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情況,謝凱是瞭解的。

他的反駁,泰國海軍的負責人同樣沒法反駁。

西班牙巴贊造船廠當初提出的方案,遠比中國的方案差了很多。

“上校,其實真心沒有必要著急。貴國海軍需要航母的初衷是為了海上救援等,而我們設計製造的是擁有較強戰鬥力的綜合航母……”謝凱安慰著頌提·沙提拉潘。

“如果再無法按時下水,或許我們會考慮終止合作。”頌提·沙提拉潘發出了威脅,“反正我們除了費一些時間成本……”

泰國海軍到現在,也就僅僅只支付了數千萬美元的培訓費。

所有成本,都由404基地承擔。

要不然,也不至於到現在的程度。

無論是謝凱,還是其他人,都沒吭聲,事實就是這樣。

海軍估計巴不得,要是泰國海軍不要,海軍就有航母可用了。

一行人直接走進封閉的船塢裡面。

整個廠房,幾乎都是輕鋼結構,有著至少超過七十米高度,跨度更是將近百米。

起重機上,不僅有著振華重工的漢字,同樣也有著“ZPMC”字母組合而成的商標。

為什麼用這幾個字母?

還是因為謝凱的惡趣味。

他來了,改變了很多的東西,但是曾經讓國人自豪的,他除了從一開始調集更多資源,推動快速成長外,什麼都不改變。

原本的ZPMC最開始是振華重工英文名字的首字母,可後來振華集團更名後,二次創業,有了新的含義。

謝凱直接就把後面的拿來用了。

Z,英語中zero的首字母,意味著起點,中國港口機械的新起點;P為細節particular的首字母,這是整個紅旗集團現在努力的方向,無論是技術,還是管理;M,源於mission,意思為使命,什麼使命?眼前的這龍門吊就是;最後的C,cooperation,合作,目前是紅旗集團內部下屬單位的合作,逐漸擴大到國內相關企業的合作,然後是全球……

謝凱的解釋,讓所有人都熱血沸騰,所以當年這名字就這麼定了。

何況,原本振華重工也是為了給滬東船廠配套的。

在紅旗集團的資金到位之前,只是一個普通的生產集裝箱的小集體企業。

這些年,僅僅是國內的訂單,都讓振華重工快速擴張。

“振華的大型龍門吊,我們是第一個使用者,據說現在正在跟巴基斯坦跟阿根廷等客戶談業務,那邊準備採購港口機械……眼前這個,也是國產最大噸位的了,有了這東西,我們的建造速度能快很多,焊裝平臺跟總裝平臺同時開工,能縮短建造週期……”

見謝凱盯著龍門吊看,旁邊的總建造師周振柏笑著介紹。

“以後還會生產出更大的。這個,終究還是有些小了,要造大航母,起重機即使不上千噸,也得900噸。”

謝凱滿臉的期待。

振華,還是那個名字。

甚至連負責人,都是原來那個一手創立振華的人。

可現在,振華已經不再是原本的振華。

有了大量的資源跟訂單,發展速度將會更快。

或許,最多再有十年,噴塗著“振華重工”、“ZPMC”的港機,在全世界就能看到。

謝凱更期待的是,這公司製造的起重裝置能出現在英國航母建造場景照片的身後;或則川普演講要**中國產品的現場,身後出現“振華重工”的場景。

只可惜,這一切,還很遙遠。

“他們在設計起重能力700噸的,等我們把這兩艘航母建造完成,或許就有900噸的龍門吊了。振華可是聚集了國內很多最頂尖的起重機械專家,還有超級計算機用於模擬……”

對於振華,所有人都有信心。

畢竟,這家廠,從最開始被收購到現在,並沒有過去多少時間。

短短幾年時間,技術團隊已經擴大到700人的規模,至於廠區,滬市政府直接把長興島5公里的深水岸線跟5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了這家公司。

跟歷史上,沒有差別。

所有的一切,謝凱都沒有參與,唯獨當初提出搞這麼一家公司。

甚至還是跟交通部一起合作的……

大家都是國營企業,合作起來也就容易。

至於管理的問題?

