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長虹總部處心積慮想要贖回股權,謝凱根本不在意。

反正最開始投資,就是為了利潤。

他們僅僅只投入了三十億不到的資金,就讓長虹擴張起來,現在還獲得了那麼多股權,長虹股權全部賣出去,都能帶來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利潤。

“想不通他們為什麼會同意上市。長虹確實不適合現在上市。”程睿都有些意外。

他是不願意長虹現在上市的。

404會少大量利潤。

“只要不是太糊塗,就會同意,而且這次他們拿出來的資金不會少,對我們的短期需求已經足夠。”謝凱回答著。

“現在咱們的資金也是夠用啊……”

謝建國也很捨不得。

把長虹的股權退出去,無疑是殺雞取卵。

可現在紅旗集團要想把注意力轉移就必須這樣幹,而且紅旗集團將會需要大量資金。

“長虹集團的股權也不會讓出去太多,只是出讓部分,最終我們依然保留控股權。相對那些技術消化得到的成果來說,利潤只會更高。我們原本跟烏克蘭的技術合作,就因為資金不夠進度緩慢……”

相比較下,蘇聯的技術消化,才是現在最應該大量投入的。

用資金來縮短技術消化的時間,本來就是無奈之舉。

雖然紅旗集團不再直接控股,但是手中的股權將分攤到新成立的幾家公司。

子公司控股,跟紅旗集團控股沒區別。

“蘇聯那邊的第一批廢品已經回來了,好像那邊出了問題……”鄭宇成提醒謝凱。

謝凱一臉笑容:“隨著越來越多的技術回來,我們對資金需求就會變得更大。尤其是中信銀行,必須準備足夠多的資金對拿到這些技術的企業發放貸款,這才是最重要的……把這些技術消化、吸收,然後進行升級,跟民品技術有關的,完成市場化,帶來的利潤遠不是長虹發展所能帶來的……”

基地管理委員會的大佬們自然知道。

要不然,怎麼可能同意降低長虹的股權?

“你不準備去那邊看看?那邊都是跟你有關係的人……”嶽林問謝凱。

東北跟蘇聯邊境的口岸,成為了中蘇貿易最大的集轉地。

國內大量輕工業產品集中發貨到邊境口岸這邊的中國城市,**報關後再進入蘇聯境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蘇聯國內源源不斷的運回各種材料、機械設備及廢舊破爛,換取這些輕工業產品。

缺少外匯?

那不是問題,最原始的以貨易貨,才是交易雙方最喜歡的方式。

各自拿著對方的產品進入到自己國內出售,賺取利潤。

那一區域幾乎成了全國最繁忙的口岸。

“我就是準備去那邊看看,黃金發不是說的破爛裝了上百個車皮嗎?那些東西是否有用,他自己不確定,咱們得帶專業人員過去瞧瞧。不要到時候花費巨大代價運回來的都是沒有什麼用的廢紙……”

謝凱確實準備出去溜達一圈。

反正在國內,安全不是問題。

“我得多帶些人過去,基地裡得抽調一批懂俄語的技術員,準備翻譯蘇聯的資料。即使資料不翻譯,也需要先分辨哪些是有價值的……”

謝凱提出了要求。

嶽林等人自然清楚,基地為這計劃搞了這麼多年,必須擁有足夠的翻譯人員。

任何一份技術資料的翻譯都不是簡單的事。

普通的俄語翻譯還不行,在某些專業性很強的技術資料,需要專業技術翻譯。

僅僅是專業的詞彙跟用語,如果出現翻譯錯誤,消化起來就會增加很多的實驗及工作。

普通俄語翻譯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國內外語專業分專業外語跟普通兩種。

那種向交流翻譯方向培養的外語人員,對一些專業詞彙可能不理解,甚至可能只是普通的專業詞彙,對他們來說都容易出錯。

更何況,很多資料,都是涉及到頂級的技術機密,為了保密,也不能讓普通翻譯加入。

謝凱深知這一點,必須帶擁有技術基礎的俄語翻譯去。

“謝凱,咱們基地俄語翻譯本來就不夠,跟烏克蘭那邊的技術合作,都因為翻譯不夠而進度受到影響……我們還在國內召集了不少的俄語翻譯,依然不夠……”

謝凱的要求看似簡單,卻讓負責這方面的嶽林很為難。

之前跟烏克蘭進行技術合作,整個合作資金涉及上百億美元。

專案數量多,每個專案涉及的技術資料,幾乎都是用火車皮來計數的。

除了圖紙,都需要大量有各種基礎技術的專業俄語翻譯。

烏克蘭那邊基本上提供不了俄語翻譯,他們的技術人員,根本就很少有學漢語的。

國內想消化所有技術,首先就必須把技術相關的資料全部翻譯成漢語,讓國內的技術人員能看明白,然後才能掌握這些技術,進一步以這些技術為基礎,開發更先進的技術。

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專案都必須配置足夠數量的專業俄語翻譯。

“以前國內技術人員學俄語的倒是不少,可現在很多都是各領域中屬於核心的技術骨幹,讓他們做翻譯,完全是暴殄天物,拿高射炮打蚊子……也沒人會同意我們這樣幹……”汪貴林也向謝凱解釋。

俄語翻譯,是目前404最缺的專業人員!

