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成官當得獨, 這幾天不用上衙門他自然就沒了消息來源, 本來毫不知情,還是初一下午馮掌櫃來叩衛家門, 說好像出什麼事了, 問他知不知情。

那會兒衛成才剛睡醒,在吃麵條,因為馮掌櫃來他把碗都擱了。

馮掌櫃說不講究, 讓他吃著, 邊吃邊講。

衛成問他知道些什麼?

馮掌櫃說他夫人同東家太太是遠親,他家能把日子過得好全仰賴這門親戚,逢年過節哪裡能少了規矩?那頭不指望他們孝敬多少,總要上門去說幾句吉祥話。他今兒個就去拜年了, 結果被那邊提點說這陣子當心點。那頭沒明說, 聽那個意思京中是出了事, 還是不小的事情。

衛成將麵條嚼爛了咽下去,搖頭說不知情:“皇上仁慈, 逢年許衙門歇五日, 昨個兒回來之前還沒出事,是昨晚鬧的動靜?”

集古軒做古玩字畫買賣的, 東家能在京城站住腳, 上頭鐵有人罩, 會有消息來源正常。衛成信他說的,想起皇上一直在忍耐,這兩個月鋪墊許多, 興許在昨晚除夕宮宴上臨時來了機會。衛成也就只能想到這裡,他現在什麼都不知道,要猜出個前因後果太為難人了。

馮掌櫃攤手:“我知道啥?我也不敢逮著東家尋根究底,想著過來給你拜個年,順便打聽看看。”

“讓馮掌櫃失望了。”

“說不上,左右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過幾天估摸大家夥兒就都知道了,瞞不住的。”

又聊了幾句,馮掌櫃問候過衛老頭和吳婆子就告辭了。衛成剛才還一派輕鬆,在他走後皺了皺眉。姜蜜估摸該吃好了過來收碗,正好撞見他眉頭緊鎖,就沒急著把麵碗端出去,坐下來問:“馮掌櫃說了什麼讓相公這麼介懷?”

“聽他的意思京裡出了大事。”

“過個年能出什麼事?就算真有事好了,至少牽扯不上咱們,你就別想了。硯臺剛才吵著說要拿毛筆寫字,你帶帶他。”

這麼說也對,蜜娘啥都沒夢見說明事情同家裡牽扯不上,就算宮裡鬧起來了,皇上也該是贏的那方:“怪我,讓馮掌櫃帶跑了,順著瞎猜一通都忘了從這頭想想。”

衛成想通了,想通之後好生陪伴了家人幾日,回衙門之後就聽說國丈退朝了。

問怎麼回事,只聽說是除夕當夜宮裡出了事。這時候風向還不是特別明朗,知道的不敢胡亂議論,衛成真正鬧明白還是在梅芳齋,他親耳聽見皇上斥罵後族,說那一家子橫行霸道沒把皇權看在眼裡。衛成站在旁邊聽著,皇帝說夠了才想起他,問他知不知道除夕當晚出了什麼事?

“微臣不知。”

“翰林院裡沒人議論?”

“只聽說太傅賦閒了,不知真偽,不明因由。”

“大皇子不當心撞上皇后孃家侄子,挨了一腳踹,仰面倒下磕傷了後腦勺,就這個事,你覺得呢?”

這還用覺得?

哪怕人人都知道大皇子他母妃出身低,那也是皇子,下臣之子踹傷天潢貴胄,怎麼罰全看皇上的心情。國丈那邊解釋說他沒看清,以為是不長眼的奴才抬腳就踹了,發現是大皇子已經來不及收,請皇上開恩。皇帝沒說什麼,大將軍等人站了出來,說奴才冒犯主子,理應重罰。後族招搖,樹敵不少,有大將軍牽頭陸續站出來不少人,都說國丈也不能一心只顧著朝廷,該好生教教孫子,放任他這樣以後豈不是禍害一個?

皇后都跪下來求情了,說她侄兒還小。

貴妃說什麼?當日太子意外負傷,皇后娘娘杖斃一宮奴才。今兒個大皇子磕破頭,輕飄飄就要過去,這可真讓人寒心。太子是中宮嫡出,身份尊貴,難道其他皇子就不是真龍骨血?貴妃說著都要為大皇子抹眼淚了,她起了這個頭,包括敏妃在內的高位妃嬪都說了話,大皇子生母倒是沒鬧,她跟著太醫去了。

這還真是意外一出,要安排都安排不來。

皇后有句話沒說錯,他侄兒就是太小,只不過比硯臺大一點點,因為得寵,性情驕縱霸道,平常踹多了奴才當時順勢就抬了腿,發現踹了皇子他心裡是有點惴惴,也沒覺得是很大的事。聽家裡人說多了,他才五六歲就知道大皇子出身低賤……他哪怕犯了錯也有皇后姑姑護著,怕個什麼?

