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蜜說這話時, 眼中帶笑, 看得出來她很高興。衛成琢磨著她早就夢到這些,竟然能忍著誰也不告訴, 問她怎麼沒說?姜蜜說還不是受的刺激太大, 六歲大的白麵包子突然成那樣,沒兩天真緩不過來。

“我這幾日見著硯臺都在琢磨,他是怎麼變成那樣的?又一想在外頭那樣就算了, 回來還板著個臉問三句不回一句看我不收拾他。”

衛成問她夢裡見著兒媳婦沒?

姜蜜攤手:“夢到都是外頭的事, 家裡人全沒見著。”

衛成一番沉思,表示從前還是小看了他,以後得提高標準嚴格要求:“你給他生了顆聰明腦袋,不能任由他糟蹋了。對了, 這個事別告訴爹孃, 省得二老知道之後寵他上天。”現在他已經是府上大寶貝一隻, 讓二老知道他以後三元及第,那不得了了。

“我就是想到這兒才沒說。咱娘那張嘴也真絕了, 我懷著硯臺的時候還在鄉下, 娘就說他日後要考狀元,硯臺還真是衝狀元去的。我趕明去問問娘, 看宣寶以後幹嘛來著。”

衛成讓她別胡思亂想, 睡吧。

姜蜜看時辰的確晚了, 吹燈歇下,後來這天她沒顧得上讓婆婆預測人生,就接到門房送來的信。其中一封寫明了交給衛成, 另一封是給她的,料想是娘家人送來,姜蜜拿到手就拆了。

果不其然,這封信是以大伯的名義寫的,應該還是請人代筆,除了閒話家常之外,上面提到兩件事。

其一是狗子歲數差不多了,爹準備給他說親,後孃好像不太願意。

其二大伯準備將孫子輩的都送去讀書,先讀幾年看看,有聰明的就重點培養,不能讀也學點道理認幾個字。本來讀書看個人,不應該寫信來麻煩,主要還是衛家兄弟把經文註解賣了,現在也沒第二套,姜家人有點擔心,怕小地方學堂夫子教不好,畢竟不是誰都有衛成的本事,一般聰明的要自悟那些道理實在難了一些。

她大伯就想讓姜蜜幫著出出主意,指條路。看遣詞用句他挺不好意思,也是為自家孫子,厚著臉皮也來求侄女。

姜蜜當了衛家媳婦,本來孃家那頭大小事不用她參言,不過大伯寫信來問,她能幫也願意幫。可讀書的事姜蜜說不好,當晚衛成回府,姜蜜拿著信給他看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蜜娘你想幫嗎?”

“只要不麻煩你,能幫就幫,擠時間為他們再做一套註解這種事我不同意。”

衛成笑道:“我也沒那心思,其實要想拉拔一把不難,先讓他學會認字,把基礎打好,只要是真的肯讀書,我回頭幫著舉薦一下。官學福利好,那地方輕易進不去,民間也有些不錯的學館,舉人進士出了不少,去學館用心讀考個舉人,中舉之後左右得赴京應考,到時我點撥他看看。”

“那我就這麼回,喂大伯他們吃顆定心丸也好,省得成日憂著那書,怕憂出病來。”

衛成挑眉:“這次你自己回信?”

“我試試看,我這一年學做賬寫的字不少,是不能跟你們讀書人比,回封信總沒問題。到時候告訴他們是我寫的,家裡總不會嫌棄字醜,想我原先目不識丁,嫁給你之後從頭學的,都會寫那麼多字了。”

“蜜娘你字比硯臺還規矩些,他人小拿不好筆,寫出來又傻又大還沒你中看。”要衛成說,他媳婦兒的字是還沒寫出風骨,好歹方方正正規規矩矩,就這筆字沒準比她鄉下兄弟要強。

姜狗子其實也不傻,就是那性子,貪吃貪玩拘不住的。

要說他有哪裡好,大概就是胸無大志小富即安。

別人說你姐夫這麼能耐,問眼紅不?不眼紅,非但如此還樂得沾光。他寧肯在鄉間做霸王也不樂意出去受閒氣,錢桂花嫌他沒志氣。說沒志氣也不假,他這麼現實總比成日做美夢野心勃勃來得強,至少能叫人放心,在鄉下小打小鬧搞不出大事來,不用怕他闖禍。

聽姜蜜說完他孃家的事,衛成也把大叔公的回信看了,他不光給二老念了信,後來進宮的時候還跟皇上回話來著。說那幅耄耋富貴圖送回去之後,立刻轟動十裡八鄉,大叔公回信來說能收到這份禮這輩子值了,讓衛成替他給皇上磕頭。

又說事情傳開之後陸續有人登門想借皇上墨寶一觀,大叔公生怕展開的次數多了把畫損壞,輕易都沒拿出來,有些誠心誠意的才給看了。因為家裡沒合適的地方懸掛,那幅字畫被他供起來,準備妥善珍藏留給子孫後代做傳家寶,讓他們知道老頭子也風光過……

衛成回話回得特別實在,皇帝聽著有點意思,說你大叔公是個妙人。

又說送禮嘛,能送到心坎上就好。

老人家這麼喜歡,就請他好生保重身體,等十年後還給他題字。

衛成又謝了一回。

“朕聽說你前段時間在給兒子尋摸西席?可尋到了?”

“勞皇上牽掛,臣運氣不錯,已尋到人。”

“你倒順利,不像朕,為了給大皇子配個伴讀沒少費心思。”

“無論先生或者伴讀,都能直接對人產生影響,自然要慎重。不怕皇上笑話,微臣平常在衙門做事也沒那麼猶豫過,為選出一位才學包括性情都很不錯的先生,那陣子沒少挑剔,也招了許多閒話。前段時間曾聽到旁人議論說犬子不過六歲,請個啟蒙先生帶著認字而已,眼光倒是不低,說他這麼金貴且看二十年後能有多大出息。那話不中聽,臣並不往心裡去,想著最後能請到合心意的人已是幸事,旁人要說,由他說去。為兒子謀劃是父親應該做的,他日後出息與否看他造化,臣總得把責任盡到,不能失職。”

皇帝聽著點了點頭。

三字經裡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孩兒年幼的時候是容易受方方面面影響,慎重些是為他好。

兩個年輕的父親互相交換了些育兒心得,聊著又說到朝廷上的事,待衛成出宮都不早了。

君臣二人說話之時,姜蜜鋪上紙張提筆給孃家回信。先說了些府上的事,讓他們放心一切都好,然後才切到他們最關心的話題上,讓正在開蒙的好生打好基礎,做學問就像起房子,地基不牢房子蓋起來也不好住人。反正基礎的東西先掌握了,哪怕小地方上夫子能教的東西不多,至少把他教的學會,感覺他不能再幫你更多再寫信來……

姜蜜把衛成那番話轉述過去,讓孃家也別再惦記什麼註解了,做人不能太計較得失,得往前看。

作者有話要說:  餓瘋了吃宵夜去,二更短小ovo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