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那段時間, 二老還收到幾樣孝敬, 東西是從松陽縣輾轉送上京城,衛大郎一家送的, 一道遞來還有封信, 信上寫得挺中聽的,說原先條件差,年節都沒盡到孝心, 現如今家裡條件好些, 不敢再想從前那麼矇混。

信上寫到過去一年毛蛋掙了不少,他們在縣城安置下來,生活是比不得人在京城當大官的衛成,也很不錯了。

“還說了什麼?”

“就是報平安來的, 說縣城裡好, 後山村也好, 二嫂又懷上了,登科到了開蒙的年紀但是村學老秀才歲數大了上一冬身子骨就不好, 彷彿不準備再教學生, 他得走遠路去其他學堂上課……”姜蜜把信看明白了,將內容轉述給二老, 剛說完就見婆婆撇了撇嘴。

沒等她問, 吳氏自個兒說了:“老大夫妻能想到這些才怪, 大房如今怕是毛蛋當家,信是他寫的,禮也是他安排的。”

福妞穿著小棉襖坐在旁邊, 一臉甜看著她奶。

吳氏滿是稀罕摟著孫女,道:“毛蛋方方面面是要比他爹強不少,若不是從小長歪了,興許能成些氣候。”

姜蜜笑彎了眼,說:“如今也挺成氣候,他也才十六,就成了大房的當家人,掙了錢還帶著雙親包括兩個弟弟進城過上好日子。”

衛父吹胡子瞪眼說:“寫那種書還不知道別人咋說他……”

姜蜜心想會在乎這個的頂多也就是大哥,大嫂就不太在乎名聲,她看錢的,至於說毛蛋,都敢寫出來還怕人說?姜蜜覺得毛蛋是有些頭腦的,看這封信上有關心他爺奶包括三叔三嬸堂弟堂妹,姜蜜平常跟大官太太們走動的,眼神多利?她一眼看出前面都是虛的,最後這個關心才是重點。寫的是盼三叔回信,好使家人知道京城狀況,看過以後可以安心。實際沒這麼單純,他真正是做什麼來?是蒐集素材來。

一南一北隔得太遠,京城這邊不主動說,他們壓根不會知道又發生了什麼事。

啥都不知道他後面怎麼寫?沒法寫。

以大房現在的條件來說,給爹孃送孝敬不費什麼,哪怕大嫂原先摳門,如今何至於?大房這些變化叫姜蜜看著挺感慨的,許多極品事真是窮才幹得出,窮的時候為幾個銅板能大打出手,有錢了眼界一拔高,人自然就要臉了。

想當初大嫂為一口吃天天使毛蛋過來哭鬧,這會兒她還看得起那一個瓜兩個果嗎?

看不起了。

大房如今好日子過著,不用誰操心,倒是二房,時運有些不濟。跟毛蛋同歲的虎娃不是讀書的材料,登科被寄予厚望,結果到他進學的時候老秀才不準備教了……是能去其他村子讀書,路都挺遠,兒子每天都要走很遠去學堂當娘的恐怕會挺擔心。

姜蜜把幾家的情況在心裡稍微過了一遍,自然而然想到她孃家,大伯孃家孫子輩幾個應該都進鎮上讀書去了吧。他們舉家上京那年那幾個還小,一晃九年,都長大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也不知道那裡頭有沒有能讀的,先前狗子寫信來也沒提到,他對讀書考科舉不感興趣,講的是瑣事居多。

姜蜜她的確給大房回了信,重點提到公婆身子骨都好,讓兄嫂不必掛心,京城裡的風起雲湧她沒說,哪怕知道毛蛋或許更想看那個,在家書上寫那些太奇怪了。差不多就在這封信送出去之後,府上出了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有佃農不辭辛苦找來,來問主家為什麼不租田地給他了。

因著衛家收租少,種他們家地的從來不敢拖欠地租,就怕惹主家不快將地收回放給別人。哪怕府上有安排人負責收租,往往用不著挨家挨戶去,佃農就會主動送來。

這套流程走了好多年,一直沒出過岔子,沒人賴沒人欠也沒人鬧,這年春卻出了這麼個事。

按說事情是姜蜜管,姜蜜這身份卻不方便親自去見佃農,她使人給硯臺遞了個話,讓兒子出的面。硯臺幾問幾答就把情況搞明白了,那戶人家租種衛家田地有幾年,沒拖欠過租子,但在過完年準備春耕的時候被通知說主家要把田地收回,讓他們租別家的去。且不說別家交租多,只說這都準備春耕春種了,他們上哪兒去租別的?佃農苦著個臉,說主家真要把田地收回他們真不知道這一年咋辦,就想來求一求,看有沒有轉圜的餘地。

