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的電影簡介是可以查到的。

這部電影講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雷夫與丹尼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兩人對於飛行從小就十分有興趣。長大之後,時間正值二次大戰時空,兩人一同加入美軍飛行的隊伍。受訓期間雷夫結識了軍中護士伊夫林,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此時美軍決定派出精英部隊前往歐洲大陸,協助歐洲各國抵抗德國的侵略,雷夫自告奮勇前往參戰。

於是將伊夫林託付給丹尼照顧,不久之後歐洲傳來噩耗,雷夫的座機在空戰中不幸遭德軍擊落,生死未卜,伊弗琳與丹尼得知噩耗後,只能互相勉勵對方,但是愛情的幼苗卻悄悄地萌芽。

但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現在伊夫林與丹尼駐紮的珍珠港,正當三人不知如何面對這個難題時,日軍也悄悄地準備偷襲珍珠港,雷夫與丹尼這對好朋友又是情敵,還得一起並肩作戰,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看到這個劇情,徐乾心裡就更有底了,爆炸貝拍攝簡單劇情的特效大場面電影還可以,拍攝這種史詩級別的電影,還在其中摻雜著“三角戀”元素,這就非常困難了。

不知怎麼的,徐乾對《珍珠港》的些許評價竟然傳到了爆炸貝的耳朵裡,爆炸貝自然是非常的不爽。

他是誰?聞名世界的大導演。

徐乾至今為止也就拍攝了一部優秀的《無間行者》而已,而他可是拍攝了n部熱賣大片,在他看來兩個人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這個傢伙竟然敢小看我!”

這讓爆炸貝非常非常的憤怒。

爆炸貝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小鬼當家》我沒聽說過,徐乾這個人我也是沒有聽說過。”

“啊,這部電影是由中國人當導演?還是中國人當主演?除了功夫片,中國人根本挑不起大梁,這部影片必定撲街。”

爆炸貝非常篤定的道。

當即就有新聞出爐!

《爆炸貝否定徐乾!》

《爆炸貝侮辱中國人。》

《爆炸貝認為徐乾票房慘敗!》

《爆炸貝認為小鬼當家撲街!》

。。。。。。。。。。。。

國內一些粉絲和媒體一直關注徐乾的動向的,也收到了這個訊息!

“呵呵,這個爆炸貝竟然敢大放厥詞!”

“徐乾要打他臉,揚我國威!”

“傻叉,竟然敢瞧不起中國人。”

“垃圾,我們國家已經崛起。”

“他應該還沒有體會到被徐乾支配的恐懼麼,徐乾還是太善良了,沒有給他留下終身難忘的教訓!”

“徐乾這是自帶招黑體質嗎?走到哪裡都有人主動挑釁?莫非徐乾就是傳說中的主角?”

“這樣的人實在是太討厭了。”

。。。。。。。。。。。

真的以為還是二十年前,或者十多年前麼,那時候民眾根本掌握不了話語權,話語權都被精神米國人掌握在手裡,他們崇洋媚外,宣揚外國一切都是好的,國內一切都是壞的。

但08年奧運會的橫空出世改變了這一切,煌煌史詩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五千年輝煌燦爛文明,如畫卷一般鋪展,不但震驚世界,激發了無數網民自發的愛國熱情,愛國網友們的聲音已經佔據了主流。

那些曾經的精神米國人,精神島國人,早已經發不出自己的聲音,這一點要感謝陳玄禮,他導演的奧運會震撼了世界,更是開啟了我們一代人的愛國情懷,點燃了我們心中的驕傲。

當然還有我們驕傲的人民子弟兵,森林大火,在米國那是相互扯皮,有些時候根本不救,但我們中國消防死而後已,前赴後繼,負重前行,這樣的兵,這樣的國度怎麼可能不讓我們感到驕傲?

