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崩了還這麼高興?”鄭宇成詫異地看著謝凱,伸手就要摸他額頭,“你不會是被刺激傻了吧。”

謝凱躲開了鄭宇成伸過來的手,在汪貴林的注視下,直接給拿出自己專用的杯子,端起公道杯給自己倒了一杯茶,一飲而盡。

“上好的大紅袍,讓你們給糟蹋了,這茶泡的時間長了,水溫不夠,巖韻沒出來,真心糟蹋了。”

“滾一邊去,老子這手藝可是提升了不少。”鄭宇成哪裡有心思跟謝凱討論茶是否泡好了。

平時很難得坐下喝杯茶。

現在就想知道謝凱跟蘇聯專家們談的如何。

“有些事情,不能急的。專家之所以是專家,在某些領域,他們有著極度的自信,轉而對我們來說,這就成了傲慢。就像這茶一樣,火候不到,喝不到好位,甚至還浪費了。”謝凱並沒有介紹具體情況。

從一開始,他就要求由他親自負責跟蘇聯技術人員的談判。

鑑於謝凱辦事靠譜,汪貴林跟鄭宇成等人除了安排,都沒去接觸。

現在謝凱說不著急,他們自然也不著急。

基地內的那些幹活不積極的專家們,都還沒有解決呢。

“關於投資民營科研公司的事情,我們討論了一番,拿出了一個初步的方案,你給看看……”汪貴林見謝凱不願意談這個,直接轉移了話題。

謝凱也沒廢話,接過方案,就看了起來。

這不僅關係到填補軍事科研空白,更關係到未來能有多少投資回報。

“咱們的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國內民營單位,以科技製造公司為主,尤其國內弱勢的領域,要重點投入,另外還需要投資網際網路跟計算機相關等產業……”謝凱看了方案,指出了裡面的不足。

鄭宇成跟汪貴林兩人主持404的工作,只要基地涉足的領域,以及配套單位涉足的領域都有瞭解。

這是謝凱要拉他們的原因。

可兩人同樣有不足。

對於網際網路跟計算機領域,這兩人的計劃中,居然沒有。

傳統的製造領域,兩人也沒有納入投資範圍。

“網際網路跟計算機產業,目前國內發展狀況並不好,而且對資金跟技術需求太大,屬於技術資金密集型;製造企業,同樣都是以國企為主,不僅技術基礎雄厚,資金跟政策也不是民營企業可比的……”汪貴林做出了解釋。

他們看來,這並沒錯。

如果謝凱不限定投資民營科技領域,投資的機會很多。

可限制了這個,要確保資金安全,就不得不慎重。

“是啊,很多對於技術跟資金需求都比較大,投資這些領域,一旦出現問題,資金就沒法保障了。另外,很多民營企業都只是給國企做配套的。”鄭宇成也強調著這一塊。

謝凱何嘗不知道情況?

目前民營企業,大多數都是掛靠在集體單位名下。

鄭宇成跟汪貴林他們應該很少瞭解這些,畢竟之前接觸的都是規模跟技術實力都不差的國字號企業。

私人投資,能有幾百萬上千萬的,已經很逆天。

真正的土豪,如同謝凱這些,幾乎很少有投資實業的。

方強跟譚林等人同樣也很少投資實業。

實業掙錢遠不如貿易的速度快,不需要建設廠房,不需要技術研發投入,也不需要投資生產線什麼的。

“民營經濟將會是集體經濟有力補充,國營企業技術實力強,基礎雄厚這沒錯,但是並不是所有領域都會投入的,越到後面,市場細分也就越明顯。另外,國營企業因為規模大,投資也很謹慎,如同網際網路產業等,這些需要投資的並不是太多,當然,風險也大……”謝凱只能苦口婆心地說服兩人。

不投資網際網路產業,以後兩個馬爸爸怎麼能給謝爸爸掙錢呢?

何況,這年頭,中國網際網路產業,都剛起步。

必須扭轉這兩個老頭保守的思想。

“就是風險大啊,不規避風險,不考慮資金安全……”鄭宇成疑惑地看著謝凱。

所有錢都是謝凱的。

這小子難道準備如同404砸科研項目一樣,要是專案失敗就算了?

民營企業可不是國有單位,再說了,404的錢,都是國家的,虧了也不心痛,反正研發過程中技術人員積累了經驗,也會有一些成果。

國營企業,在目前來說,存在的最大作用不是賺取利潤,而是承擔國家科技發展的,在各個領域去開發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錘鍊龐大的技術隊伍。

謝凱的錢,要虧了,那是真沒了。

“風險大什麼?咱紅旗集團下屬的技術諮詢公司,有很多小技術,一般國企都看不上,對吧?民營企業會嫌棄麼?而且咱們投資的資金,可以用一部分購買技術不是?這也算是投資的條件,如果我們的技術無法適應市場,這投資即使打水漂,也不會有什麼壞結果,最多損失點資金嘛。錢這玩意兒,不花出去,就不叫錢……”

謝凱的話,讓兩人瞬間明了。

“你這是用自己的錢補貼基地?”汪貴林皺起了眉頭。

鄭宇成也提醒謝凱,“咱們私人投資的專案,從基地下屬技術諮詢公司拿技術資料,不怕被人詬病?”

