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不怕兩家公司最後鬧得難分難解?”

等任大佬走了好一陣,汪貴林才問謝凱。

之前他們商量的,可是等到一定程度,才讓兩家的業務交叉,形成內部競爭,避免一家獨大。

“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是?反正不管誰發展起來,都是咱們自己的產業。我們的目的是發展,他們也是,只要一直保持競爭就好了……”

“可技術呢?”

“這就是關鍵,我們提供技術支持。當然,他們兩家肯定會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這不也是我們希望的?”謝凱倒是並不在意這事兒。

估計到最後,依然是那個結果。

兩家公司的老大的性格都註定了結果。

合併,可能實力更強,但是也會出現很多意外的結果,這是現在不能不考慮的。

只要發展起來,國外肯定不會容忍,各種搞事兒。

華為當年發展勢頭迅猛,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眼看就越來越強悍,蘋果都沒法抗衡,然後,其他的手段就出來了。

什麼影響美國國防安全,什麼谷歌不允許華為使用他們的作業系統什麼的……

那些手段,極其噁心。

如果從一開始,華為跟中興兩家企業就表現出你死我活,等到那時候,不用華為,可以用中興嘛;再說了,兩家都不用也沒關係,反正從一開始就可以由紅旗集團下屬的研究團隊搞作業系統。

現在就開始佈局,花二三十年,有自己的系統可用,也就不怕被人卡脖子了。

搞晶片,謝凱同樣是這樣想的。

現在開始搞,哪怕效能差一些,基礎鋪好了,也就不是問題了。

國內晶片生產廠因為長虹的彩電市場份額擴大,也在不斷被整合。

謝凱可沒有忘記收購國內最早引進晶片生產線的74廠,這是他之前定下的第一個小目標。

到現在,其他各種目標完成了很多,這個小目標依然沒有完成。

這已經成了謝凱的執念。

如果他願意,現在很容易,可他不願意去花費更大的成本。

74廠早就已經不如原本的紅火了。

晶片甚至是求著客戶採購。

可謝凱覺得,還能再等等。

太白無線電廠裡面搞出來的二手設備,讓紅旗集團拿到了這些裝置的測繪圖,這幾年一邊手工生產這些頂級裝置,一邊在改進,提高生產精度。

需要的就是時間。

“華為也要進入通訊基礎裝置領域?”侯總看著謝凱,不理解謝凱怎麼想的,“難道一開始建設在一起,就是為了內部競爭?”

對於華為的廠區就修在中興旁邊,他倒不是很在意。

中興到現在,一年銷售額都已經突破了十億。

原本歷史上的這時候,銷售額還沒破億呢。

特區拿地,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不過紅旗集團下手早,之前就拿下了上萬畝的地。

中興建設的時候,就挨著凱盛不遠。

現在華為的工廠、技術研究中心,則是建設在中興旁邊。

“不,這一區域,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配套比較齊全。良性的內部競爭,有利於公司的健康發展。”謝凱看著侯大佬,這位學霸,並不是非常在意華為的競爭,“侯總,咱們需要的,不僅是國內市場。”

“明白,只是不理解這個。既然這樣,我們搞行動電話相關技術,也沒有問題,對吧?”侯大佬問謝凱。

中興發展速度很快。

尤其是拿下了巴基斯坦軍用通訊網路跟科威特的電話網路建設業務。

阿根廷等國家的市場,也都是跟裝備交易繫結,自然是不在意華為這樣剛建立的單位。

只要404不偏向一邊就行。

現在國內的市場,中興也獲得了不少。

“自然沒有問題。兩家良性競爭,不過,行動電話技術,我們就不提供給你們了,華為那邊,我們也不提供交換機的技術……”謝凱表明了態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汪貴林見謝凱這樣說,不由急了。

“這不是浪費科研經費嗎?”侯大佬問出了汪貴林心中的疑惑。

兩家公司同樣都是歸屬紅旗集團下屬,基礎技術共享,不好麼?

