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想買十五兩一畝的上等好田根本沒人會賣你, 吳氏入手那十畝田加起來用了百兩左右, 臨上京之前,衛家還擺了回席, 最後同親友喝了一碗, 七月尾,他們拿上行李帶上娃,一步三回頭出了世代生活的小山村。

衛大郎、衛二郎並大叔公一家都來送了。

姜家也來送了, 姜父不好意思白收糧食, 讓婆娘錢氏煮了些雞蛋,說拿著路上喂硯臺吃。硯臺認出那是雞蛋蛋,聽說給他吃,就看著姜父笑開了。

姜父愣了一下, 想起蜜娘小時候也是這麼好看的。

因是衛家孩兒, 他原先沒特別稀罕過硯臺, 這會兒也露了個笑臉。

看錢桂花把東西送出去了,姜大嫂趕緊上前, 她抱出個藍布包的罐子, 說她想著現在雖然不像先前那麼熱,暑意還沒退盡, 出遠門就悶在車廂裡時間長了本來就難受, 還要啃幹餅子更難受, 大人忍忍就過去了,硯臺才一歲多,他咋能受那個罪?

“車隊要出遠門肯定啥都會帶齊,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時候也能自個兒弄些吃的,我給磨了一罐綠豆粉,大娘你到時候跟人借點開水,衝開拌成糊糊喂硯臺吃點,綠豆清熱解暑的。這也放不壞,路上沒吃完到京城還能接著吃。”

既然是帶孫子出遠門,吳氏什麼都安排好了,她其實用不著,包括那包雞蛋都用不著。想著雖然不值什麼,好歹也是一片心意,吳氏衝她道了聲謝,收下來了。

“以後隔這麼遠,我們蜜娘就拜託了。”

吳氏點點頭,讓姜家的放心,她看了看被姜蜜那兩個堂嫂抱在懷裡的小孩子,說:“你家條件不差,有個六歲也把娃兒送去開蒙,能讀的就好好培養,爭取也讓他們考出去,等以後上京去考會試不就能見著蜜娘?眼下三郎才剛安置下來,這兩年估摸還不太好過,等他們長大考到京城去的時候,到那時三郎就好了,也能指點幫助他們。”

“我也是這麼想的!就不知道這幾個小子能不能讀!”

姜家的送完東西自動退開,把地方留給他們衛家人,又寒暄了一會兒,眼看著再不走時辰就晚了,大家夥兒才幫吳氏他們把東西放上馬車,也把人送上去。

上去之後,吳氏讓硯臺給他阿公揮手。

硯臺就聽話很認真揮手。

又讓他喊人,說我們走了。

他也跟著學,說:“我走了,走了。”

硯臺說完滿是期待看著他奶,彷彿是在求表揚,他奶順手從旁邊掰了一小塊糕點,讓拿去啃著玩。硯臺是頭年四月間生的,現在算來一年零三個月大,已經長了八顆乳牙,像雞蛋肉包包括從鎮上買回來的點心他都能自己拿著慢慢啃,你不注意他還會往嘴裡塞奇奇怪怪的東西。

衛父和吳氏離開的時候心裡一方面的確是對以後日子的憧憬,也有很多不捨,畢竟在後山村生活了那麼多年。硯臺就沒什麼愁,他讓吳氏抱著隨馬車搖搖晃晃感覺還挺新鮮。

從後山村到松陽縣到宿州再一路北上趕往京城,他們用了約摸一個半月。七月底離鄉,九月十二才進京。衛父早跟人說過他們去集古軒,趕車的就直接把人送過去,到集古軒門前停下來之後,吳氏抱著硯臺下去走了幾步,硯臺最近在跟奶奶鬧小脾氣,他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馬車裡空間實在很窄,沒地方給他滾,他想出去活動,車隊忙著趕路呢哪能慣著他?

