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時分,烈日當頭,一輛墨綠色的軍用吉普飛快的駛入了濟陽軍區。

車廂裡,陳歌很鎮定,畢竟自己又沒犯什麼法,不過是見一見劉梅的姥爺而已,又不會少一塊肉。

車廂裡除了陳歌,還有幾個士兵,他們把陳歌拉上車之後,就面無表情的坐在車廂裡,一言不發。

車子行駛在顛簸的土路上,路邊的景色越來越荒涼,陳歌的思緒也隨之飄飛,對於自己和劉梅的事,不知道劉梅的姥爺到底是什麼態度,是堅決反對,還是留有商量的餘地?

吱吱

陳歌正想著等會兒見到劉梅姥爺該怎麼反應,車忽然停了下來,陳歌透過車窗往外面一瞅,發現這裡竟然是一片樓房。

和城市不同,這裡的幾棟樓之間的間隔比較大,地面一看就是混凝土打造的,不遠處還有一個小籃球場,排水溝里長著幾株雜草,隱隱能看到裡面的紅磚。

從環境上來看,這裡好像陳歌當初上的初中,不過這裡的面積要比初中大的多。

“你好,請問你是陳歌同志嗎?”

陳歌剛下車,就迎面遇到了一個軍官。

“是的,我就是。”陳歌點了點頭。

“首長要見你,請跟我來。”軍官說完也不等陳歌反應,直接轉身就走。

陳歌默默跟在這個軍官身後,心裡微微松了一口氣,從這個軍官的態度上來看,自己似乎並沒有被當成什麼十惡不赦的人物。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就這樣,陳歌被領到了一棟二層小樓前,軍官站在門口對陳歌做出了一個“請”的動作,然後就停在了原地。

陳歌詫異的看了看軍官,然後又看了看眼前的大門,心裡一橫,快步上前一推,然後一個明堂堂的大廳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你就是陳歌?”

大廳的沙發上,一個穿著白襯衫的老人端坐在那裡。

陳更年今年76歲,十幾歲的時候就扛槍打仗,大小戰役參加了上百次。

他這一代的人幾乎把一切都奉獻給了國家,所以平常的時候,陳更年很少管家裡的事情,而家裡的兒女也知道他的脾氣,沒事不會來打擾他工作。

但是,陳更年不顧家,不代表他就真的放著家裡人不管了,比如說自家外孫女竟然不聲不響的找了個野小子,家裡人竟然都沒給他說!

如果不是陳更年偶然從兒子那裡聽到訊息,打死他都不敢相信,一向乖巧的外孫女竟然敢和爸媽吵架,而且還離家出走!

一聽這個訊息,陳更年來氣了,他立即讓兒子把劉梅接回來,社會上什麼人都有,萬一外孫女遇到壞人怎麼辦?

然而,讓陳更年沒有想到的是,自家外孫女回來之後,就一直吵著要和那個野小子結婚,陳更年勸了幾句,但是劉梅竟然敢和他頂嘴了!

陳更年一氣之下就把劉梅關在了軍區,這裡和外界的聯絡幾乎隔絕,他覺得劉梅這就是年輕衝動,關上幾天就能清醒過來了。

不過,事實證明,劉梅的倔強不是陳更年能想象的,就在禁足的第二天,劉梅就開始絕食,而且這一絕食就是三天,終於把老爺子給嚇到了。

無奈之下,陳更年只能一邊安撫劉梅,一邊讓人調查陳歌的資料,等他把陳歌的資料都看完之後,他才發現,這野小子看起來還可以,於是才有了這一次的見面。

“你就是陳歌?”陳更年坐在沙發上,用銳利的眼神上下打量著這個年輕人。

根據資料,這個叫陳歌的年輕人今年剛剛二十歲,從面相上看,確實有些稚嫩,個頭挺拔,衣著打扮還算規整,一點也沒有年輕人的毛手毛腳。

“陳爺爺好,我就是陳歌。”

在眼前這個老人面前,陳歌表現的很老實,見到老陳和劉梅的父母時候他可以舔著臉湊上去,那是因為他早就瞭解了對方的脾性,但是對於這位姥爺,劉梅沒有過多介紹,所以陳歌拿不準該用什麼態度。

“哈哈,小陳同志,不要拘束,過來坐。”陳更年笑呵呵的指了指面前的沙發,示意陳歌過來坐下。

陳更年讓陳歌坐,陳歌也沒有客氣,他大大方方的走到陳更年對面,挺胸抬頭,就像電視裡演的軍人一樣坐了下來。

“小陳同志,你知道我為什麼找你吧。”陳更年看了陳歌一眼,面帶微笑的說道。

“知道。”陳歌點了點頭,然後說道,“不知道梅梅在這裡嗎?我能不能和她見一面?”

“呵呵,等會兒我會安排你和梅梅見面的。”陳更年笑呵呵的說道,“在這之前咱們先談談你的事兒。”

事實上,陳更年對陳歌的瞭解非常詳細,畢竟陳歌從出生到現在接觸到的地方就這麼多,除了他兩次出國參加電影節的經歷之外,可以說他在國內的所有事蹟都被陳更年查的清清楚楚。

陳更年對陳歌很好奇,因為在他的印象裡,一般像陳歌這種窮山溝長大的孩子,而且還從小沒了父母,最後要麼成了街頭的小混混,要麼成了工廠裡的小工,能像陳歌這麼“優秀”的,可以說鳳毛麟爪!

對,陳更年看過陳歌的資料之後,對陳歌的評價就是“優秀”!

只有深入瞭解陳歌的身世背景之後,才能明白這個年輕人取得現在的成就是多麼不得了。

陳更年活了這麼多年,見過優秀的後輩不知凡幾,其中不乏比陳歌還要優秀的,這也是劉梅的媽媽看不上陳歌的原因,因為她這個圈子接觸到的優秀年輕人太多了,陳歌在其中並不算起眼。

但是,陳更年非常清楚,他見過的這些後輩要麼有家庭支援,要麼有比較高的起點,像陳歌這樣真正一窮二白打拼出這麼一份事業的,幾乎一個都沒有。

陳更年也是貧農出身,他不會看不起陳歌,相反,他看了陳歌的資料之後,還隱隱覺得有些欣賞。

在地方部門對陳歌的調查裡,老梁溝的村民對陳歌完全就是清一色的讚不絕口,而且,根據地方政府反應,陳歌賺到的第一筆錢竟然拿出來一大半給村裡修路,這讓陳更年對陳歌的印象又提高了幾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