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級鉗工,這種傳說中的存在,就是技術工人中的王者。

一個工種最為頂級的工人,理論甚至比工程師懂得多,實際操作更是強悍得無法想象。

謝凱重生這麼久,還從來沒有跟任何一名九級鉗工接觸過,哪怕是前一世帶他的師父,他也不曾去找過,不是他不忘記了師父的恩情,而是知道現在他師父所在的車間,不是他能輕易進去的。

哪怕是他的359車間,都沒有九級鉗工。

鄭宇成再瞎搞,都不會把這種基地戰略級的大拿交給謝凱,搞坦克模型,用不著。

“你跟基地聯絡了?”謝凱問著鄭宇成。

“已經在路上了,明天晚上應該就會到。”鄭宇成點頭。

謝凱擔憂地看著他,還不等開口,鄭宇成就知道他想說啥,笑著安慰,“你別擔心,我沒有讓運十回去接他們,他們乘火車到嘉峪關轉車到另外一個機場,乘軍方運輸物資的運八,雖然運八環境差點,安全性有保障。”

聽到這話,謝凱松了一口氣,“運十太不安全了,這樣最好。”

鄭宇成看著他,“他們是基地真正的戰略人才,無論是他們的經驗,還是他們的手藝,任何高精度裝置都達不到的。你有這樣的想法,我很欣慰,他們才是基地的保障。”

謝凱點了點頭。

在一邊的陳德貴不明白地問道,“有這麼玄乎?”

“你見識了才會知道。這是傳說級別的,小型單位哪裡有?大一點的單位,能有三兩個,已經很逆天了。”謝凱對他說道。

機械制造中,不接觸到最頂級製造精度的人,很難瞭解到什麼叫做九級鉗工。

唯獨不好的就是生產效率實在太低了,高精度的機械加工裝置,特別是頂級數控機床,加工一兩小時,用人力,可能得幾個月。

稍有不注意,整個零件就報廢。

歐美就因為瞭解頂級技術工人不容易培養,所以他們開發數控裝置。

蘇聯在這方面有著全世界無法比擬的經驗,加上地域龐大,發展了半個多世紀,這方面的人才,數量龐大。

否則,他們傻大黑粗的製造工藝,很難把衛星送上天,更難以建立空間站。

太白廠的趙文舉把那些報廢裝置運到秦飛,得到了鄭宇成通知的孫道乾親自出面,讓他們把裝置解除安裝到了試飛機場的貨倉。

等到晚上,再次用秦飛運輸車隊的解放汽車裝載,連夜運到了691廠。

對於如此繁瑣的操作,沒有人提出什麼質疑。

反正不讓他們掏錢。

陝省光電研究院對691廠搞到了1微米級別製造工藝的光刻機裝置非常重視,鳳城光電研究所所長陳同安親自帶領他們核心技術人員到了691廠這邊。

“陳所長,辛苦了!”鄭宇成握著陳同安的後,滿臉微笑。

陳同安笑著搖頭,“我們這辛苦什麼?倒是你們,居然能搞到這種級別的東西。”

“我們這也是運氣。”鄭宇成根本就不提這是佔了太白廠的便宜。

若非404基地級別夠高,他們的話,對方同樣不會相信,甚至不會來看一眼。

“裝置在什麼地方?我們先看看。”等到鄭宇成等人跟陳同安帶來的專家一一握手後,陳同安急不可耐地說道。

國內最頂級的晶片生產線就是742廠那條從東芝公司引進的5微米生產線,光電研究所很多的設計根本就沒法變成產品去測試效能。

實驗室製造條件下,精度很難控制。

“陳所長,各位同志,請跟我來。”陳德貴帶著一行人進入了堆放裝置的車間。

“你們不是知道這些東西的精密程度?居然如此隨意地擺著?”進入車間,看到裡面凌亂擺放的裝置,陳同安皺眉問著陳德貴。

哪怕兩人五百年前是一家,他也沒有任何的好態度。

鄭宇成不懂沒關係,陳德貴他們是專業人員,怎麼可能會不懂這些裝置的精密程度?稍微有點磕碰,都可能對加工精度造成嚴重影響。

“陳所長,這批裝置昨晚才到,還沒來得及打整。請你們過來,就是為了修復。在我們得到之前,這些裝置處在垃圾堆裡……否則,我們也搞不到。”鄭宇成並沒有什麼不滿。

陳同安聽到他的解釋,也就釋然了。

報廢的裝置,也就他們搞不到才會重視。

當即就開始讓手下的技術人員在691廠技術人員的配合下,對這些裝置進行檢查,確定具體是什麼地方壞了。

“三臺光刻機最核心,兩臺德國貨,一臺瑞士貨。在這方面,可能不一定有RB國內生產的精度高,修復之後,絕對能讓我們在這方面得到意外驚喜。”侯為貴等人本身就已經瞭解了這些裝置的情況,尤其徐明生他們。