終於被奶奶抱出馬車了,硯臺怪興奮的,想下地去走去跑。

京城這邊人生地不熟的吳氏不放心,沒敢撒手。

硯臺委屈極了,拍拍他奶,說要下去!

吳氏抱著他親了好幾口:“乖孫子誒,你別吵,等到了地方奶就放你下去,到時候你想讓我抱我都懶得抱你!”

硯臺又撲騰了一下,看他奶不撒手,才放棄了,生無可戀趴在吳氏肩頭上。

這時候衛父已經踏進集古軒了,他現在穿著是比在鄉下那會兒體面一些,看著還是不像有錢人。

集古軒是什麼地方?看招牌你就知道,是買賣古玩字畫的地方。馮梁在這頭做了很多年掌櫃,眼力能差?他看出衛父沒錢,知道這不是來買東西的,但是做生意嘛,和氣生財,他還是客氣了一句,問客人想看點什麼?

“我不買東西。”

“那……”

“我找我兒子。”

馮梁:???

他懵得厲害,想問你兒子誰啊?來找人總得說個名。

衛父剛才是太緊張,他也發現自己話沒說明白,又解釋道:“我是衛成他爹,他讓我到京城之後來這裡找馮掌櫃的。”

說到衛成,馮梁還反應了一下。他最早管衛成叫衛舉人,後來叫過衛進士,再後來是衛庶常,真沒直喇喇喊過大名。雖然慢半拍,他很快還是明白過來,這是衛庶常他爹!

早三個月衛庶常就看好院子,買定,收拾出來搬了過去,搬家的時候還招待了馮梁他們,答謝他先前的照顧,也提到他在信上寫說讓爹孃上京後去集古軒問路,到時候還要麻煩馮掌櫃幫忙領一下。

只不過領個路,有什麼麻煩?馮梁答應得可痛快了,結果一等二等人都沒來。

衛成被選進翰林院是五月間,搬家稍微晚一點,也就六月頭上,衛成就是在搬家那天拜託他的,結果六七八月都沒人來,馮梁忙著忙著真還忘了。他就要去給衛父端茶,說:“衛庶常都等著急了,老哥你怎麼才來?”

衛父說報信的到他家那會兒正趕上收稻穀,要出門不得安排一下?前後忙了一陣,全都搞好了才走的。七月底出門,路上顛顛簸簸到京城就這會兒了。

“那這一路挺辛苦的。來坐,老哥你坐下歇會兒,我安排一下帶你過去。”說著馮梁還往店外看了一眼,問,“老嫂子怎麼不進來?對了,衛庶常不是還有個兒子?才一兩歲?都進來啊,進來歇會兒。”

即便馮梁這麼熱情招待,衛父都沒好意思坐下,怕髒了人家凳子。

這店裡樣樣東西看著都金貴得很,他碰也不敢碰,接了茶碗都沒敢喝一口,又給人家放下了。

馮梁早已知道衛成是個什麼家境,衛父這個反應也不奇怪,他沒硬勸,喊了個人上櫃檯看著,說要出去會兒,才帶著衛父出去了。

畢竟是舉家搬遷,就算帶的東西再少,行李還是有些,馬車上行李沒卸下來,趕車人也在一旁等,就看見衛父跟一個穿著體面的中年男人一起走出來了。

中年人倒是沒往趕車人那邊瞧,他一出來先招呼了吳氏,跟著就看向被吳氏抱在懷裡繃著小臉不高興的硯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是衛庶常愛子?”

聽他這麼說話吳氏渾身難受,但還是點點頭,說:“他叫衛彥,喊硯臺就行。”

聽到自己名字,硯臺皺著包子臉回頭看了看,就見到個不認識的,他又趴了回去,趴在吳氏肩頭上磨磨蹭蹭。

“奶,奶啊。”

“幹啥?”

