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人之前跟波斯人接觸過不少次,波斯人手中的f-14本來就不多,那是他們空軍主力,提供給蘇聯人,開價讓蘇聯人無法承受。

“不僅可以提供這些,還可以提供給你們想要的16位晶片。無論是數據處理能力,還是運算速度,比西方的都不差。”

蘇聯人狂喜了。

中國人居然給出這麼大的驚喜。

季米諾夫呼吸基礎地,一臉急切地問謝凱,“你們能提供多少?”

謝凱看著激動不已的蘇聯人,平靜地說道,“需要多少,我方就能供應多少。就連技術,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聽著謝凱的這些話,趙崢在旁邊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想要跳出來阻止,卻被白彥軍狠狠的瞪了一眼。

哪怕他的級別比白彥軍高,在目前狀況下,他也沒辦法主導此次的談判走向。

都是國內最頂級的核心技術,紅旗機械集團的這些混蛋,自己不向國內提供技術,還拿出來跟蘇聯人交易!

這對於國家來說,並不是一什麼好事。

趙崢苦口婆心的低聲勸著白彥軍,希望他能阻止謝凱。

奈何白彥軍在和謝凱談,知道謝凱的計劃,就這樣不考慮國家利益,不計後果地支援謝凱。

根本不理會滔滔不絕地講著各種大道理的趙崢。

見蘇聯人關注他們,根本就不給趙崢面子,“趙副部長,這些是我們自己開發的技術,上級也並不反對我們換需要的技術……何況,國家出口禁令並不包括晶片技術出口。這哪裡危害國家利益了?怎麼就妨礙國防事業了?”

趙崢被白彥軍數落得額頭青筋直冒。

白彥軍沒再理他。

國內有出口禁令,誰都瞭解的。

國內禁止出口的都是國內涉及到國防安全的技術,並不是說技術有多好,一旦被國外得到,可以推測出國內真實實力。

晶片一直是國家重點引進技術的物件,而並未對出口做出限制。

404一直不上報這些技術,就是為了鑽政策的空子。

現在願意出口16位晶片,是因為32位已經研究出來了,工藝上面還有問題,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一旁,謝凱對著蘇聯人提出了新的要求,“aim-54不死鳥導彈,交換蘇-27裝備的r-27中程空空導彈。如果願意提供r-77導彈也可以,或者ks-172超遠距離空空導彈也行。”

蘇聯人這會已經懶得去追究謝凱是如何知道尚在研製中的專案的,甚至也不再驚訝了。

他們對謝凱隨口能說出他們秘密專案的行為,已經麻木了。

反正到時候要嚴查。

“不死鳥導彈,你們研究到什麼程度了?”奧列格直接問道謝凱。

很明顯,要交換可以,必須拿出同等的技術交換。

“全套設計圖紙,所有零部件材料的理化分析、導彈效能模擬資料等方面……”

“那我們也可以提供r-27相同的技術資料。”

蘇聯人為了弄清中國人手中究竟有多少技術,變得大方起來。

中方拿出東西多少,他們就給中方多少技術。

對等的談判,就是這樣。

到這一刻,談判氛圍已經變得非常輕鬆。

甚至連最開始的關於蘇-27的改進都變得可談。

不過,雙方都刻意避開了改進專案的合作。

謝凱有些無奈地看著蘇聯人,這些傢伙太不要臉了。

r-27空空導彈,他們只給這些技術資料,弄回去,又得費不少的力氣。

既然引進了蘇-27,肯定是要引進配套彈藥的。

更先進的r-77蝰蛇導彈,謝凱現在不指望。

“諸位,對於我們來說,如果提供一款我們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去研究技術,短期無法生產使用的空空導彈,這對我們並沒有多大的吸引力。就像目前aim-54不死鳥導彈一樣,我方有全套技術圖紙跟資料,卻沒法生產出來,還交換什麼呢?你們拿到,可以充分瞭解美國人的技術,開發出更先進的導彈,我們不需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謝凱很平靜地看著蘇聯人。

蘇聯人的技術遠比中國強,這是無可爭論的。

以這樣的交換,中方除了再搞到一套技術資料,無法快速生產,不如不交換。

aim-54不死鳥導彈,基地有整套技術資料,卻沒有仿製成功。

不少零部件以及材料,知道具體成分,卻不瞭解製造工藝,這就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跟精力開發生產工藝。

