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賓館其實離外交學院很近,顧驁平時在宿舍樓頂就能望見外交學院在玉淵潭東邊,而京西賓館在潭南面,兩地之間就隔了個湖。

那是一幢十幾層的俄式建築,60年代初竣工的,在當時的京城市中心,算是非常高大的地標了。

不過京西賓館內部,顧驁到京城讀了一年大學,卻是一次都沒進去過。只知道那裡是軍方的招待所。

跟著人流進去後,顧驁在一間大會議廳裡,看到了足足十幾個“攤位”,分別寫著諸如“軍-委”、“國f部”、“宣c部”、“對外貿易部”之類的招牌。

當然,絕對比後世人才市場的攤位要正式得多,氣場佈局都完全不一樣,非常安靜,也絕對不存在混亂。

而且大家的大致去向都已經定好了,並不是來“找工作”的。只在具體崗位設定方面還有些細節要聊聊,然後才好調整。

而多數的部委,甚至只是聊一兩句,就收了材料、把待遇級別訂好,然後剩下的等轉檔案後再慢慢定這在當時也是很常見的,要不也不至於一個正職後面配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副職。

很多時候,接收部門並不考慮被塞進來的人到底適合做什麼,只是先保證行政級別待遇不降低,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顧驁很低調地拿著介紹信,來到一機部外事局的攤位上。

他觀察了一下,發現可以用門可羅雀形容,一個排隊的都沒有。

其他幾個技術部門的外事局,情況也差不多。

看來,因為外交部裡那些老式鷹派外交官,很多是部隊轉來的,完全不懂技術、一點理工科基礎都沒有。去了工業類部門的外事局,很多事情也做不了,才導致了這種情況。

如今又懂外事工作經驗、又懂工程技術的複合型人才,簡直是鳳毛麟角。

他也就大大方方把材料擺在接待人員桌上:“同志您好,我是外交學院的顧驁,校領導推薦我來貴部門實習,這是我的材料。”

外事局的現場負責同志,是一個處長,名叫包丞丞。顧驁出現之前他都閒得有些僵硬了,所以看到顧驁時,還挺熱情的。

“怎麼看上去這麼年輕?這最多20歲吧。”包處長內心暗忖,接過推薦材料掃了幾眼,居然就肅然起敬了:

“你就是那個‘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小顧同志啊,我知道你,文章寫得好,跟外國人打交道也硬氣,有理有節。”

顧驁沒想到會是這樣的開場白,對自己的“樹典型”效果認識更加透徹了。

上達天聽一次真好,尤其是頭版整版。連等閒縣處級官員看到你,都會跟你平易近人套近乎。

他連忙謙遜:“您過獎了,我也是術業有專攻,恰好在解決大家都沒見過的新問題上,偶有所得。”

包處長只是點了點頭,也沒回應顧驁的謙虛,顯然是沒真的把精力放在客套上。

不過繼續往下看履歷之後,包處長的心中倒真的升起了幾分愛才之心:“原來你還在一號工程的制氦機專案中起到了技術貢獻?

那很不錯啊,理工科有基礎啊,怎麼當初就上外交學院了呢。你這完全可以進清華或者中科大啊。”

“原來還是錢塘制氧機廠的幹部子弟,怪不得對了,你爸叫什麼?我10年前跟領導去過錢塘,說不定認識呢。”

說到最後一句話時,包處長的表情已經比較和藹了,完全是同一個系統內的“自己人”說話的態度,至少也像長者提攜晚輩。

“我爸叫顧鏞,目前是技術科長。”顧驁不善於攀交情,只是有問必答。

包處長想了想,自言自語:“顧鏞……沒什麼印象,可能當年還不是高級幹部吧,我記得那時技術科是邵工負責的,印象還挺深。對了,秦輝你認得麼?我跟老秦還有聯絡。”

顧驁連忙回答:“秦伯伯當然認得,邵叔叔被‘白專’之後,就是秦伯伯提拔我爸當的技術科長。”

“邵工被打成白專了?這……真是亂彈琴!他可是立了大功的,怎麼能這樣。”包處長大驚,竟然頗為性情中人地扼腕嘆息起來,似乎在回憶些什麼,

“10年前,我跟領導去你們廠考察。當時肩負的任務,那也是響噹噹的一號工程……”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一號工程”,也就是國家在這一期間最重要的科研攻關項目。

顧驁聽包處長說的時間點,大約是60年代末,就知道他指的是“兩彈一星”了。

或許是來“應聘”的人太少,加上顧驁也算體系內的人了,不太保密的資訊都能聽。包處長閒得發慌,居然就擺龍門陣、賣弄起當年的見聞來:

