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襖是冬月頭上做好的,照吳氏所說做的兩層,裡層短,貼身夾棉,外層比照長衫做成,等冬天過去,開春以後天暖起來拆下來也還能穿,只不過會空蕩一點。

家貧就是這樣,一個銅子兒得掰成兩半花,一年到頭要做身衣裳得從牙縫裡省。

姜蜜因為打小沒娘,當姑娘的時候家裡活她一把罩,針線做過不少,手藝不錯。給衛成做這身新襖吳氏看了十分滿意,領、扣、袖、擺都很細緻,穿上和鄉下泥腿子是不相同。

衛成上身試了試,就脫下收撿起來。

等換回舊襖,他回身看蜜娘眼巴巴瞧著自己,把人帶到床邊坐下,說:“衣裳做得好,比裁縫手藝不差什麼。”

姜蜜自然不信,“你慣會哄我……”

衛成就笑。

的確,她手藝比專門做這個的還是差一些,但擱在鄉下已經很好了。往常衛成穿那兩件是前兩年吳氏給做的,也花了心思,可還沒這中看,倒是結實耐穿。

衣裳嘛,結實耐穿就夠了,衛成沒再多說,轉而看向姜蜜,問她冷不冷。

“相公你們靜坐讀書才冷,我整日屋前屋後的轉悠,沒幾時閒,穿多了還要發汗。”

衛成握住她手,真挺暖,才信了她說的。

襖子做好沒兩天,吳氏拿了雙嶄新的棉鞋過來,衛成當真不知該說什麼好,家裡四個人,只他又是新襖又是新鞋,心裡如何過意的去?

“娘下回給爹做吧,我有的穿。”

“你爹天天下地的穿那麼體面幹啥?給他穿這個,個把月就能糟蹋壞了。”

衛父在邊上做活,聽到動靜抬了抬眼皮:“你娘說得是,給你你就拿著……三郎啊,看日子衙門該放榜了?”

自打院考結束,衛家人想得最多就是這個,十月間還好,都揣在心裡沒外露,至十一月,眾人心裡越發忐忑。衛父做什麼都沒法專心,吳氏也差不多,給衛成做鞋的時候不注意扎手上好多回。

算來差不多了,往年好像就是這時候放榜。

不是說學塾那邊有同窗去看,怎麼還沒訊息傳來?

是沒考中?

還是在路途中耽擱了?

衛父啥都想過,實在耐不住才問出口,而衛成雖然把握不小,結果一日不出,他也無法安心。看男人和兒子都是這樣,吳氏寬慰說:“放心吧,我問蜜娘做夢沒有,她說夢到鵲鳥喳喳叫,這還能不中?”

衛成一臉詫異,他倒是沒聽姜蜜說起。

尋了個空,衛成問她真有這事?

姜蜜:……

自然沒有。

還不是看婆婆大冬天嘴上撩泡,為這事都急上火了,才這麼說來寬她的心。

瞧她這般衛成還有什麼不懂?

他嘆口氣:“萬一我……”

話沒說完就讓姜蜜瞪了回去:“別說那些不吉利的,咱們安心等,肯定有喜報傳來。”

這事真讓姜蜜給說中了,後一日,姜蜜在灶屋做飯,吳氏說下地去砍顆蘿蔔切了燒個蘿卜湯,才剛走下院壩就聽見有人遠遠喊她。

扭頭一看,是堂兄衛平那小兒子,在村道上衝她猛招手喊嬸兒。

吳氏停下來,扯著嗓子應了一聲,問他啥事。

“來了個人,打聽你家咋走。”

吳氏心裡一個咯噔,就往堂侄那頭小跑著過去,果真看見有個穿長襖的給村人領著朝自家來。這時候村裡人也看到吳氏,同那人說:“那是衛三郎他娘。”

那人眼前一亮,上前幾步準備拱手,卻遭遇吳氏一波催問:“是來給我們三郎報喜的?中秀才了?”

吳氏這話讓帶路的包括邊上堂侄齊刷刷看向那人。

都在等他回答。

幸而結果沒讓人失望,那人點點頭,說:“我姓王,與衛兄同窗,來後山村給他帶信,他考上了,還是秀才裡的第一等——廩生。”

從來只聽過花生,廩生是什麼生???

給王姓學子帶路那個家裡沒供讀書人,他只知道先要考秀才,秀才上面是舉人,不知道秀才還分等。不懂就問,他問了。王姓學子滿是羨慕解釋說,廩生就是廩膳生員。直接說衛成往後月月能領六鬥米,每年還有四兩銀。

“秀、秀才還能領錢?每年四兩?”