關鍵是挖人都沒地方去挖。

“確實如此,基地裡俄語翻譯本來就不夠……其他兄弟單位俄語翻譯也被我們借調了……普通俄語專業的,根本不懂技術,翻譯的時候有個小問題出現,都是麻煩的事兒……”

嶽林贊同汪貴林的話,基地真的抽調不出俄語翻譯。

謝凱也知道這是事實。

像老爹謝建國,在蘇聯留過學,如果做技術翻譯,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可他不能丟下基地那麼大一攤子事情來做翻譯工作不是?

想著當年蘇聯解體後,國內很多大學的俄語專業都得到了大量的資料,把俄語翻譯成漢語。

這也是實在太缺翻譯人員了。

當然,跟收回來的蘇聯廢紙太多也是有關係的。

“邊境那邊你別想了,方強跟譚林都在到處找俄語翻譯,之前還找過我好幾次,想要人……”汪國林提醒謝凱不要想著到邊境去找翻譯。

中蘇邊境肯定有很多人懂俄語。

這些人日常交流沒問題,可很多是不識字的。

連文字都不認識,更不要說專業技術方面。

“國內以前懂俄語的技術員,退休的應該不少吧?先給我抽調二十人,不足的返聘懂俄語的退休人員補充……”謝凱突然想到,可以返聘已經退休的人員。

現在能打主意的,只有曾經學過俄語,在技術領域工作,已經退休的人員。

這些人專業水平高,而且保密意識深入到了骨子裡面。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跟蘇聯關係不錯,五十年代國家一五計劃,就是以蘇聯援助新中國156個重大工業專案為基礎,開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業體系。

在大量技術跟裝置引進過程中,那時候國家培養出大量的翻譯人才。

甚至很多技術人員為了吃透蘇聯的技術,自學俄語。

要不然,消化起來沒有這樣容易。

“你打這些退休人員的主意?他們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有機會休息……”汪貴林覺得謝凱有些不地道。

“你退休了,為什麼不去休息?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看著咱們國家跟世界先進還差很遠,誰能安心休息呢?”謝凱有些鄙視汪貴林。

這老家夥,自己退休了都不回去帶孫子呢。

“很多退休技術人員回去後反而因為太閒過得不快樂,咱們返聘,又不要求他們短時間內必須完成工作……”

謝凱倒是覺得,這個方案絕對可行。

東北老工業基地啊,那邊的退休的技術人員可是不少,大多數都懂俄語的。

“你自己去張羅,我最多給你抽調五人!”嶽林咬牙說道。

他真沒法多抽調人員給謝凱。

謝凱看他態度堅決,知道基地翻譯緊缺,也就沒有再討價還價。

“看看!看看!嚴忠,你自己看看找的都是人!這些人哪個像是俄語翻譯?我讓你給出三千一個月的高薪找翻譯,你就給我找這麼些人?要是他們都行,用得著給這麼高的工資?”

黃金華看著眼前一眾穿著各異、年齡層次不同、幾乎都是農民打扮的人,氣急敗壞地指著自己第一手下嚴忠咆哮。

這些人,跟地裡找回來的東北老農沒區別,好幾個腰上還憋著旱菸杆子呢!

嚴忠尷尬地解釋:“老闆,這已經是我們能找到最好的翻譯了。至少在俄語方面還是比較強的,唯獨不好的就是不識字……”

“不識字的,我們的那些廢紙怎麼分辨?我需要的是翻譯,翻譯!不是會說俄語的農民!”黃金發氣得跳了起來。

“老闆,你別瞧不起農民啊!老毛子說的話,我都能整明白,也能讓你整明白,我給你用毛子語說一段@#¥%&#@%¥……”

一名50多歲,穿著白色土布對襟褂子的乾瘦老頭不滿地反駁黃金發。

“大叔,我自己也是農民,沒有瞧不起農民的意思。我這真的是需要翻譯啊……”黃金發趕緊道歉。

老頭說的帶著東北苞米碴子味的俄語,黃金發一點都聽不懂的。

聽懂了,也沒用。

人家都不識字。(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