硯臺招呼佃農在前院待著,自個兒進了後院,將事情同他娘說了。

姜蜜聽罷,使人找了負責這塊兒的小管事來,跟他討個說法。

小管事過來的時候就提心吊膽的,太太一開口,他就苦著臉跪下去了:“奴才知道這事辦得不好,奴才沒法,奴才替主家招租收租,管著府上數百畝田地,這些年沒出過岔子。這回是家裡親戚求到我老母跟前,借米借糧還想求個活路,母親可憐他們再三提起,奴才想著租給誰都不妨礙主家,就收回來幾塊放給家中親戚……”

姜蜜和硯臺一道皺眉。

姜蜜不喜歡別人這樣,在她看來,做母親的可以主動站出來攬責,在母親沒表態的時候兒子不應該把問題往娘身上推,毫不猶豫把自個兒摘乾淨了,這兒子未免有些太過涼薄。

類似的事衛成遇到過,有時候他的確不方便處理,也會推給長輩,卻不是直接甩鍋,而是讓你去同爹孃說,只要爹孃肯應他就同意,不會說這事我不願意是家裡逼的。

這種話,由兒子說出來太難聽了,等同於把自個兒洗得青青白白將一桶汙水潑到長輩身上。

姜蜜不喜歡這麼涼薄的人,心道他哪怕把責任攬在自個兒身上直接說想幫幫家裡親戚都比這強,本來也不是殺人放火的大事情,何至於?

不過到底是件小事情,他這些年的確兢兢業業沒犯過錯,出了一點事就不留餘地重罰他也不合適。同時姜蜜反思了自己,很多事情上她沒把規矩訂好,她也有些問題。

“這回事你辦得不妥,不用我詳說你心裡應該有數。看在過去幾年你恪守本分的份上,這回我不跟你計較,就這一回,再犯就別來求情。”

那管事松了口氣,連連彎腰點頭應是,嘴上不住說太太仁慈。

硯臺知道他娘,手段不像爹那麼剛硬,在不太過分的事情上會給人留些餘地。這沒什麼,他問:“那佃農還候在外頭,總要給他個說法,娘您看……”

姜蜜想了想,說:“如果不是咱們家有需要收回,平常只要按時交租就可以續租下去,除非本來的佃戶不租了才需要另外招人。哪怕咱家有需要收回,也得提前通知到,這種事再別讓我見著。至於說這回,該怎麼辦不用我說吧?”

那管事又一陣點頭,姜蜜擺手,讓他出去把事情解決了。

想著處理不好會搭上自己,那管事也顧不得為親戚謀福利,出去給找上門的佃戶賠了不是,一番訴苦請人諒解他,又答應那地還是給對方種,不會收回,才把這頁翻了過去。

硯臺跟他娘唸叨了聲,說這人品德上略有瑕疵,他重自己輕他人,否則不會臨到春耕之前搞出這種事。

姜蜜讓硯臺坐下,說:“這些年,娘從沒見過毫無瑕疵的十全之人,咱們不能因為他有些小問題就完全否定他覺得這人很壞,夾在善惡之間的還有很多不好評斷的普通人。娘一直覺得,人呢要求自己要高一些,要求別人別過分嚴苛,過得去就好。就像這個管事,他以前沒犯過錯,唯獨這回辦得不妥,他反省了願意改咱們應該給個機會。”

“娘對我和弟弟要求可嚴格了……”

硯臺吐槽完就讓姜蜜掃了一眼:“你是我兒子,他是府上奴才,要求你們還能一樣?做奴才的只要對主家忠心並且辦得好事就可以了,有些小毛病不用過分在意,要是眼裡丁點沙子容不下,府上恐怕留不下幾個人,全要被肅清出去。”

官場上也是這樣,清到底的清官太少了,朝中大臣幾乎全都受過賄,或多或少而已。這事皇上心裡門清,只要沒觸及那條線他就不會去管,有些事一下追究起來會亂套。

像相公,他就是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的。

從前掛田就是,他不做,但也不會衝到別人家去指手畫腳。

現在當官也是,底下人送孝敬來他不太收,但也不會攔著不讓別人收。三節兩壽冰炭孝敬自古就有,只要不是一塞千萬兩銀子都好說。

連衛成都是這樣,別說姜蜜,姜蜜一直很能包容別人,這不對著後孃她都能往好的方面想,感激錢桂花把她嫁到衛家來……哪怕對方當初並不是盼她好才說的這門親,姜蜜也不在意。

生活要過得去經常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候不能太較真。

硯臺聽懂了他娘說的,他因為年少,還在鋒芒畢露的階段,這歲數的年輕人往往是很衝直撞的。像衛成也有過這個時期,應院考受挫之前他都是風光得意的,那幾年黴運改變他很多,當時也沒徹底磨圓,從衛成在會試包括殿試上所作文章就能看得出,那會兒有些功利心,曾急切的想要實現抱負。真正改變他是在翰林院那幾年,那幾年他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明白自己並沒有那麼了不起,要往上爬得好好打磨自己。

