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走運十,明顯就是表示不滿。

不給美國人禍害國產大飛機的任何機會。

“你們這搬家,太耗費時間了,就留在這邊,我們雙方的技術合作也更容易不是?”孫道乾勸著,希望鄭宇成他們改變想法。

可無論如何說,鄭宇成都表示,要把運十搬回404基地。

“不能讓他們搬走,一旦搬走了,我們之間的合作,很可能就終止了,甚至,他們會把我們的人也給挖走。”蘇興國一臉愁容,“能生產大飛機的不止我們一家。到時候要是洛克希德的合作談不下來,他們也搬走了,我們整個廠就麻煩了。”

孫道乾如何不知道,“運十專案現在屬於他們自己的單位專案,上面雖然重視,卻沒有任何財政撥款,要是他們真的要搬走,咱們阻止不了,就連上級首長都沒法直接下命令。”

運十當初是下馬了的。

404接手,不斷在投入,甚至從國內運輸機領域挖人來充實研發隊伍,養著整個國產大飛機的眾多配套廠。逼急了,他們把專案放棄,上級要麼繼續投入,要麼就看著眼看成功的大飛機再次因為資金問題而下馬。

這次是真的要成功了,跟之前完全是兩碼事。

原本的運十,結構強度等問題並沒有辦法得到有效解決,機體使用壽命很短。

現在不同,大壓機已經完成試生產,現在正在持續不斷地對運十飛機的主要結構部件,發動機設計的強度跟製造工藝都全部解決了。

不繼續搞下去,毀掉的不只是運十一款大飛機,還有運十大飛機的整個配套產業。

軍方肯定不會容許這樣的情況發生。

繼續投資?

軍方窮的不行,根本就沒錢。

李明山覺得自己這趟就不該來,秦飛他們要談引進,自己籌集資金去引進美國的軍用運輸機製造技術就是了,到時候還能促使運十的改型發展。

上面對於這樣的專案,並不是非常支援,當然,同樣也不反對。

哪個領導不希望自己國內技術更強?

“首長,現在咱們怎麼辦啊!”孫道乾見李明山不說話,要是李明山不幫忙,他們就徹底涼了。

引進洛克希德的C-141製造技術?

他們自己是絕對無法籌夠這筆錢的。

需要404的兄弟資源他們大筆的經費。

“他們明確表示不引進技術。”李明山嘆了口氣,“在目前的情況下,換成誰處在他們的位置上,都會這樣做,運十眼看成功了。”

“可我們國內……”蘇興國有些急了。

領導之前不是支援他們跟洛克希德的合作嗎?

“空軍未來對大型軍用運輸機的需求很大,那是一個長遠規劃。不過目前來說,執行戰略防御的國防政策,需求量不是很大。花數億美元引進製造技術,在需求量不大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飛機攤薄技術引進成本,這將會讓單位造價很高,那不是空軍的軍費可以承受的……”

秦飛的人沒想到,李明山現在改變了態度。

李明山也沒法解釋,總不能說,從一開始他就不是非常看好不是?

如果能引進,404願意花大筆錢引進,最終技術消化,用到運十的改型上,可以讓運十發展更快不是?

現在倒好,成了鑽風箱的老鼠,裡外不是人。

鄭宇成他們都怪自己。

“搬到基地?基地裡面的配套等,都沒有這邊完善啊。”程不時有些不解,“在這邊,設計跟生產可以無縫銜接,遇到什麼問題馬上可以改進的。搬回基地,就得來回跑,這成本也不低。”

馬鳳山等人沉默不語。

他們考慮更多的是運十的發展前景,如何更好更快地改進運十的技術,讓這種他們付出了無數心血的大飛機有著更光明的前途。

“馬老,您怎麼看?”謝凱見馬鳳山沉默,開口問道。

誰都知道,運十搬回404基地不如放在秦飛更合適。

除非404再建設一家生產飛機的工廠。

建廠的事情,在原本就確定,404連大飛機的組裝廠都不建設,利用秦飛的大飛機生產線改造,這樣一來,成本將會低很多。

“我覺得,還是留在這邊比較好。”馬鳳山說道,“你們擔憂秦飛跟洛克希德合作,引進C-141運輸機會對我們的運十發展造成影響,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能。”

“此話怎講?”鄭宇成來了勁。

“美國人不可能把他們的戰略運輸機出售,尤其是出售技術給我們。”馬鳳山堅定地說道,“連C-130這樣五十年代研製的不到百噸級,最大起飛重量只有70噸的渦槳運輸機技術都不願出售,更不可能出售更先進的噴氣運輸機。”

