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長時間待在狹窄的火車車廂裡,沒法下來活動,確實比較難受,但這也是必須的!無論考慮保密,還是以後他們在基地生活等其它方面,都必須這樣。”

謝凱看著眼前又黑又瘦的鄭權,心中不是個滋味。

鄭權的狀況,看來在蘇聯吃了不少苦。

按理,鄭權在蘇聯可以過得非常滋潤,可眼前的鄭權,幾乎變形了,謝凱也不好多問。

鄭權主動給他說了蘇聯國內不少事。

現在主要是關於列車上這些人的狀態。

“技術人員倒沒太大問題,主要是他們的家屬……大多數家屬不是搞科研的,在火車上待了很長的時間。”鄭權沉聲說到,“在西伯利亞鐵路上的漫長旅途,鬧騰了好幾次,現在在火車上待了半個多月,從來沒下車活動過,裡面的物資供應再充足,也沒法解決精神上的壓力……”

鄭權希望謝凱能調動飛機,或者其他更快的方式把這些人運到基地。

整列火車非常長,不過列車上人員並不多。

上百節車廂裡,有0多節裝的技術資料跟各種科研裝置。

其他幾十節車廂裡,最多的也不過只住了0多人。

全部車廂加起來,也不過700多人。

“裡面技術專家一共14名,都是技術骨幹,不少屬於專家級別,由於太過年輕,資歷比較淺,加上自己也不善於跟領導搞好關系,不被重視……蘇聯技術專家實在太多,他們難以有機會展現自己……”

鄭權看著謝凱,希望謝凱能重視這事。

車上的那些技術專家,失去任何一名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他為了搞這些人,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蘇聯培養這些人或許容易,但是他們能離開蘇聯,也可能會不願意幫基地搞科研。

“如果飛機在某處集中降落起飛,很容易被外界發現,不利於基地保密。這年頭,國內航班並不是太多……同時,這些蘇聯技術專家沒什麼問題,只要能給他們良好實驗環境,保證充足的科研經費,就能安心地待下去,但是他們的家屬不行。進入基地後,各種配套設施雖然完善,可不是為他們自己的祖國貢獻,一直待在祁連山裡,你覺得普通人能受得了麼?”

謝凱問鄭權。

鄭權搞的這些人,心中有數。

在祁連山靠近隔壁的山區裡面,所有人都是自願為國家奉獻,即使這樣,在之前那種生存不下去的時候,還有很多人想要調離。

現在各種條件好,同樣有人想離開。

那裡,跟外界完全不一樣。

鄭權把專家的大體情況向謝凱作了介紹:“這些專家主要是火箭發動機方面的,有不少人熟悉RD-170系列發動機,有人參與過最新RD-180液氧煤油發動機設計工作……”

“這可是好東西,單臺推力達到了4噸,有了這東西,我們火箭的運載能力就強了……”謝凱的眼神亮了。

這東西都能搞到,不容易。

“裡面有個叫伊萬·維克多的火箭發動機專家,負責的是泵後搖擺技術。”鄭權補充的話,讓謝凱興奮之情更甚。

泵後搖擺技術,普通人不知道是什麼。

隨著基地跟航天的各部門越來越深的合作,加上基地現在對航空領域投資逐步增加,謝凱對航天領域的情況瞭解得比較清楚。

泵後搖擺技術,是大推力發動機的敲門磚。

只要解決了這技術,在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研究上,就能取得很大突破。

國內目前連85噸推力的火箭發動機都還沒有完全成熟。

從蘇聯國內的火箭發動機推力,早已達到數百噸。

這些基礎,是國內同行沒法比的。

YF-77氫氧發動機這種用於長征5號的發動機,可靠性尚未完全解決。

YF-100氫氧發動機,甚至要等到10年之後的000年才會立項,最終在度過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後才完全定型。

即使這樣,YF-100的推力也只有10噸。

在火箭發射方面,由於國內沒有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只能在採用多臺發動機捆綁的方式,提供強勁推力。

這樣不僅讓火箭的運載能力降低,也讓故障發生的機率增加不少。

火箭發動機使用的數量越多,出現故障的機率也就越大。

謝凱正是清楚這一點,加上基地對航天領域的技術需求越來越大,想完成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在外太空建立空間站以給相關的科研項目獲得真空環境,都必須要更先進的火箭發動機技術來提升運載效率,降低發射的單位成本,都必須先進的火箭發動機。

“車裡的大部分專家,都是來於莫斯科郊區的動力機械生產聯合體。這家單位是整個蘇聯,甚至全世界火箭發動機技術最先進,美國人在這個領域,也沒法跟蘇聯人比……”

鄭權的話,讓謝凱深有同感。

蘇聯解體後,大毛甚至靠著RD-180火箭發動機的出口,養活整個發動機製造企業,度過了從0世紀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到1世紀初這段艱難的歲月。

美國這個號稱世界第一科技強國的國家,在97年時,也跟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簽訂合作協議。在雙方合作項目中,要求俄方在018年年底,向美國交付100臺RD-180火箭發動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要知道,這種火箭發動機,一臺價值1千萬美元!

