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之所以式微,一方面是中醫非常依靠經驗,年輕人很少會捨得花那麼多時間去研究中醫一途,使地人才凋敝。但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中醫大都講究血緣傳承,許多中醫世家的最精闢的那一部分只傳家族後輩。如果傳承在某一代中斷,那麼真正厲害的醫術在歷史長河中消失,而二十六脈活穴針就是失傳的古法中的一種。

江潮看著安溪陷入沉思,沒敢打擾她,只是在旁邊靜靜守著。好一會她才回過神來,比剛剛見到人參還高興,道:“江潮,這是一卷針法,我以為已經失傳了,沒想到會在這裡見到。”

她看了那具屍骨,她不知道為什麼老先生會死在這裡,無人收屍,但只要她接了這份傳承,就算了欠了一份天大的人情,起碼得敬意該還是有的,“江潮,可以給我一點時間,把老人埋了再走嗎?”

江潮當然不會反對,他也是這想法,無論這人生前做錯了什麼,都不該成為他死後暴屍荒野的理由。

用鋤頭在旁邊鬆軟的泥土裡挖了一個不深不淺的坑出來,安溪把每一處骨頭按著順序擺好好,然後覆上土層,一個低矮的墳包露了出來。如果將來有機會,再幫老先生找到家人真正入土為安吧。在墳前磕了一個頭,兩人才正式踏上回程。

江潮一路走地跟穩,哪怕背上還有她這麼一個累贅,很險的陡坡也被他走成了平路,走在這山上,閒庭信步地跟走在自家後花園似的。似乎比兩人來的時候還要順利一點。

安溪雙手抓著他肩膀上的衣服料子,他肩膀很寬厚,完全能把她身形遮蓋住,腦袋微揚,儘量同他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如果他不是原文男主的話——安溪立刻甩了甩頭,心裡告誡自己,千萬要和江潮保持著距離,還有江翠翠。這些人都只是她生命裡的過客,她有自己的路要走,一旦真的被牽絆住,她今後的日子絕對少不了一番水深火熱。

快要到山下的時候,天快要下山,最後一輪紅日已經和山頭齊平,很快就要落在山後,天色發黃發暗,像是做舊的老相片,“江潮,山下那段路,你放我下來吧,我自己能走。”

安溪抿著唇,生怕江潮拒絕,要是被人看到江潮揹著她回去,到時候流言蜚語一傳,那才叫真的有口難辯,如果再傳到江翠翠耳朵裡,她估摸著麻煩又要找上門了。

安溪所擔憂的,江潮當然也知道,所以他沒拒絕,到平路的時候把她放了下來,在周圍找了一根長木棍,用砍刀削掉枝杈,拿給她柱著。

安溪走在前頭,江潮落後她幾步遠,兩人一前一後慢慢龜速前進著。

路上不時能見到忙碌一天歸來的人。

“呦!安溪這是怎麼了,腳受傷了?”

“山上採藥的時候不小心崴到了。”

“那可真是太不小心了,以後可得注意一點。”

“噯!謝謝你的關心!”

這樣的對話不時有聽到,夕陽最後的餘光裡,前頭的身影很單薄,江潮雙手握緊又鬆開,眼中不甘一閃而過。

明明之前,他感受到兩人的距離在慢慢靠近,她沒有剛來時候那麼重的防備心了,可只是一晃神的功夫,他卻覺得她在刻意疏遠他,兩人的似乎又回覆到了第一次見面時候的狀態。

他不清楚到底是為什麼,難不成是她察覺到了自己的心思。江潮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掌,然後緊我在一起。

大約是太陽完全落下去之後,兩人才回了江家,安溪把裝著不少草藥的藥簍放在了院子裡,眼看著江潮要進屋,“江潮,今天謝謝你了,這顆人參是你採回來的,應該歸你才對。”

