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婆子一進家門就聽見姜蜜問她:“娘這麼快?”

“天都黑了我還跟他磨磨嘰嘰?我過去把門拍開, 喊了那家管事的出來, 兩句話說完把人扔給他轉身就走。”三月裡白天有太陽,是不冷, 入了夜還是有些涼意, 吳婆子一去一來灌了不少冷風,在季家門口又說了許多話,這會兒嘴裡發乾, 看了一眼院子裡頭, 問,“地上都收拾乾淨了?”

“我做事娘還不放心?”

“硯臺跟宣寶呢?”

“大的在書房裡鬧他爹,小的睡了。”

吳婆子準備往屋裡去,走了兩步, 衝姜蜜說:“媳婦兒你給我端碗水來, 我口幹。”

姜蜜點點頭去了, 把水送到婆婆跟前,想起來提了一句賣身契, 問還回去沒有?吳婆子一拍腦門:“我給她氣得!都忘了!沒事兒, 明兒一早我再過去一趟,走過一回那地方我都認熟了, 費不了啥事兒。”

吳婆子還在說, 她可算把人退回去了, 明天還了賣身契再去跟翠姑說說,讓翠姑回來幹活:“我當初真是讓豬油蒙了心才信了那家的鬼話,說她是伺候更衣疊被梳頭上妝端茶倒水捏肩捶背的, 端個茶走平地上也能摔,這樣的丫鬟咋沒氣死季家太太?”

早先聽到這話姜蜜沒準還挺認同,現在她知道金環是讓相公嚇著了,就沒好意思符合婆婆的話。猶豫了一下要不要給透個風聲,想想算了,人都退回去了也不是非得要知道那麼多,過日子得向前看。

婆媳兩個說了會兒話,姜蜜又去了趟灶屋,回頭端著兌好的熱水來,她上西廂房那邊牽了硯臺,盯著他洗乾淨睡下。等硯臺睡了,二老收拾一番也去睡了。姜蜜才藉著油燈的亮光收拾了一下屋裡,把圓桌擦了一遍,將坐墩擺好,這才把油燈端回東廂房去。

等衛成的時候姜蜜想了想最近發生的事情,季翰林送人來的時候誰都沒想到事情會這樣收尾。她自己最先也是心驚肉跳的,心下總不安寧,現在知道了,京城這邊的行事作風和老家那頭不同。

在老家那頭,天高皇帝遠朝廷管不著地方官隻手通天,本地富商只要和官老爺勾結起來就沒有不敢做的事情,惹著他甚至敢直接帶人上你家去,打傷你砸爛你的東西還告不著。

京城不同,哪怕權勢通天也得講個規矩,直接上門來喊打喊殺的也就是沒活路了抱著必死的心想拖人墊背。

相公說金環是國丈送來的,國丈這都中風了,哪怕這樣他沒個說法明裡也動不了衛成。

姜蜜覺得,要是她算計不成給人反將一軍坑成這樣,沒十天半個月估摸走不出來,是該難受一陣子。

衛成回房的時候就看見媳婦兒在走神,問想什麼呢,她搖搖頭:“沒事做瞎想來著,相公你過來,坐下我們說說話。”

衛成帶上門走到姜蜜身邊,挨她坐下:“想說什麼?”

“我在想,金環這麼回去會不會沒活路了?”

“你心軟了?心疼她嗎?”

這個話,姜蜜聽著有點耳熟,她忽然想起金環剛來的時候,相公說她原先是做貼身丫鬟的自然做不來這些粗活,還讓她回去,那時姜蜜也像這樣問了一句。

你心疼她?

想到這裡,姜蜜把整張臉都捂起來了,她感覺自己好像沒長腦子,事情都落幕了也沒察覺到男人在背後那些動作。當時真瘋了才會覺得他心軟,他要是知道心軟,能把人利用到這個地步?

衛成好笑的看著姜蜜,看她捂著臉不知道在幹嘛,過一會兒又把手放下來,隨後輕輕的嘆了口氣:“我真怕你哪天看不上我這糟糠之妻了……”

剛才還笑呢,這下衛成笑不出來了:“一定不會有那一天。”

看男人眼底清澈,神情專注,姜蜜偎依上去,說:“咱們成親有六七年了,相公你變了很多。頭一回見你的時候哪怕和其他人不大一樣,實際也就是空有抱負卻不得志的農家書生,那時候你連承諾也沒給過我,我知道你怕說出來卻做不到,當時咱們想的就是柴米油鹽,怎麼把日子過順了……現在完全不同了,讓老家鄉下的親戚們見著你恐怕都不敢上前來相認。你見的世面太大,走得太快,有時候真怕自己跟不上落得太遠。”

“不用跟,我牽你走。”

看她情緒還是不高,衛成說:“其實不是只有你會擔心,我也會。”

這話使姜蜜茫然,她不明白。

“以前聽很多人說我心軟,說我人太好會吃虧,我從來由他們說,沒想去糾正。別人這麼想挺好,對我而言有益無害。我唯獨只怕蜜娘你也真心實意這麼覺得,我自己知道我不是那樣,擔心有天你看出來我表裡不一,很怕你對我失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姜蜜覺得她好像在聽天書,過了好一會兒才說:“我沒覺得你好欺負過……”

該怎麼說呢?