在飛機研究方面,馬鳳山是專家。

對於整個國際上公開的各種大飛機,他瞭解的自然清楚。

“萬一他們有更好,更先進的呢?核心技術又不會出售,出售了可以回收一部分研發經費,再用到新型飛機研製中去。”鄭宇成覺得,這種理由站不住腳。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謝凱補充著說道。

他知道C-141將會在未來很快被C-17取代,而且現在洛克希德的C-17已經研究了好幾年了,原型機雖然尚未出現,可要不了幾年,就會服役美軍。

即使這樣,C-141也會繼續服役到二十一世紀。

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人不可能讓他們的飛機詳細效能被別人瞭解,只因為這是戰略級別的軍用運輸機。

馬鳳山看著謝凱,嘴角上揚,這話,他不會說,也不可能說。

“秦飛的目的很明顯,想要自己搞專案,而不是一直跟我們合作。相對來說,我們屬於競爭者。”謝凱說道,“但是只要搞別的專案,就會阻礙運十的研發進度。目前情況下,運十絕對不能受到任何影響。搬走,是表明我們的態度,告訴他們,隨時都可能終止合作!”

搬走運十,不僅是給秦飛的人看,也是給軍方領導看。

誰想用別的專案取代運十都不行。

運十承載了太多人的夢想。

“上面並沒有引進的意思。”馬鳳山強調著。

“那李明山來幹啥?他們巴不得馬上就引進,雖然空軍現在用不上。”鄭宇成才不相信上級沒有想法。

目前沒有引進,在於軍方手中沒錢。

“軍方首長自然希望我們的技術儲備更豐富。”馬鳳山的話中,滿是苦澀,“美國跟蘇聯,大型運輸機越來越龐大,不斷地建設全球大規模空投能力,咱們的軍隊,連大飛機都沒有,就靠著幾十架運輸能力不怎麼樣的運-8,沒有想法麼?”

這種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鄭宇成同樣理解,國與國就是這樣,人有我也想要有,人無,我同樣想要有。

只有保持科技上的領先,裝備上的優勢,國防才會穩如磐石。

搞軍工的都知道,所以,整個軍工系統的國防科技工作者,都是拼命地想要研究出更先進的技術,奈何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時間太短,一直都窮,技術基礎薄弱,配套不完善。

“這確實是讓人鬧心的事情。美國在七十年代服役的C-5,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79噸,最大載重量可以達到130噸……蘇聯的安-124,最大起飛重量更是超過400噸,最大載重量可以達到150噸……”說到這,如果說不羨慕,那是不可能的。

誰不希望自己國家強大無比?

還有蘇聯最大起飛重量超過600噸的安-225,最大載重量超過250噸,美國同樣有與之相對的超級大飛機專案,現在還處於絕對機密中,最終因為蘇聯解體,美國才放棄這樣的想法。

“不搬不行?搬回去,需要浪費不少時間,你們那邊建設飛機廠,周圍配套什麼的都得建設,重複建設,浪費成本。”李明山看著謝凱跟鄭宇成,用商量的語氣問道。

“不搬,一旦秦飛跟洛克希德達成合作,他們的技術人員肯定會抽調去研究那個……”謝凱看著李明山,沒說搬或不搬。“而且,這跟運十的寬體機效能資料差不多……”

“現在只是一種可能。咱們都知道,國外不會心甘情願給技術給咱們,真要搬走,等這邊談妥了再搬走也行?運十進展快,到時候就完全不用引進了。”李明山說道,“再說了,只要你們不同意參與到跟洛克希德的合作中,這談判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

秦飛沒錢。

李明山更擔心的是鄭宇成等人一怒之下,在祁連山深處自己建設一座大飛機廠。

本來現在需要花錢的地方就多,再被這些給擠佔了研究經費,不划算不是?

“不搬也可以,只要不影響我們運十的發展。”鄭宇成說道,“別人想要用買或者什麼來發展技術,我們管不著,但是在我們這裡,不可能!”

“對,首長,這不是我們以此為要挾,而是實際情況如此。如果真的有必要,大不了我們就在基地的飛機廠裡面增加大型運輸機生產線。”謝凱平靜地說道。

404在建造飛機生產廠,李明山是知道的。

當然,那邊的飛機生產廠,並不是為了大規模生產戰機,而是用於生產各種模型與技術驗證機,更主要的則是用於無人機研發生產。

“運十的寬體機具體效能能達到什麼水平?”李明山沒有再說別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