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宋王偃召開大朝會,聚集群臣就是否出兵護送姬職回國,幫助燕國復國的事情展開辯論。

“宣!燕國公子姬職覲見——”嫪信扯著公鴨嗓子在那裡高喊著,層層遞進。

姬職隨之進入宋國的奉天殿。

看見排列得井然有序,一臉肅穆的宋國群臣的時候,要是說姬職的心裡一點都不緊張那是假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是第一次登堂入室,雖然姬職貴為燕國的公子,燕王噲之子,不過他早年便入質於韓國,後來燕國又發生了子之之亂,他又被迫流亡,每日那是提心吊膽地活著,何曾見過群臣的這種架勢?

或許,只有宋國這般的霸主大國才能表現出這種不同尋常的氣勢吧!

姬職的心裡萌生了這樣的念頭,連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怎可長他人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

“外臣姬職!拜見宋王!宋王萬年!”姬職當即大禮參拜,畢恭畢敬地向著宋王偃叩首下來。

宋王偃含笑道:“公子請起!”

“謝大王!”

宋王偃又掃視了群臣一眼,中氣十足地道:“諸卿,這大致上的情形你們已經瞭解過的。齊人打著討伐子之,匡扶正義的旗號,進兵燕地,實則是為了吞併燕國!”

“齊軍非王師也。齊軍自入燕作戰後,屢屢得到燕地臣民的幫助,燕國黔首痛恨於篡奪王位的子之,故而齊軍每到一處,燕人無不開城獻降,夾道歡迎!”

“接著子之被殺,燕王噲自縊而亡,齊人若是王師,若是正義之師的話本該擁立燕國的某一位公子為王,但是齊人在燕地都幹了一些什麼呢?”

宋王偃擲地有聲地道:“齊軍將士在燕地姦淫擄掠,無惡不作!齊人搗毀了燕國的宗廟,遷走了國器青銅鼎!欲霸其國,誅其民心而據燕國為己有!這難道是一支王師,一支正義之師應該做的嗎?不是!”

“現在燕國的全境幾乎被齊人佔據,南面的中山國又趁火打劫,攻佔了燕地的數十座城池,燕國已經宣告滅亡!但是民心未附,燕人並沒有就此屈服於齊軍的淫威之下!”

“齊人在燕國犯下的累累罪行,弄得天怒人怨,他們遲早會得到應有的報應的!齊軍的將士軍紀渙散,他們在燕地燒殺搶掠,作惡多端,已經激起了各地的燕人的反抗!齊人之所作所為,罄竹難書!”

“燕地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相信燕國的臣民都同仇敵愾之,共御外侮!公子職本著友好之意,帶著足夠的誠意入朝歌請求我們宋國出兵幫助燕國復國,拯救燕國的黎民百姓!這樣的請求,我們宋國能拒之門外嗎?!”

宋王偃這洋洋灑灑的一番話,說的是抑揚頓挫,振振有詞,表情滿分。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宋王偃與齊人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然後齊人又差點打死了燕國這個小弟,宋王偃才會如此之憤慨,誓與齊人不共戴天一般。

繞是如此,一向跟宋王偃對著幹的蘇賀不由得站了出來,向著宋王偃垂手道:“大王,臣以為不應該在此時出兵入燕作戰!”

“為何?”

聽見蘇賀反對,在那裡的公子職心底一沉,恨不得跳著腳,衝著蘇賀這個不近人情的傢伙破口大罵!

姬職都已經將自己所有的籌碼都顯露出來了,都已經賣國求榮賣到了這種地步,還要怎樣?

蘇賀可不管公子職心裡是怎麼想的,徑直說道:“大王,臣之所以不同意在此時出兵入燕作戰,幫助燕國復國,有如下幾個原因。”

“其一,我們宋國已經決定出兵收復東郡,若是再次徵兵,入燕與齊軍作戰的話,兩線作戰,天南地北,中間還隔著一個偌大的齊國,只怕很難兼顧兩頭。即使我們宋軍最後戰勝了齊人,但是消耗過大,恐怕得不償失!”

“其二,眼下正值春耕播種的時節,若是國家徵召太多的兵士進行大戰,必將會耽誤了春耕,這損失由誰來賠償?”

“其三,齊人是什麼意思至關重要。我們宋國本來只是想出兵攻取東郡,齊人所圖甚大,他們圖謀的乃是整個燕地!即使被我們宋國拿去了一個東郡,也可能不會計較什麼。”

“但是現在國家要出兵幫助燕國復國,擁立公子職繼位為王的話,則勢必與齊國發生劇烈的衝突!把他們的好事攪黃了,齊人焉能善罷甘休?”