謝凱沒有打算去搶美國航天提供給俄羅斯的訂單,那樣會讓整個俄羅斯崩潰的經濟雪上加霜。

甚至,讓更多高科技企業破產。

可不搞技術,以後要在航天領域發展,就得進口火箭發動機。

大毛不靠譜,經常在發動機這一塊卡人脖子,謝凱比誰都清楚。

紅旗集團要想降低成本提升技術,並在航天領域有所發展,就必須搞自己的技術。

大推力發動機是最基礎的。

想到這一切,謝凱只嘆了一口氣。

鄭權這完全是運氣好。

過段時間,大毛政府反應過來,根本不可能讓誰挖走他們的火箭相關專家。

這是他們最核心的技術領域。

也正因為如此,在蘇聯解體後,大毛那麼長時間都能向美國、歐洲甚至全世界出口大推力火箭發動機。

就因為他們掌握著核心的先進技術,成本相對低廉……

“真沒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我的人在車上已經安撫不了了……”鄭權問謝凱。“為了把這些人弄回來,之前已花了700萬美元……”

“才花這麼一點,有什麼大不了的。這成本不高,僅是那一百多名技術專家,產生的價值都可能上百倍甚至上千倍……”謝凱不在意花多少成本。

現在只在乎人才跟技術是否能彌補他們的空白。

“那邊……你沒留什麼尾巴吧?”

“都清理乾淨了,資料跟技術設備,都是倒了多少次手出來的。這些都是他們內部人員當做破爛賣給他們國內的人,再由歐美的人收購,最終才到我們手中……”

鄭權給謝凱介紹了大概,具體過程沒向謝凱解釋。

尤其是如何從歐美的人手中弄到這些技術跟資料的。

反正有人背鍋。

謝凱也不願意去瞭解這些情況,只要結果,不問過程。

“只能讓他們繼續待在火車裡面。”謝凱再次強調,“你也不用太過擔心,都已經到了我們的地盤,而且上了一批人,他們會控制場面的……為了讓他們對未來有信心,沿途物資補給這塊,可以豐富一些。不同的地方特色,可以讓他們嚐嚐,保密工作做好就行。”

謝凱的回答,讓鄭權也無奈。

事情不需要鄭權去操心,國內的事他也不容易解決。

“西伯利亞鐵路上,他們應該吃膩牛肉罐頭了。蘇聯很多人認為國內經濟差,物資供應比他們還匱乏。更搞笑的是,也不知道他們在哪裡聽說,說是國內搞導彈的連茶葉蛋都吃不上……”

“那就讓他們把茶葉蛋吃膩。”謝凱怒了。

茶葉蛋很貴麼?

在目前的中國,外資的待遇都沒有他們基地好。

“還有榨菜。”鄭權笑著說道,“涪陵榨菜在蘇聯可比牛肉罐頭都還受歡迎,那東西就土豆,別有一番風味,可惜,太貴,一包都要兩美元……”

蘇聯的物資供應極度匱乏。

無論雞蛋,還是肉類,甚至連麵包都供應不充足。

很多人靠著土豆度日。

到最後,甚至連土豆這種廉價的東西,也有很多科研人員買不起。

“對了,老方跟譚林他們將會為我們這事背鍋,你跟他們溝通一下。”謝凱對鄭權把自己坑老方他們的經過說了一下。

鄭權在蘇聯的幹的事,要有人吸引注意力,更容易。

至少不能讓蘇聯人把矛頭指向紅旗集團。

紅旗集團跟烏克蘭的技術合作是得到蘇聯政府批准的,要是搞小動作被發現,絕對會影響後續合作。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跟中國合作,倒是相對容易多了。

“讓他們背鍋,他們能樂意?”鄭權沒想到,謝凱居然這樣黑

謝凱得意地一笑:“他們不願意能如何?改變不了了。”

老方跟譚林等人一直在等著鄭權。

鄭權是跟那列火車同時回來的。

鄭權在下來火車之後,老方跟譚林等人沒有見到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