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在西河的象徵意義極其重大,不僅對秦國、楚國、趙國這些外族文化佔上風的國家的懷化作用十分顯著,而且使魏國儼然成為中原各國中的文化宗主國。

儒本來是以教授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教師。

而六藝是貴族和士人在治理國家中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儒由於各有側重而產生不同的流派,相當於不同的學科。

魯國的曾參之儒是以重禮,尤其是重孝為代表的流派,培養的是掌禮之儒,這些人不以經世濟用為特長,在各國官僚系統中的地位不高。

子夏之儒培養的是經世濟用之儒,大量地充斥到各國的官僚系統中,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儒學流派。

子夏到西河後,謀求進身的士人紛紛轉入西河學習。

這個時候,西河學派應魏文侯的要求已經不以貴賤為收取學生的標準了。子夏由於不親自教課,而且已經享有了魏文侯師的至高榮譽,也就不計較了。

這些士人在西河學派學習後,很自然地選擇魏國為其效力的首選國家。這樣,西河學派為魏國吸引、培養了大批官員。各國的士人對西河都很嚮往,魏國無形之中成了他們理想的效力國家。

西河學派教授的內容很豐富。

公羊高與穀梁赤本來不是最能代表子夏思想的學生,但由於他們教授的歷史學科春秋是以服務國君為物件的,所以魏文侯抬高了他們的地位。

公羊高口授的春秋成為後來春秋公羊傳的藍本,穀梁赤口授的春秋成為後來春秋穀梁傳的藍本。

子貢的學生田子方傳授的不僅包括儒本身的六藝,還包括子貢對儒學的發展,縱橫術與經商的本領。

縱橫術是士人成為官員後,從事外交所必須具備的才能,而經商致富則是一個官員富國富民所必須要掌握的知識。

子貢、田子方對傳統六藝的發展是與當時的時代發展,各國對官員的要求相適應的。段幹木是子夏看重的一個學生,他的教授中還可以看到子夏培養高級官員的精髓。

魏文侯擔心段幹木培養的高級官員不為魏國所用,反而與魏國為敵,便讓段幹木主要教習魏國的公室貴族,並請子夏能夠對自己的子弟能夠指點。

魏國本來對儒是不重視的,魏國的文化與韓國一樣,起初受衛國的鬼谷文化影響最大。

魏文侯時,使用大臣不看出身,重視能力,提拔了很多平民和有戎狄背景的人才,魏國的貴族很少得到重用。

魏文侯重用的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吳起和李悝都是來自衛國的平民。

樂羊、西門豹是魏國的平民。翟璜是戎狄出身。只有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出身貴族。

而魏文侯以後,魏國的大臣結構由於魏文侯對鬼谷學派和西河學派的融合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段幹木及得到其真傳弟子的教授下,魏國的公室貴族出現了大批的人才,如公叔痤、公子昂,成為魏國高級官員的一個主要群體。

田子方的後學逐漸融入到段幹木這一支。

魏國大臣的另一個集團則是受鬼谷文化影響出身平民的人,其中以公孫衍和龐涓為代表的西河出身的很多。

這兩個集團在魏文侯以後的魏國政壇爭奪很激烈。

後來,受西河學派影響很大的貴族集團佔了上風,魏國逐漸衰落了。

而公羊高和穀梁赤這兩支很少出現有政績顯著的高級官員。

西河學派與鬼谷學派的爭鬥在魏文侯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鬼谷學派雖然不象西河學派這樣大張旗鼓地收徒講學,但也在不斷地表達不同的學術見解。其中最突出的一個事件就是吳起與公羊高、穀梁赤對春秋的爭論。

歷史是當時貴族和士人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學科,而《春秋》是必講的一門課程。

但由於《春秋》只記結果,不記過程和背景,如何解釋《春秋》記載的歷史事件的真相就成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

魏文侯出於控制士人的目的,拔高在學術上並不是很深透、比較迂腐的公羊高和穀梁赤的地位,使公羊和穀梁學派的忠君思想深入士人之心。

而吳起由於早年投身曾參被逐的經歷,對腐儒產生了很大的敵視情緒。

吳起根據自己的春秋的理解,作了一本左氏春秋傳,與公羊春秋傳和穀梁春秋傳相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吳起對春秋的見解要更符合實際,更符合政治軍事鬥爭的實際,但是魏文侯不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政治、軍事鬥爭的實際情況,對左氏春秋傳很少宣揚。

由於魏文侯的扶植,公羊與穀梁兩派佔了上風。吳起對此很鬱悶。

子夏在西河沒有幾年就去世了,但其在西河的象徵意義卻長期存在,魏國取代魯國成為中原各國的文化中心。

魏文侯尊子夏為師的政治效果十分顯著。

魏國之所以能夠稱霸百年,一方面是由於強大的軍事實力,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魏文侯把魏國變成了中原各國的文化中心。

而現在魏國的朝堂上絕大多數都是河西學派的士人。

望著陛臺之下跪倒在地上的群臣,老魏王沉聲道:“今宋師伐我,以我魏國一國之軍力不可阻擋,而現在韓趙兩國不出兵抗宋,包括大梁城在內的河南地這大片疆土淪喪在即。諸卿,如今已經是國家危難時刻,大家有什麼主意不妨暢所欲言!”

魏國從來都不是以言獲罪的國家,歷代魏國的君主,魏文侯、魏文侯和現在的魏惠王都是較為開明的君主,廣開言路,所以朝野上下對於一些國家大事,以及君主的為人、作風都可以暢所欲言。

若是在韓國,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魏國經過李悝變法,百家爭鳴,不過主流思想依舊是儒學。儒生是空談,但不會誤國,至少老魏王還能辨別是非。

魏國現在盛行的儒家學術,治國卻是用黃老之術,無為而治,這在天下列國當中是絕無僅有的。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奇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