要真是那麼簡單的人,怎麼就秀才舉人進士一氣呵成,最後還進了翰林院?做那些夢只是幫他避了些禍,學問他是做的,得皇上賞識靠的是他自己。

從以前到現在沒少過想欺負他的人,仔細想想他好像沒吃過什麼虧。

包括同硯臺相處,男人都能佔得上風,沒讓兒子坑過。

……

稍微一琢磨就該知道他配得起硯臺爹這個頭銜,肚子裡的壞水兒恐怕沒少過。

前些時候男人勸金環回去,是給她指了條活路,她當時回去興許也不是好事,但不會比現在糟糕。

聽了男人幾句肺腑之言姜蜜感覺心裡踏實一些,洗漱過後躺床上很快就睡著了。第二天衛成照樣上下衙門,吳婆子也像她計劃好的那樣,大清早去了趟季家。

她昨晚鬧那一出搞得人整夜不安寧,府上太太跟老爺吵了嘴,太太逼問這丫鬟是怎麼回事?她何時給衛家送的?她本人竟然毫不知情。

季翰林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心裡責怪衛成他娘不懂規矩,官場上送人是家常便飯,甭管侍妾或者丫鬟,哪怕不合心意也沒有退回去的。她這麼一折騰,滿京城都得看季家笑話。

太太說了好幾句,季翰林卻不吭聲,太太就拿手帕抹起眼淚來。

“你別哭了,哭得我心煩,這事本來就夠煩人了。”

“季長庚你怎麼有臉怪我?人是你挑的,你打著我的名號送出去,壞了我的名聲!”

“事情已經發生了,哭也沒用。”

“是啊,趕明我就成京城裡的大笑話了,哭也逃不過這一劫。都是你,送什麼不好非要送人,送人也不從府裡挑兩個穩當的。還說衛家老太太不懂事,你今天才知道她不懂事?忘了頭年是怎麼看嚴彧笑話的?”

這家太太和老爺鬧了半夜,老爺心裡憋屈,有些事偏偏不敢挑明說。這晚他壓根沒睡著覺,琢磨著得想個法子偷偷把人給國丈送回去,讓丫鬟自己去給國丈交代。

還沒來得及,吳婆子又來了。

昨個兒她來一趟,結實嚇著不少人,今兒個大清早的又來,門房打著哈欠將門開啟,看清楚外頭站的是誰他心裡一下就慌了,大清早見著這倒黴老太太夠不吉利。他心裡陣陣發慌,正要給五品宜人見禮,只見宜人摸出張紙來:“把這個拿給你們家太太。”

她說完又要走,門房一看,這不是賣身契嗎?

原是送賣身契來的?

早說啊,嚇死人了。

清早這出沒幾個人撞見,昨晚那出卻已經傳開了。可能像吳婆子這種誥命加身的潑婦比較少,說的人稀奇,聽的人也稀奇,像這麼一傳十十傳百,不出兩日,京城裡當官的都知道季翰林丟了大臉,翰林院同僚看他的眼神都奇奇怪怪的。備受關注的還有衛成,甚至有人委婉的提到,讓他是不是說說他娘。

衛成聽罷,滿是驚訝。

“只聽說當娘的教訓兒子,哪有兒子反過來管著娘的?”

“你不怕她拖累你?”

“娘只會助我,怎會拖累我?皇上也說我娘疼我至深,要沒有我娘,哪有今天的衛成?”

同僚:……

你娘是疼你,別人可就造孽了。

斯文人就怕遇到這種渾的,她扯歪理比你說正理厲害,吵起來只會氣死你。就像送丫鬟這事,換一家哪怕用著不稱手也不會親自上門去退貨,隨便安排點兒事情給她做著,當閒人養著唄,何必鬧成這樣?這不是得罪人?

也不知道衛家這老太太怎麼想的,她一個鬧得人全家下不來臺。衛成也怪,他竟然真心實意覺得他娘好,沒感覺有任何不對。

換個人遇上這種娘早跳腳了,逼也得逼著她學規矩,學不好能放出來丟人?

衛成反正丁點也不受影響,該幹嘛還是幹嘛。

他覺得挺好。

他娘是奶奶輩兒的,在鄉下好幾十年,習慣和性情早養成了,做兒子的要是明著提出來說那樣不好她興許真會咬牙逼自己改。可要讓一個人別做她自己這太難受了,住在京城就得變個人的話,她真不如回鄉下待著。衛成沒覺得鄉下出身丟人,也沒覺得有個鄉下作風的親孃會怎麼礙著他,當官是看本事又不是看娘,娘就這樣她自己痛快,別人看出她不好招惹還能少許多麻煩。

像這次,季翰林丟了天大的臉,以後絕不會給衛家送人。

他不會送,其他人估摸也不敢了。

看看金環,她是大管事親自領去衛家的,領過去的時候嫩生生一人,雖然說模樣不算出挑,她身段好,皮膚細嫩,人看著水靈。

這麼個姑娘在衛家待了一段時間,送回來大管事差點沒認出。怎麼都看不出她曾經是做體面丫鬟的,從頭到腳都寫著絕望,雙手粗糙了不少,一問就哭。

她起先一句話也不說,就只是抹眼淚,後來終於有了傾訴的欲/望,邊吸鼻涕邊說:“雞不叫我就得起床來燒熱水,生火做飯是我,收拾碗筷是我,涮夜壺的是我,給她家二爺搓屎尿布的還是我……好多活啊,每天做不完的活,我做了半天兩條胳膊都不是自己的,又酸又疼想歇會兒老太太就要罵人。我找她家太太,太太一點兒同情心也沒有……”

話匣子一開啟就關不上,她說了好多。要是頭一回聽見肯定同情,偏偏這事季翰林早知道了。人家老太太拿金環粗使就沒瞞著人,早知道的事誰耐煩聽她嘮叨?

起先看她倒黴才忍著,後來忍不住了,就問:“只是這樣怎麼會被趕出來?”

一提到這,金環閉嘴了。

季翰林耐心徹底告罄:“算了,我安排人送你回去,這話你留著和太傅說。”

金環連哭聲都停了,她直接撲到季翰林腳邊:“救救我,大人您救救我。”

作者有話要說:  大姨媽來了,冬天來這個真難受tat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