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裡的日子過得真的很快, 刷刷的, 福妞已經從只會哭過渡到能咿咿呀呀說一些你聽不懂的東西。六月間,日子一天比一天熱辣, 廚上天天備著銀耳湯、綠豆湯、酸梅湯, 一碗碗的往太太她們跟前送。福妞看著眼饞,瞅著她娘碗裡的吃食,嘴邊掛上口水。

姜蜜可不敢瞎喂, 問過太醫才挑揀著她能吃的給她嚐嚐。

索性她不算貪嘴, 很多東西喂她吃兩口,嘗過就不惦記。你要是勸她多吃她反倒可能不樂意,會撇開頭,還把嘴巴子閉得死緊。

福妞頭年十月生的, 足有八個月大了, 現在是還不能理解大人說的很多話, 可她已經知道姜蜜端著的是碗,碗裡有好吃的, 吃了不餓肚子。

家裡人她也認熟了, 這閨女精,知道她爹寵她就跟她爹提要求, 娘這邊糊弄不過就乖乖的。

早幾個月每天還會哭幾聲, 長大一些也不愛哭了, 她模樣生得本來就甜,瞧著胖乎乎的,笑起來像觀音坐下童子, 就是福娃娃一個。

張嬤嬤剛進府的時候是提心吊膽的,在衛家大半年,如今踏實得很,想到從前在宮裡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錯丟了命,那彷彿已經是上輩子的事。她如今一門心思全撲在福妞身上,仔細看顧著,到福妞跟前走動的除了主家幾個她都格外注意,大小事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像這會兒,府上大爺在讀書,二爺在習字,太太抱著小閨女邊逗邊同她閒談。

“衛煊人懶,衛彥一兩歲的時候很愛盯著別人看,學大人說話做事。嬤嬤仔細點,別讓她撿著壞習慣。世人對女子總是苛刻,要求她多一點往後日子好過些。”

“太太放心。”

“頭年這會兒張嬤嬤人還在宮裡吧,宮裡廣廈萬間,相較而言,我們府上就太小了,都沒問過你在這頭可還習慣?”

“不敢說昧心話,剛被指過來時有些提心吊膽,多幾日便發現老爺太太都是和善人,老太太也並不像外頭傳的那樣。大爺二爺聰明孝順手足情深,這一門難得好家風,能在衛府伺候是奴才的福氣。”

大人在說話,福妞就睜大了眼睛盯著看,姜蜜抬起手來摸她肥臉蛋,被小閨女一把拽住腕上的翡翠鐲子。

這鐲子鮮亮潤豔,熱天戴腕上瞧著就沁人心脾,好像暑氣都消退一些。鐲子是頭兩年衛成拿回來的,如今不像早先首飾沒有胭脂水粉也沒有,包括衣裳首飾姜蜜每年都會添,現在看她已經挺有官家太太的樣子。又因為操心少,日子過得也講究,四季都在滋補養生,她一年年歲數在往上走,瞧著越是越活越年輕了。

二十七和十七看著是不同,最明顯就是眼神。十年前姜蜜剛要出嫁,那時候哪怕心裡有些盤算,人還是天真的,在孃家過得不算很好,也沒經過太大的風浪,前頭那十幾年裡對她來說最大就是兩件事:親孃沒了,後孃進門。

嫁到衛家之後這十年才是真的精彩。

笑過,哭過,殷切期盼過,提心吊膽過,恐懼擔心過……

經歷了太多太多,如今看著銅鏡裡面自己的模樣,輪廓沒變太多,看著卻是截然不同兩個人了。

當初蔥嫩青澀,人很年輕,經常故作成熟。現如今實實在在是波瀾不驚,少有什麼事能讓她著急,平常走路說話都不慌不忙,看著果真是大戶人家的太太。

這麼一隻鐲子就讓姜蜜想到許多,看她失神,張嬤嬤輕喊了聲太太。

姜蜜回過神,便笑開來。

“我想起以前的事,十年前我同相公成親時什麼都沒有,那會兒隔幾天有個肉或者有個蛋吃就是頂好的日子。人在鄉下的時候不覺得那日子苦,如今回過頭看,當時是真苦。那苦日子,衛彥就沒經歷過,雖然是在鄉下出生,他出生的時候家裡已經不錯。至於後頭這兩個,怕是想都想不到鄉下地方是什麼樣……我幼時沒享過太多福,生個閨女福氣卻大。”

