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入子弟校工作後,就聽了你很多事。當年你們那批考的很多題,都是高考研究團隊沒注意過的,而且那語文作文題目,更是沒有練過……”

趙茜一直想弄明白究竟謝凱當年是如何猜到語文作文題目的。

作文是大頭,而謝凱之前在班上還跟大家討論過!

高考研究中心,每年研究高考作文命題方向跟各個型別的題目,也是重要工作。

子弟校的高中部,從高一開始,就會進入這種練習,高三複習階段,這種更集中,老師會終點講解可能考試出現的各種類型題目。

可沒有一次語文組能猜中作文題目,最多摸到方向。

“語文作文題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基礎。作文方向,其實都是時代發展的特色。尤其經濟建設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熱點……”

謝凱隨口胡掐了幾句。

他怎麼知道的?

他是曾經高考過一次,那次改變了他的人生,也禁錮了他的人生,所以才記憶深刻。

現在他的人生同樣被禁錮了,已經徹底打上了404的標誌,根本沒可能脫離這家單位。

沒見到之前那些押題老師,謝凱並打算多留多少時候。

哪怕趙茜有更多問題想要問他。

“諸位,現在還有一個任務,同時還要納入以後的計劃。學校將會有一批來自蘇聯的俄語學生。如果他們參加高考,同樣需要掌握跟我們子弟一樣的基礎,所以在這方面,大家得多投入一些精力,傳統文化不同,理解方式跟思維也是不一樣的……必須讓他們理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鄧華康說明了來意。

整個高考研究中心的幾名負責人都蒙了。

讓俄國人來中國參加高考?

這不是開玩笑麼?

中國的高考,估計他們連外語考試都非常痛苦。

特別語文組趙茜,直接提出了反對意見:“校長,咱們漢語博大精深,一個人一輩子都學不完,本來就複雜。針對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專業都非常簡單……語文,需要從小積累才行……”

漢語博大精深,無論漢字,還是語言文學,甚至讀寫,國內都是從小訓練。

到參加高考時候,已經經過了十多年的積累。

即使這樣,高考語文都能刷下很大一部分人,能考滿分的幾乎是沒有的。

蘇聯人要認識方塊字,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認識只是最簡單的,還需要運用,理解。

隨便一句話,在不同場合用,意思都是不一樣,理解就會有很大的差異,讓沒有漢語基礎的蘇聯人來學習漢語,然後再去參加全世界難度最大的高考,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短期內不用考慮太多,但是你們需要給出方案,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培養他們的語文水平,讓他們以後能參加高考,高考出去的人,都會回咱們基地工作……”

鄧華康這計劃是長期的。

蘇聯技術人員為基地工作,他們的子女後代,同樣也是基地子弟。

高考研究中心幾位負責人還想說什麼,鄧華康卻跟謝凱幾人離開了。

“這還怎麼搞?讓老外參加高考……他們連中考水平都達不到……”高考研究中心主任廖小強抱怨著。

英語組長王嵐更是無語:“咱們的學生學英語都痛苦,讓舌頭捋不直的蘇聯人學,得更困難,何況要讓他們參加高考……”

沒有人看好這樣的計劃。

對來自蘇聯的孩子來說,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對他們這些老師來說,更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

“校長,你真打算讓蘇聯人的孩子參加高考?”謝凱都沒想到鄧華康有這麼兇悍。

以前他們知道校長不敢惹,卻沒有多深的體會。

再次為整個子弟校的學生們默哀。

得此校長,對於基地來說,是好事;對學校的孩子來說,人生已經半隻腳踏入了地獄。

“為什麼不讓他們參加高考?一開始可以有特殊的待遇,直接跟那些與基地有合作的學校以委培的名義來讓他們上大學,可基礎不好,他們能學多少?到時候讓他們回來還是不讓他們回來?回來,不符合我們的用人需求……”鄧華康覺得謝凱這問題根本就不應該問出來。“在子弟校,不能讓誰搞特殊化。要搞特殊化,離開基地就是……”

“老鄧這事兒做得對。基地就是這樣,誰能為基地創造價值,誰就能得到更好的機會!”

