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基地的人最先扛不住壓力。

他們跟404之間的關係是完全不同的。

作為廠長,陳巖不得不做出解釋,否則以後整個541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鄭主任、汪主任、謝凱,我們找首長,想藉著這個機會,準備以此為條件把541劃分到404旗下……”

他的話讓404的幾人不意外。

541製造基地一直想成為404下屬單位。

不過,這家廠製造規模以及員工數量都比404更大,404則重點在研發,541則是承擔製造為主。

404之所以不願意把541納入旗下,就因為管理跟不上。

整個單位太龐大,管理起不容易。

何況,541出了在軍工製造領域保持著強大生產能力,前幾年市場情況很火的輕型貨卡跟微型麵包車等業務,隨著國外汽車品牌進入,萎縮得非常快。

民品單位的規模佔了整個廠大約三分之二,原本都是由軍轉民改制而成,541想要把這部分產能再民轉軍。

404怎麼可能同意?

兩伊戰爭結束,目前國際市場訂單同樣萎縮得厲害。

軍工生產線擴大,那是需要長期的業務來保持的。

鄭宇成皺著眉頭,“這些問題可以私下溝通,你們倒好,直接找上級領導,合適麼?”

541的人也知道不合適。

可他們也沒辦法不是?

國防科工委跟後勤裝備部兩位大佬把他們教訓了一通,後來想快點來參會,避免遲到,卻被兩位大佬留下,也沒法解釋啊。

難道當著大佬的面,說大佬不讓來,我們沒辦法?

鄭宇成等人整明白了,這是龍耀華跟李明山兩位領導直接出手,以此表明對技術聯合會的支援。

541的事情,可以理解,可132跟秦飛又是怎麼回事兒?

“你們又是怎麼回事?”

132跟秦飛的領導們被問,滿臉通紅,尷尬不已,不好意思回答。

李明山看著他們,黑著臉,“之前不是都挺能的嗎?現在怎麼都不吭聲?有事情不溝通,來找我們,現在正主在這裡呢!”

兩家單位領導們臉色更難看,腦袋深深地埋著,恨不得有條地縫鑽下去。

“首長,132廠是不是想要蘇-27的全套生產技術。”

謝凱看著熊宏元等人問道。

132唯獨不滿的就是這個,他們也想要蘇-27全套技術跟生產線。

李明山毫不猶豫地點頭。

“他們就是想要蘇-27的技術,準備以此為要挾,拿不到蘇-27的技術他們就不加入技術聯合會。”

鄭宇成聽到這話瞬間爆發了,氣憤地指著熊宏元跟陳弼之等人,罵道,“你們真不識好歹!虧得合作了這麼多年……在合作中我們虧待了你們嗎?你們真以為我們沒有考慮蘇-27戰機技術跟生產線給你們?難度有多大,戰機有多少缺陷,你們瞭解嗎?有了蘇-27的生產技術跟生產線,十號工程不搞了?我們的超-7專案也放棄了?”

汪貴林也是不客氣地說道,“想要蘇-27全套技術,也不看看有沒有那個能力,吃得下嗎?”

132廠想要用這樣的手段來拿到蘇-27的生產線跟技術,過分了。

不給他們引進的蘇-27,404自然有通盤考慮。

現在132廠產能全開,都無法滿足超-7a目前的訂單。

連112廠跟國內其他飛機制造單位都參與到超-7生產中來,短期內完成訂單都不容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接下來將會有更多訂單簽訂,整個超-7專案,國內出口數量可能會超過千架。

如此龐大的訂單,以132廠現在的產力至少要五六年才能完成。

居然還想要蘇-27全套生產線。

不給別的單位留活路?

熊宏元等人都是低頭不語,不敢反駁。

謝凱看著孫道乾等人,對龍耀華他們問道,“首長,秦飛是準備讓我們出錢引進安-22?”

聽到謝凱這話,孫道乾急忙搖頭。

“我們可沒想著讓你們出錢,只不過……只不過……”

連著說了兩個只不過,只不過什麼,他沒說出來。

兩位大佬臉色難看,也不說話。

鄭宇成等人不由好奇秦飛究竟有啥想法,非得用這樣的手段。

“之前也提過,我們是想藉著機會把這事情定下來,雙方技術研發部門整合在一起,成立一個大飛機研發團隊……”

謝凱聽到他的話,當即被氣笑了:“你們現在是膨脹得真厲害!”