兩人最擔心的就是謝凱跟基地的賬務不明朗。

如果有人藉此搞事兒,雖然說不會影響謝凱,卻會噁心人。

凱盛跟紅旗機械廠從一開始就在合作,當初謝凱給的代工費可不低。

後來紅旗機械廠情況好轉後,大量任務無法完成,凱盛的配件代工就轉給了紅旗集團的配套廠,基地只有691廠供應晶片跟遊戲基板。

畢竟,一開始691廠也是靠著凱盛的遊戲基板起家的。

現在街機遊戲基板,依然是691廠的重要業務。

“談不上補貼,不過是合作。咱們一切都按照正軌流程來,一開始,技術諮詢公司,很多小公司根本不會有多少單位瞧得上。基地開發的計算機技術啥的,能拿出來的,多少國企能看上?咱們不能因為怕可能被人誤會就放棄機會。這不僅是給我們自己賺錢的機會,也是讓技術實力不強的民營企業有快速獲得市場的機會,更是給了基地一些小技術轉化成新的科研經費的機會……”

“你早就謀劃了這事兒吧?從紅旗集團成立技術投資公司,就已經謀劃好了對吧?”鄭宇成直翻白眼。

謝凱最大的毛病就是什麼事情都不跟人商量。

往往不到最後,都沒人知道他究竟想要幹什麼。

之前基地缺乏經費的時候,謝凱就想往基地輸送資金,被鄭宇成跟汪貴林兩人阻止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基地下屬,由宋延進負責的投資公司,一開始的起始資金以及後期投資需要大筆資金的時候,都是謝凱的資金在支援。

國家單位,接受私人支援,被人知道了,要說沒有違規操作,估計都沒有多少人相信。

“談不上謀劃。那些錢,放在瑞士人的銀行裡面,每年還得給不少管理費呢,國內不是一直在吸引外資麼……”謝凱沒有談這事兒,“我們要投資的是一些新興的產業,這些產業,用極少的投資,就能換來數十倍甚至更多的收益。”

“再說了,咱們投資的公司,跟基地下屬技術諮詢公司商業談判的時候,你們不用出面,只需要讓投資的公司管理人員跟技術公司談判就是了。”

謝凱完全是掩耳盜鈴。

鄭宇成跟汪貴林即使不參與談判過程,紅旗集團那邊也不會開太高價格。

不能不給兩位老主任面子不是?

不過,只要沒有違規操作,謝凱都不擔心。

“既然你不擔心,咱也就不怕什麼後果了,反正問心無愧就行了。”鄭宇成懶得廢話。

汪貴林想讓謝凱再考慮考慮,可謝凱根本就不是那種聽得進別人勸的人。

加上謝凱這麼多年的任何專案都帶來了巨大的回報,沒有出過什麼差錯,大多接觸過謝凱的人都對他的投資有著盲目的信心,汪貴林也就沒有再勸了。

“總部設首都還是滬市?”

“我們投資民營企業為主,先設在特區吧。首都跟滬市都要拿地,以後咱們公司管理專案多了,肯定要分區域劃分專案的。”

“又拿地?”汪貴林覺得謝凱有些瘋狂。

這些年,謝凱好像對拿地有著瘋狂的執著。

紅旗集團擴張,拿地;國美電器開門店,拿地;謝凱自己買房子,拿地;紅旗集團設辦事處,同樣拿地……

現在,又要拿地!

“這個不討論。”謝凱可不願意給別人租金。

何況,拿到地,以後還可以租出去收租金呢。

當個包租公也挺好的。

何況這幾座城市未來的地價有多瘋狂,謝凱是清楚的。

以後僅僅是紅旗集團手中的地產物業每年收租金,都能給基地帶來上百億甚至更龐大的收入。

這些佈局,都是為了十多二十年後。

越到後面,各種科研項目需要的研發資金也就越多,一年不動不動都是數千億的那種。

沒有大量資金來源,404以後資金如何解決?

甚至,謝凱扶持的這些民營企業,按照他定下的規矩,紅旗集團提供技術,收取一部分現金,再根據技術發展前進拿一部分股份,這也是為了基地未來的資金來源。

“蘇聯完了,快開電視……”謝凱一直拒絕見霍洛特連科等人,終於等來了想要的訊息。(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