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兒的書《大明新地主》今天即將上架,書的節奏很慢,不適合網文套路,有興趣的兄弟們可以瞧瞧,好歹她從六月十號上傳到現在有四個月的時間了,這種堅持,對於她來說,已經難能可貴了。)

謝凱也不說話,看著在座的人員,一直等他們對自己展開攻擊。

結果,等了好一陣,想象中的質疑沒出現。

平均年齡至少是他1.5倍的技術人員們,並沒有對他的年齡提出質疑。

“小謝同志,麻煩你介紹一下你的裝甲模型吧。”一名四十來歲國字臉,穿著中山服的中年人站起來,謝凱以為他終於要發難了,結果卻說出這樣一番話。

他自己都為自己的小氣覺得臉紅。

人家既然都主動開口了,他自然也不客氣,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放大後的複合裝甲剖面草圖模型,每一層都分得很清楚,並且用文字寫上名稱。

隨後指著黑板上的剖面圖,“諸位,70年代英國研究出來的喬巴姆裝甲,對於我們屬於保密技術。僅僅只能從一些雜誌跟報刊上可以看到模糊介紹。根據這種裝甲的特點,我個人認為,這種裝甲的理論模型是由高硬度合金鋼板+膨脹反應層+碳纖維層+膨脹陶瓷層+高硬度合金鋼背板+含鋁金屬內襯等多層構造而成,以傾斜角安置,每一層之間由特種橡膠或其他的耐火緩衝材料填充……”

剖面圖的各層標註著這一層由什麼組成。

這種東西都是透過網上的一些技術資料加上謝凱平時軍工生產涉及到的一些技術而構造的模型。

是否擁有巨大的防護能力,並沒有進行實驗。

無論如何,這樣的理論模型,絕對比目前國內使用的任何一種裝甲都要先進很多。

“高硬度合金鋼板,用什麼合金?”開始的那名國字臉中年人問道。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很難回答。

高硬度的合金鋼,型別很多,必須對於國內甚至國際的頂級合金材料有詳細瞭解,清楚材料特性才能回答出來。

見到所有人都盯著自己,謝凱終於明白,不是他們不對自己的年齡質疑,不是他們不發難。

技術人員的發難,根本不會無理取鬧,而是用技術來讓人難堪。

一旦回答不好,以後他的意見不會被重視。

只要回答得讓人滿意,以後絕對不會再被質疑,搞技術的人,就是如此單純。

他自己本身就是技術人員,自然也清楚他們的脾氣。

“目前情況下,我們可以採用鎳含量在18%左右的鎢鎳合金,材料裡面新增一些中、重稀土元素,以此提高強度……”謝凱剛一開口,就讓所有人的嘴張大了。

搞裝甲研究的,自然對各種材料都是熟悉無比的。

謝凱說的鎢鎳合金,國內一直在開發,現在都還沒有成熟的技術。

別說謝凱,很多搞材料的人,都不一定知道鎢鎳合金,尤其是裡面鎳的含量。

“當然,如果鎢鎳合金還不夠,能夠搞到美國研究的貧鈾合金,這就更好了。”

“謝凱同志,貧鈾合金短期內國內很難有所突破,尤其是貧鈾合金有著微弱的核輻射,對於長時間跟戰車相伴的士兵健康有威脅。鎢鎳合金的強度高,目前國內還未成熟運用,同時生產成本非常高……”依然是那名中年人。

“成本高,就讓大規模裝備變得不太現實。”另外一人說道。

“目前我們處於實驗狀態,專案的目的,不在於考慮成本,而是考慮如何提高效能。”謝凱說道,“成本方面是大規模裝備必須考慮的,現在鎢鎳合金的生產成本高,是因為工藝不成熟,加上使用領域不廣,一旦使用得多了起來,成本自然就降下來了。”

成本問題,同樣也是國內武器開發裝備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

現在軍方軍費不足的情況會持續很久。

“鎢鎳合金本是用於製造穿甲彈,同樣材質的穿甲彈跟裝甲,這就是矛與盾的問題了。”又有人提出。

面對他們不斷的發難,謝凱不僅沒有不高興,反而才松了一口氣。

不發難才是不正常的。

“確實是矛與盾的關係,究竟是矛的攻擊力更強,還是盾的防禦力更強,只是相對的,並無絕對。在複合裝甲中,這只是最外面一層的防禦。”謝凱看著眾人,用粉筆在黑板上這一層的圖上畫了一個圈。

