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不同意,咱們這專案就別指望了。”鄭宇成說道,“這樣一個專案,不是一家兩家單位可以搞定的。”

謝凱有些興奮,“我跟你去。”

不為別的,僅僅只為見一見沈鴻這位牛人,謝凱也必須去。

甚至,有人認為沈鴻就是穿越者或者重生者,否則僅僅只是靠著小學四年的學習跟自學,哪裡有可能涉及這麼多的領域?

中國的九套大型成型工業裝備,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

一直到十點多,兩瓶酒喝完,鄭宇成醉的不輕的時候,謝建國夫婦兩才回來。

“你們這一老一小怎麼就喝上了?”謝建國送鄭宇成回去,柳旭一邊收拾,一邊看著滿臉通紅的謝凱問道。

“老鄭找我明天跟他一起出個差。”謝凱說道。

柳旭停下手上的動作,皺眉問道,“又出去?去幹啥?”

“去漲漲見識唄,我能幹啥,老家夥估計是把我當成他自己的兒子了。”謝凱無意識的一句話,讓柳旭嘆了一口氣。

鄭宇成這樣的人,越到別人團聚,他就越孤獨,甚至會陷入良心的自責中。當年不開槍,也不至於到現在這地步。

可當年不開腔,誰知道基地是什麼情況?

很快,合衣躺在沙發上的謝凱就響起了輕微的鼾聲,他跟鄭宇成兩人一邊聊一邊喝酒,他也沒少喝。

“床上睡去,沙發上別著涼了!”見兒子喝多了,躺在沙發上睡,柳旭無奈,試了好幾次,抱不動兒子,一直等到謝建國回來,才把謝凱給搬到床上。

“老謝,你說如果鄭宇成把咱們兒子當成他兒子,咱們怎麼辦?”柳旭有些擔憂地問著謝建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謝建國酒勁上來了,正困,嘟囔了一句,“他當成兒子也不影響咱們不是?兒子大了,他能搶走?別擔心這些。”

“可我還是擔心……”過了好一陣,柳旭推了推謝建國,低聲說道。

回應她的只有謝建國的鼾聲。

第二天各個單位就開工了,紅旗廠忙碌的車間再次恢復了運轉,卻沒有年前那麼快速,其他單位的人還沉浸在過年的氛圍內。

子弟校的軍訓,還有兩天才會開始,謝凱吩咐錢胖子幾人守著遊戲機,這幾天多少錢他也沒有過問,當天晚上就跟鄭宇成兩人乘火車離開基地。

他們得到嘉峪關轉車,然後從幾百公裡之外坐民航客機飛西南蓉城,再從蓉城坐車去二重。

“鄭主任,新年好!一路辛苦!”令謝凱沒想到的是,二重的人居然親自到機場來接他們。

“褚總,新年好!辛苦你們了!”鄭宇成一臉笑意地跟前來接他的人握手,隨後對謝凱介紹,“小謝,這位是褚國榮,二重負責大壓機專案的高階工程師。”

“褚總新年好!”謝凱見褚國榮笑著對自己生出手,趕緊笑著打招呼。

這才正月初五,搞得人家年都過不好。

“小夥子不錯,你們鄭主任可是把你給吹上了天,總算是見著人了。”五十左右的褚國榮笑著對謝凱說道。

謝凱不由疑惑地向鄭宇成看去。

“走吧,車上再說。沈總他們過來沒有?”鄭宇成見謝凱看他,有些尷尬。

“他們昨晚上就到了,討論方案到了凌晨一點,現在就等你們了。”褚國榮滿臉笑意。

這是財神爺。

“只要方案確定,我們經費馬上就可以到賬。”鄭宇成一臉豪氣地說道,“之前馬鳳山跟這小子談大壓機的時候,我說沒錢咱們就買一臺,哪想到這玩意兒不僅貴,製造也是這麼麻煩。”

鄭宇成絲毫都不尷尬。

謝凱聽他吹牛,也是無語。伊拉克人還沒來,訂單沒有落實,多少錢都不清楚,這老家夥居然敢吹牛,說是只要方案確定,馬上就打錢。

基地有多少錢?