聽著這話張嬤嬤也想了想她從前:“那樣的出身有今日這般成就,老爺是頂頂的能耐人,太太命是極好的。”張嬤嬤不是鄉下出身,也是日子過不下去了咬牙去做了奴才。

但凡能湊合著過,誰願意做伺候人的差事?

那些籤死契的賣身奴才命比什麼都賤,丁點也不值錢,是有人跟對主子混出個風光模樣,像這種有幾個呢?

這麼想想,張嬤嬤就感覺自己很好了,真的很好了。

晚些時候硯臺做完當日功課過來,進屋給他娘問了好,四下一看,問妹妹呢?

“剛爬累了,給收拾了一番,才抱去睡了,你莫去吵她。”

硯臺點頭,又想起來找弟弟。

姜蜜說在老爺子跟前:“我看你爺心裡那結就沒解開,嘴上不說,其實不高興。又到熱天了,天熱起來人容易煩悶,我讓你弟這陣子多去陪陪,隔代親,老爺子瞧見孫子就高興了。”

“寶他不多言語,熱天看著他心裡確實涼快。”說到這裡,硯臺又撇了撇嘴,“每回收到信爺奶都不高興,以前是咱們自找的,現在都少同那邊往來了,怎麼還能給氣著?”

“還不是因為丟不開。”

姜蜜給硯臺添了半碗綠豆湯,讓他吃著,說:“有些事你爺跟你爹反覆說過很多回,那邊對咱家對你爹有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你知道,這是其一。還有祖宗的老墳頭在鄉下,咱遠在京城顧不上,這些也要有人精心照看。過年包括清明得去燒香燒紙錢,不能一荒許多年由著墳前雜草叢生,是大不孝,人家看見老墳頭沒走動的痕跡也會說這家恐怕沒人了……娘這麼說你興許沒感覺,你們小輩想不到這些,這偏偏就是二老在意的事情。這些事都是大叔公一家在做,人家不居功,咱不能當做啥事兒沒有,經常要問候一二,盡些心意。”

都說任何人往來看心意,可心意這個東西一眼看不出的,總要透過一些行為體現出來。

就比如年節走禮,生辰走禮,包括書信往來。

不是指望透過收禮發財,有東西到了就代表外面的人還惦記你,沒忘記老家的親人,人家心裡自然熨帖。

“娘就教你一回,有些時候別人說沒關係不需要別麻煩,是客氣話。老家那邊也說過,說往來送信多費力氣,沒事讓咱不用惦記,咱要是真的一丟手三五七年,他們心裡不好受,給外人看了也是笑話。親戚情分也是走出來的,有來有往才會日益加深,置之不理逐漸就淡去了。”

硯臺起先端著綠豆湯在喝,後來把湯碗都放下了,認真聽孃親說話。

聽完點頭說記住了。

他又偏著頭想了想:“經常聽爺奶說老家鄉下的親戚,娘說咱們家是在我一歲多的時候遷上京城,我該見過他們,都不記得。想不起大伯二伯一家都是什麼樣,外祖父那邊也沒印象。這次氣著人的是大堂兄?十四了嗎?聽爹說他小時候挺聰明的,不知道書讀得怎麼樣,去考了秀才沒有。”

“考秀才?秀才哪是那麼好考的?你爹也是二十才考上。”