也正因此過往曾在網上一度一呼百應、飽受追捧的網路“公知“們,被日益覺醒的網民大眾所唾棄,因此他們的境遇每況俱下,到今天終於淪落到人人喊打的境地。

隨著我國國力與日俱增,出生於世紀之交的新一代年輕人,從小耳濡目染都是國家何等昌盛,載人航空,航母巡洋,高鐵遍佈神州,處處通天大廈,中國製造通行全球,中國投資遍佈海外,敢與美帝一爭高下。

現在我們不再自卑了,我們昂然挺胸,當那些米國導演輕蔑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敢正面相抗,那些認美帝當爸爸的人縱將成為歷史的樂色,因為華夏崛起那是大勢所趨,他們妄想阻擋這股潮流,那是痴人說夢。

爆炸貝以前何等受人崇拜,可是如今他說出這番言論之後立即被我國網民唾棄,沒有人再敢為他說一句話,這就是天心民意,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話語權不再被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是所有人民。

爆炸貝繼續被記者採訪。

“那你覺得《小鬼當家》和《珍珠港》哪個更能取得成功?”

“肯定是《珍珠港》,我對《珍珠港》非常的有信心!”

爆炸貝回答道。

媒體自然對此又是一陣報道!

《爆炸貝言小鬼當家是垃圾》

《爆炸貝言小鬼當家不如火珍珠港!》

《爆炸貝表示自己不看好小鬼當家。》

《爆炸貝對徐乾表示不屑!》

《爆炸貝認為珍珠港完勝小鬼當家。》

。。。。。。。。。。。。

而這些訊息又傳回了國內,自然引起了國內粉絲的一陣討論!

“垃圾,真以為自己很牛逼麼?”

“切,真當徐乾是吃幹飯的?我只知道徐乾強無敵。”

“豬角命格,絕逼是豬角命格,若是我沒有猜錯的話,這個爆炸貝就是傳說中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爆炸貝是來給徐乾送經驗的嗎?我怎麼覺得這個人這麼可惡!”

“這個老東西,還真以為自己是個人物!”

“打臉徐發威吧,讓這老東西見識見識你的厲害!”

“切,這個傢伙肯定是不得好死。”

“支援小鬼當家,珍珠港肯定拍成一坨屎。”

“呵呵,爆炸貝連給徐乾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

所有人都一致的支援徐乾,即使那些對徐乾有意見的人也是支援徐乾,相比爆炸貝這個洋鬼子,還是徐乾這個黃皮膚看的順眼一點。

無數人都期待著徐乾大發神威打敗爆炸貝,可以說徐乾身上寄託了無數人對他的期待,承載著無數人對他的希望,他就是中國電影的標誌,他每前進一步就意味著中國電影前進一步,他是中國的驕傲。

——————————

爆炸貝的那番言論徐乾自然也看到了。

他對此嗤之以鼻,中國人怎麼呢?中國人當導演怎麼呢?中國人演的電影怎麼呢?怎麼就被瞧不起了?

自08年奧運之後,我國已經騰飛,雄立整個世界,說到這裡徐乾真的佩服陳玄禮,他導演的奧運會開幕式太讓人震撼了,煌煌史詩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五千年輝煌燦爛文明,如畫卷一般鋪展,這也激發了許多人內心裡的豪情,那一年甚至可以說是新紀元的開始。

這也是為什麼徐乾一直執著於在本土發展而不是來好萊塢發展的原因,他更喜歡張藝謀,而不是李安。

在另一個世界很多人抨擊張藝謀,說他墮落了,不再去拍反映中國落後面貌的鄉土文藝片,而改拍獲得巨大票房成功的華語商業大片,便是“一心賺錢,背棄藝術理想”。

他們把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還有被許多人頂禮膜拜的王家衛用來擠兌張國師。

但他們忘記了,有史以來,所有華語片在奧斯卡獎總共只有七次提名,其中國師一人就提名三次。

所有華語片在金球獎,總共只有十二次提名,其中張藝謀一人提名五次。

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國師先後獲得兩座威尼斯金獅獎(《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一座柏林金熊獎(《紅高粱》)、一座戛納評委會大獎(《活著》)、一座戛納技術獎(《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一座威尼斯評委會大獎(《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座柏林銀熊獎(《我的父親母親》),也讓葛優和鞏俐分別加冕戛納影帝和威尼斯影后。

而楊德昌、侯孝賢、王家衛、蔡明亮、許鞍華、等等,以及內地導演中最受影評人追捧的姜文和賈樟柯,所有人加起來,奧斯卡提名次數為0,金球獎提名次數為0。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中取得的所有獎項,也只不過和國師一人相當。

徐乾知道為什麼有人抵制國師,大多數都是不想看到這個國家強盛,抵制這個國家發展的人,他們打心眼裡想死灰復燃,可是他們不知道大勢所趨,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燕京奧運會讓國師從純粹的電影人變成了弘揚中國文化的藝術大師,為國為民,也必定留名青史。

