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成跟汪貴林等人知道廣播會播報這些,內容不會太詳細。

其實他們根本就沒有誰認真聽過跟基地沒關係的新聞內容。

“如果到成功定型,三千萬不夠。”馬鳳山說道。

沒必要在這事情上面撒謊。

他們已經知道,想要從404基地拿到經費繼續試飛,沒有多大的可能。

“到目前為止,運十還有不少的技術問題沒有解決,對吧?比如,需要整體鍛造的大型結構件,因為國內沒有五萬噸以上的大壓機,所以就是採取小型裝置分段鍛造,組合拼裝,小件焊接;沒有大型飛機合金蒙皮加工裝置,採用軍用飛機蒙皮拼接……為了完成這架飛機的製造,708所跟5703廠的工程技術人員想了很多的土辦法對吧?”謝凱沒有任何的客氣。

運十飛機的生產加工,曾經是他們閒的無聊進行過認真分析的,甚至整個車間還討論學習過。

為的就是提高質量意識,刺激大家的思維。

畢竟很多時候,國內沒有裝置,無法保證加工,需要土辦法解決他們面臨的製造難題。

但是有的技術難題,不是土辦法能解決的。

“這些都能達到設計強度。”程不時越聽越震驚,就連他們內部的人員,對於這些都不是完全瞭解。

更加不要說上面領導們了。

哪裡想到,在如此偏僻的一座基地裡,一個17歲的孩子,對於整個專案的情況瞭解得如此詳細。

機翼大梁、長桁和水平尾翼大梁等60餘項大的機械加工件,由於尺寸大、外形複雜、精度要求高,需用大型桁材靠模銑床加工。

國內沒有大型裝置跟技術加工,協作生產的西飛採用焊接等辦法,運回去的途中加工好的零件受潮,全部焊接部位晶界腐蝕報廢,最後還是5703廠想的土辦法重新加工後使用……

“這些都是事實。”馬鳳山深呼吸了一口氣,承認了謝凱的說法。

“還有這些問題?”鄭宇成哪裡想到,這裡面會有這麼多的問題。

作為一個基地的負責人,他不懂技術,卻知道這些問題意味著什麼。

謝凱不說,馬鳳山跟程不時肯定不會提。

鄭宇成甚至不會去想這些問題,管理委員會的其他人估計也不會清楚,畢竟大家並沒有關注過大飛機專案。

原本都是指望從上級要專案,以專案獲得經費。

現在他們有經費來源,從國內下馬的專案中尋找最接近成功的專案,畢竟前期投資都是國家的,現在下馬了,404就佔大便宜了。

如同謝凱說的,國家的便宜,根本就沒有那麼好佔。

“這些確實都是我們面臨的問題。國內的工業基礎薄弱,製造技術不過關,但是並不影響飛機的效能!”程不時解釋著。“所有的一切,都是經過科學嚴謹的計算,確保飛行過程中不會出現事故。”

“我沒有說會出事故。程總,您能確保,我們用如此手段大規模生產的產品,每一架飛機,都能如同正在進行試飛的試驗機一樣嗎?”謝凱問道。

程不時沒法回答。

他無法保證。

“我們的工業基礎在提升,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現在無法整體製造,以後肯定沒有問題的。”馬鳳山已經死心了,“只要繼續試飛,不斷改進。”

謝凱這孩子太精明。

他就納悶了,即使從小就接觸這些,也不至於讓這孩子對於這些情況如此瞭解。

難道是天賦問題?

他從什麼地方瞭解到的大飛機專案?

國內並沒有什麼宣傳。

“確實如此。不過短時間內很難滿足運十的製造要求!”謝凱一直盯著馬鳳山,“只要達不到你們最開始整體設計的製造要求,就會出現安全隱患。這一點,馬總不會否認吧?”

馬鳳山點了點頭。

跟眼前的孩子對視,他突然覺得沒有之前那樣自信了。

或許是因為這孩子太過瞭解真實情況?

“民航客機跟軍用運輸機不同,軍用運輸機出問題,就幾個人。民航客機,一個航班上百名乘客,一旦出了故障,誰能承擔得起這個責任?”謝凱嚴肅地問道。

運十有安全隱患,有可能飛著飛著就散架了,誰敢放心地坐?