現在他是返璞歸真了,瞧著一點兒銳氣也沒有,做事圓融得很。

兒子再聰明,在十歲的年紀也不可能趕上他爹。硯臺這樣姜蜜就很滿足了,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做什麼都得慢慢來。

姜蜜又借事教了兒子一回,硯臺還在琢磨他娘的話,齊聚京城的舉人們就準備進貢院應會試了。林舉人當日同衛成吃過茶,後來就不太往衛府來,他也是有自尊心的,那次被衛成說得羞愧,很長一段時間都感覺抬不起頭。

又反覆思量自己是不是真的走錯路了,那幾天他腦子裡一團漿糊。

其實已經後悔了,他現在還是沒什麼把握,會覺得上屆落榜之後直接去謀官是不是要好很多。他又讀了三年,心裡還是沒底,甚至比當初還要緊張……進考場時頂多三分底氣,看到題目就更難受。

上屆的考題更包容一些,能施展的空間大,這屆面窄一點。

就好像站在岔路口,上回有七八條道可以走,選哪條都能到目的地。這回就三條,可選擇的方向少了之後,就會出現很多觀點相近的作答,觀點相近的時候,考官就會看看文章結構或者詞句之類,貧寒學子在這方面不佔優勢,他們積累上大多不如勳貴世家。

從第一場林舉人就有些鬧心,他儘量不去想,努力答到了最好,出考場和結伴前來應試的友人一見面,看到互相之間的臉色,跟著齊齊嘆氣。

“我感覺不太好。”

“是吧,這題目有點限制發揮,憋著一股勁兒進的考場,考完都沒使出來。”友人問他這榜要是落了,再考一屆嗎?

林舉人搖搖頭:“要不中我準備回去謀官,把眼光放低一點,找個差事做著。”

“以咱們的出身,拿著舉人功名恐怕只能進縣學,林兄你不想做學官吧?”

肯定啊,縣衙咋說都比縣學要強,衙門能熬資歷也能立功,往上爬容易些。縣學不難進,只怕進去了不好出來,甚至可能一輩子就當個學官……可這不是耗不起嗎?這一年,衛成都該滿三十二,林舉人比他大不少,他有妻有子家裡人等著享他的福,總不能回去告訴他們這榜落了,再拼一屆看看。

友人問他甘心嗎?

心裡話是不甘心。

舊時同窗裡面,除了衛成這個二榜進士出身的當朝大員以及兩個三榜出身的縣官,還有憑舉人功名去謀職的,他們各自都有了一些成就。林舉人自問不比同窗差多少,落得這個尷尬境地他心裡豈能好受?

可衛成說得對,鑽牛角尖不行,他這歲數做任何決定都得理智一些。

理智告訴林舉人,他不能再蹉跎,哪怕從學官做起,反正先做著,這麼一屆屆的考下去不是個頭。

決定好之後,等放榜的時間裡林舉人掏錢請衛成吃了一回酒,看他的神情衛成心裡就有數,沒多問。他不問林舉人自己也說了:“這榜考砸了,我準備回去謀職,縣衙有缺是最好,沒有就去縣學看看。照朝廷規定考上秀才都可以上縣學讀書,那邊應該挺缺學官的……這一走就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再見,今兒咱們喝個痛快。”

林舉人端起酒杯,跟衛成碰了一下,仰頭就喝了。

衛成慢一點也喝了,又聽林舉人說:“衛兄提點我許多,我卻不爭氣。再喝一杯,當是給你賠罪,我辜負了衛兄一片心意啊。”

……

林舉人這麼一杯接一杯,不多會兒就喝高了,喝高了就跟衛成回憶往昔,還說到胭脂盒的事情。

“說實話,那會兒真沒想到,沒想到衛兄能有今日成就,你混出頭來之後把府學的門檻都硬生生拔高了,現在要進去很不容易。”

“現在都還有人在後悔當初沒跟你搞好關系,我也是運氣好,你那時人生地不熟想買東西要人帶路,我剛好是本地人。我想想,當時我是不是領你去胭脂鋪買了盒胭脂,蓋蓋兒上畫仕女圖那個?弟妹喜歡不?”