“要下去。”

吳氏拍拍他屁墩兒:“說了到地方就放你下去,等會兒。”

“要下去。”

“下去。”

“下去。”

他一個詞兒一個詞兒往外蹦,快念上經了。吳氏假裝沒聽見,說走吧,早點到地方扔他下地跑跑,這一路給他悶壞了。

馮梁看著還挺有趣,問他是頭年生的?頭年幾月?

“他四月間生的。”

那才一歲零四個月多月,能走能跑說話也清楚,看著挺有聰明相的。馮梁算了算,衛成和夫人姜氏是歲首出門,那他豈不是八個月就離了雙親,“這孩兒還挺白胖,衛庶常和夫人出門時他沒鬧嗎?”

“不鬧?咋會不鬧?你不知道他原先多黏他娘,也是人小不記事,一段時間見不著慢慢忘了。現在你跟他說爹孃他都想不起來長啥樣。”

吳氏又想起媳婦兒離家時說希望他別鬧,哪怕忘了爹孃都成。

現在好了,他真忘了,也不知道媳婦兒看見會不會難受。

馬車裡空間窄,馮梁坐不進去,他們索性就沒上車,馮梁直接走在前面帶路,衛父和吳氏跟著他,馬車就慢吞吞跟在後面。馮梁做掌櫃的,嘴皮子利索,一路走一路給衛父他們介紹,集古軒雖然沒佔著黃金鋪面,也在京城繁華地段,衛成那院子實在很偏,要走些時候。

說到那個院子,馮梁都得感嘆一聲他家運氣不錯。

當時馮梁還幫著打聽來著,本來想著三百兩內估摸買不到十分像樣的院落,結果那會兒有家急用錢,要賣閒置的空院子,院子偏,看著和氣派也不沾邊,就是個不好不壞的一進四合院。倒座房那邊被原先那家改成了堆放雜物的倉房以及灶屋,其他三面又有三正兩耳共五間房,家中人少住著很舒服的。

但是這年頭父母在幾乎沒人分家,這種小院一大家子住不下,要找買家很不容易。

說白了有錢人看不上,窮人稀罕卻買不起,正好便宜了衛成。

衛成出了二百兩買進,跟著添了些東西,將屋子佈置出來。他搬過來和姜蜜住的東廂,西廂改作書房,正房這還空著,是留給二老的。衛父他們跟在馮掌櫃身後竄了好幾條巷子,正想問還沒到嗎?馮梁就伸手一指:“那就是了。”

衛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就看見一座青磚黑瓦的院子,院子瞧著不新,卻已經遠遠超過衛父預期,他在鄉下還住著泥瓦房,只在鎮上見過大戶人家的青磚黑瓦房,見一回就羨慕一回。

“馮老弟你說那是三郎買的院子?”

馮梁點頭說沒錯,隨後就走了幾步,準備去叫門。

這時候衛成人在翰林院,家中只有姜蜜,秋天嘛哪怕京城也還不算太冷氣候還好,姜蜜搬了凳子坐在院裡動針線,做到一半聽見有人拍門。她將傢伙事放籃子裡,跟著站起來,將籃子擱在凳上,自己走到門邊,問:“誰啊?”

馮梁還沒來得及接腔,吳氏嚷嚷出來:“媳婦兒?是媳婦兒啊?”

這熟悉的大嗓門姜蜜哪會認不出?

她心裡一顫,趕緊上前拔了門閂,一拉開就見著領路的馮梁以及跟在他後面的公婆,還有被婆婆抱在懷裡好奇看過來的胖崽兒。

姜蜜眼眶一下就溼潤了:“爹,娘,硯臺啊……”

硯臺烏溜溜一雙眼盯著她看,看了會兒又回頭去瞅奶奶。吳氏顛他一下:“不認識了?連你娘都不認識了?你娘出家門的時候你天天鬧飯都不肯吃!全忘了?”

硯臺聽了這話,又轉回去看姜蜜。

看啊看,看了半天才軟乎乎喊了聲娘。

作者有話要說:  ovo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