非得重複建設,浪費經費。

“是啊,謝凱,這太浪費科研經費了……”汪貴林提醒謝凱。

現在本來就在收縮專案。

謝凱這樣一搞,到時候兩家都瘋狂在同樣的專案上投入。

“目前國內通訊技術比國際上差了不少,一家單位發展,太慢。要想獲得更大的市場前景,就必須擁有強悍的競爭力,技術,就是最大的競爭力……”

謝凱總不能說,以侯大佬的性格,中興最後在技術要求更高的CDMA領域中投入;因為專利技術更分散,成本更低WCDMA則是華為選擇了……

這是兩種不同的技術。

何況,華為跟中興的市場戰略不同,尤其是侯大佬的二八定律,市場投入百分之八十選擇非洲、東南亞、南美洲等發展國家集中的區域;0%投入到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也是很龐大的。

華為則不是這樣。

這些年,基地的基礎技術使得中興跟華為在相關技術使用上都不會向國外交太多專利使用費,而是交給紅旗集團的技術運營部門。

謝凱最早提出的一體化指揮系統的衍生技術領域中很多專利都被他們提前註冊了。

民用市場領域,其實也就是根據摩托羅拉銥星計劃而來的。

當初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發射8顆衛星組成訊號中繼網路,從而地面也就不用再布網。可是最終,因為各種原因,銥星計劃在剛推向市場半年時間,就破產了。

這裡面涉及的原因非常復雜。

但是紅旗集團搞全球衛星通訊網路,不會如同摩托羅拉那樣搞。

衛星通訊的成本太高,前期肯定不會全球組網的。

而且,一開始是本來是為了軍用,必須衛星效能提升上來,使用壽命也提升,才會考慮商用。

“這兩人現在還沒成為競爭對手呢……”汪貴林提醒謝凱,“反正我們已經退休了,以後他們發展起來,競爭太激烈,麻煩的也是你。”

謝凱倒是無所謂。

這兩人,天生是對手。

如果非得把兩個人放到一個單位,這完全是找事兒。

兩家公司,哪怕是按照歷史發展,謝凱記得,16年華為銷售額6000億,中興只有1000億,現在提前了二十多年佈局,更高的,他不指望,到那個時候,一年銷售額有萬億就行了。

“你這邊的事情處理的如何了?”汪貴林轉移了話題。

謝凱來這邊幹什麼,他並不想問。

只要不偷偷地跑到香江去就行了。

何況,這邊也是謝凱唯一實體產業所在的地方,投資公司在香江那邊,離這裡也近。

“明天還有點事,處理了就差不多了,汪叔,你說如果我把投資公司搞個分公司在特區,成立一個投資基金如何?”謝凱問汪貴林。

汪貴林被謝凱看著自己發亮的眼神嚇到了。

謝凱出現這種眼神的時候不多,但是每次出現,他自己都會有巨大收穫,有人要被坑。

“你怎麼投資,那是你的事情。國內經濟確實發展很快,未來市場前景很大,很多公司面臨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汪貴林回答很謹慎。

既然已經提出來了,不達目的,謝凱怎麼會就此作罷呢?

汪貴林居然說跟他沒關係。

“汪叔,您這也退休了,基地裡面的事情隨著新一屆管理委員會熟悉,你跟鄭叔也不能一直插手下去不是?”

明知道汪貴林跟鄭宇成都不願意面對這事,謝凱依然提出來。

說的時候,一直盯著汪貴林的表情。

果然,老家夥還是很失落的。

“這是正常的,我們已經老了,跟不上時代了。”汪貴林嘆了口氣。

回家帶孫子?

他是沒有可能的。

從謝建國等人開始逐步接手基地的工作,他跟鄭宇成兩人就開始變得失落。

齊志遠跟白彥軍等人還比較年輕,還能再堅持幾年。

他跟鄭宇成兩人真不行。

“汪叔,您認識的人多,而且對於各個技術行業瞭解,退休後幫我管那個投資基金如何?咱們只投高科技產業,彌補基地投資基金的不足……”謝凱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讓汪貴林以及鄭宇成給他打工!

之前謝凱就在謀劃這事兒。

可那時候的汪貴林等人,根本就不會同意。

在基地,不存在給謝凱打工的問題,謝凱最多是提建議,他們去操作,執行。

整個基地,還是他們說了算,謝凱的意見只是作為參考。

而且,是給國家打工。

現在讓他給謝凱私人打工,一般人都很難接受。

當初忽悠廖卓林,謝凱可是費了不少功夫。

汪貴林跟鄭宇成兩人的人脈,根本就不是廖卓林能比的。

何況,整個基地涉及的領域眾多,專案數量更大,要搞大量的公司投資,對汪貴林這個負責整個基地所有專案的大總管來說,很容易。

鄭宇成的經驗,同樣是最寶貴的資產。

“讓我給你打工?”鄭宇成虛眯著眼看著謝凱,臉上極其不爽。

“這可不是打工,合作啊。您家的三個孩子,不是都只是普通工人嗎?孫輩同樣也……鄭叔,咱們這不是違法行為,也不需要違規操作。”謝凱很真誠。(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