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笛轟鳴,幾十輛消防車呼嘯而至,救火現場在增加了生力軍後,呈現出振奮人心的景象。

受其影響,似乎風小了,火勢也弱了。

然而,燃燒起來容易,迅速撲滅可不那麼簡單,還要把精力放在山林上面,可以說,救火工作勢必無限期持續下去。

陳立剛獨闖火場已經過了將近十分鐘,依舊不見動靜,對講機又失聯,始終守在警戒線之外的趙常山,站不住了。

看過消防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火災中心最大的障礙不是火勢,更不是溫度,反而是濃煙夾雜著大量的二氧化碳。

聽消防隊員說,陳立剛攜帶的壓縮空氣瓶最多使用半個小時,這麼看,留給大隊長的安全時間真的不多了。

怎麼辦?繼續苦苦等候?

還是申請自己也穿上防護服盡一份力?

如果有人敢同意,相信明天消防支隊的多半領導將面臨開除的命運。

讓一個老百姓衝進火場營救消防官兵,恐怕在世界救火史上也不曾有過。

指揮們來過“入口”幾回,陳立剛手下隊員更是請纓多次,卻因為評定危險等級,目前還不能拿消防官兵的生命開玩笑,無法派出新的營救力量。

傷員被救護車一一送走,圍觀群眾只剩趙常山一人,如果不是跟陳立剛同行,如果不是跟隊員一起惦記隊長安危,如果不是體格絲毫不遜於消防官兵,如果不是工地救人壯舉被記憶,恐怕他早就被勒令離開。

“吱吱——吱吱——”

就在這煩悶、無助、焦急又無能為力的時候,一隻渾身光禿禿、滲有血跡,疑似被火焰把毛皮禿嚕光的獨耳大老鼠,不長眼地爬到趙常山腳面上。

很奇怪,似乎找到了目的地,“一隻耳”四肢不動,只是不時用鼻子來回嗅探。

大約過了十秒鐘,“一隻耳”開始藉著趙常山的褲腿拼命向上攀爬,行至一半,氣力不足,跌到地上,然後不放棄,繼續重複剛才的動作。

連續幾次,“一隻耳”沒“明說”,趙常山卻讀懂了資訊:這位大哥有話要講!

果然,附身對視,“一隻耳”也抬起了頭,藉助火光,趙常山發覺,這位大哥多半是個瞎子。

為什麼呢?

“一隻耳”的兩眼空洞無物,一副失明的樣子。

趙常山不知道為什麼如此肯定,畢竟普天之下能和老鼠對視的屬於鳳毛麟角,更別說擁有看出人家眼疾的本事。

“吱吱——”

“一隻耳”示意一聲,向後退了幾步,然後了有興致地開始表演獨舞。

張口撕咬,疼痛難捱,感恩戴德,陪伴左右,臨危受命,拼力爬行,終究示警,三分鐘時間,來回迴圈多次的動作,趙常山完全理解了“一隻耳”的意思。

尤其連續咬破多個手指,感覺到十幾個逐漸貼近的微弱呼喊聲,趙常山有了計較。

警戒線內測,有陳立剛放在那四散的破拆工具,趙常山偷偷拾得一把軍工鏟,跟著“一隻耳”鑽入山林。

金譽集團的深山改造工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中心商業區與四周居住區。建築風格比較多樣化,管道、線路,在加上要確保牢固性,因此地基挖的要比正常的深兩倍有餘。

擁有領先技術的自動滅火系統、空氣過濾系統、迴圈加熱系統、自主發電系統……可以說,如今大火籠罩的地下,埋的不是鋼鐵,不是系統,而是技術、金錢,甚至人類智慧的結晶。

進入冬季,有一支蛇類小分隊,在隊長的帶領下,攻破老鼠大陣,搶佔了它們的基地。原以為寬敞的別院可以滿足冬眠需求,不想一隻被咬掉耳朵卻留下性命的老鼠,為了感謝不殺之恩,帶著小分隊從甬道進入地下城,並在一處溫暖祥和、水源充足的琅嬛**覓得新家園。

趙常山一路前行,等他進入再生細胞同類的新家園時,已經筋疲力盡,好不容易將一塊千斤鋼板挪出個小縫,十幾名男女老幼得以重見天日。

說感謝,太矯情,一旦把恩人感動個好歹,反而不利於友好團結,能動手就別出聲。

於是乎,老樹盤根、老漢推車……能做的,該做的,沒誰願意慢半拍。

半分鐘後,窒息斷氣的趙常山重新睜開眼睛,他揮手與老幼相親短暫作別,精神抖擻地進入地基中心區域。

直到此時,深入內部,趙常山才明白什麼是世界領先水平,除了不停滴答的滲水,不見一點火苗,更沒有一絲濃煙。

距離空氣瓶餘量警戒時間越來越近,金爺的辦公室,他去過,憑空估算,依稀辨得方位,不再猶豫,將一條比腰粗的下水管砸掉,頂著傾瀉下來的煙塵,趙常山使出吃奶的力氣,依靠雙臂力量攀爬進去。

渾濁、辣眼、迷失、窒息,四周混沌厚重,熱度襲人,形如碳火,堪比人間地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為了頭腦清醒,避免高溫侵擾意識,趙常山趕緊褪去外衣、外褲,只樓下貼身衣物。

現在時間是寶貴的,他很清楚,懷有“淨化”自保能力,不代表身體是銅牆鐵壁,可以無所畏懼、刀槍不入,眼下除了抓緊尋找目標,並無它法,可能一分鐘,或許幾十秒,自己也會搭進去。

害怕嗎?

後悔嗎?

如果今天化身火海,不僅這輩子結束了,連辛苦尋回的愛人也成了別人的新娘,更別說“王者領域”以及諸多親密無間的兄弟姐妹。

能見度不到半米,謹記陳隊長培訓精髓,貼著牆壁快速移動,即使趙常山行如狡兔,被無數斷壁殘垣遮擋,始終彆彆扭扭。

看到有過一面之緣,已經癱在地上的餐桌,趙常山大喜,雖然人沒找到,但最起碼證明分析正確。

鄒教授在授課時曾經說過,管理者應該一日三省,堅持用發散思維看事情,過去的所做所為早已告一段落,關注未來,企業才能永葆青春。

這句話,趙常山一直沒當回事,他認為大道理也有局限性,不把眼前事做好,各個方面濫竽充數,地基不穩,老想未來有什麼用處?

四周找遍了,依舊不見陳立剛蹤影,突然被這句話點醒,趙常山凝神聚氣,獲得了新的方向……(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