404的技術太薄弱,一直都是靠著挖人或跟其他單位合作來搞,自然進度不大。

中國電子工業技術落後,即使有了先進的晶片,要運用到導彈中,也不是直接裝上芯片組就可以的。

同樣因為電子生產工藝落後,製造出來的很多電子零部件體積都比西方同等效能的大,加上電源等系統,導彈的制導艙,體積幾乎比美國人生產的大1/3。

這樣一來,按照圖紙生產,就無法達到原本的效能。

想要達到同樣效能,導彈體型就需要放大。

aim-54不死鳥導彈重達430公斤,體型再放大,重量就重太多了,對於戰機來說,要求就更高。

改進後,射程達不到200公里的攻擊距離,根據計算機分析,最多只能達到140公里左右,精度差得更多。

對空導彈越重,在高速飛行過程中就越難控制。不僅需要使用更靈敏的控制元件,也需要對氣動特性做出更完善的研究。這些都是中國的弱項。

尤其是在數據鏈的研發中,因為缺乏通信衛星跟遠端數據傳輸技術,沒有預警機作為指揮平臺,根本沒法進行試驗,只能進行理論研究。

要是蘇聯人提供也是這樣的資料,即使拿到r-27導彈的全套技術,對中方來說都沒任何用處。

蘇聯人沉默了,看著謝凱,一直不願意鬆口。

中方絕對還有底牌。

必須讓對方加大籌碼,才願意把r-27全套完整技術提供給中方,並且提供技術指導。

要不然,蘇聯方面就吃虧,中國的技術提升了,他們卻沒有進步多少。

僅僅從美國那裡搞到一枚導彈,仿製測繪,再把圖紙給蘇聯來換取更先進的技術,誰這麼傻?

米沙維奇夫斯基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

開口問謝凱,“謝,你確定你們能提供全套的16位晶片生產技術跟製造工藝設備?不會只是實驗室條件下的生產技術吧?”

“全套晶片製造技術跟生產工藝,不過工藝比西方要差一些。我們製造出同樣效能的晶片,體積會比西方大五分之一,甚至更多……”

謝凱一點不否認國內晶片製造工藝的缺陷。

晶片體積大一些,對電源的要求也就更大些。

蘇聯就因為落後太多,所以很多東西都是傻大笨。

能提供給蘇聯的,絕對比蘇聯現有的好多了。

“部長先生,請不要懷疑我們的誠意。晶片製造這一塊,雖然工藝要落後一些,不過目前我們國內使用的頂級晶片,全由我們自己生產。以前,跟你們一樣,都是透過走私渠道從國際上去搞這些,現在我們還有跟你們爭搶麼?”謝凱提醒蘇聯人。

西方世界對中國跟蘇聯,在高階晶片供應上,採取的都是相同的嚴格禁運政策。

目前為止,國內的691廠,在晶片製造工藝上有很大進步,32位晶片也獲得了突破,不然謝凱不會提供給蘇聯人生產技術。

“全套生產技術跟生產線。”奧列格提出了條件。

謝凱點了點頭:“不是問題。我們可以提供。雖然工藝不能媲美國際水平,比蘇聯的還是要強很多,別的不敢保證,裝備我們芯片組的機載計算機,蘇27戰機數據處理能力至少提高了一倍,甚至兩倍以上,體積也可以降低下來。”

謝凱再次把話題帶回了蘇-27上。

蘇聯人現在最愁的就是如何改進蘇-27的雷達。

就因為數據處理能力不行,就只能整更多的晶片串聯起來,這就對冷卻系統跟電源系統提出更高要求……

於是,蘇-27的機載雷達就超重600公斤了。

即使有晶片生產線,蘇聯還是覺得吃虧。

航電的效能水平提升,並不僅是晶片數據處理能力提升上去,就能升級的。

中距離空空導彈無論是氣動佈局還是發動機,甚至燃料技術,主動制導雷達等技術,都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才能研製出來,成本非常高。

中國人想用晶片技術就換取整個導彈全套生產技術,蘇聯人還是吃虧了。

蘇聯人不願鬆口,談判陷入了僵局。

蘇-27戰機的合作沒問題了,沒有配套的空空導彈,中方也不樂意。

謝凱知道蘇聯人想要更多。

他們會得到更多的,同樣,也會付出更大代價的。

“先生們,對四軸跟五軸聯動的數控加工中心,有想法嗎?如果有,我們可以談談這玩意兒……”

一時間,所有人的眼光再一次齊刷刷地集中到了謝凱身上。

他說的這東西,是關乎一個國家工業體系發展升級的關鍵。

蘇聯當初為了弄幾臺五軸聯動的數控機床,費了多大的努力?

最終,提供給他們的東芝公司,被巴黎統籌委員會給搞得差點破產。

而現在謝凱居然說可以談五軸加工中心!

中國人又從什麼地方偷到了這技術?

他們究竟偷了多少先進技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