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艘航母,到現在,哪怕國內已經在製造四萬多噸的航母,謝凱依然準備拖回來。

為泰國海軍製造的航母,距離下水時間也不遠了。

陸上的模擬場已經建設完成,準備在地面進行艦載機著艦起飛實驗。

可大型航母,各種系統,難度都是增加了很多。

不僅要買瓦良格號,最需要的就是這艘蘇聯航母的各種設計製造資料。

要是鄭權動作幅度大了,到時候什麼都沒了。

三十多架圖-154,一旦現在全部搞走了,蘇聯政府能眼睜睜地看著?

到時候指不定就把全國注意力弄到這事情上,然後成為整個蘇聯的公敵,那樣的結果,誰能接受?

“那些圖-154,咱們就不搞了,雖然利潤不小……”謝凱終究還是不願意去繼續倒騰T-154回來。

鄭權看著謝凱,“如果基地不搞,私人可以嗎?”

謝凱看著鄭權的眼神,陡然變得嚴厲起來。

剛給鄭權說了可以為基地工作跟自己掙錢兩不誤,然後他就來了這麼一遭。

“不用基地的資源,不透過基地關係去跟客戶談,那個沒誰管。”謝凱平靜地說道。

只要不動用基地的資源,這事情,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兩人的談話,算是結束了,旁邊檢查三架飛機的川航跟中航技等公司的人,也都差不多了。

“這三架飛機確實沒有問題,直接交付?”王成峰問謝凱。

謝凱搖頭,“飛到運-10,讓秦飛幫忙把外面處理一下,重新塗裝,噴塗上川航的標誌跟塗裝再交付,連副總,王主任,你們覺得如何?”

“這樣最好。不過我們希望安排人員到那邊去溝通,避免塗裝出現問題。”王國強留了點心眼。

這些人搞飛機太厲害了,他們怕現在給他們看的是新飛機,到時候又從蘇聯搞一些即將報廢的飛機把外表塗裝了交付給他們。

到時候,外面是嶄新的,內部各種機械結構都是達到了使用壽命,他們花錢買報廢品。

他們哭都找不到地方。

這年頭,國內很多人為了錢不擇手段,各種假貨橫行。

“那是當然。”鄭宇成要發火,被汪貴林擋著了,“航空公司的標誌肯定是不能出錯的。這幾架飛機外面都需要重新塗裝。同時,還要對你們的飛行員進行培訓……”

“你們那些人員……”趙崢看著在旁邊休息的那些蘇聯技術人員跟家屬,詢問404的幾人如何安排。

“我們自己會安排的。”汪貴林一點都不透露。

蘇聯的人,下了飛機他們甚至都沒有去問一下,當著外單位的人,不合適。

這些人,有專門的人安排,在晚上會有伊爾-76跟運-10過來專門把他們接到基地安頓。

留下了幾名技術人員,一行人直接上了紅旗集團的運-10商務機。

這架商務機,在國內航空界有著很大的名聲。

連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都沒有專機。

都是在領導人即將出國之前,抽調民航的飛機進行改裝。

紅旗集團太有錢了,一家公司裡面兩架商務機。

雖然運-8太小,飛國際航線不太合適,可國內飛來飛去的,也非常方便不是?

連趙崢他們這些航空系統的領導,都沒有資格享受這樣的專機,只能跟著紅旗集團的領導人蹭他們的飛機。

甚至,還沒人能指責紅旗集團的人什麼。

人家自己下屬有大飛機研發團隊、製造工廠。

直接以實驗的名義來飛行,還是他們單位自己掏的錢,誰能說啥?

何況,人家擁有自主經營權,專案自主權。

要阻止?

沒問題,阻止的人給訂單就是了。

“你們自己製造飛機,也有外匯從國外採購更大的飛機,不打算自己成立一個航空租賃公司嗎?那樣一來,可以給你們大飛機更多訂單,也能解決國內航空公司資金緊缺的問題。”趙崢在飛機上終於把自己的憋了很久的想法提了出來。

“那對資金佔用太大了。我們資金本來就不多……”汪貴林直接拒絕了。

航空工業部打什麼算盤,他們是知道的。

基地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問題。

最終核算了成本跟投資收益比,再考慮到運-10發展等問題,相比基地自己投錢去支撐運-10的持續發展,成本要高很多。

自己搞航空公司,投資也是紅旗集團自己來。

造那麼多,對資金的擠佔太厲害。

汪貴林把這些理由直接說了出來,趙崢卻根本就不放棄,“航空工業部可以拿出部分資金,再找一些單位投資,成立股份公司,只有更多訂單,才能推動咱們國產大飛機的快速發展。”

