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伐宋的始作俑者張儀雖死,但是六國伐宋之事,卻沒有因為他的死而告終,反而愈演愈烈,好似一隻越吹越大的氣球,漸漸的膨脹起來,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砰”的一聲,轟然炸響!

改變宋國與六國聯軍百萬之眾對峙,而僵持不下的這一形勢的,乃是發生在權地的戰場上。

農曆12月6日,宋將白起盡起宋軍十萬人,撤出權城,其間故作聲勢,作疑兵之計,使燕將秦開不敢率軍進駐權城。

戰機稍縱即逝。

白起好似戰場的操控者一般,抓住了這一有利的戰機,突然從背後夜襲燕軍戰營!燕軍戰敗,潰不成軍,白起率軍乘勝追擊,一連追殺燕軍五十餘裡地,斬首十萬,俘虜燕將三名,俘虜燕兵三萬有餘!

秦開帶著潰兵狼狽逃回了燕國。

白起打破了這種平衡,戰爭的勝利天平向著宋國微微傾斜。趙王雍不甘失敗,隨即親率大軍,增援鄴城,誓要儘快攻下鄴城。

鄴城告急,就在這時,宋王偃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宋王偃出兵接應鄴城的幹驁所部兵馬,同時,又出兵接應被圍困在高都的宋軍,退守朝歌一線,似乎是想要打著保衛國都的旗號,在朝歌與六國聯軍決一死戰!

……

“完了完了!王上怎麼會做出如此昏聵的決定?是不是有讒臣在向王上進言?”朝歌的大街小巷,都在議論這個事情。

“苦也!”一個青衣士子搖頭晃腦地道,“王上此舉,著實是一記昏招!白起將軍本已經率軍在權地擊敗燕軍,殲敵十萬,威脅我宋國的只有鄴城方面,和高都方面的敵軍。現在我朝歌又有數十萬之眾!何不趁此機會,出擊一路敵軍?”

“就是就是!”

附近的人紛紛表示贊同。

“可是咱們王上反倒是將戰火燒到自家的門口來呀!王上沒有出兵擊敗來犯的六國聯軍,反而策應鄴城、高都的軍隊撤回了朝歌,難道王上是想在朝歌與六國聯軍決一死戰?重現當年獲水之戰的奇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個未嘗不可啊!”

“說不定咱們王上是想畢其功於一役,直接在朝歌擊敗六國聯軍呢!”

那個青衣士子聞言,不由得蹙眉道:“我看懸!六國聯軍,近百萬之眾,戰車數萬乘,豈是那麼容易擊敗的?且不說我宋國的總體兵力少於六國聯軍,單憑軍中的將士大多是從各地徵召起來的,有許多還是剛剛應徵的士卒,這仗怎麼打?莫不是非要拼一個魚死網破?”

“哼!魚死網破就魚死網破!”一個胡絡腮的漢子拍案而起道,“若是聯軍戰勝,為保家衛國,俺願提起家裡的殺豬刀,協助軍隊守城!”

“對!對!宋人不死,宋國不滅!”

與此同時,在御書房外面,匡章帶著一眾宋國的將領求見。

對此,匡章是愁容滿面的,畢竟他可不僅僅是一個赳赳武夫,更不像孫烈、白起這般能征慣戰,卻缺乏政治頭腦的將軍。

宋王偃做事,自有他的目的,為人臣子的,要質問君王如何行事,這不是以下犯上嗎?這是在逼宮嗎?

逼宮,向來就是古往今來的君主們所忌諱的事情!

匡章本不想來的,但是眾將聯名上書,又親自到他的府上勸他站出來,匡章這才不得不硬著頭皮趕到沙丘宮。不是匡章不知道其中的利害之處,而是他害怕眾將會在這個緊要的關頭惹惱了宋王偃。

宋王偃可能不會意氣用事,畢竟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但是在事後就很難說了。

這時,中車府令劉霸緩緩地走了出來。

黑犬愣頭愣腦地第一個站出來問道:“劉大人,王上是一個什麼說法?”