404下屬的企業,根本就不會允許別的部門插手太多,他們自己同樣也不插手太多,讓企業自己發展。

整個船塢,哪怕上面有廠房,內部也空曠無比,一點都不讓人覺得壓抑。

周圍並沒有牆,內部光線也沒受到任何影響。

“現在整個航母,主體大多數建設完成了,艦橋吊裝上去,安裝好後,主體結構就完成了……”

在船臺上,整個艦橋分成幾層,技術工人在手中拿著圖紙盯著的技術員們的指揮下幹活。

現場不是閃現出焊接時候產生的耀眼光亮,火花不時濺落。

“如果起重機吊裝能力再強一些,可以直接整體吊裝上去,這也是我們為以後航母建造而準備的……”

李慶民給謝凱介紹著情況。

船塢擴大到可以生產十萬噸的船舶的能力,而且還是按照生產十萬噸航母的標準來設計的。

十萬噸航母標準如何,沒人知道。

現在國內才設計出15萬噸的商船呢,反正夠大。

整個船臺跟閘口,寬度已經被擴大了60米,長度0米。

已經有了雛形的707航母,在這船塢中,顯得很小,一點都不擁擠。

這艘航母,艦橋尚未安裝,就連頂部的甲板都沒有安裝完成,裡面不時有光亮閃現。

謝凱知道,那是裡面的焊工在作業。

船臺一側的平臺上,直接就是焊裝平臺,焊裝完成的零部件,利用兩臺龍門吊吊到正在建造的航母主體上,這樣確實可以加快建造速度。

一行人剛到的時候,一臺龍門吊啟動,把船臺上已經焊接好的一個龐大部件吊起來,快速移動到航母甲板上方。

在航母甲板上的技術人員手中的對講機指揮下,吊機準確地把沉重的部件吊到需要安裝的位置上空,在到達位置時,吊機的速度迅速慢了下來。

“左偏5公分……多了……”

“右移公分……速度慢點……”

現場指揮的嗓門很洪亮,哪怕有不斷距離,謝凱等人都能聽到他對著對講機的咆哮。

這樣的場景,謝凱還真沒見過。

一時間來了興趣,就在旁邊看著。

其他人即使忙,也不催促,哪怕謝凱讓他們去忙自己的,不用在這裡陪著。

即使都是經驗豐富的人員,要讓上百噸的零部件準確落到精確的位置,誤差以毫米計算,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整個吊裝過程,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前面起重,移動到位置,也不過十來分鐘,最後落下,則是花了數倍的時間。

“為了保證重心,每一次吊裝,零部件落下的位置,都必須控制在0.mm以內,要不然,對後面整個航母的效能都會產生影響……”見謝凱疑惑,周振柏這位負責人解釋了起來。

“焊接的要求沒有這麼高啊。而且後續也還要進行一些其他的措施。哪怕美國跟蘇聯的軍艦製造,吊裝的時候,精度也沒有這麼高吧?”謝凱確實有很多的疑惑。

分段建造,對工藝要求確實高。

他熟悉其他的各種裝備製造,瞭解大多數製造工藝,知道每種工藝的精度要求。

幾米甚至更長的零部件,數十上百噸的重量,要確保在一個數平米甚至數十平米內準確地落在幾根頭發絲的位置範圍,這難度,根本沒法想!

“按照設計要求,經過計算機模擬,誤差在1毫米內,都是屬於可接受的,產生的影響不大。但是咱們不能因為要求不高就只做出符合圖紙要求的產品。現在是練手,正是咱們練內功的時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更高精度的追求,是每一名技術人員的追求。

“其實,不僅是我們對技術精度的追求。咱們海軍不是窮,沒有辦法像蘇聯跟美國那樣,隔三岔五就換新的軍艦……製造精度,不僅對效能會造成一些影響,對使用壽命同樣會造成一些影響的。咱們海軍窮,而且一條軍艦需要使用很多年……”

正在這時候,後面響起了一個聲音。

謝凱扭頭一看,有些意外。

“鄭處長,你這大忙人怎麼來了?”對於技術裝備部長鄭銘的出現,謝凱確實很意外。

鄭銘笑著說道:“每次來這裡,我都要抽時間來看看這艘航母的建造進度,雖然不是咱們海軍的……”

雖然他在笑,可語氣中,有著深深的無奈。

誰讓海軍窮呢。

海軍的裝備,大多數都是大家夥,技術效能要求高,價格不便宜。

全國軍費都少。

“鄭部長,我這無權無錢的,你向我哭訴也沒用。要去找上級主管部門,或則找管錢的***啊。”謝凱一聽這話就知道,這老頭子又來找自己哭窮。

估摸著是齊志遠搞的鬼。

“這次還真不是,就是來問問你,那艘航母的事兒。你知道的,眼前這樣的航母咱們即使能造,對海軍的發展也沒有多大用,反而還會擠佔經費。”

感情是為了瓦良格號而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