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兩日,宋國使團在咸陽該辦的事情已經辦完了,於是蘇秦告別了秦王、張儀、嬴疾等秦國君臣,帶著使團的一行人還有姬女玉漱,數百人浩浩蕩蕩地出了咸陽,經渭水,過崤函,終於踏上了魏國的地盤。

入秦已有兩三個月,離開朝歌也有三個月,宋王偃實在是想念宮中的家眷久矣。

雖然他很想跑到洛陽去看看,不過還是作罷了。現在宋王偃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入秦的見聞讓宋王偃收穫頗豐,除了嬴姜、白起和白羽兩兄弟之外,他還下了一個決心,那就是在原先的李敖變法的基礎上再行新政。

宋國的新政並不徹底,在他稱王之前,宋國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宋國就像是一個跛腳的巨人,偏重於軍事,而輕於民生,這樣的國家即便能強盛一時,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秦王嬴駟顯然是很看重這一回的秦宋兩國聯盟的,他派出了嬴華帶著一千人的宿衛將宋王偃等人護送到了邊境。

在即將出了秦國的地界的時候,宋王偃向著嬴華垂手道:“多謝將軍相送。嬴華將軍,請你幫寡人代為轉達對秦王的謝意!”

嬴華亦是抱拳道:“一定。宋王,若真的有機會的話,我真想跟你比試比試!我嬴華雖然號稱秦國第一勇士,不過卻不及你這個天下第一勇士啊!”

“哈哈!虛名而已。這天下第一勇士之名於寡人何益乎?將軍若是想要勇冠天下,大可以憑藉自己的武力去征服天下人!”

聞言,嬴華微微頷首,隨即從懷裡掏出了一封帛書,遞給了宋王偃說道:“這是吾王讓我交給宋王你的。書信一封,吾王諸事煩憂,加上你此番又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故而只能以書信的方式代為轉達了。”

“秦王真是有心了。”

嬴華隨之告辭。

宋王偃開啟了秦王嬴駟給他的書信,看了看,那是一臉古怪的神色。

秦王曰,宋王親啟:寡人嘗與宋王神交久矣,終有一面之見。今宋王入秦,有失遠迎,尚請海涵!

家姐既心交於汝,汝自當好生照顧。此番家姐入於朝歌,不可為外室,應立於宮內,此為我秦宋兩國之盟好之紐帶,駟請宋王重視之!

“嘖,嬴駟還真是給寡人出了一個‘難題’啊。”宋王偃真是哭笑不得。

搖了搖頭,宋王偃這一回是真的相信秦王嬴駟的確不同於一般的君主,人情冷暖,看來他與嬴姜感情甚篤的事情是真的。

宋王偃還以為嬴駟會在書信裡交代一些什麼國事呢,原來不過是這些兒女情長的事情。

不過宋王偃倒真還沒因此而小覷了嬴駟,梟雄、雄主,他們不一定是冷血動物,不一定刻薄掛恩,無情無義。或許為了自己的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似宋王偃和嬴駟這樣的雄主會放棄那些兒女情長的事情。

不過臉面這種東西,說真的,他們還真的不怎麼在乎啊!

……

宋國都城,朝歌。

“王上萬年,萬年,萬萬年!”

看著群臣在陛階之下畢恭畢敬地行跪拜之禮,山呼海嘯地垂手,宋王偃那是一個志得意滿,意氣風發啊。

已經好久沒享受過這種醒掌天下權的感覺了!

權力是什麼滋味兒?權力就是這種滋味兒!

兩個字,簡而言之就是“支配”!

天子可以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就是天子可以支配的,無論是一草一木,一人一城都可以在天子的一念之間興盛起來,或者湮滅下去。

國君所能支配的便是自己的國家,封君所能支配的便是自己的封地、采邑,那些個公卿大夫們也能有支配的權力。

至於那些最為底層的黔首,孑然一身,他能支配的或許只有自己的五臟六腑。不過有的時候,他們連自己的一日兩餐都滿足不了!身不由己啊!

“眾卿平身!”宋王偃揮了揮手,然後一撩自己的衣袖便跪坐到了王位上。

嗯,這跪坐還真是不舒服,看來要想個辦法發明凳子、椅子什麼的了。不然這樣的跪坐,就很有可能跟後世的那個島國一樣的人,都形成了羅圈腿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謝王上!”

“諸卿可有事啟奏?”宋王偃的開場白還是那樣。

聽到這話,平時在朝堂上蹦噠得最歡的公儀休又跳了出來,作揖道:“大王,臣有事啟奏!”

“講。”

宋王偃真的是害怕了,天啦嚕,這個公儀休不會又想搞什麼么蛾子,跑出來彈劾某某大臣或者是將軍吧?

