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跟美國、蘇聯差距太大,甚至跟歐洲的英、法、德幾個國家的技術差距都不小。

眼看有機會可以大幅度提升國內航空製造水平,結果卻讓搞大飛機的紅旗集團自己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旦大規模引進圖-154,對整個國內的航空製造業影響會很大。

運-10訂單少,可以分配到航空製造業相關配套工廠的業務也就少了很多。

沒有訂單,怎麼有錢去升級生產能力?

“趙副部長,這批飛機數量不少,但是也不多,只有三十架。這並不會對運-10的訂單造成影響。”謝凱提醒趙崢,“運-10前前後後,我們投入超過二十億了,絕對不會自己去幹些阻礙運-10發展的事情。”

“不影響?怎麼可能不影響!多三十架圖-154,就少生產0架圖-154。這三十架,超過三十億,如果投入到國內航空製造業,可以提升多少?”

趙崢更是火大。

謝凱這樣的年輕人,怎麼就油鹽不進,這樣說都不聽。

國內航空製造業發展起來,得到最好好處的就是國產大飛機。

生產需求大,各種基礎不發展都不行。

這好處,紅旗集團的人真看不到麼?

“趙副部長,您認為,如果不引進這批圖-154,運-10有可能得到這些訂單嗎?”

謝凱的問題,讓趙崢愣了。

不是他們沒想過這問題,而是無法承認。

絕大多數航空公司都認為國產飛機技術效能不行,哪怕運-10獲得了美國跟歐洲的適航許可,他們依然這樣認為。

眼看現在空中客車跟波音都要進入中國市場了,一旦國產大飛機發展不起來,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發展將會更加艱難。

“不管怎麼說,你們自己在研發生產大飛機,如果非得執意引進圖-154,航空工業部將會退出航空公司。跟我們相關的公司也會退出……民航那邊如何,跟我們沒關係。”

趙崢直接發出了威脅。

盯著謝凱的眼神,也是非常堅定。

謝凱無奈,知道自己無論怎麼說,都沒用。

只能先擱置這事兒。

“對了,趙副部長,咱們核心機攻關,現在什麼情況了?”

原本這專案是404打算自己搞,結果到了後面,航空工業部以及其他工業部門為了刺激技術升級,幫著404出錢出力給搞了,現在鄭宇成等人則是反而不管了。

“目前已經進入樣機試製階段,接下來就是各種驗證試驗,你們的人應該更清楚啊……”趙崢看著謝凱,語氣中很是無奈。

東風動力廠也是核心機的主要研發單位,承擔著不少工程。

不過,東風動力廠在核心機的攻關項目上,並沒有如同搞他們自己專案那樣努力。

很多工作本來可以更快完成,人家卻要優先自己的專案。

其他單位即使不滿意,也沒辦法,誰讓人家有錢?有技術,有材料……

原本整個核心機專案兩百億,都是由紅旗集團準備自己出。

現在倒好,紅旗集團沒有出錢,對於專案也不是那麼上心。

“東風動力廠那邊一直在改進WS-6G的效能,人員需求也是比較緊張的……”謝凱言不由衷地說道。

趙崢這次直接嘆了口氣,“當初其他部門也是為了能減輕你們的壓力,讓你們更快發展,現在這樣的情況,確實跟預期有很大的出入。”

“趙叔,咱們還是不談這事情吧。”

謝凱不想去談這事。

至少,現在不願意跟趙崢嘆。

核心機,是他提出來的,初步方案,也是由他提出來,東風動力廠的發動機專家們進行論證,覺得可能性很大的。

最終,卻進展不比預期。

材料等,404基地已經有實驗室的產品,完全能滿足需要。

整個專案由沈鴻這位中國工業發展史上最頂級的大佬負責,可涉及到太多單位,需要溝通的太多,加上其他單位各自負責出錢出技術,這中間就出了不少問題。

涉及到每個單位的利益,各種協調,就不是這麼容易了。

這不是國家專案,而是幾個部門聯合攻關的,誰投入更多,誰獲得更多的收益,參與的各個單位,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從而導致整個專案進展並不理想。

在這時候,謝凱如何跟趙崢談?

