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直接用安-14運回去?”

看著謝凱有些瘋狂的神態,柳東盛心中的擔憂越來越嚴重。

安-5的風險,比安-14高多了。

雖然,他的機組成員都是從蘇聯戰略空軍招募的飛行員跟機械師。

“不,安-14的風險遠比安-5更大。我們可以得到安-5,卻沒法得到安-14,尤其是現在。”謝凱嘆了口氣。

不是他不想弄安-14。

柳東盛沒法理解。

對他來說,實在不清楚為什麼安-5這種體型更大,運載能力更強,戰略地位更重要的飛機,怎麼可能比安-14更容易搞到呢。

要真的這樣,他這買一架改裝成商務機,有這麼容易麼?

安-5的戰略地位遠比安-14高很多。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西方國家,都不會允許我們擁有太強的戰略運輸能力。安-14,烏克蘭政府手中數量不少,而且空軍也無法養起。只要搞回去,就能建立戰略投送能力……”謝凱對柳東盛解釋著。

柳東盛看著他,更是疑惑,“安-5的貨艙運載能力可達到50噸,比安-14的150噸多了100噸……同時,還改造的有運載火箭發射能力,戰略作用更大……”

謝凱苦笑著搖頭。

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的。

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樣。

“安-5,能形成規模運輸能力嗎?我們搞回去,能製造出來麼?”

謝凱的問題,讓柳東盛瞬間明白了。

“之前我們購買了全套的安-生產技術,雖然尚未消化,但是這跟安-14的技術差距並不是特別大。而安-5也是在安-14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即使西方國家不阻攔,烏克蘭人自己都不會同意。

他們不會同意賣安-14給中國的。

所以,從一開始,無論是謝凱,還是紅旗集團,甚至是空軍,都沒有考慮這東西。

安東諾夫不會那麼傻來扶持競爭對手。

何況,只要得到安-14,一旦消化完成了安-的技術,有了如同D18T那樣的渦輪風扇發動機,中國在大飛機的研製上,速度將會更快。

誰會樂意看到競爭對手快速發展?

誰會樂意讓本來就屬於自己才擁有競爭力的市場出現競爭對手?

“所以,不要去提這事兒。讓他們先練習。”謝凱嘆了口氣。

“烏克蘭人提出,航空燃油要4000美元一噸。只是加滿油,一次都要將近90萬美元……”柳東盛也有些肉痛。

該死的烏克蘭人,完全是訛詐。

謝凱甚至沒有問烏克蘭人用什麼理由來要這麼高的價格。

國際原油價格,也就0多美元一桶。

雖然原油因為各國密度不同,輕重也不一樣,大多數都是7桶左右就有一噸了。

安-5使用的航空煤油,提煉並不困難。

一噸航空沒有,也要不了幾噸原油提煉。

國際市場上,航空煤油價格不到500美元。

安東諾夫直接要了將近十倍的價格。

不是訛詐是什麼?

“給他們!這筆賬,我會給他們記著。”謝凱冷哼一聲。

挖安東諾夫幾名核心技術人員,多從他們手中搞點資料,都遠不是這點錢能買到的。

到時候,哭的是安東諾夫的人。

“對,謝凱說的,先跟他們談妥這事情,過兩天安排你跟他見一面,他現在在執行重要任務,你不能去找他,要不然……”

柳東盛的話,讓楊曉東心中有了底。

被訛詐,誰都不舒服。

可他知道,向來都只有謝凱佔便宜的。

能佔謝凱便宜的,肯定就要做好被謝凱佔更大便宜的準備。

“沒問題。只要錢到賬,馬上就進行加油。”尤裡亞夫一臉勝利的笑容。

對於紅旗集團的人一步步向他們退讓,答應他們的非分要求,他這個總經理,非常滿意。

畢竟,這都是錢啊。

加一次油,他們能多好幾十萬美元的利潤呢。

“不過,這些航空煤油都需要從很遠的地方調運,以及我們國內沒有原油……需要加收14萬美元的服務費……”

“加油!”楊曉東更是直接。

甚至,臉上都沒有再表現出憤怒。

這賬,會算的。

“那就沒問題。請問,什麼時候資金到賬?”尤裡亞夫笑容更甚。

就在當天,紅旗集團就透過國際轉賬,轉了三百萬美元到安東諾夫的賬戶上。

雙方早就在合作,轉賬也容易。

在資金到位的時候,安東諾夫在基輔郊區的總裝廠外面那家為紅旗集團專門改進的第二架安-5,周圍停了一長串的運油車。

運油車透過油泵,把航空煤油快速裝進安-5的郵箱中。

“同志們,考驗我們的時間到了!”

