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成在胡同口見著嚴彧, 看他衣衫凌亂, 身上還有大片水漬,很是狼狽。正猶豫是裝作沒看見直接過去還是停下來打個招呼, 嚴彧已經注意到他。那神情, 像特地過來蹲人的。

“我差事黃了,是你做的?”

“這話從何說起?”

“你怕我翻身?”

衛成覺得沒必要聊了,繞開一步想走, 被嚴彧攔下來:“我對不起你一回, 代價也付了,丟了官帽被趕出翰林院你還嫌不夠非要絕我生路?”

“我說不是我做的。”

“不是你?”嚴彧假笑了一聲,“不是你還能是誰?除了你老子就沒得罪過別人!”

看樣子是氣瘋了,他以前說話總端著, 斷不會把老子兒子這種詞掛嘴邊。衛成估摸不和他說明白他不會甘心, 就眼神示意他揮退轎伕, 又往旁邊挪了兩步:“前幾日你到我家來說那些話可記得?你既然知道看不慣我的多了去,還敢登門?真當我這院子沒人盯?明白告訴你, 我忙得很沒空做無聊的事, 以我的來歷出身也辦不到這種事,你想想吧。”

想想?

這不是越想越氣人?

衛成的意思是, 他不來多那幾句嘴就啥事沒有, 走那一趟結果被當成和他一夥兒的了?

“我上年因為你被趕出翰林院, 他瘋了嗎認為我們是一夥兒的?”

“沒準覺得我倆頭年在做戲,老話都說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真搞錯了也沒什麼。”

嚴彧雙眼都瞪大了, 他顫巍巍指著衛成:“沒什麼?倒黴的不是你,你當然沒什麼!……這事,當真同你無關?”

“我就把話說在這裡,你丟官這事兒要是我做的,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這樣總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看衛成一身坦蕩,丁點兒也不心虛,嚴彧腦袋瓜都糊了。世人敬畏鬼神,他敢立這種誓就很能證明清白,想想也是,要真是衛成幹的他認了又怎麼樣?要不是他,難不成他無意間還得罪了別人?又或者當真是國丈等人誤會了?嚴彧就在胡同口裡陷入沉思,連衛成走了他都沒注意到。衛成慢悠悠走到院門口,叩響門環,就聽見硯臺在裡頭問:“誰啊?”

“你爹。”

“噢……”硯臺墊著腳給衛成開了門,同時伸長脖子衝院裡喊,讓他奶別抄傢伙了,叩門的不是那倒黴狀元。

衛成剛才就有些猜測,現在完全得到證實,他問:“嚴彧來過?”

硯臺點頭說來過:“就是下午來的,拍門拍得奶心慌,當場就潑了他一身水,他就在咱家門口跟奶吵起來了。”

說到後面硯臺把包子臉都皺起來,瞅著衛成問:“我以後真要考狀元嗎?狀元怪丟人的。”

衛成也給他噎著了。

他有想到嚴彧是不是氣瘋了直接鬧上門來讓娘收拾過,沒想到兩人還站門口吵過嘴。飽讀詩書的狀元郎在衚衕裡和老太太吵嘴,真幸好衛家住得偏,不然嚴彧又要出名了。

衛成都沒問他們吵了些啥,想到那場面他心累,不想知道。

就算他不問,吳婆子還是提起來了,後來吃飯的時候她說姓嚴的罵她潑婦一個配不上五品誥命,“我說他咋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我不配當五品宜人他就配當狀元?皇上要是知道他給點了這麼個狀元,不得氣暈過去?”

事情真讓吳婆子給料中了。

皇帝才聽衛成講了那笑死人的故事,難免會對故事裡提到的幾個人多幾分關注,看他有興趣,太監總管尋著機會就說起京城裡的最新趣聞。聽說有人撞見嚴狀元在衚衕裡跟個五旬老太吵架,說嚴彧他氣得發抖伸手指著那老太,那老太則叉著腰,一個說“你個潑婦,你也配得上五品誥命”?另一個說“皇上封的,不服你告御狀去啊”……

他倆有來有回的吵了好幾句,衚衕裡不少人都聽見了,一傳十,十傳百,嚴彧他又成了京城裡的話題人物。至於說那個叉著腰跟他吵嘴的五品宜人,都不用說皇帝也知道是誰,除了衛成他娘沒別人了。

“嚴彧為什麼鬧上衛家門?”

“外面的人說是上門去問衛侍讀要說法,聽他話裡的意思彷彿被坑了。”

“丟官的事?”

本來覺得十拿九穩的事情突然生了變數,一時失控倒也可以理解……才怪!!!

聽說這事以後,乾元帝想象了一下嚴彧和衛成他娘叉腰吵架的場面,除了尷尬,就是後悔。嚴彧啊!那是他親政之後點的第一個狀元,就算不很符合心意,乾元帝也想不到他還能幹出這種事來。想到頭年他設套坑害衛成,當時乾元帝就覺得這狀元郎行事不夠光明磊落,使那些手段跟內宅婦人似的。這話真不是瞎批的,它又一次應驗了,從來沒聽說過有狀元郎當街同老太婆吵架的!他是第一個!他做到了!他徹底開了乾元帝的眼!也開了滿京城百姓的眼!