“在外面安裝高硬度合金,主要應對高爆彈;而多層複合裝甲的運用,不管是高爆彈還是穿甲彈,裝甲被擊中時,外面這層的高強度合金層將會對穿甲彈的動能進行最大程度削弱……其他層則承擔著進一步削弱穿甲彈動能,濺射流威力的作用……”謝凱再次畫了一副裝甲受到攻擊時候會產生變形的圖形。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下,繼續指著圖介紹,“膨脹理論,這是喬巴姆最為驕傲的成果。複合裝甲也是由這理論而產生,大家都清楚,傾斜安置的裝甲層在受到攻擊的時候,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形,把穿甲彈上面產生的水平力分解成水平跟垂直的兩個力。”

見眾人聽得認真,謝凱停頓了一下,組織語言繼續介紹。

“如此一來,削弱攻擊力的同時提高自身的防護能力……因此,在開發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讓我們最外面這層的高強度合金不僅擁有高硬度,還得擁有更高的韌性。”

這樣的理論,對於目前共和國裝甲研究人員來說,屬於最前沿的理論。

國際上這類理論一直對中國進行封鎖的。

謝凱翻過很多的技術文獻跟雜誌,上面對於喬巴姆裝甲有所提及,很少對促使喬巴姆裝甲誕生的膨脹反應理論有詳細的介紹。

“瞭解材料的人都清楚,純鎢,硬度足夠高,脆性大;而鎳的韌性好,兩者製造的合金,需要更高硬度,就減少鎳的含量……需要更高韌性,就提高鎳的含量。這一點,需要去實驗。”

材料結構配方,謝凱同樣不是非常清楚,不同配方的材料效能有很大差距。

之前搞技術,接觸到各種類型的材料,即使讓他去查,也很難查到。

單位裡面的理化分析資料屬於保密的,軍工生產單位裡面的很多材料屬於特種材料,市面上根本沒有。

“之前我看到過一篇介紹稀土元素的文章,上面有對各種元素的效能做了一些簡單介紹,加入一定量的稀土元素,能有效提高金屬的強度……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出口國,對於這方面的研究卻很少……所以,究竟加入何種或者哪幾種稀土元素,同樣只能進行實驗獲得資料才能對比……”謝凱明明知道加入稀土鈧等元素可以提高金屬的效能,但是在這裡,他沒法說的更詳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能知道稀土對於金屬效能的提高,已經非常逆天了。

尤其是他現在的年齡層次。

很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稀土是什麼東西。

“這麼說來,我們豈不是需要研究材料?”有人提出了質疑。

他們只是搞坦克裝甲的。

“也可以這樣理解,搞坦克裝甲,如果連材料都不清楚,還怎麼搞?”謝凱認真地說道。“其實,我們只需要進行理論研究,甚至,不需要進行理論研究,只要覺得可行,就用笨辦法——不斷試製。”

“這樣一來,資金消耗可就大了。”章德明皺著眉頭說道。

“我們自己有材料實驗室,成本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每一種材料只需要試製少量進行研究就可以,成本並不高。”謝凱回答道,“材料才是基礎中的基礎。開發過程中,得到的材料,即使不能用於裝甲,也能在其他的領域尋得用途,並不浪費。”

材料是基礎。

這一點誰都清楚,很多的技術研究領域被限制,都是因為得不到合適的材料。

理論設計的零部件強度可以達到,卻找不到材料來實現這種強度,最終限制了技術的發展。

“啪!啪!啪……”國字臉中年人,帶頭鼓掌起來。

其他人也反應過來,跟著拍掌。

雖然只有十多個人,掌聲卻異常響亮。

“老程,他這份答卷,交的讓你們滿意吧?”章德明對著他旁邊的國字臉中年人問道。

國字臉一臉笑容地看著有些臉紅的謝凱,滿意地點了點頭,“說實在的,我在來的路上一直在想他是什麼樣子。剛剛看到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甚至覺得你們是在瞎搞。不過他的這番介紹,卻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如何顛覆的?”章德明笑嘻嘻地問道。

“他對各種材料理論效能的瞭解,甚至超過了我們。甚至對於一些先進前沿材料的判斷,也是非常準確的,稀土元素對於金屬效能的提升,這在我們那邊,剛開始獲得一些突破……”程平嘆了一口氣,“果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以前是我們坐井觀天了。”

“環境造就的。他爹能接觸到這些技術,加上他們單位的性質,各種最先進材料都能接觸到。基地又沒有外面城市那麼多小孩玩兒的,他沒事兒就去車間玩,要不就是在家看他爹借回去的各種雜誌,誰能想到他一個孩子感興趣?可惜我家閨女太小了一些。”章德明嘆了一口氣。

“我現在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他說的這種模型製造出來進行實驗。”程平鄙視了章德明一眼,這傢伙太不要臉。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