劉霸睥睨了在場的將領們一眼,搖搖頭道:“王上還在裡面與相國大人奏對。汝等幾十個人不便一起進去,國尉大人,便以你為代表,進去與王上說說吧。”

“好。”匡章微微頷首。

看來宋王偃還是很有大局觀,以及是非觀念的。

這個時候,這麼一大幫的武將湧入御書房,吵吵嚷嚷,七嘴八舌的在宋王偃的面前說話,指責君王的做法,成何體統?

匡章來的正好,不然進去的不是幹驁就是簡雍了。而幹驁與簡雍在軍中的威望,顯然是不足與匡章相提並論的,匡章堪稱為宋軍第一人,德高望重,他的話最具說服力。

值得一提的是,宋國經過這麼多年的戰爭,在宋王偃在位期間,不知湧現出了多少的名將。

這第一代宋國名將,便是匡章、熊子丹、幹驁、簡雍等人。第二代宋國名將,即白起、孫烈、黃煌、殷紂等人。第三代宋國名將,便是子啟、子契、白羽等這些後起之秀。

所謂的名將,還要劃分世代,這是因為他們成名的時候都各有不同,基本上每隔十年八年的,就會湧現出許多後起之秀。

除了國之名將,便是天下名將!

當今天下,公認的天下名將有九人,匡章、熊子丹、幹驁、樂毅、司馬錯、白起、景翠、韓徐為。

其中燕將一名,秦將二名,趙將一名,楚將一名,宋將四名!

天下名將九個人,宋國便獨佔鰲頭,足足有四個人入圍天下名將的行列!

可想而知,宋國的軍力該有多麼繁榮昌盛!

“臣匡章,參見吾王!吾王萬年萬年萬萬年!”一見到宋王偃的面,匡章便大禮參拜起來。

宋王偃在寶座上虛扶了一下,說道:“賢卿請起。賜坐。”

“謝王上!”匡章低眉順眼地走到一側劉霸搬來的蒲團上,欠著身子坐下。

謙遜無疑是匡章的最大的優點。對於這一點,宋王偃十分的賞識。

可以說,若是匡章不具備謙遜這種品質,似後世的藍玉、韓信等千古名將一般居功自傲,桀驁不馴的話,匡章早就從國尉這個宋國最高軍事主官的位置上滾下去,不是身首異處,就是歸隱自己的封地山陽去了。

不是宋王偃的肚量太小,而是匡章給予他的威脅性太強!

匡章太厲害了,已經厲害到功高震主,厲害到宋王偃都不得不對他忌憚三分的地步!

匡章對於宋王偃的忠誠毋庸置疑,但是宋王偃還是感到十分的惶恐。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你是一個忠臣,你沒有造反之心,但是你有造反的能力,這就是你的罪過”!

在宋國的軍中,匡章的威望僅次於宋王偃,其中絕大多數的將領,都是由匡章一手提拔起來的。匡章為宋國之軍事主官二十餘年,戰功赫赫,為宋國的開疆拓土,立下了不世之功。

正因如此,宋王偃這才忌憚匡章,又不得不倚重匡章。

匡章的政治頭腦不錯,他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故而在幾年前,便屢屢上書宋王偃,請求告老還鄉。但宋王偃卻沒有同意。

現在的宋國,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匡章為天下第一名將,名動天下,有著他的赫赫威名,各國想要挑戰宋國,都要自己在心裡掂量掂量。

而似熊子丹、幹驁這些人,固然有能力,名氣也很大,但是比之匡章有所不如。有匡章在,宋國才有軍魂在。

宋王偃自己都不得不承認,匡章乃是宋國的軍魂,他成功地在宋軍將士們的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個不敗戰神的形象。宋王偃大力扶持白起,便是在培養匡章的接班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