誰知道會有那麼多人站出來,逼迫皇上重罰。

皇上樂意之至,他也不能明裡表現出來,還遲疑了一會兒。大將軍等人繼續施壓,站出來的文官說得委婉些,武將都憋不住直接開罵了,孫子是這德行怎麼還有臉為百官表率?還太傅呢,回去把人教好了再說,別只顧著爭權鬥利放著兒孫不管由他長成欺男霸女的惡棍,遇上事兒抬腳就踹,真是好大威風!皇子們都幹不出這種事,偏讓你家做全了!

局面十分不利,這個時候,國丈說話了。

說什麼先皇走後他一心輔佐皇上,為了皇上為了朝廷的確疏忽了府上,出了這樣的事他難辭其咎,想著皇上早已經成年都親政了,用不著他,準備辭官回家。

他這是以退為進,提醒皇上我赫赫功勞你不能忘恩負義,說要辭官也是等皇帝挽留他,逼著皇帝出面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本來這個事情就可大可小。

往大了說是目無尊卑以下犯上,不把皇家看在眼裡。

往小了說起衝突的兩個都才不過五六歲,人小,不知事。

要是皇上願意配合,本來是可以高高拿起輕輕放下,乾元帝明擺著不樂意放過上天送給他的大好機會,國丈以退為進,他就當沒聽懂,起先捨不得了一番,說既然太傅堅持要辭官,做皇帝的也不強人所難,就不挽留了。又回憶了太傅這些年的功績,讓他回家好好帶孫子,爭取給朝廷培養出一批棟梁之才。

皇帝開了尊口,當然是一言九鼎,絕沒有不作數的。

皇后那邊臉色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大將軍等人還假惺惺送別了國丈一番,說捨不得他,還說既然以後不用為朝廷鞠躬盡瘁了讓他多多保重好生調養。

那當下國丈是錯愕的,反應過來都開始抹眼淚了,說放心不下啊,捨不得啊。

大將軍說啥來著?

說他爹年輕的時候征戰沙場,歲數大了沒辦法,得把領兵的機會讓給年輕將領。要他從戰場上下來容易啊?剛回來那幾天老爺子是挺高興,時間長了心裡癢,總想去殺敵……這些慢慢都能習慣的。不能上陣殺敵就在府上舞刀弄棒,也能過個癮,慢慢的也就不惦記打仗的事了。

大將軍認真勸了國丈一番,大概是讓他退休之後自己培養點興趣愛好,反正你走了總有別人頂上來,出不了亂子,操心啥呢?

不管國丈怎麼說,看不慣他這些都能想法子擋回去,他就因為孫子那一腳踹,被迫回家帶孩子去了。

空出這個缺,皇帝已經打算好提拔心腹。他又去了擷芳殿看大皇子,大皇子頭上包起來了,太醫說磕傷了頭要觀察幾日,要是沒有噁心嘔吐這些反應那養好皮外傷就行。皇帝關心了長子一番,沒多待,他還有政事要處理。

後來聽說皇后孃家送了賠禮進宮,不過事已成定局,好不容易順理成章逼迫國丈退出朝堂,他不可能再把人請回來。

皇后孃家那邊,所有人就是聚攏在國丈周圍,國丈剛才賦閒可能還看不出影響,時日一長,之前攀附他們的必定會有人猶豫反悔重新觀望,本家子弟也會著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人就不能急,一急就犯錯。

……

乾元帝自然不會挨著給衛成細講,他稍微提了兩句,以衛成這腦子就猜到後續。

皇后孃家送出來的把柄,被對頭拿住向皇上施壓,皇上藉此收拾了國丈。並且有大皇子被踹在先,皇上還不用揹負任何罵名,就這麼得償所願。

乾元帝自己都覺得事情有些容易了,他本來計劃的全沒派上用場,這次是送上門的機會。

“皇上奉天承運,自然能得天道相助。”

“說得好,朕也得給你記上一功。”

“且不說微臣沒派上任何用場,即便有,為皇上效力理所應當,豈可居功?”

他這麼說,乾元帝還是藉口衛侍讀伺候得好,看了賞。

問缺點啥,衛成說家中一切都好樣樣不缺。哦,那就是缺錢。給金銀打眼,皇帝眼神示意太監總管拿了官票給他。衛成遲疑片刻,這才收下謝了恩,心想他也是窮出名了。

衛成出宮之後,乾元帝還在琢磨衛成當日說借力打力,真是個好辦法。

像這回派上用場的大將軍,不愧是個帶兵打仗的粗人,他當晚差點沒氣死國丈,說太傅還是文臣,教出來的孫子比武將家的還悍,真是開眼界了。

本來覺得很不容易辦成的事這麼簡單就成了,讓皇帝好一番感慨,覺得像這種得用的人多幾個,他能少操許多心。

作者有話要說:  ovo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