到嘴裡的東西還要吐出去,子偃還真是辦不到!

此事,暫且作罷吧。

宋帝國的勢力已經遍及大半個亞洲(除了中東一帶),籠罩大洋洲以及環太平洋一帶的廣袤的海域,其成百上千的孤島都插上了宋帝國的天命玄鳥的旌旗,卻無人治理。

迄今為止,宋帝國的遠征軍,還在侵襲南亞次大陸的孔雀王朝的疆土。

對於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這些大的島嶼,子偃既沒有設定都護府,也沒有放棄這些土地,而是派出了幾千人的軍隊,趕往那裡,奴役那裡的土著開發礦產資源,將黃金、白銀、鐵、銅、硫磺等東西,源源不斷地透過海路,運往帝國內部。

這算是一種形式上的佔領,殖民統治。

宋帝國依靠幾千人的兵力,迅速橫掃當地的土著,不服者死。子偃雖然很不想幹這種事情,但是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為了帝國能夠更快地開疆拓土,減少那些不必要的傷亡,只能採取這種暴力的手段,屠殺和奴役土著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