王姓學子耐著性子重複一遍,說只有廩生可以,普通秀才不行。“衛兄真是時來運轉,他當上廩生,來年還能碰碰運氣,興許能進府學。”

話帶到了,他沒立刻走人,準備見衛成一面,同他說兩句話。吳氏就一腳重一腳輕飄飄然帶客人回家,剛才幫著指路的村人已經傳播一手訊息去了,衛平那兒子也跑著回了家,急著把這事告訴他爺。

王姓學子在衛家院壩上同衛成說話,衛成瞧著還是謙虛,心裡卻壓不住的喜意。他這年紀能中秀才已經很值得高興,被點為一等實乃意外之喜。姜蜜站在門內看了一眼,看他們還在說,就送了碗熱茶過去,請客人吃。

她只露了這一面,讓王姓學子又羨慕衛成幾分。

難怪他成親以後每回旬休都歸心似箭,原來家有嬌妻。

正說著話,聽熱鬧的來了。

來得最快是聽到動靜的衛大郎和衛二郎一家,然後就是衛成他大叔公,還有三五個村人。

明明聽說衛成中了,有人還不敢信,催問是真的嗎?中秀才了?

王姓學子又重複一遍,還告訴他們,按說中了秀才衙門不會特地過來報喜,但他是一等,廩膳生員,月初領米年初領錢的,等等衙門沒準會來人。

這種話,不管聽多少遍,吳氏都能笑出聲來。

衛父難得把腰板挺那麼直,這是他一輩子最風光得意的時候。

三郎果真沒辜負他的期望。

中了!中秀才了!

以後去官學讀書,非但不用置辦文房四寶,衙門還給補貼米銀,家裡日子就要好過了。

衛家人高興極了,吳氏說要去割肉,留衛成這同窗吃飯。王姓學子擺手推了,說他不如衛兄好文采,也險險考上了,急著回家去呢。

人這麼說,衛家就沒強留,衛成走了一趟送他出村,吳氏還是回屋去拿了錢,這就要上屠戶家,去之前讓堂侄子再跑一趟回去傳個話,說午飯在這頭吃。

衛成他大叔公點了點頭,讓孫子去。那小子都跑出去了,他想起來又把人叫住:“你告訴你爹,來的時候抬上桌子,長凳也拿上,還有碗筷。反正這邊沒多的,空手來就等著喝風。”

“知道了爺。”

別說桌子凳子,只要能吃口肉,抬啥不行?

一向摳門的吳氏終於大方了一回,她揣著錢串子出去的時候還在想,今兒狠心割他兩斤肉,吃個痛快。本來計劃是兩斤,結果屠戶聽說了衛成的事,又白送了一些,說什麼以後發達了別忘了鄉親。吳氏哪怕花了錢回去這一路還在樂呵,等她提著肉回家,發現院壩上桌子已經擺上了,大伯家兒孫陸續過來,也不是空手來的,有的在分花生瓜子,還有提著白菜蘿蔔,堂嫂直接拉了只大肥雞來。

吳氏嘴都笑咧了,問她客氣啥?讓把雞帶回去。

“不就是只雞!你們三郎掙了這麼大的臉,殺只雞咋的?弟妹你收拾肉去,雞我來殺,咱們抓緊點張羅一桌出來。”

她堂嫂又想起來,問有酒嗎?這種日子爺們不喝兩杯?

吳氏真忘了安排,姜蜜聽見應了一聲,說爹讓大哥打酒去了。

村上沒有賣酒的,衛大郎還跑了趟鎮裡,不光打了酒,又稱了許多瓜子花生糖,都在揹簍裡放穩當了他又風風火火趕了回來。

回來的時候飯菜快要弄好了,衛大郎把買來的東西卸下,聽老孃安排將瓜子花生分給晚輩。分好想喝口水歇會兒,就被他婆娘陳氏拉到一旁。

“你去打酒,爹給錢沒有?”

衛大郎皺眉:“問這幹啥?”

“你就說給沒給!”

“我是大哥,家裡這麼大的喜事,我幫著打個酒還要伸手拿錢?我成什麼了?”

他這麼說,陳氏就變了臉,還沒立刻發作,又問:“那錢從哪兒來?”

“我回家拿的。”

陳氏聲音陡然拔高:“好哇,衛大郎你……”

“你閉嘴,要鬧也等回去再鬧,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場合。”

陳氏也想起有別人在,又一想今天這種日子,她要是鬧出笑話回頭鐵定挨收拾,想到婆婆刻薄起來的樣子,大郎媳婦暫且忍了下來,準備回頭想法子把這個錢拿回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就因為這,哪怕這中午衛家席面上菜色極為豐盛,她也高興不起來。

嗅著飄過來的酒香,聽他們互相勸著你一杯我一杯,大郎媳婦心如刀割,疼啊,真疼。

那是她存的錢,是她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