衛成:……

“你喝醉了。”

林舉人還在倒酒,邊倒邊說:“清醒著難受,喝醉了好,今天喝個痛快,趕明兒我就要收拾行李為返鄉做準備了。”

林舉人也就是起先勸了兩倍,後來兩人隨意在喝,他醉過去的時候衛成也不過微醺,還有閒心回書房去寫了幅字。他取的《行路難》中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進京這九年字兒沒白練,這兩行遒勁有力,瞧著果真有排除萬難的決心。衛成寫好之後落了款,又加了私印,吩咐底下人拿去做裱,準備在林舉人離京之前送給他,盼他回去好好幹,甭管尋到個什麼缺,做得好總有出頭的機會。

然老天爺就喜歡跟人開玩笑,早先林舉人做夢都想中進士,把自己逼瘋了也沒個好結果。

這回考完出來他感覺不過爾爾,都死了心,準備等結果出來立刻動身返鄉,沒想到走不成了。

結果一出來,他在這一榜最後三百名的位置上瞧見自己。

看到先是一愣,他閉上眼重新睜開,還是自己的名字,籍貫也對得上……林舉人起先感覺無措,然後有些荒唐,跟著才是後知後覺的喜上心頭。

做夢都想中,拼命討好主考官的時候落了榜。這回他自己都沒抱太大希望,結果竟然取上了,走不了了,這下走不了了,還得等著把殿試考完。

衛府那邊,衛成都已經把那副字裝裱完成,他卷好收在錦盒裡面,只等林兄來道別,結果等來了對方中試的訊息。

聽說正好是最後一名,衛成料想到他肯定高興瘋了。

人生真是處處有驚喜。

林舉人上回買了酒來,差點喝死過去,他把道別的話都提前說了,結果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看來這幅字還得放這兒一段時間,等他回頭應完殿試拿到御賜出身回鄉的時候再送出去。

衛成也把這事說給家裡其他人聽了,姜蜜聽著一樂:“那敢情好,林家嫂子這下該痛快了,這些年她相夫教子也不容易,只盼林大哥以後哪怕風光得意了也要對得起他夫人。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姜蜜也想起前些時候他倆趁著旬休大醉了一場,還說是同窗舊友的告別,以後天南地北啥啥的……“要我說林大哥就是考舉人的時候太坎坷,加上上屆對他打擊太大,自信垮了。這不是表現挺好?怎麼考完篤定說中不了,還提前拉著了喝了一通。”

衛成也覺得好笑,搖搖頭說:“有時候是會不自信,林兄算漏了一點,他感覺自己表現不好的時候,別人可能更加不好,結果出來之前很多事情不一定的。我當初也沒覺得自己非常出色,很多次考試看著準備充分,心裡也是懸著的。”

“我覺得相公你回回都挺有把握……”

“要是我整天來回踱步,你看著得多慌張?”

姜蜜一下笑開來:“希望林大哥好好發揮吧,殿試能掛上二榜就太好了。”

自家人說話,衛成就沒整那些虛的,他說大概是同進士出身,“林兄的文章我看過不少,就皇上的喜好,要進二榜有點困難。料想他自己心裡也有數,他本來準備直接回去謀職,能得個三榜進士是意外之喜。心理上沒了負擔,好生作答聽天由命吧。”

殿試開考都是五月份了,這個時候翰林院也剛結束散館考核,庶吉士唐謙表現很好,他結束了為期三年的學習正式當上翰林官,和衛成當初一樣是七品編修。

確定不用外放之後,唐謙修書一封託人帶回家裡,讓父母妻兒準備上京。

與此同時,衛成相識十年的同窗舊友得到三榜同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的其他一些人是黑著臉的,心裡並不痛快,他倒是高興,考完出來又登了衛家門,含著熱淚答謝衛成,謝他數次援手並且在自己走錯路時拼著得罪人說了那番話,那番話讓林進士羞愧不已,他終於端正了自己,並且迎來好運和轉機。

會試考完真覺得自己答得非常普通,他盡力了,但總覺得沒爆發出來。

能拿三百名非常意外,林進士沒想到的。

他覺得衛成是個神奇的人,他好像總是對的,不光自己能耐還能幫助別人。只要你肯採納他的意見,朝那方去努力,彷彿總會有回報……林進士覺得當初能在宿州府學結識衛成真的太好了,能在他發達之前同他做朋友太好了。

衛成真的很難得,他發達之後對同窗舊友的態度沒太大改變,相處時不拿身份不擺架子。

他和他夫人都是熱心腸、肯幫忙的大好人。

作者有話要說:  ovo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