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歌回村兩天,三爺爺家的門檻就要被踏破了。

各家叔伯大爺,嬸子姑婆,明著是來三爺爺家裡串門,但是進了門就開始拉著陳歌問三問四。

這些叔伯問的東西都差不多,無非就是那一百萬是怎麼賺的,香江那邊好不好之類的,對於這些問題,陳歌三兩句就能應付。

最讓陳歌頭疼的還是那幾個過來說親的嬸子姑婆,現在的鄉下,嫁到村外的女人都或多或少擔任媒人這個角色,這個嬸子說老家有個標緻的侄女,那個姑婆說婆家有個賢惠的小姑子,反正陳歌如今變成了一塊香餑餑,十裡八鄉的姑娘都瞄著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陳歌現在根本就沒想過要娶媳婦,先不說年紀的問題,就說他現在到處奔波演戲掙錢,哪裡有功夫成家?

當初陳歌去香江的時候,王靚萍手下七八個助理,為什麼偏偏派了吳西財?並不是吳西財和陳歌關係熟,而是因為吳西財孩子都上中學了,家裡不用惦記。

如果換一個年輕的助理,怎麼可能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江待的住?

王靚萍為什麼那麼看好陳歌?因為當初陳歌被徐家偉帶去香江拍戲,第一次出遠門,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待了三個月,竟然一點不適都沒有!

陳歌能適應離家千里的生活,但要是結了婚,他媳婦兒能適應嗎?到時候他該怎麼辦?把媳婦兒帶去香江,還是留在內地?

陳歌是個很現實的人,他對自己的將來有明確的安排,凡是不符合這個安排的事情,他一定不會做!

就這樣,嬸子姑婆來了一波又一波,陳歌嘴皮子說破了才把她們打發走,沒辦法,小的時候這些嬸子姑婆都給自己送過飯,所以面對她們陳歌就連一句語氣重一點的話都不能說。

幸好,熬了兩天之後,奠基儀式終於開始了。

奠基儀式是各類開業儀式的形式之一,通常是一些重要的建築物,比如大廈、場館、亭臺、樓閣、園林、紀念碑等等。

一般來說,修一條村路而已,用不著什麼奠基儀式,但是老梁溝這一條路不同,這是全鄉第一條村民捐助修建的路,用三爺爺的話說,鄉里修路的經費不夠了,所以想出這麼一個法子,讓其他村裡的人學著陳歌的例子捐點修路錢。

經過三爺爺這麼一說,陳歌就明白,自己這是被樹立典型了,按照三爺爺的說法,鄉里修路的經費不夠,上面又催著實現城鄉一體,突然有了自己這麼一個例子,等於給鄉里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

修一條路,得了好處的不光是鄉里,對全村都有好處,光是鄉里出錢可不行,你們這些要修路的村子是不是也要捐一點?

不用你們像老梁溝那樣一下捐五十萬,只要捐個十萬二十萬的,那鄉政府的財政也能大大緩解。

所以,為了給老梁溝這條路樹立典型,鄉政府特地舉辦了一個奠基儀式,不光如此,聽三爺爺說,等儀式開始的時候,市裡還會來一個大官出席發言,到時候全鄉十六個村的村委都會派代表過來聽講。

奠基儀式的舉辦地點選在了入山的那條丁字路口。

如果老梁溝要修路,那麼路的起點就是這裡。

修山路,尤其是老梁溝要修的這種砂石路,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外往裡修。

先是挖掘機和雷管開路基,然後鋪上砂石和黃土,壓路機壓平,修好的路正好用來通車,讓拉著石子兒和沙子的卡車開進來。

邊修邊用,砂石路不像水泥路那樣還得等著水泥幹掉,所以這條路的修建速度會很快。

大清早的天還沒亮,三爺爺就帶著村裡的人來到丁字路口開始搭臺子,拉橫幅,陳歌看到這個架勢,忽然想起來當初在清水灣電視城的那場見面會。

指揮村裡人搭臺子的是鄉鎮的一個幹部,年紀不大,也就二十來歲,在現場指揮的時候說話非常和氣,不過能力不錯,指揮著人忙裡忙外,用了兩個小時就把臺子搭好了。

臺子搭好的時候正好是七點半左右,這個時候的路上就開始有車開過來了。

車還沒開過來,三爺爺就連忙拉著陳歌迎了上去。

“這是咱們鄉李書記的車,等會李書記下車了,你就跟著我上去認認臉。”三爺爺走一邊說道。

“嗯,知道了。”

陳歌明白三爺爺這是幫自己在鄉領導面前露臉,國家五千多年的觀念,已經讓官本位深入人心,不論官職大小,只要手裡有權利,平頭百姓都會供著。

陳歌對這種觀念不排斥,因為在上輩子的社會上也是如此,雖然對方只是一個鄉鎮的書記,但能搞好關系還是要儘量搞好關系,說不定那一天就得找人家幫忙呢?

“老陳啊!幾天不見,身子骨越來越好了!”

車子在路邊停下,一個四十多歲穿著西服的男人開啟後車門走了出來,顯然這位就是三爺爺提到的李書記。

陳歌一開始還盯著開車的人,以為對方是書記,但是現在頓時明白過來,人家好歹也是個正科級幹部,當然會有司機。

“哎呀,李書記,我這幾天一想著要村裡修路就樂的睡不著覺啊。”三爺爺走上前握住了李書記的手,一臉高興的說道。

“哈哈,老陳,你是得好好高興高興,你們村出了個金麒麟,可把別的村給羨慕壞了。”李書記笑呵呵的說道。

“李書記,你這話說的太對了”三爺爺說著對陳歌招了招手,“來,山娃,過來,見一見李書記。”

“李書記好。”陳歌走上前微微鞠躬,動作自然,沒有一分拘束。

“你就是山娃啊!長得是真俊!”李書記上下打量了陳歌一番,點頭說道。

陳歌是鄉里打算豎起來的典型,所以李書記熱情的和他聊了起來,一行人邊走邊說,很快就來到了臺子下方。

“山娃,聽說你是在香江做演員?”李書記問起了從三爺爺陳相聚那裡聽來的訊息。

“是。”陳歌點頭回答。

“在香江做演員很賺錢嗎?”

這是李書記最關心的問題,一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去了香江一年就賺了一百多萬,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如果陳歌這筆錢來路不正,那他這次搞得奠基儀式就要出大問題了。

“這個……李書記,不知道您聽沒聽說過《青春學院》這部戲?”陳歌眼珠一轉問道。

“《青春學院》啊,我當然聽說過,我閨女天天趴在電視機上看的就是這個!”李書記笑著回答。

“李書記,我在《青春學院》裡演宋清河,您可以回家看一看。”陳歌說道,“當初我拍這部戲,片酬是一百二十萬,這方面的訊息香江的媒體是有報道的,您可以隨時查。”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