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請你好好地想一想,若是大梁城被搗破了,即使父王能帶著公卿大夫們臨時行獵(國君逃跑的一種委婉的說法),但是跑得了人,城裡的宮殿太廟,祖宗的祭祀靈位跑得掉嗎?難保宋人惱羞成怒之下,不會焚燒了我們大魏國的宮殿,搗破了我們大魏國的宗廟祭祀啊!”

魏嗣幾乎淚流滿面地道:“不能打了!不能打下去了!父王,請你體恤一下我們的大魏國的軍民吧。割地求和,這個是恥辱,損兵折將,這個是恥辱,但是這些都是能找回來的!”

“若是連大梁城,連我們大魏國的國都都被敵國的軍隊搗破了,我們大魏國何以面對國中的臣民?若是連我們的宗廟祭祀都保不住了,我大魏國的歷代先君將在九泉之下做何感想?”

聽到魏嗣的這些話,老魏王沉默了,他的手緊緊的攥著旁邊的靠椅,良久,他終於幽幽地嘆了口氣。

“割地求和的事情,寡人不想去過問。這個城下之盟,還是惠施和嗣兒你們兩個商量著去做吧,但是有一點,那就是靠近大梁的城邑疆土絕不能割讓給宋國!”

魏王撂下了這席話,然後慢騰騰地起身,失魂落魄地挽著袖子離去了。

……

陽平關裡。

匡章拿著大梁前線傳遞回來的戰報,臉上喜不自禁地道:“哈哈哈哈,大局已定,大局已定啊!”

坐在一側的公子陽有些不解地道:“是什麼事情讓大都督你這麼高興?難道是幹驁將軍已經帶著軍隊兵臨大梁城下了嗎?”

“哈哈哈,豈止啊。”匡章把帛書遞到了任陽的手上,同時負著手說道,“幹驁黃池一戰,大破魏軍,斬首兩萬。分兵攻佔了黃池、柏城、酸棗等城池打算阻擊勤王大梁的魏軍,沒想到大軍還沒兵臨大梁,老魏王就派出了惠施作為使者前往大營商談停戰的事情了!”

公子陽也看過了戰報,不由得喜笑顏開地道:“真是萬幸啊。不過末將還是不解,這魏國尚有可戰之兵,魏王怎麼會這麼快的就要割地求和了呢?”

匡章聞言,搖了搖頭道:“魏國是還有可戰之兵,不過大梁城裡已經沒有可戰之兵了。魏國連年征戰,烽煙四起,國力早就被掏空了!為了保住魏國的尊嚴和宗廟祭祀,老魏王做出這個決定也是無可厚非的啊。”

任陽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魏國原來是實力雄厚,但是也架不住這麼多年的消耗戰爭啊。

這個時候大梁城裡沒有多少可戰之兵了,想要守住宋國的虎狼之師的進攻顯然是不可能的,大梁城高池深,但是沒有足夠的兵力去把守有什麼用?

想要等到勤王之師的到來就更加不可能了。

在濟陽,馮鞏的兩萬多的魏軍精銳已經被熊子丹部的大軍給牽制住了,不得寸進。

而白馬城和陽平關這裡呢,公孫衍的四萬魏國邊軍正在和宋軍對峙著,即使這個時候南下也會遭到宋軍的阻擊,在酸棗到黃池一線還有許多宋軍都會阻擊,所以公孫衍的魏軍一時半會也是抽不開身勤王大梁的。

而遠在河東地的魏軍主力更是不必多說了,鞭長莫及。

河東距離大梁太遠了,大軍出征,哪怕是急行軍也要差不多半個月才能抵達大梁,到那個時候大梁城早就被宋軍攻破了!

所以大梁城是等不到什麼勤王之師的。

不想國都被搗破,不想在諸侯面前丟盡臉面,不想祖宗的祭祀被破壞,不想在九泉之下沒有面目見到魏國的歷代先君,老魏王就不得不含恨答應割地求和的事情了!

“那麼大都督,現在我們要怎麼辦?是繼續跟魏軍對峙嗎?”

匡章說道:“魏國已經戰敗了。即使是孫武在世也回天乏術了!既然我們宋國即將跟魏國簽訂城下之盟了,那麼戰事就沒有必要打下去了。我即刻擬定一份戰報上交給君上,請他裁決,看看要開出什麼條件才好結束這場戰事。”

……

趙國邯鄲。

當趙侯語接到大梁來的情報的時候,不由得心口一陣窒息,氣得噴了血,喘息不止,他覺得一陣的頭暈目眩,感到天昏地暗啊!

好在趙語還是及時抑制住了自己內心激動的情緒,沒有昏迷過去,他趕緊讓人去傳召安平君趙成、相邦肥義和上將軍趙刻入宮覲見。

“沒想到啊沒想到,老魏王倔強了一輩子,要強了一輩子,竟然會在這個時候低頭了。”趙成不由得感慨萬千地道,“不過宋軍也當真是厲害,長驅直入,直搗大梁!逼得魏軍沒有了還手之力,不得不簽訂城下之盟。”

趙語擺了擺手道:“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當務之急我們應該商議一下,是否立即渡過濟水,進兵鄴城?我們趙國又該打著什麼樣的旗號攻略魏地?”