硯臺胳膊肘撐在桌上,託著臉,皺眉朝旁邊看來:“不是啊,遊先生說秀才很好考的。他說鄉下讀書人覺得難是村學教個三百千也能教五六年,要是六歲開蒙,十二能把字認全就不錯。村學包括鎮上學塾教得不好,才有我爹二十中秀才,到府學讀書之後,有正經學官領著功課一日千里,舉人進士一蹴而就。娘你只看賬本,沒正經念過四書五經不清楚這裡頭門道,也是咱們這種人家能免院試直接從鄉試考起,不然我明年都能去考個九歲秀才回來,這不難的。”

……

大兒子說這些,姜蜜也就信一半。

不是說硯臺扯謊,是他對難易的判斷和其他人根本就不同。

他從第一天學認字就沒有覺得難的東西,好像什麼都簡單,對別人來說許多事並不容易。

看他說完盯著自己看,姜蜜領悟到了,順著誇了誇他。

硯臺就高興起來,樂夠了才說:“遊先生跟著好像有私事要辦,準備出府幾日,今兒個給我佈置了任務,讓我自學。”

“倒是沒聽說。”

“上午的時候有人帶信來,好像是哪個朋友重病了,先生想去看看,這已經在收拾行囊,說今晚同爹說好,明早就要動身。”

“你沒問問要幫忙嗎?”

“問了,我問先生咱家能幫上什麼,他說用不著,讓我老實讀書。”

……

當晚,遊先生果然同衛成提了這事,姜蜜是更晚一些從男人口中聽說的,病情不曾提及,只說要出去一旬的樣子,後面幾天對不住,要衛成操點心。

“我問他有什麼需要的?”

“還是說不用?”

衛成朝姜蜜看來,姜蜜說硯臺白天也是一樣說的。

“遊先生是坦率人,沒得扭捏做派。他若用得上我的確會提,說不用就是當真不用,莫要多想。”衛成聽說之後講不著急讓他慢慢回,多耽擱些時日也沒有什麼,硯臺其實已經讓先生領進門了,他腦袋瓜聰明很多東西不用提著灌,自個兒想想就明白。

衛成一邊說,一邊伸手去捏右邊肩膀,姜蜜本來在做針線,她想親手給福妞做件小衣,注意到男人的動作就把手上的活停了。姜蜜起身繞到衛成身後,一下下替他捏起來。

“衙門裡又有大動作?最近很累嗎?”

“先皇后崩了有一年,近來有人提議皇上封個繼後,為這事鬧得不□□生。”

姜蜜差不多已經把京官的職權劃分弄明白了,說就算要鬧,被牽連的不也是宗人府和禮部,關通政司什麼事?

衛成沒答,心道受上頭倚重就是這樣。

皇上不痛快的時候也想跟人嘮嘮,找誰?信得過誰就找誰。衛成近來入宮去陪皇上喝了兩次茶,聽了不少事,又幫著分析琢磨。他是不光要操心通政司,朝中大事都得看著聽著過腦子想著,沒問題還好說,有發現得提醒皇上。

當官要說辛苦沒種地辛苦,經常是心裡頭累。

姜蜜捏了一會兒,衛成感覺舒服多了,就讓她別再忙坐回去。

“舒服了嗎?”

“夫人手巧,捏幾下我痛快多了。”

姜蜜沒再去動針線,她把繡墩挪近一些,在男人身旁坐下:“我知道你受皇上看重就想多為朝廷做事,不過很多東西急不來的,哪個衙門都不敢說章程完善,多少會有不好的地方,得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想相公你才三十而立,還能當好幾十年的官,時間大把的有。”

“是這麼想的,我知道分寸,夫人放心。”

……

朝上的紛爭內宅女眷感覺不到,姜蜜也不關心最後會立誰做繼後,她掐著日子算紅綢首飾那些還有多久能送回村裡,琢磨著兄弟看到會是個什麼反應,會高興嗎。

備禮的人都會想這個,想別人收到是不是會開心。狗子的確很開心,他長這麼大沒見過這麼好的東西。

“我姐做人也太實在了……咱們才不過送了兩件自家做的薄衫子,我說要議親她給添這麼多東西,她上頭婆婆看了不會不高興嗎?”狗子伸手想去摸摸,就讓錢桂花打了手。

“出去野了回來手還沒洗摸什麼摸?”