蘇賀高聲道:“大王,我宋國雖然已經很強大,國力鼎盛,但是絕不能與齊國進行不死不休,曠日持久的大戰!宋齊兩國之戰,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何苦來哉?”

蘇賀說的有道理,宋王偃微微頷首。

姬職張了張嘴巴,想要上去反駁一下,但這是在宋國的朝堂上,他一個外人,在沒有宋王偃的授意之下擅自辯駁,實在是太失禮了,更何況他還是有求於人的。

有正方必有反方。

蘇賀反駁,匡章作為武將之首,自然要當仁不讓地站出來支援出兵的事情。

沒有戰事,國家刀封入庫,馬放南山,他們這些武將如何去建功立業?

匡章隨即站出來說道:“大王,臣以為應當出兵幫助燕國復國!”

“說說你的看法。”

匡章說道:“大王,凡事皆有利有弊,有好的一方面,自然也有壞的一方面!蘇賀大人的憂慮不無道理。但是臣以為,出兵幫助燕國復國比不出兵幫助燕國復國所獲得的利益要大的多!”

“大王,設想一下,如今的齊國已經是霸主大國,其綜合國力與我宋國、秦國和楚國不相上下。若是齊國真的吞併了整個燕國,據為己有會怎麼樣?齊國的國力將會突破瓶頸,更上一層樓!”

“大王,這是一個不得不讓人憂慮的事情!齊國的霸業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國勢本就強大,現在又兼併了一個燕國的話,那麼齊國的疆域面積將翻了一倍不止,超過我們宋國,僅次於秦國、楚國,而因為獲得原本燕國的人口,屆時齊國的人口也將達到六百多萬,超過我宋國,位列第一。”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更必須要在意的一點是,燕國的北方馬場眾多,又與東胡、匈奴、林胡等遊牧民族相接壤,到時候齊人將會獲得無數的戰馬,打造更多的戰車和騎卒!這難道不是一種危害嗎?”

“大王你曾經說過,‘天底下的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現在正是這個道理,臣還記得大王你還說過的一句話,‘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現在齊國不正是燕人的仇寇、生死大敵嗎?”

“現在燕國這個朋友落難了,難道我們宋國不應該出手拉他一把嗎?”

宋王偃沒想到匡章的辯才竟然如此了得,不由得點了點頭。

匡章一向是宋國的大都督,武將之首。本來宋王偃以為匡章精通兵事,沒想到才思敏捷,口才竟然如此了得。

難怪,這個時代的教育方式不一樣,大家學術很雜,融會貫通。

春秋戰國時代,乃是中國的傳統思想的萌芽期,中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成語和寓言故事是出自這個時代的。

諸子百家,學術鼎盛,在後世有著百家爭鳴的說法。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諸子百家在“爭鳴”的時候,是在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的。

甚至有的人還由這家入那家。

譬如莊子,莊子是由儒入道。譬如荀子,荀子是由儒入法。譬如惠子,惠子是由道入名。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其中的陰陽家更是從道家衍生出來的一種新的學派!

大爭之世,百家爭鳴,諸子百家各有所長。

匡章這個人亦是差不多的。匡章師從儒家的孟軻,是孟子的弟子,可是他又是將門出身,自己又是一個天下名將,故而不在儒家之列,屬於兵家。

兵家是沒什麼具體的概念的,你統兵作戰,且戰績輝煌,又精於此道,便會被稱之為兵家。所以說,兵家往往是那些出名的大將!

這個時代的大臣幾乎都是文武雙全的,沒一個草包(那些靠著祖上餘蔭的酒囊飯袋除外)。

幾乎每個大臣,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他們上馬便能統兵作戰,下馬便能安邦治國!

似張儀,他貴為秦國的相邦,後世人認為他只會耍嘴皮子,沒什麼能耐。

其實不然,能說會道,善於言辭的人一般都是聰明人,一般都是才思敏捷的人。聰明人學東西自然要比一般的人快上許多。

你嘴皮子厲害,自然是腦筋轉的快,善於表達,善於引經據典,思維也比常人要強的多。

而且張儀又是縱橫家出身,鬼谷子那可是什麼都傳授的。天文地理,政治軍事邦交等領域,似張烈、張儀、蘇秦、龐涓、孫臏這些人無所不會,只不過他們不是很精通!

沒看見鬼谷子的弟子,有的做上將軍,有的做相國,有的做軍師祭酒嗎?這些都是一國之重臣的職務,可以說他們任何一個人去做都可以,至於能不能做的更好就不得而知了。

且不說鬼谷之人,縱橫家公孫衍便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的例子!

公孫衍能做上將軍,也能做相國,而且比其他人做得都更好。宋王偃由此相信,若是哪一天黃庸告老還鄉了,讓匡章做宋國的相國,未必不能做得比黃庸更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