謝凱不想談,趙崢卻不願意就放棄。

“如果核心機搞不出來,殲-10的發動機就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設計出來,到時候動力系統跟不上,就麻煩了,使用引進的發動機,最後戰機構造等又需要修改,你們之間有著很深的合作……”

趙崢提醒謝凱。

比404更著急的是殲-10團隊,猶豫超-7專案的存在,殲-10團隊很多技術在超-7上得到驗證,從而有機會讓殲-10的效能更加先進。

航電系統、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等電子系統,有404跟長虹的合作,這塊問題不大,可發動機問題依然嚴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越是先進的電子系統,對動力要求更高。

戰機上的每一克重量,都是極其寶貴的,動力系統如果跟不上,一臺發動機的功率不足以提供飛行過程中各種機載電子設備的電源要求等,這都將讓整個戰機的效能受到嚴重影響。

謝凱頓時不悅了。

這事兒,611跟1廠的人都沒有提出來,趙崢提出來算怎麼回事兒?

正要開口,鄭宇成跟汪貴林兩人則是一臉興奮地回來了。

“趙領導,您咋在這裡?”鄭宇成很意外。

臉上也沒有絲毫歡迎的意思。

或許是跟核心機開發進度不太理想有著很大關係。

“關於圖-154以及合作核心機開發工程的事情等……”謝凱主動說了趙崢的來意。

鄭宇成一聽是這事兒,臉色更加不好看了起來。

“我說趙領導,你們這樣做可不地道,航空產業,本來就不是一家可以搞出來的,你們很多公司技術實力不行,還讓咱們給錢提升你們的技術……”汪貴林也是極其不客氣。

分毫不掩飾他的不滿。

“話可不能這樣說,既然你們也明白不是一家就能搞出來,需要整個產業共同提升技術能力,沒有合適的配套,你們一家搞起來也困難,整體技術水平不提升,你們有更好的設計,也沒法搞不是?”趙崢尷尬地反駁著。

404是個特例,有著很強的航空設計製造能力,國內最大噸位大壓機是紅旗集團投資的,已經建成的4.5萬噸大型模鍛機也是歸屬紅旗集團……

可其他相關配套,紅旗集團投資則很少,利用他們的資金跟技術優勢拼命地砸設計,最終設計出來,樣品利用同樣的手段生產出來,倒逼整個航空產業技術升級。

航空工業部有苦難言。

誰讓他們沒有那麼龐大的資金投入?

整個系統升級,那需要的資金,都是以千億計數。

沒錢的情況下,自然就只能慢慢積攢家底,慢慢投資,逐步提升技術能力。

404有錢,讓他們多投入一點,加快進度,結果好了,人家不樂意了。

“那是我們的事情。實在不行,咱們可以尋求國外有能力的工廠代工,或者直接採購國際上的成品,、民航客機不存在洩密,至於戰機的產能,咱們利用手工制造的方式慢慢生產就是了,畢竟都是出口產品……”謝凱才不吃這一套。

這讓趙崢尷尬無比,不知道如何反駁。

謝凱的威脅是致命的。

紅旗集團為了跟相關單位共同發展,寧願承受高額成本跟不是非常穩固的質量保證,依然利用國內配套來生產。

要真的把相關製造丟給國際市場,對國內航空產業發展造成的影響也就更大了。

“這是你們的自由。”趙崢最後丟下這樣一句話,氣哼哼地走了。

“他這是什麼意思?”鄭宇成見謝凱氣走了趙崢,好奇地問謝凱。

謝凱嘆了口氣,“還不是希望咱們在航空這上面多投入一點,不要用圖-154來影響運-10的生產製造……”

“這也算是好事了。國內所有的資金,都是向經濟基礎建設領域中投入,可以拿出數百億修路,絕對不會在這些吞金巨獸上多投入幾億。”汪貴林感慨不已,“至少,他們不是認為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改革開放到現在進行了十多年,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更少投入,更快見到效益,喜歡從國外租借各種生產線,在生產過程中逐步償還生產線等的資金,最後錢賺了,裝置跟生產線也是國內的了。

當然,也有人喜歡買。

自己研發,從設計到製造過程,需要太多時間,買多好,直接買回來就能生產。

這些人只考慮到眼前,沒有想過未來怎麼辦。

紅旗集團之所以從來不從國外買先進技術設備,就因為他們需要的裝置太過頂級,根本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

如同五軸加工中心,大壓機等,國際市場上有賣的,甚至生產公司巴不得多出售一些,卻根本不賣給中國。

紅旗集團需要的,人家不會賣;願意賣的,他們卻瞧不上。

對於整個紅旗集團來說,技術,終究是他們自己有才來得靠譜。

指望別人,沒可能。

趙崢同樣也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才這樣失望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