“都說是從田邊回來。”

錢桂花看了看他爪子,又看了看襯紅綢裝在漆盒裡那一件件首飾,咋都不給碰,抱怨說:“這麼好的聘禮拿去娶個鄉下妞,用得著嗎?拿這套都能去縣裡娶個媳婦回來。”

不給碰就算了,狗子坐到旁邊去,跟他爹說:“我姐她夫家真那麼大方?信上說是過明路的,那邊當真沒看法?”

錢桂花說東西送給你你就收下,琢磨這些幹啥?

姜父說:“蜜娘最懂事不過,要這事會讓她公婆不舒服她不會做的。東西送來了,就是真心實意給你添喜,你收好,心裡記著你姐的好,誰說她不是你得站出來幫襯,以後別整天瞎混也做點正事,莫讓人說三品官太太的兄弟就這窩囊樣。”

說了兒子之後,姜父也感嘆了一句,說他記得後山村衛家那婆娘不是非常大方的人,這都由著媳婦兒去了,或者衛家現在日子真的非常好,或者蜜娘她深得公婆喜歡,也可能兩樣都佔。

錢桂花道:“那頭對女兒本來就非常滿意。”

“那是我姐人好,人勤快,又孝順,又溫柔賢惠,還是以德報怨的性子。娘你原先懶得跟啥似的,總讓我姐做這做那,她也沒記恨你。你要是對她好點,她現在保準待你好極了。我姐這麼惦記我鐵定是因為我以前給她糖吃。”

“有這事?你什麼時候給過她糖吃?”

狗子想了想,說四五歲的時候吧:“我從舅家拿了糖塊,回來看見我姐問她吃嗎?她沒要,就全讓我自己吃了。”

……

這種瑣事,人還記得才怪。

“我說你連十好幾年前的事情都記得這麼清楚,怎麼進學堂就啥也記不住?”

“都說了我不是讀書的材料。”

“蜜娘在信上說讓你爭氣,成親之後別再吊兒郎當的,活出個人樣來,你剛還點頭。”

“那也不一定要讀書。我都認字了,會寫還會算賬,不就夠了嗎?我姐說姐夫他二十歲才中秀才,也當了大官。我想著也是,我現在就差不多在那歲數,跟姐夫學學,成親之後出去看看能做點啥事兒。”

錢桂花這幾年一直在跟兒子置氣,聽著這話心裡才順了一下。

想著也是,讀書是沒指望了,他要是肯在別的行當上下苦功也行。他是大官太太的兄弟,真要有心想做什麼,本來就會比別人更容易成,不看僧面看佛面,人家總會幫著提點一二。

“那不然你先去做正事,慢點再成親?”

“人禮都添了,我不把媳婦兒娶回來,不是騙了京城那頭?”

後來姜家擇吉日去給狗子提了親,女方是桃花村的,桃花村挨著大田村那頭,距離不算很近,女方孃家姓趙,是村中大戶,有些家底的。趙家閨女也就不如姜蜜好看,其他方面有些相似之處,聽說脾氣也一等一的好,同樣是孝順人。本來,以姜家這樣的家底,趙家點頭是低嫁,狗子這人又有些不著調,那邊有些猶豫的。

不光是想著他有個發達的姐姐,主要是他答應會改,成親之後會上進,那頭才收了聘禮,定了這門親。

抬去的聘禮可以說很給女方長臉,女方爹孃也疼閨女,又往長遠處看了看。說好紅綢拿來做嫁衣,全套首飾讓她戴上嫁去姜家,另外再給準備一副嫁妝。

倒是還沒拜堂成親,光定親的陣勢就驚動了相鄰幾個村,衛家自然也聽說了。

聽說姜狗子娶媳婦姜蜜給他添了一整套銀首飾,陳氏李氏氣得不輕,在男人跟前就數落了姜蜜很多次。說他做媳婦的怎麼敢這樣補貼孃家?那套首飾沒點錢打得出來?爹孃也由她亂來?對親兒子刻薄對外人倒是大方得很,天底下哪有這樣的事?