不過這一回宋王偃猜錯了,公儀休並沒有跟以前一樣彈劾誰,而是手拿玉圭,說道:“大王,臣請削減軍費開支,用於民生!”

公儀休剛剛開口,就在朝堂上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誰不知道宋國窮兵黷武,宋王偃最喜歡打仗了?

再加上朝堂上明顯是武將居多呀,話語權很足的。你公儀休這下子跳出來說什麼削減軍費開支,這不是公然打人家軍方的臉嗎?

真是想要瞌睡,就有人送枕頭來!宋王偃表示自己可沒有暗示公儀休這麼做的,不過為了表示自己公正的一面,宋王偃還是一臉不怒自威的神色,說道:“說說你的理由。”

“王上,自王上你繼位以來,屢屢對外開戰,窮兵黷武,雖然我們宋國並沒有因此而民不聊生,不過依舊有損於綜合國力!”

公儀休慷慨激昂地道:“綜合國力為何?不外乎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生產力、外交、資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方面的綜合國力!”

“在過去的**年裡,我宋國重於軍事而輕於民生,王上用李敖變法,故而強盛了國家,然則著重強於軍事,經濟、文化、生產力和資源等方面遠遠不及也!這就好比一個人,一個人必須要有一顆頭顱,一雙手,一雙腳,一雙眼睛,五臟六腑等都齊全了這樣才算是一個健康的人!”

“軍事、政治似手,經濟、文化似腳,各有長短。然我宋國目前來說,雙手雙腳並不一致,如頭大足輕,根基還沒有牢固,何以撐得起這偌大的國家?”

宋王偃微微頷首,沒有說話。

農家出身的許行,即現任的都內令丞站出來說道:“大王,臣附議!”

“公儀休大人說的沒錯。一個健康的人,不應該頭大足輕!我宋國現在雖然看似強大,其實就好比一個魁梧一點的胖子,外表看上去好像很強壯,但是可能一拳就被別人擊倒了。說到底,還是我們宋國這些年的擴張的勢頭過於猛烈了,還沒來得及消化又繼續擴張了!這是不可取的啊大王!”

儒家出身的萬章也帶著一大幫的臣子站出來道:“臣附議!”

萬章沉聲道:“王上,治大國如烹小鮮耳!切不可操之過急也。當此大爭之世,大王你著重於軍事,開疆拓土這是沒錯的,有賴於我宋國的軍力鼎盛,精兵強將數不勝數,故而屢戰屢勝,無往而不利也!”

“然則不知道大王你想過沒有?長此以往,我們宋國真的能經得起這樣的消耗嗎?難道非要跟秦魏兩國爭奪的河東地那樣,今日你奪我三城,明日我奪你三城這樣嗎?城頭變幻大王旗,終究不得發展!”

“所以臣請大王下詔,削減軍費開支,用於民生,綜合發展我宋國之國力!而後再圖其他!”

作為大都督的公孫衍還沒說話,已經是左將軍的黃煌不由得站出來說道:“此乃謬論!”

“王上,軍威不強何以攝服他國?當今天下莫不注重於兵戈,動輒數十萬兵馬,我宋國的軍威如若不強,何以與之爭鋒?”

公儀休現在雖然跟黃煌的關係還算不錯,不過聽到這話,他還是忍不住跳著腳喝道:“荒唐!爭鋒?有什麼好爭鋒的?外表犀利的劍其實中幹而脆弱,豈能爭得過外表鈍化而內在厚實的闊劍?”

“現在天下列國之間的比拼,看似是軍事力量的比拼,實乃綜合國力的比拼!這就好比兩把劍的碰撞,犀利的劍固然能在一時之間佔得了上風,但是能頂的了多久?國與國之間的較量非是比較兵戈之犀利,而是比較於內在之綜合國力也!”

聞言,黃煌冷笑著道:“公儀休大人,你的這些話恕我不能苟同!齊國的國力比我們宋國強大多了吧?敗於我們宋軍!楚國的國力更為強大,亦是敗於我們宋軍!我們宋國能如此強盛,有賴於大王的勵精圖治,有賴於我們宋國的尚武之風,更仰仗於我宋國無往不利的兵戈銳士也!”

公儀休聞言,真的想在黃煌的臉上吐一口唾沫,不過他冷靜了一下,又道:“黃煌將軍,我們宋國的兵戈固然堅利,然則他國的兵戈也不是紙糊的!在歷次的戰爭當中,我們宋國哪一次不是險之又險地戰勝的?”

“獲水之戰、商丘之戰、拒馬河之戰,這些大戰敵國的軍隊已經迫近我宋國的國都了!幾乎逼得我宋國窮途末路!這是險勝也!稍有不慎,我們宋國都可能因此而覆滅!”

“這無異於一場豪賭!只不過我們宋國僥倖地得勝了而已,這有什麼好值得驕傲的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