“當時,兩彈中的核彈,是二機部專管,跟我們沒關係。導彈本身的製造,有兵器工業部,所以咱一機部就剩下給彈道導彈做配套。

那時候國家沒有彈道導彈核潛艇,所有核導彈都靠地下發射井。核戰備的地下基地,就要配備戰時的製氧裝置。國家要求上六萬方級別的大制氧,但當時國內只能造到三萬方級的。

咱現在的局長,十年前還是熱工所所長,就帶我一起去錢氧,連考察帶找外援帶攻關,住了好久。最後還是邵工有辦法,不愧也是交大的高材生,搞熱工機就是有一手!幾個月都沒怎麼睡覺,硬是把六萬方的圖紙整出來了這種為國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專家,怎麼能……”

包處長嘆息了幾聲,已經說不下去了。

他的例子,顧驁大致上能聽懂。

大制氧裝置這玩意兒,就跟一般工業文上看到的大化工案例差不多道理40萬噸大乙烯肯定是比20萬噸的要產率高、單位能耗低;80萬噸大乙烯又比40萬噸牛。

分離空氣的裝置,也是6萬方制氧機單位產出的耗電量遠低於3萬方;12萬方、15萬方進一步牛逼。

而在冷戰時期,備戰核大戰時,為了確保地下核基地存活能力,配套大制氧是必須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因為水和食物容易戰略儲備,而氧氣不可能全部靠鋼瓶灌裝儲備,那完全是杯水車薪。一旦地表大氣被核打擊汙染了,沒有大制氧裝置的地下基地根本撐不住。

(當時的地下核戰基地都有配小型反應堆發電,靠核電驅動大型制氧機,理論上可以撐很久。當然實戰時有多大效果就沒人知道了,因為沒發生過核戰爭。)

這也是為什麼顧驁父親所在的廠子,以及邵科長本人,在十年不可描述期間,一直撐過了前七八年,都沒怎麼被運動波及當時跟蘇聯人在珍寶島打仗,與核威懾力量稍微沾點邊的工業單位,是沒人敢去騷擾的。

只可惜,到兩彈一星結項後三四年,跟美國也建交了,國內各個核彈井基地的制氧機訂單也供貨得差不多了,外部威脅大減,邵科長才終於沒能免難。

不過這個例子,也給顧驁暫時吃了一顆定心丸:不管國家政策怎麼變,一般來說,一個參加過一號工程的技術人員,只要有貢獻,哪怕激進一點,至少能保他完工後三四年內沒事。

(氫彈成功後前三四年,兩彈元勳鄧院士也沒事。周-總-理一直力排眾議保護他。)

他顧驁如今都參加了膜式制氦機專案,功勞也都被歷史記載下來了,所以他也有三年的護身符,在此期間可以讓宵小之輩退避,不敢構陷他。

凡是發生在他身上、可對可錯的事情,基本上都會放著觀察觀察,暫時算他對。

至於三年期滿後,顧驁還想做時代的探路者,就需要其他的力量來當護身符了。

不過那時候國內局勢風向也差不多明朗了,82年著名的整肅經濟犯罪也過去了。至於再往後的“yd”,那是對付惡性刑事犯罪的,不是針對經濟問題的。

……

包處長跟顧驁聊了這麼多往事,都聊出點交情來了,面試自然也沒必要認真進行下去。

說了些希望顧驁到了外事局後、為國內的技術/裝備出口做貢獻的勉勵言語,包處長就把接收意向函和別的檔案都蓋了。

習慣了後世上市公司、外企縝密hr面試制度的人,或許會對如今的作風感到瞠目結舌。

但在包分配的計劃時代,產業類的機關以及大型央企、國企,就是這麼用人的。

哪來的什麼一面二面三面,看你順眼是自己人,直接就用了。

何況顧驁只是來當實習生的,又不是轉檔案拿編制。

“這就可以了?”流程走完後,顧驁自己都覺得太順利了。

“你是來幹活的,又不是來爭待遇的。我們歡迎都來不及呢。”包處長顯然心情不錯,什麼話都跟顧驁說,

“要是給我們塞個在東歐當過大使的人,來按待遇養老,那才叫苦呢。你們外交部的級別,出了名的高配。大使級別比我們局長還高,這不是請人來幹活了,是請個老爺回來供著了。”

顧驁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還是高階廉價勞動力呢,工資都不用發,最多給點外勤津貼。各部門不歡迎才見鬼了。

也怪一大早的茶話會級別太高,看到的都是大人物,害自己白擔心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