“大叔公怎麼說?他聽說沒有?沒看法嗎?”

……

看法?

大叔公如今都不願意多看衛家兄弟一眼,厚著臉皮跟他說起這事,他也不覺得哪裡不對,兄弟娶媳婦姐姐添一副禮有什麼問題?姜蜜趕不回來觀禮,還不能盡份心意?

又說三郎夫妻都是實在人:“早年我幫他些許小忙,他記到今日,還去皇上跟前說叔公對他有恩。男人家重情重義,他妻兒還能是薄情之人?姜家那頭情況複雜,從前興許有虧待姜氏,別人看到的是她爹包括她後孃哪裡做得不好,她自個兒想的是孃家再不好也一碗米一碗飯給她養大了,又替她說了親事,將她許給三郎,這也是恩情。孃家對她有生恩養恩,她回贈兄弟有什麼不對?難道還有光想著從父母跟前拿好處,丁點不想反哺的子女嗎?”

“你覺得你是老三的兄弟,你都沒有,憑什麼他姜氏的兄弟能有?”

“因為他兄弟知道維護長姐,他講情義。你有本事到姜狗子跟前說一句他姐他姐夫的不是?他能饒你?你呢?別人說衛三郎好,你倒好,還能站出來反駁人家,說他發達了只顧自己,不是個東西。這些年姜狗子沒衝他姐伸過手,他成親他姐自然知道添禮。你們削尖腦袋想靠上去,可靠上去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親戚們都知道不必伸手,就像姜家說這門親事,如果他姜狗子不是姜蜜的兄弟,能娶到桃花村趙家姑娘?

別看那也是鄉下人,人家在鄉下算一等一過得好的,要不是往遠了看,能挑這麼個女婿?

這就是兄弟姐妹發達你跟著也能沾光,好處已經這麼多,還不滿足,惹惱了別人就什麼都得不到。你難受,你不舒坦,那也得憋著。

情分耗沒了,誰會在乎你通不痛快?

從過年那次,大叔公對這兩兄弟又冷了幾分,之前遇事還會斥罵,那是恨鐵不成鋼心裡著急,心冷了他最近半年都沒同兩兄弟說過什麼,也就那頭為這事找過來,才說了幾句把人堵回去。

這兩兄弟如今儼然是大房那邊的反面教材,教子孫都拿他們舉例,說你不能跟他學,學成那樣就毀了。

衛大衛二和姜家那邊正好是反過來的。

之前衛成還沒發達的時候,兩兄弟安分,衛成條件逐漸好了,他們就穩不住想往上攀。姜家最開始不太看得起這個女婿,沒當回事的,那陣子還給姜蜜添過堵。後來發覺女婿有能耐,再不敢折騰了,生怕女婿本來就對他們有看法,你鬧著他更煩一腳就把你踹了。

反過來了,完完全全反過來了。

可不是老實本分的跟著喝肉湯麼,老三當了大官,他媳婦兒姜氏的眼界跟著也起來了,還會去計較陳穀子爛芝麻的小事情?原先那些事怕是早在她心裡翻篇了,只要現在做出個人樣,她能提攜你還是會提攜。

基本上衛大衛二鬧一回,大叔公就教一回子孫。

這些話他全家聽都聽爛了,全能背下來了。

衛家兄弟沒聽到想聽的話,回去還讓婆娘催問一通,就賭氣說老三如今就是跟他岳家親,他樂意孝敬岳父你能怎麼樣?上衙門告他?

“姜狗子說親京城那頭都給這麼好的東西,以後毛蛋虎娃呢?輪到毛蛋虎娃說親做爺奶的做叔嬸的不得有些表示?到時候咱也寫信去說,得副金首飾來。”

金首飾想著是好,就怕那頭回信過來讓好生操辦,就完了。

作者有話要說:  ovo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