肥義躬身道:“君上,現在魏國已經撐不住了。這是我們萬萬沒想到的事情!現在我趙國大軍攻伐魏地,能舉的旗號有兩個,一個是跟站在宋國的陣營,光明正大地聯合韓軍攻取魏國的城池。一個是打著援救大梁的旗號,派兵南下,跟宋軍和諸侯聯軍作戰!”

趙侯搖搖頭道:“現在加入諸侯聯軍攻伐魏國,這個有趁火打劫的嫌疑。雖然能光明正大地攻伐魏地,但是太齷蹉了,寡人不屑為之!更何況我們趙國和魏國同出三晉,這個時候理應同氣連枝,共御外敵!”

安平君趙成聞言,贊同地道:“君上說的沒錯。凡出師,必有名!出師無名是為不義之師。君上,臣弟以為我們可以打著援救魏國的旗號,借道鄴城,去馳援大梁。”

肥義說道:“安平君,可是救援魏國,對於我們趙國有什麼好處呢?加入諸侯聯軍的陣營裡,現在還可以趁勢攻打魏國的城池,擴大我們趙國的疆域,開疆拓土。”

“可是援救魏國的話,我們還要面對宋國的虎狼之師,至少要出兵十萬以上,才能解了大梁之圍啊!而且,大梁已經等不及我們趙國的援救了。老魏王也決定跟宋人簽訂城下之盟了,這個時候想要插手諸侯聯軍伐魏的戰事,談何容易?若是宋國罷兵了,魏軍也偃旗息鼓了,宋軍的兵鋒將直指我們趙國啊!”

肥義的這個憂慮是有道理,趙語點了點頭,又看向了一旁的趙刻,問道:“上將軍,你有什麼看法嗎?”

趙刻是一個有頭腦,文韜武略一應俱全的上將軍,而且眼光獨到,很有大局觀。趙刻聽到國君的詢問,不由得出聲道:“君上,臣以為這個時候伐魏的確不應該。安平君和相邦大人說的都有道理,不管是趁勢攻打魏國的城池,還是援救魏國,其實對於我們趙國來說都是非常有利的。”

“趁勢攻打魏國的城池,我們可以開疆拓土,飲馬汲水,隨時威脅魏國的都城大梁。而救援魏國的話,我們趙軍也可以聯合韓國的軍隊,馳援大梁,藉此大漲我趙國的聲望,則三晉霸主的名望將於我趙國實至名歸,我們趙國可自此而取魏國而代之,成為中原的霸主國。”

“不過。”趙刻又道,“君上,臣以為此時我們不應當馬上馳援大梁!且不說調兵遣將,聯合韓國出兵需要不少的時間,而且時間上已經趕不及了。我們不應該攻伐魏地了。”

趙侯詫異地問道:“上將軍何出此言吶?難道對於這麼一件發生在家門口的戰事,我們趙國還能坐視不理不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趙刻搖頭道:“非也。君上你細想一下,魏宋兩國已經在談判,準備簽訂城下之盟了!恐怕我們的大軍還沒集結起來,魏國已經迫不及待地割讓城池疆土,罷兵止戈了。”

“而魏國將會割讓那些城邑呢?宋國和諸侯聯軍已經攻佔了白馬、酸棗、黃池、平邑還有柏、等十多座魏國的城池了,但是這些地方都是靠近魏國的腹地,靠近魏國的都城大梁的城池,難道魏國的君臣會把這些城池土地都割讓給宋國嗎?不,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趙刻擲地有聲地道:“所以魏國能割讓給宋國的城池疆土,必然是北部的鄴城、繁陽、頓丘、朝歌等十多座城池方圓近七百多裡的疆域!”

“君上,臣以為,與其打著馳援大梁或者是趁火打劫的旗號,太牽強了。不如等到宋國接受了魏國的這些城池,咱們趙國再出兵,聯合韓國、魏國一起攻伐宋國佔領的這些城池,可以打著‘收復失地,恢復三晉故土’的旗號,此為師出有名也!”

“大善!”趙侯不由得拍手叫好道。

這的確是一個好主意啊。

魏國在東部沒有多餘的城邑土地割讓給宋國了,因為靠近國都大梁的都是腹地,都是富庶之地,老魏王怎麼捨得拱手讓人呢?所以魏國只能是出讓北部的十幾座城池去滿足宋君偃的胃口了。

而且把這些城池割讓給宋國,也說不上什麼吃虧的,至少老魏王心裡還能安慰一下自己。讓宋國的虎狼之師去跟趙人硬懟吧,正好給了我們大魏國一道屏障!

趙刻的確是一個很有戰略眼光的人啊,瞧瞧,此時攻伐魏地是趁火打劫,只怕這出師的名頭也有些牽強,做出來也會被列國恥笑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