宋鏡園等人,這兩天一直在討論如何操作才能更穩妥。

方案制定了好幾套。

“目前的情況,大家都知道。烏克蘭人要看我們的笑話,這不僅關係到我們的飛機是否能飛回去,國家資產是否會損失,也關係到我們所有飛行員的尊嚴,關係到國家尊嚴……”宋鏡園對眾人強調。

旁邊的楊曉東打斷了他的動員。

“大家不用緊張,也不要有太大壓力,按照計劃方案來就行了。雖然這飛機很貴,但是大家要整明白,你們的價值,遠比這飛機更昂貴。現在,咱們有錢了,不再是以前那種飛機比人民更貴的時候!飛機沒有了,可以再買,再製造。而你們要是出了問題,對於我們集團公司,對於國家,都是損失。國內,再也找不出來可以開這樣大飛機的人……”

楊曉東這話,如果在部隊,估計他的前途就無光了。

可在404基地,他比誰都明白,基地的人,對技術人才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這些裝備。

兩個機組,就因為烏克蘭方面從中作梗,不得不全部登上這架他們僅僅是跟著安東諾夫試飛員們飛行幾次的時候在旁邊看著操縱的大飛機。

“大家不用緊張,燃油加滿,起飛重量也不過才90噸,比滿載的安-14還輕不少。咱們飛過安-14,沒有什麼問題……”

宋鏡園也意識到現在不該給大家壓力。

安-14,他們確實飛過。

不過次數不多。

尤裡亞夫從一邊走了過來,臉上帶著看熱鬧的表情,詢問紅旗集團的人是否準備好了。

本來不該他插手這事情的。

“準備好了嗎?”楊曉東對著15名龐大機組成員大聲地問道。

所與人,胸膛挺得筆直,昂著頭,大聲回答:“時刻準備著!”

作為軍人,他們知道,現在,已經沒有回頭路。

這飛機,必須由他們飛回去。

十五個人的聲音,在安東諾夫總裝廠外面傳了很遠。

如同蘇聯紅軍衝鋒時候口中高呼“烏拉”時候的那種視死如歸,一往無前。

在這樣的場景下,尤裡亞夫也沒多說什麼。

“一旦飛機出問題……”作為總設計師,皮奧特爾·瓦西里耶維奇·巴拉布耶臉上滿是擔憂,“本來不該這樣……”

“確實不該這樣。政府的命令,我們也沒辦法。這樣的飛機,不應該被中國人擁有……如果他們的飛行員自己能起飛降落不出事兒,他們也沒有辦法再阻攔……”旁邊的維克托·科瓦爾斯基臉上也滿是無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飛機賣了,他們心中本來該高興。

安東諾夫最巔峰的設計,世界最大的飛機,由他們親手設計,盯著製造出來。

這是讓世界顫抖的蘇聯最巔峰的見證。

可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政府,都不願意讓中國人得到這架飛機。

當年又簽訂了合同,不交付不行。

所以,才有了今天這樣的舉動。

中國飛行員如果沒有能力開回去,出現了墜機,這樣最好。

他們的飛機中國人無法得到,也沒法從上面測繪仿製。

至於飛走?

根本就沒有人認為中國飛行員有能力可以飛回去的。

“兄弟們,現在就看我們的了!”宋鏡園說話的聲音,都有些顫抖。

他坐上了曾經夢寐以求的正駕駛位置。

在他旁邊,就是另外一個機組的機長程空。

其他三名飛行員,都在後面的過道中,以備出現意外。

所有人,都是無比緊張。

“開機,檢查系統!”

連續深呼吸了幾次,宋鏡園才讓自己的手不那麼抖。

同時按照起飛前的準備工作,開啟各個系統的開關,進行起飛前的檢查。

所有的順序,在蘇聯人開安-5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完整地記下來了。

“發動機點火……”

“轟~”

安-5寬闊的機翼下吊裝的6臺發動機同時點火,轟鳴聲傳出老遠。

飛機甚至有著輕微的抖動。

或許,是宋鏡園他們自己的身體在抖。

很快,起飛前的檢查完成。

“再檢查一次!”宋鏡園開始變得平靜起來。

“塔臺,這裡是鳳凰號,請求進入跑道……”

“可以進入跑道,空域已淨空,可以直接起飛……”

塔臺顯然已經接到了通知,根本就不是按照正常流程來指揮。

這裡也不是民航機場,自然不需要那麼複雜的操作。

隨著發動機的點火,一直看著這架龐大飛機的兩撥人,心態完全不同。

不遠處,龐大的安-5,在一群尚未開過這種飛機的中國飛行員操縱下,緩緩從停機坪滑動。

這讓紅旗集團的人更加緊張……(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