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有什麼問題?”鄭宇成一開始沒有理會,等到霍海源匆匆掃過檔案後,才開口問道。

霍海源沒有回答,然後又從頭開始看,這次看得非常認真。

“鄭主任,你們之前就在弄這個專案了?”熊宏元問著鄭宇成。

“殲-9下馬後,我們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在準備接手這個工程。國內的情況你們也知道,開發出來,部隊用不起,投資大,資金回收慢,除非國家撥款。我們自籌專案經費,自然就得找到客戶才能下手。”鄭宇成裝出認真地回答著。

實際上,這份檔案,今天才到他的手中。

這是謝凱根據殲-9戰機專案進行修改後弄出來的一個新技術性能指標。

“採用鴨翼佈局,翼身融合氣動佈局?後掠翼採用40度傾角的大三角翼,進氣口內傾10度來改善大迎角效能?”

“採用大推力、低油耗的渦輪風扇發動機?”

“最大起飛重量不低於17000kg,標準配置下載彈7000kg?”

“採用脈衝多普勒雷達,預留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升級空間……”

一系列的性能指標,讓霍海源臉上的驚詫越來越甚。

“你們這是做過模擬實驗?還是經過論證分析?這可是戰鬥機,不是別的,不是隨便想當然,想要把什麼技術融入進去就行的。”最終,他嚴肅地說出了這樣的話語。

做這份方案的人,簡直就是在胡鬧。

這裡面的很多東西,可以說都是國內沒有太大經驗的。

採用新技術,在效能提升上沒有問題,但是在這些重大項目上,新技術也就意味著風險的增加。

404想要的,已經不是輕型戰機,而是想要中型戰機,還是擁有多種作戰能力的戰機。

給足夠的時間,足夠的經費,一切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對方一開始就明確表示,不能超過5億美元的研發經費。

“怎麼,有問題?”鄭宇成問道。

“不僅有問題,非常嚴重。”霍海源最見不得這些不懂的人在技術中指手畫腳,“這樣的方案,可以說遠超過性能指標了,而是對整個戰機的設計都做出了嚴格的限制。”

見霍海源毛病犯了,鄭宇成黑下了臉,熊宏元趕緊說話了,“鄭主任,這些我們得回去召集各方面的專家進行討論,看看能否達到,現在沒法給答覆。”

“這個方案,並不是一定要你們這樣弄。不過裡面的這些技術指標,是必須達到的。比如,載彈量,升空上限,最大起飛速度,最大起降距離,航程跟作戰半斤這些……”鄭宇成看著霍海源,“幹不了,可以讓幹得了的人來幹,拿到東西問都不問,就提出質疑,難道我們掏錢,按照你們的想法來?”

說到後面,鄭宇成的語氣可以說有些嚴厲了。

霍海源一臉的尷尬,急忙解釋,“鄭主任,我不是這個意思。如果按照這上面的性能指標,這完全是一款先進的三代戰機了……研究難度很大……”

“難度大就說難度大的事情。咱們搞技術的,不能因為難度大就做出妥協,設計出不倫不類的東西。設計出來沒有人要,最終呢?浪費錢,浪費時間!”鄭宇成毫不客氣地說道。

他不是要堅持這個方案。

而是對霍海源的態度表示不滿。

既然要合作,就必須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確定誰是做主的。

611所是專業的設計團隊,這一點毋庸置疑。

404對於戰機專案不是熟悉的,不代表他們就必須得被設計團隊牽著鼻子走,技術效能方面,絕對是不能妥協的。

至於經費,那不是問題。

是問題,也能解決的。

“鄭主任,我們先商量商量,然後給答覆,您看如何?”熊宏元見沒法談下去了,趕緊拉著霍海源告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直出了總部大樓,見外面也沒有幾個人,熊宏元才苦笑著對霍海源說道,“老霍,不是我說你,這脾氣真得改一改了。即使有什麼問題,也可以下來再溝通,你這樣直接反駁,不容易溝通啊!”

霍海源一聽,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他們誰懂得戰機設計?這個方案,完全就限定了設計方案,不是胡鬧嗎?”

“可你也不能這樣質疑不是?如果有困難,我們可以在研究後,一項項列出來,給他們講清楚,你之前不都是這樣幹的?”熊宏元自然清楚。

他沒有看到技術指標,也沒有看到裡面的內容。

“你自己看吧!”霍海源把手中的檔案給了熊宏元。

熊宏元邊走邊看,到最後,臉上也是變得極其複雜。

他終於知道霍海源為什麼不顧鄭宇成的面子,看完就反駁了。

“這幾乎是達到了我們十號工程的技術難度!”