“不用,我拿了也沒用,你自己留著吧”,說完,江潮看了她一眼,目光裡含著深意,只是天太暗了,安溪註定是察覺不到的。

江潮的身影消失在門後,安溪嘴唇動了動,睜睜看著手上這顆人參不知做何感想。

大約修養了半個月的時間,安溪腳上的紅腫才消了下去。開始幾天,她日子過得比較清閒,每天定時抄書,碰到好天氣就把藥材拿出來曬一曬,進行炮製。那顆人參被她養在衛生所,一時半會沒去動它。

在研究那張從山上撿回來的行針圖的時候,她發現牛皮中有一個夾層,夾層裡夾了一張紙片。她把紙片抽出來,鋪開。上面密密麻麻寫著不少小字。她仔細研究過後,發現上面記錄地都是“二十六脈活絡針”的施針心得,以及相關病例。

安溪心頭的欣喜止也止不住,如果沒有夾層裡那張紙指導的話,即使有了這張行針圖,她只知道要在什麼穴位下針,下針順序是什麼,卻不知道力道該如何把控。只是這樣的話還是沒有一點用,那種感覺就像是守了一座金山,卻挖不出來的無力感。

紙片已經很生脆了,所以安溪碰地時候再小心不過了,生怕有一點的損失。這份紙上的東西又被她重新備份了一份出來。

這半個月時間,除了抄書曬藥,她幾乎全部的時間都用在了研究那張圖上,收貨不小。

按安爸爸的說法,他家安溪是塊學醫的好料子,打小那麼多醫書,她全背地下來,而且能融會貫通,就是缺了個好老師的指導,不然她在中醫一途的成就絕對不會低。

安溪確實也有這天賦,不然別人幾年都入不了門的東西,她只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就能控制好力道。當然也少不了她過去二十多年打下的好底子。

這天,黃醫生閒庭散步的從外面跺進了衛生所,因為現在有了安溪守著衛生所,他一般不大來這邊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黃醫生一進來,打量了一眼衛生所,不覺暗自點頭。小知青是個勤奮的,衛生所比他在的時候要乾淨明亮多了。藥架上的灰有定時擦,水泥地面也是一塵不染,床鋪上的被子平的一條皺印都沒有。

“安溪,腳好點了沒有”,黃醫生問道。

安溪點頭說:“已經不影響正常走路了。”

“那感情好,你準備一下,後天跟我去縣城走一趟,大概在那裡要呆上幾天才行,生活用品什麼的你都記得帶上。”

在安溪疑惑的視線中,黃醫生才做了解釋。楊樹林縣幾乎每個村都有一個衛生所,每年十月份的時候,縣裡都會組織各個村衛生所的醫生去縣裡交流學習,總結過去一年的經驗,當然所有醫生進行統一培訓也是少不了的。

像黃醫生這樣接受過第一批專業培訓的人能力是最強的,許多像黃醫生這樣的人才幾年後都被調到縣醫院工作去了,而接替他們位置的大都是一些大字不識幾個,只會一些簡單包紮的人,這些人可能連最基本的醫療常識都不清楚。

這就造成了醫療隊伍的良莠不齊,錯診誤診在當時來說是極其常見的。而安溪所知道的後世“赤腳醫生”的概念也是這個時候產生。所以進行定期培訓是絕對少不了的。

黃醫生年後就要被調到縣醫院工作去了,在這之前,他必須得先把繼任他位置的人選給培養出來,恰恰是這個時候安溪就出現在他視野裡。

安溪所表現出來的出色能力讓他信任,接下衛生所的重任自然是沒問題的,連培訓都不用就可以直接上崗了,他心裡估摸著小知青的能力可能比他想像的還要高出很多。

其他先不說,讓她去縣城裡見見人,認認路也好。畢竟以後他去了縣醫院,手可就伸不到三水村裡來了,他得先把一系列的事情交接好,省得小知青兩眼一摸瞎,什麼都不知道。

黃醫生跟她說了半天,安溪一口應承了下來。她剛好炮製了一批藥材,琢磨著去供銷社看看,能不能賣出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