二重來接謝凱等人的車,居然是兩輛豐田。

具體什麼型號,謝凱也不懂,他對車並沒有什麼興趣。

由此也可見到二重的小日子過得紅火。

“馬總他們也是昨天就到了這邊,提出了一些要求,現在具體如何幹,怎麼開始,沈部長說還是先看看你們這金主的意見。”上車後,褚國榮就對鄭宇成開口了。

“具體什麼情況,問我們有什麼用,我們又不懂!”鄭宇成這下不裝逼了。

“之前你們跟華清大學那邊不是就已經有方案了嗎?”謝凱問道。

“之前一直都處於論證階段,只有理論設計方案,具體是否符合,需要進行模型來驗證。”褚國榮告訴謝凱,大壓機只是處於理論設計過程中就被斃掉了。

“如果是進行實驗,還是如當年滬市那邊造萬噸壓機時候,先用1:10的模型驗證設計?”謝凱問道。

褚國榮扭頭看著他,笑著搖頭,“不,這次我們之所以拿不準,就是在這驗證模型上有分歧。我們準備先把國內三萬噸大壓機修改設計後製造一臺出來論證;馬總他們的意思是先生產一臺4.5萬噸的……”

謝凱一聽,頓時覺得不妙。

他們這是準備用404的經費,一路從4.5萬噸大壓機開始往上發起挑戰啊。

“生產三萬噸跟4.5萬噸的幹啥?直接整6.5萬噸的就行了。”鄭宇成不是傻子。

馬鳳山他們希望搞4.5萬噸的大壓機,這種模鍛符合運十的需求。

一旦新一代的飛機比運十更大,搞220噸級的大飛機,那就得更大的大壓機了。當然,這樣可以更快讓大壓機製造出來,運十的改型工作更容易驗證完成。

經費不至於浪費,可消耗的經費太多。

至於三萬噸?

完全就是為軍用的戰鬥機配套了。

國內目前只有西南鋁廠一臺,那臺大壓機根本就沒法滿足國內生產需求,產能太小了。

“不用模型論證,沒法確定設計方案有沒有問題。”褚國榮苦笑著說道。

“西南鋁廠不是有一臺三萬噸的大壓機?這技術咱們已經有了,再生產出來進行論證,也論證不了多少啊。”謝凱裝著不懂的樣子問出來。

三萬噸大壓機,對於殲七跟殲-8甚至運-8這樣的二代戰機跟落後運輸機沒有問題。

殲十,運二十別指望了,就連運十都無法搞定。

否則運十也不至於大結構件分開鍛造,然後進行焊接。

褚國榮有些尷尬,謝凱的問題不好回答。

他們提出這樣的方案,有著他們的小算盤。

“即使搞,最少也得搞4.5萬噸的,在國際上,4萬噸是一個砍,目前全世界只有蘇聯,美國,法國能製造這樣頂級的重型裝備。瑞士有一臺,技術也不是他們自己的……”謝凱不希望去走彎路搞對他們的專案沒有多大用處的3萬噸大壓機。

要想發展航空產業,就必須得先搞4萬噸以上的大壓機。

要弄出圖-160白天鵝以及美國B-2那樣的先進轟炸機,就必須得6.5萬噸以上的。

曾經謝凱看到過報道,殲-20的整體鈦合金框架,以此鍛壓成型。

那是國產8萬噸的模鍛機的威力。

壓力不夠,在鍛造的時候即使鍛造成型,在後面也會因為材料內部分子間結構裡而導致整體框架變形。

否則國內完全沒有必要搞8萬噸甚至10萬噸的大壓機。

“4.5萬噸大壓機的生產跟設計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褚國榮提醒著謝凱。

他們巴不得一步步地搞上去。

鄭宇成可不樂意,“搞4.5萬噸的幹啥玩意兒?等運十搞完,我們要搞兩百噸以上的大飛機,或者雙26的殲九那樣的飛機,又得搞一臺,浪費錢!”鄭宇成再次說道。

他是鐵了心,非得搞6.5萬噸的。

如果不是前些日子瞭解到了這裡面的難度有多大,他或許還會想要找華清大學跟二重的人弄八萬噸的,非得搞成世界第一才甘心。

“之前你們一直在為這6.5萬噸的大壓機努力,沈鴻部長跟我也談過,雖然困難不小,但是以我們的實力,時間長點也能搞出來的。”鄭宇成不想在這上面糾結。

把沈鴻抬出來。

沈鴻將會主持這方面的工作,鄭宇成請國家工業部副部長出面來主持這事情,廢的力氣自然不會小。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肯定不會同意隨便更改。

哪怕是藉著驗證的名義讓他們去弄一臺對運十沒有用處的三萬噸大壓機,或者運十之後更大型飛機沒法用的4.5萬噸大壓機,他都不會同意。

人家美國人跟蘇聯人為什麼有不少6.5萬噸以上的大壓機?

就因為他們生產更強大的武器裝備需要。

沒有6.5萬噸以上的大壓機,航母跟核潛艇什麼的也別想往更大噸位製造了。

“或許,我們真的可以先弄一臺4.5萬噸的大壓機出來應急。”謝凱知道鄭宇成的心思,“對於國內來說,4.5萬噸比6萬噸的大壓機製造起來,要容易不少。”

“不搞,要搞就得搞6.5萬噸。沈鴻部長都說了,這是目前國內的極限製造能力,再往上搞,根本沒辦法,技術配套跟不上。”鄭宇成在這事情上,表現得極其執著。“要不然,我非得整臺十萬噸的讓全世界都瞧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