而某些人卻盡情的對他肆意抹黑,讓他譭譽參半,其心可誅。

正是因為有了《英雄》開啟的道路,才有了後來的《戰狼》,《紅海行動》乃至於《流浪地球》。

隨著中國電影能夠守住本土優勢和好萊塢大片殺的難分難捨,人們才意識到國師的遠見卓識,他的貢獻恩澤後世,他的功績萬眾頌揚。

李安再牛逼,他也只是好萊塢工業化的一份子,一個打工仔,他為中國電影帶來了什麼?

徐乾更喜歡國師,也只想做國師,中國電影的崛起絕不僅僅是融入好萊塢,成為它的一份子。

這樣只會為好萊塢添磚加瓦,讓它有“氣吞山河”,“海納百川”的氣勢而已。

一個人在好萊塢闖出再大的名氣又能怎樣,更何況在這裡還會受到歧視,如果你沒有用處就會被一腳踢開。

徐乾並沒有貶低李安,否認他的成就,而是相比於楊振寧,他還是更敬佩鄧稼先,選擇不同而已。

這一點徐乾和哥哥張國榮先生的想法也是不謀而合的,張國榮先生的遠見卓識那是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的。

“你問我遺憾呢,其實我真的是沒有什麼憾事。反而是有一件事,我覺得挺開心,就是我沒有去好萊塢。”

“我反而覺得港島是一個很好的地方給我去發展,從亞洲來講呢,就是我們在座的幾個(指梁家輝和張曼玉)算是略有薄名,亞洲那麼大的市場,是不是?你知不知道馬上97年了,大陸有很大的潛能,他們的市場很快會有開啟的時候,我想到了那個時候美國都要過來求我們拍不拍戲。所以這麼大的市場,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一套班底。有段時間香港拍了好多爛片,現在留下來的這班人呢,都是真正有實力的,臺前也是,幕後也是,這樣的一群人我們應該要自強,去拍一些好的東西,去達到國際水準,這樣不是更好?”

“國內演員在好萊塢市場價值為0,可以說根本毫無價值,我們不能說0,因為像楊紫瓊她們在好萊塢都已經打了出來,可是我們再想新演員到好萊塢的作用是什麼呢?在好萊塢就是一些打星,就是一些走滑稽路線的,像成龍,其實這樣說了,我們不能說他們是悲哀,可是我希望好萊塢能夠找一些國內好的演員去好萊塢發展的時候擴大他們的感覺。”

“對亞洲人的感覺,因為我覺得他們現在請去好萊塢發展,不外還是功夫片,如果周潤發往後還是拍那些片子他就完蛋了,那麼你說周潤發在國內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演員,可以這麼說,也是我們的寶貝,我希望他能有更大的發展,這是我真心說的話,不是我怎麼說他,他是我的哥們,曾經有很多外國電影公司找我拍電影,我都拒絕了,我不是說不會去拍,我只是在等,等外國人對亞洲人看法不一樣時。”

誰能想道在那樣的年代他竟然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

他是一個在華語電影幾乎所有大佬都陷入一種彷徨迷茫的時刻任然對中國電影、中國電影市場、中國電影工業抱有堅定的信念和責任感,並且認為“討好式融入”好萊塢終究是徒勞,他相信中國的觀眾尤其是大陸的巨大市場、相信中國的電影從業者的專業水平和創造力,相信中國人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建立獨立的電影工業,並最終可以與他們抗衡,創作具有國際水準的電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二十幾年之後我們才意識到他說的話是多麼的遠見卓識。

因此對於他的離世很多人都是惋惜。

“所以我多麼意難平,張國榮還有那麼多想做的事……”

“他真的是大格局。”

後期的他想當導演,他準備拍攝《偷心》,他說:“外國的月亮不一定圓,我們要拍攝中國自己的電影。”

是啊,外國的月亮不一定圓,徐乾也堅持這樣的路線,不要像小丑一般融入好萊塢,不要成為好萊塢的一份子為它添磚加瓦,因此徐乾永遠會把自己的發展路線放在國內。

為什麼要融入好萊塢呢?

把中國電影圈變成另一個好萊塢才是正道,這一條路註定艱難,卻是最正確的道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