皇帝對吳婆子沒有任何期待,她哪怕當上誥命也還是鄉下作風。

她鄉下生鄉下養的,像這樣無可厚非。

嚴彧不一樣。

也不知道是邪了什麼門,每當皇帝嫌他丟人的時候,他都還能更丟人一些。因為他,皇帝看那屆榜眼和探花都寬容了許多,先前覺得那屆一甲三人全不中用,這會兒想想,人榜眼探花是不夠上進,心思也沒用對地方,好歹沒搞出這種尷尬事。

說起來,哪怕他烏紗沒掉的時候,修撰作為六品官見著五品宜人也要行禮,別說他官帽已經被摘了。老太太心狠一些拿這點就能收拾他,也幸好她沒拿這做文章,不然轟轟烈烈鬧一場,嚴彧還能更出名。

皇帝覺得衛成他娘還是善良……吳婆子倒不是善良,她是頂著誥命頭銜卻對誥命缺乏瞭解,壓根不知道這樣就能上衙門告他。

不過告不告也沒所謂,這事兒該知道的都知道了,同屆榜眼聽說之後笑了半天,差點笑斷氣。

之前總覺得自己混得不好,他透過殿試之後直接以七品編修的身份進了翰林院,現在還不如館選出來的。跟衛成比他很不如意,可要是跟同屆的狀元相比,也不錯了。

嚴彧在冷靜下來之後其實就後悔了,出事之後他就只想到衛成,覺得除了他不會有別人,當時真是氣瘋了沒仔細琢磨,要仔細一想,衛成就算有心也不一定辦得成,他在皇上跟前得臉沒錯,畢竟只是個從五品官。想想他說的,真是國丈誤會了?國丈忙著中風哪裡有空插手這種事?又不是傻子能誤會他和衛成關係好?嚴彧思來想去,神奇的懷疑到了同屆的榜眼身上,他倆在翰林院時就很不對付,爭鬥了三年。

事情走到這裡,後續和衛成就沒什麼相干,他心思主要還是放在國丈這邊,最近都在小心防備。

國丈中風這個事達官貴人們都知道了,他們私下裡不斷的在揣摩分析,出門之後不敢多說,生怕哪一句沒說好就成了別人瀉火的工具。也因此,京城百姓其實都還不知情,衛家人本來也是,結果衛成說了,說這段時間京中有些波瀾。

他一張嘴,屋裡幾個人全看過來。

“又咋了?”

“前段時間國丈病倒了,皇上把太醫院左右院判全指過去給他診脈,結果說是過分操勞虧損太多,太醫開了方子,讓靜養。這麼養著還養出大問題,我在御前行走的時候聽太醫說,不知道哪個寫了封信給國丈,國丈看完氣到中風。”

只聽見一聲脆響,是茶碗摔碎的聲音,吳婆子站起來快步走出廳外,接著就是叫罵聲:“讓你泡碗熱茶你把茶碗打了,這還是大戶人家出來的丫鬟,有哪一件事是你做得好的???杵這兒幹啥?你還看我,看我幹啥?趕緊的給我收拾乾淨,沒清乾淨傷著家裡的人我趕明就賣你到八大胡同去。”

“跟你說話沒聽見?”

金環趕緊蹲下收拾,吳婆子還在心疼茶碗,看她犯了錯還哭哭啼啼好像受了天大委屈又忍不住要罵,被姜蜜勸住:“茶碗已經摔了,動怒也回不來,娘消消火。”

“真是看了她就來氣!”

“別氣,娘回屋吧……”姜蜜先把吳婆子勸進屋去,又提醒了一遍,讓金環別只顧著撿大塊的,細小的碎片全都要收拾乾淨,硯臺就愛在院子裡玩,加上宣寶也在學走路,摔一下磕碎片上不是開玩笑的。

金環點了點頭,沒應聲。

姜蜜本來都要回屋,看她這樣又問了一句:“你犯錯在先,挨兩句說覺得委屈?”

“……不委屈。”

“怎麼還哭上了?說到底也不過打了個杯子,有什麼好哭?”

金環低著頭不說話,看她這樣姜蜜也納悶,回廳裡還念了一句,怎麼大戶人家的體面丫鬟就這樣?為這點兒事也能掉眼淚。

吳婆子抱著宣寶,撇嘴說:“可不是?看她那樣我就來氣。”

婆媳兩個想不明白,衛成心裡倒是門清,心想她不是因為挨這兩聲罵委屈得掉眼淚,怕是嚇的。聽說國丈看了封不知道什麼信然後氣到中風,她會嚇到也正常。

“說到信……蜜娘你這兩天進我書房去收拾過嗎?”

“我擦了擦灰,怎麼了?”

衛成說他夾在書本裡的信找不到了。

“別處找過嗎?是不是記錯了地方?”

“找過,都沒見著。”

吳婆子聽著插了句嘴,問:“啥信?怎麼沒聽你說過?”

“郭兄託人送來的,說他謀到官了。因為是給我的信,就沒拿出來讀。我看過順手夾在書冊裡,昨天想起來準備把它和其他往來信件放去一處,結果不見了。”

“你再找找,信還能長腳跑了?”

衛成說他已經仔細找過,“也是提到這事才想起來問一問,都沒看到就算了,左右已經拆開看過,不必留存,頂多回信的時候給郭兄賠個不是。”

他說完就聽到一聲悶響,是什麼倒下來的聲音。

吳婆子率先衝出去,一看……好傢伙!金環剛才蹲著收拾碎瓷片,不知怎麼的就暈過去了。她手壓在瓷片上,都劃傷了在滴血,半邊臉貼著地,至於說那底下有沒有碎片誰也不清楚。

吳婆子先出來的,其他人緊隨其後,姜蜜問了一句:“要不要請大夫來?”

她問的是衛成,卻讓吳婆子搶了話:“請個屁的大夫,我這就去找兩個人,送她回季家。幹粗活不行,幹細活還是不行,留著只會氣我,這丫鬟是不能要了!”

說完吳婆子當真找人去了,姜蜜拽了拽衛成的衣袖子,問他這樣好嗎?

衛成竟然眼含笑意:“由娘去吧。”

作者有話要說:  ovo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