“空中客車要進來了?”謝凱突然問趙崢。

趙崢詫異地看著謝凱。

“這些年,隨著國內經濟快速增長,航空產業發展也非常迅速,國際上的航空公司不可能看不到。每年咱們國內的航空公司訂購的民航客機,都在增長,麥道已經在國內生產飛機,波音跟空中客車在世界上競爭本來就激烈,咱們國內這樣大的新興市場,他們不可能放棄。”

謝凱平靜地說到。

他心中也是一動。

這個時候,空中客車確實差不多要開始啟動跟中國的合作談判了,就為了中國的市場。

有運-10在,他們是真的打算進來。

跟原本不同,原本空中客車進入中國,也是為了爭奪市場,誰知道麥道沒有幾年就破產,被波音兼併,波音因為空中客車跟中國談判,準備建立生產廠來獲得中國的市場,同樣準備繼續跟中國合作。

奈何,中國不接受他們的訛詐,波音最終宣佈終止麥道跟中國的合作。

或許是私底下有PY交易,空中客車最終同樣不再跟中國談合作。

當時運-10下馬了十多年,隊伍都已經全部解散很多年了,他們認為中國必須接受他們的苛刻條件,否則中國的大飛機廠就沒有大飛機可以生產。

現在不同,運-10不僅依然存在,技術發展還非常不錯。

寬體的運-15也即將進入首飛。

運-0也進入論證階段。

“確實,國內航空市場未來發展會非常快速。從國際上無論是購買飛機,還是租賃飛機,我們所付出的代價都比別的國家更高……”

“咱們國內有C-910,而且當初還參加過巴黎航展啊。”鄭宇成有些不理解了,“國內自己不能製造大飛機,他們這樣還能理解,咱們自己有了,還想著技術訛詐?”

“民航訂購的C-910,到現在,一架都沒有交付,船王的兩架你們也沒交付……”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趙崢幽怨地看著鄭宇成等人。

404幾人,頓時不吭聲了。

這次的大飛機交付,雖然尚未到交付期,卻因為秦飛在產能擴大方面的進度延遲,即使有著謝凱提出的脈動式生產線,可產能上,也不是一時間能建立起來的。

產能最大的滬市大飛機廠,卻用來跟麥道合作了。

被404運走了所有技術資料,關鍵裝備,還拼命挖他們的人,麥道在中國的產能同樣不高。

“現在第一架批量生產的已經進入最後的生產工序,最多三個月,就會持續交付了……”汪貴林琢磨了一番,安慰著趙崢。

確實很快就能交付了。

“以後國內航空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C-910的各種效能,經過你們這麼多年飛行測試沒問題,可商業效能如何,為未可知。商業性即使可靠,產能呢?國家航空產業的發展,總不能為了等著你們的產能跟上來,一直面臨缺飛機可用的問題吧?”

趙崢的話很現實。

國內航空產業製造產能很低。

紅旗集團的發展,遠超過配套的單位。

“民航總局都是這意思?”汪貴林問趙崢。

趙崢搖頭。

怎麼可能都是一致的意見呢。

“既然這樣,我們投資這個也不太可能,C-910一架的生產成本上漲了不少,原來還能控制在5000萬以內,現在漲了0%左右。”鄭宇成看著趙崢,你們內部都不統一,居然想要讓我們投錢。

“之前你們搞大飛機的時候,不是有很大一筆發展資金嗎?”

“那都是用於技術發展的!”

對方居然打他們研發資金的主意!

“技術再先進,產能跟不上,配套跟不上,能如何?現在這十多架訂單生產結束後,那些配套的單位怎麼養活?民航內部現在兩種聲音,一種是購買國外的飛機,技術跟安全效能有保障;另外部分人認為採購運-10,可以有效減少對外匯的需求……”趙崢把民航總局內部的分歧說了一番。

如果資金需求更少,他們在這方面有更大的發言權,幫運-10爭取訂單,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少量花錢就能解決國內航空發展的飛機需求,自然沒有問題。

“這事情,我們需要討論。”

鄭宇成沒有直接回答。

這確實不在他們的預算範圍內。

要是成立航空公司,這需要的資金絕對不是少數。

尤其是紅旗集團現在有個毛病,任何產業,只要他們投資了,就非得做到全國第一才甘心。

“沒啥好討論的。”鄭宇成直接拒絕了,“咱們也沒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