秦飛之前確實提過由秦飛研發部門跟404大飛機團隊整合成一個新的團隊。

如此,可以壟斷國內大飛機研發製造。

404不同意,不是秦飛技術實力太差。

不願意看到國內航空工業形成壟斷格局。

一旦形成了壟斷格局,對國內整個航空製造系統都是嚴重打擊,特別是西飛。

以秦飛現在的想法,一旦有了能力,肯定會向轟炸機跟殲轟機等專案發展,進一步再向戰鬥機領域發展……

404在航空專案上本來就太多。

秦飛的想法,幾乎存在於這年頭每一個國內企業的身上。

都想搞大,搞全,最好是從螺絲釘到宇宙飛船都能製造。

無數單位在這樣的思想下盲目擴大業務領域,最終導致小日子過得紅火的這些單位,因為盲目擴大分散了資源,最終消失在歷史塵埃中。

謝凱看著這幾家單位的人,各自小算盤打得叮噹響。

也不知道該氣,該哭,還是該笑。

他們搞的這些事情,並不讓人氣憤,卻讓人無奈。

這特麼的也不看看情況!

龍耀華一臉恨鐵不成綱,問汪貴林:“會場情況如何?”

“之前所有單位都來了,除了他們三家……”

鄭宇成知道龍耀華和李明山想知道什麼。

“112廠跟617廠,沒有在看到這種情況搞事。”

鄭宇成其實是希望617或112廠搞事情的。

他們需要殺雞儆猴。

他們需要一隻雞,可最終,沒有雞跳出來。

這些單位一個比一個精明。

現在出現的情況,搞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之前哪想到會出現這情況?

“首長,只要他們不出問題,這次合作就能成功。”

汪貴林陰沉著臉色說道。

龍耀華跟李明山兩位大佬出收,404的人自然感激。

聽到其他單位私底下上躥下跳,小動作不斷,想抵制成立技術聯合會,不宜出面的大佬們出手,敲打影響合作的刺頭,也算是豁出去了。

軍工企業間成立技術聯合會,上級部門無法直接表態,畢竟影響不小。

541、132廠幾個單位的領導,都是尷尬不已,坐如針氈。

謝凱看著541的幾位領導,心中很無奈。

“陳廠長,當初就解釋過541合併到404不合適。規模太龐大,會對其他單位造成很大壓力。”

謝凱本不想再解釋。

不接納541坦克製造基地,一方面不想承擔太大壓力;另一方面,541跟404之間關係,跟一家單位沒有不同,一旦合併在一起,國內三家坦克研發製造單位就變成兩家。

404擁有先進的技術,再擁有龐大的產能,國內其他裝甲研究製造單位在壓力下聯合起來,肯定會不斷地使手段來打壓404。

技術專案大家可以相互競爭,以此促進發展。

裝備領域中,一旦形成惡性競爭,甚至其他單位恐懼404做大做強而拒絕給404代工,後果誰能承受?

541不合併到404,會讓617等單位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404搞技術研發,不負責製造,不至於讓他們走投無路。

龍耀華嘆了口氣。

“大家的想法沒錯,方式欠妥。至少,所有單位都是希望做大做強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合作是唯一的出路。要不然,引進技術後,也會因為內部矛盾而無法快速消化……”

對於這些事情,龍耀華等人同樣無力。

“首長,我們並沒考慮太多。一開始,只想搞技術研發,而不是成為研發、生產聯合體的巨無霸。我們也不希望在國內某個領域形成壟斷。競爭越激烈,大家的技術才能發展得更快。誰跟不上,誰就被淘汰。跟不上的留著,也不過浪費資源……”

汪貴林說得很現實。

404佈局一直以技術研發為主,生產製造為輔。

這麼多年,除了不斷擴大代工生產的單位,內部幾乎沒有擴大產能。

一直在不斷整合國內瀕臨破產的軍工廠,把他們納入404裝備出口的代工單位系統。

132、秦飛、541幾家單位的領導不是不知道這情況。

可他們都想跟著404學。

會議室裡,112廠跟西飛的位置挨在一起。

姜陽明問著田文忠,“老田,你們怎麼回事?有事情也不通知我們……”

田文忠苦笑著搖頭,“我們也還是一頭霧水呢。”

他們都不知道究竟是誰搞事了。

對他們來說,處境很是不妙。

原本還準備看現場情況,找到機會聯合起來抵制404。

避免404藉著這樣的機會凌駕於所有單位上面。

現場情況,卻讓想要搞事的單位無從下手。

別說是他們,就連旁邊的617的人,同樣不敢有任何異動。

617廠的人和其他幾家負責裝甲車輛研發製造的單位,私底下達成了一致。

可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願意站出來帶頭。

一旦成為了出頭鳥,就成了404殺雞儆猴的那只雞。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