“不,這比十號工程的技術難度還更高一些。”霍海源深呼吸一口氣,對著熊宏元說道。

“不管怎麼說,我們得跟他們合作這個專案。十號工程立項了,可一直沒有明確的性能指標,經費也不充足,按照他們說的,十號工程的一些技術,還真可以用這個來論證,同時還剩下一大筆論證經費。”熊宏元心態倒好。

他們並不知道,這份技術指標,不僅是謝凱針對梟龍的各種缺陷改進而來,更是把殲-10的一些技術性能指標都給弄到了裡面。

氣動佈局,幾乎也是採用的殲-10那經過多次修改之後的東西。

梟龍戰機出來後,就已經落後,完全是先天不足。

一款載彈量只有5000kg的輕型戰機,真心沒有多少的使用者,何況航程不足,飛行效能也不夠優秀。

重生有個好處就是這樣,可以讓研發過程中需要去論證,設計完成後試飛,發現問題,再進行改進的過程消失。

不僅節省時間,同時也少浪費很多的經費。

按照這樣的情況,謝凱認真考慮過,5億美元的經費,是足夠完成新梟龍的設計。

雖然同樣取名為“超七”計劃,不過這已經不是輕型的梟龍。

謝凱給這個工程的定位是殲-10的外銷版本。

“謝凱,你真確定你們國內能弄出這樣的戰機,而且經費不超過5億美元?”再次見到謝凱,穆沙拉夫很嚴肅地問他,“要知道,這個方案很受我們國內重視,不僅穆巴拉將軍跟卡奇赫德將軍來了,就連我們空軍的高層都親自來了。”

“放心吧,上校,我什麼時候騙過你們?”謝凱一副您別擔心的模樣。

穆沙拉夫可不相信他的話,“之前你們幾乎都是採用這樣的手段。先給一個不高的價格,然後慢慢地漲價……”

“呃……上校,漲價可不是故意的!而是貴方要求更高的效能……”謝凱有些尷尬。

國際上的慣用手段,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不是,非得當面提出來。

穆沙拉夫看著謝凱吃癟,心中的鬱悶之氣減少了很多。

“不管你們怎麼漲價,一旦簽訂了合同,我們不會多付一分錢。這次你小子也別想玩什麼技術使用費,門檻費這招。”

對於穆沙拉夫的警告,謝凱不以為然。

搞專案嘛,只要讓他們看到了東西,這都不是問題。

到時候他們掏錢,都會心甘情願的。

“上校,你們空軍高層來人了?能透露一下,來的是哪位將軍?”謝凱轉移話題,打聽巴基斯坦派過來的都有誰。

穆沙拉夫卻根本不透露,“到了你自然就知道了。告訴你背後的那些人,別弄歪門邪道。”

謝凱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打聽到巴基斯坦過來的人是誰,由此可以推斷出巴基斯坦方面對於這個專案的態度。

然後,再根據他們的態度來考慮,坑他們多少錢。

從巴基斯坦方面的人來得這麼快,就能看出他們對於這個合作項目的重視程度,當然,也不排除是因為359坦克的樣車出現,效能很讓人滿意的原因。

可對方根本就不買賬,謝凱就沒招了?

“上校,您應該清楚,我們國內也沒有這樣效能的戰機。很有可能,這個性能指標無法獲得我們上級的批准……”謝凱轉動著眼珠子,嚴肅地對穆沙拉夫說道,“如果貴國這邊來的人分量不夠,很難說服我們上級啊。”

梟龍戰機的某些效能,可以說在理論上超越了殲-10。

國內真有可能不會批准這樣的戰機出口。

謝凱在拿出這東西的時候,就考慮過這些問題。

國外對於中國的技術封鎖,一直都沒有放鬆,同樣,國內的技術封鎖自然也是嚴格在執行的。哪怕落後的技術,都很難獲得出口。

目前空軍戰鬥機以七爺跟八爺扛大旗,這兩種戰機航程都不夠,作戰效能不優異,加上目前國際局勢發生變化,打仗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國家經濟建設如火如荼,運十專案自然也就不會太過迫切。

梟龍搞出來,到時候真有可能被限制出口,畢竟那也是國內戰鬥機專案最先進技術的整合。

不出口,這就得虧死。

空軍一年能裝備多少新戰機?就連殲十出來,十多年的時間,也沒裝備幾百架啊。

穆沙拉夫沒想到,謝凱這時候會給他說這些,他們上級很可能不批准!

這不是忽悠人?

一時間,有些憤怒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