麥道公司就因為飛機失事太多,而導致破產。

馬鳳山兩人不說話了。

鄭宇成等人也沒有之前那樣興奮了。

這個專案,看來404真的不能伸手進去。

“其實,運十不是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而是非常有必要繼續下去!”謝凱見馬鳳山跟程不時兩人臉上都是失望的神情,基地管理委員會的大佬們也都變得興趣欠缺,開口說道。

“謝凱同志,你說的那些問題確實存在……”馬鳳山提醒著謝凱。“你們的經費也不容易。”

這年頭,手上有經費缺專案的,絕對是絕無僅有。

“所以,我們必須得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投資,讓試飛繼續下去,設計繼續改型下去,如此一來,不會花費太多的經費。”謝凱認真地說道。“而且這個經費,我們也支撐得起。”

鄭宇成這會兒不樂意了,“小謝,你不都說了,這是吞金巨獸?咱們這點家底不夠填這窟窿啊。”

鄭宇成有著一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感覺。

早知道,就不讓謝凱來了,自己隨便找個理由把對方打發了就是。

“謝凱,咱們的經費,你是清楚的,整個基地兩萬多人得養活呢。”汪貴林也提醒謝凱。

基地的事情就不應該這麼早讓謝凱參與。

太年輕了,做事情考慮的不會太多。

之前他們不瞭解內情,一方面是考慮到404下面有航空大飛機專案,是整個基地的榮幸,國內就這麼一個大專案,全世界也沒有幾架單位能造出大飛機;另一方面就是被鄭宇成描繪的前景打動了。

“經費問題不是問題,現在的問題是解決工藝跟製造與設計不匹配的問題。”謝凱說道,“錢都是掙來的,不花出去留著幹什麼?這樣的專案,我們應該參與。”

“你的意思?”馬鳳山也不明白謝凱什麼目的。

開始直接指出運十面臨的各個問題,顯然是不同意接手運十。

“81年專家論證會的結論是什麼?”謝凱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詢問馬總。

“建議工程不能停,成果不能丟,隊伍不能散。”馬鳳山回答。

謝凱打了個響指,“就是這樣,試飛繼續,設計改進工作繼續,保留成果,維持住技術團隊!”

“民航跟航空主管部門現在都不支援。”馬鳳山提醒道,“很可能會讓投資打水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們這基地太過偏僻了,我覺得自己搞幾架用,還是不錯,鄭主任,您覺得如何?”謝凱笑著問鄭宇成。

鄭宇成心中後悔死了,哪裡還有心思跟謝凱開玩笑。

“708所歸屬我們404,同時,5703廠的熟練技術工人隊伍,也必須歸我們!否則我們不會投資。”謝凱提出了要求。

“708所的設計人員沒有問題,5703廠那是跟麥道公司合作的基礎,他們在國內生產,只有這家大飛機廠……”技術團隊歸屬誰不是問題,只要給經費。

現在國內跟麥道公司的談判已經接近了尾聲。

謝凱知道,跟麥道公司的合作也是國內大飛機專案主管部門在92年提出的大飛機三步走方案。

第一步,跟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飛機公司合作製造裝配MD80/90;第二步,中外合作研製AE100,約在13年後的2005年服役;第三步,自行設計製造180座飛機,在18年後的2010年實現。

謝凱比誰都清楚,整個計劃第一步因為麥道公司破產被波音收購而走上絕路,僅僅在國內組裝了25架麥道;第二步因為歐洲空中客車公司毀約,徹底終結。

“即使不能,那架飛機的組裝也必須完成。”謝凱清楚5703廠裡面的那架飛機的命運,“數千萬的材料,哪怕生產出來的飛機不怎麼樣,也不能浪費了。何況需要試飛獲得更多的資料支援設計改型。”

謝凱清楚,如果不組裝出來,這架飛機幾千萬的材料,將會在跟麥道的合作準備中,變成工人練鉚釘槍的道具。

“這可是三千萬!”鄭宇成提醒謝凱,“我們花三千萬買一架沒有定型的飛機幹什麼?再說了,我們這裡也沒有地方停。”

“你不是想要整飛機專案嗎?這是我個人的意見,至於如何抉擇,那是你們這些領導的事情。”謝凱對鄭宇成跟一幫滿臉擔憂的管理委員會成員們說道。

運十下馬,歷史會按照規矩繼續發展。

國產大飛機,三十年都見不到蹤影。

運十,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作為一個重生的人,謝凱不想看到這個結果,更不希望天空密佈的飛機全部都是外國的。

至於錢的問題,對於重生者來說,會缺錢?

僅僅是遊戲機的生產,就足夠提供這三千萬的經費。

“可我們沒有那麼多錢。”鄭宇成這會兒不裝有錢人了。

挖掘機原本的八千萬預付款,變成了四千萬。

巴基斯坦的五千萬美元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到手,也不能挪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