“你們難道就準備安置在這樣的車間?”陳同安問著陳德貴。

陳德貴看著鄭宇成。

這樣精密的裝置,眼前這種普通生產車間根本沒法安置,修復好了,要不了幾天就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出現問題。

灰塵,溫度,溼度等一切都會影響這些世界最頂級的生產裝置的加工精度。

“只要確定能修復,馬上開始建設無塵恆溫車間。無論是這些裝置,還是晶片生產過程,都對環境有著苛刻的要求。”鄭宇成不知道,之前沒有討論過這方面。

謝凱開口了。

陳同安看著他,點了點頭。

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從上午到下午,鳳城光電研究所的技術專家們,沒有完成檢查工作。

他們的檢查,遠比侯為貴等人細緻多了,雖然國內無法提供如此高精度的裝置,但是同型別的光電裝置原理是相同的。

在691廠以及來自太白廠的技術人員協助下,裝置在未接通電源的檢測,各種明顯的問題,都被認真記錄了下來。

“現在還沒有接通電源讓裝置執行,就發現這樣多的問題,僅僅是這些,修復都不容易啊!”在不斷受到各種裝置情況彙總後,陳同安提醒著鄭宇成。

鄭宇成知道維修不容易,“什麼原因造成修復不易?”

“很多零部件都很小,加工精度太高,無論是材料還是加工工藝,我們這邊可能都無法達到。”陳同安愁眉不展。

“這不是問題。”鄭宇成很有信心地說道。

“運輸過程中,這些裝置沒有好好儲存,有不少的地方都壞掉了,咱們國內的檢測儀器也無法提供這樣高的精度。”

“依然不是問題。”

鄭宇成的話,讓陳同安苦笑。

眼前這當官的應該是不懂技術,要不然就不會說什麼都不是問題。

要真的不是問題,國內至於連仿製這些裝置都做不到?

“陳所長,您別當我這些話是玩笑。你們只要提出要求,我的人就能給你把零部件弄出來!”鄭宇成自信地說道。

對他自己,他都沒有這樣的信心。

對於基地那一批頂級大牛,他信心十足。

“傳說中的九級鉗工,要弄出這些都不容易,別說這麼多裝置。除非你們能調集一大批的九級鉗工相互配合,集中攻關。”陳同安看著鄭宇成說道,“這不僅對製造精度要求苛刻,就連最後的裝配,精度要求更苛嚴。國內九級鉗工數量不多,大部分集中在航天,每個人的任務都非常多……”

他的意思很明顯,鄭宇成要想指望九級鉗工來解決製造精度跟裝配精度問題,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除非鄭宇成能從航天系統借調一大批的九級鉗工。

根本就沒有可能。

航天在沒有得到頂級的數控加工裝置時候,很多高精密核心零部件最後的精加工都得靠著他們來保障。

即使如此,一旦出現失誤,零件就報廢。

“你以為我們需要問航天那邊借人?他們不問我們借人就是好事兒。”鄭宇成不屑地說道。

基地裡面原本從航天到航空,坦克到核潛艇,都有相關分專案。

九級鉗工在當年都是從各個單位調集過來的。

前幾年,基地的生產業務就靠著九級鉗工的精加工而活。

後來各個單位任務越來越少,加上經費緊張,404基地的九級鉗工們逐漸閒置下來。

前衛防空導彈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精加工;紅旗挖掘機精密液壓零部件精加工等,都是由精密機械加工車間的數控裝置加工後再由他們來進行後續處理。

如此一來,生產效率也就更高。

404的頂級鉗工們,變得更清閒。

這是嚴重的浪費。

“精度方面,完全不用擔心。今天晚上,就會有14名九級鉗工過來。”鄭宇成平靜地說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麼多?”陳同安不可思議地問道。

鄭宇成只是笑,不再說話。

晚上十點過,幾輛212吉普在黑暗中開到了691廠總部辦公樓前等待的鄭宇成面前。

從幾輛車上下來十多人,大多都是五十來歲,穿著灰色工作服,身材消瘦。

有幾人甚至滿頭白發,走路都給人一種不穩的感覺。

跟普通的老頭沒有任何區別。

“這些難道就是傳說中的九級鉗工?也沒有什麼不同啊!”陳德貴想過很多種九級鉗工的模樣,覺得他們都是紅光滿面,精神飽滿,仙風道骨,眼神銳利……

可眼前這些人,實在太過平凡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