鄭宇成看著謝凱,卻是對鄧華康校長說的。

謝凱就是因為基地的這種政策而冒頭的。

“當年那兩萬塊錢,老子是提著腦袋給的,還好,咱們基地才有了今天!同樣也是把有能力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咱們基地才能發展得更快!”鄭宇成這話,也不知道是說給孫玉成聽,還是說給謝凱聽。

作為基地管理者,鄭宇成可能在管理水平上不是非常強,但是他用人的方法,是絕對符合基地的發展的。

一切都以基地發展為導向。

只要能為基地發展做出貢獻的,那就是人才。

這對孫玉成他們這一屆的領導人來說,壓力很大。

以前基地發展,都是一片空白,隨便怎麼整,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基地破產,反正當初基地就是這狀況。

稍微好點,就算成功了。

“在基地裡面,不能搞特殊化。不管資歷如何,達不到升職條件的,就在他自己的崗位上待著,別琢磨什麼他們熬了多少年,資歷有多老……”

謝凱聽這話裡的意思,分明是在敲打孫玉成。

難不成孫玉成他們改變了基地的用人規則?

這絕對不是好事。

基地看起來發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是稍有問題,這一切都會煙消雲散。

資金鏈一旦斷裂,後果不堪設想。

用人這塊,才是重中之重。

謝凱不動聲色地看著孫玉成。

“鄭主任,這一點我們會謹記的。”孫玉成很是尷尬。

同時也向謝凱看去,謝凱卻如同聽不出來一般。

孫玉成知道自己能進入管理委員會是什麼原因,要是謝凱都反對他,他就在管理委員會待不下去。

他們這一屆的任務,就是守好基地,等著謝凱接班。

甚至,為謝凱打造的輔助管理團隊,也開始進入了人才選拔考察環節。

那些年輕人,沒有誰知道。

這是404內部最為機密的事情。

鄭宇成他們看起來是退休了,實際上,鄭宇成、汪貴林等人依然握著基地的核心權利,白彥君、齊志遠等人不退,就是這樣的原因。

“基地能有今天,就是讓搞技術研究的人來決定發展,不去干涉,只要不超過經費預算……一旦基地科研成果受到影響,創新不足,技術水平發展不上去,基地怎麼可能會發展?我們現在的技術諮詢公司,快要組建完成,到時候沒有技術賣,或則賣出去的技術不夠先進,沒有競爭力,以後怎麼做生意?”汪貴林也開口了。

兩個老家夥敲打孫玉成,謝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

“快要中午了,你們就沒人打算請我喝酒麼?”鄧華康在一邊見差不多了,打斷了話題,“好歹我也是辛苦為咱們基地培養人才,作為管理者,你們不應該犒勞犒勞我?”

“請,必須請啊!老校長,您指地兒,學校食堂呢,還是總部機關食堂,或則紅旗機械廠食堂?招待所食堂也行……”謝凱一臉笑容。

平時誰要請老校長吃飯,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龍耀華來了,老校長都不給好臉。

“學校食堂吃膩了,走吧,去總部機關食堂嚐嚐。”老校長帶頭往外面走去。

“其實,他這方案是最好的,包括幼兒園同時接受蘇聯的孩子,足部讓他們成為基地一份子。只有這樣,那些技術人員才會把核心技術逃出來!”去食堂的路上,汪貴林小聲地告訴謝凱。

原因就是謝凱覺得蘇聯孩子參加高考,那將會死得很慘。

“咱們基地的子弟,在經過多年教育,不適合進入大學深造,就向技術工人方向培養,我們需要頂級的技術工種,理論知識得掌握更多,經驗要求更豐富……隨著基地很多專案在精度要求上越來越高,光靠數控機床,無法達到這精度……而基地內部人員逐步分流,蘇聯人的後代卻變成一個特殊群體,你覺得最終基地會怎麼樣?”鄧華康問謝凱。

謝凱沒法回答。

不是他不知道後果,而是他怕那樣的後果出現。

任何時代,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對於基地的人來說,蘇聯人本來就是外來者,外來者還擁有特權,這不是會讓基地內部出現矛盾麼?

“現在蘇聯人剛來,就把規矩立下,他們如果適應不了,就不適合全家留在這裡,咱們那麼多單位,安置不下去麼?”

幾人一言一語地告訴謝凱。

謝凱這會兒才算是真的明白基地這是已經做好了接收蘇聯人的所有準備。

他們,將會成為基地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個給基地打工的人。

只有讓他們有了歸屬感,他們才會更努力地為基地的建設作出貢獻。

“那就讓他們參加高考唄,我對這結果,不太看好……”謝凱很同情地說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