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多少架?謝,我們不是有技術合作?”達斯特拉姆如此向謝凱這樣一個年輕人低頭,不就是為了技術麼?

如果只是採購,那有什麼意思?

只有擁有了製造技術,中國人幫他們建設起來生產線,到時候培養出自己的科研體系,就可以改進這些戰機,不用一直買。

國防,是無法靠買來的。

“確實有技術合作。技術研發是我們雙方共同承擔,當然,只有部分技術屬於共同所有。當初籤訂合同的時候,我們已經研發成功……”謝凱毫不客氣地把當初的情況再向這位副部長介紹了一番。

達斯特拉姆一臉尷尬,甚至不好意思再提出什麼。

只能一臉無奈地回去,找到穆巴拉跟阿爾塔特等人,“中方好像並不願意讓我們擁有生產能力。”

穆巴拉瞭解謝凱,也瞭解404的人,本來就是他們這邊的錯誤,不可能人家還不能什麼表示都沒有,“兩位,我們空軍究竟需要採購多少?如果有150架以上的訂單,對於他們來說,一切都好談。”

瞭解中國人的穆巴拉知道,只要金額夠高,中國方面什麼問題都不是問題。

150架,哪怕全部都是超-7A,這也得將近二十億美元的金額。如果再算上生產線什麼的,總金額超過二十億美元,謝凱那小子估計除了蘑菇彈,他們有的,什麼都會賣的。

也不知道這小子能不能搞到蘑菇彈技術。

“目前的國防預算,你是知道的。我們並沒有太多資金來裝備新型戰機。”達斯特拉姆無奈地看著穆巴拉。

要是巴基斯坦能像沙特那樣有錢,完全不用考慮這些問題。

直接砸幾百架的訂單,把國內所有落後的戰機都給更換一下。五十年代的幻影III跟殲-6,都已經嚴重落後,無法跟上空軍的建設。

“我們需要的是作戰半徑更大,擁有更強對地襲擊能力的綜合戰機。超-7A的機動性雖然不錯,卻沒有辦法滿足我們國防的所有需求。”阿倫塔爾看著穆巴拉,很為難。

空軍不僅需要執行近距離作戰任務的輕型戰機,也需要遠距離用來打擊敵人導彈發射陣地及核武器設施等。

從七十年代開始,美國跟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就對空軍所需求的戰機作戰功能進一步細分,近航程的進攻、防空、遮斷任務,交給輕型機,而遠端任務則交給重型機。蘇聯採用的是重型的SU-7+輕型的米格-9;美國則是採用重型的F15+輕型的F-16。這也就是後來整個世界大國空軍發展必走的輕重搭配思路。

不是誰願意同時保持兩種機型裝備部隊,希望後勤維護保養更加複雜,而是這樣的搭配,空軍維護使用成本更低。

作戰方面,不用再讓短腿的輕型戰機進行長途奔襲,或者讓腿長的雙發重型機執行近距任務,以此來提升作戰效率,降低戰機使用成本。

在英阿馬島戰爭中,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英國因為放棄了重型轟炸機的研發,在戰爭爆發後,英國發動“黑公鹿作戰”作戰,由火神轟炸機執行作戰任務,完全是勞師動眾,因為兩架火神轟炸機執行任務一個來回飛行上萬公裡,需要11架勝利式加油機的支援才能完成任務。

同樣,也是因為距離太遠,英國參與作戰的只有航母上搭載的海鷂式戰機,對於阿根廷空軍裝備的戰機來說,根本沒有多少優勢。

如果比兩國空軍,英國完全是碾壓阿根廷空軍,但是空軍取得的戰果卻沒有多大。

換成蘇聯跟美國來,戰爭結果絕對不會這樣。

這兩個國家的軍事裝備發展,向來都影響著整個世界的軍事裝備技術發展方向。

如同曾經蘇聯的鋼鐵洪流淹沒了強大的德國先進坦克部隊,隨後蘇聯在鋼鐵洪流隊伍建設的方向道路上越行越遠,全世界就連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都跟著建設他們的鋼鐵洪流……

巴基斯坦沒有能力裝備這樣輕重搭配的戰機,只能想辦法來裝備一款先進的航程遠的戰機,再裝備一批航程近的戰機,以高低搭配來彌補無法輕重搭配的缺陷。

要是裝備太多數量的超-7A這種航程不足,作戰半徑小的小短腿戰術戰機,未來就不好搞了。

“我們可以以超-7A跟超-7B兩種機型來作為談判的籌碼。”穆巴拉提醒著,“超-7B本來就是超-7A的雙發版本,效能肯定會有很大程度的升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對於穆巴拉來說,投資中國的科研項目,就得中國方面沒有研究出來的時候就投入進去,才能用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大的效益。

“59坦克早期投資的5000萬美元,已經全部回收回來,甚至我們得到了不少的技術,哪怕這些技術在國際上有些落後,只有建立了完整的基礎,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藉著這次機會,建立我們的戰機研發生產體系,以後更先進的,我們可以慢慢自己研究。始終靠買,我們買不來穩固的國防。”穆巴拉明確表示自己的看法,這也不是第一次。

在巴基斯坦是,有這樣想法的不只有他一個人。

戰爭中吃過大虧的國家,才有這樣的想法。

蘇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才成立,那時候他們國家甚至沒有完成工業化,可在短短的幾十年,技術發展到人類的極限,這一切都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世界經融危機,美國大量的工廠破產倒閉,蘇聯從美國搬回去了整個工業基礎體系,從而才有了現在跺跺腳地球都得抖幾抖的蘇聯。

歐洲各國,原本都是工業強國,最終因為美國,自廢武功,相信美國的一體化,結果他們現在工業系統被廢掉,只能跟在美國屁股後面搖旗吶喊……

中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更有遠見,他們不會只買裝備,而是要全套的技術。沒有技術,寧願放棄先進的裝備。只要給全套的技術,哪怕技術落後一些都不是事兒。

就這樣,中國的工業體系逐步完善起來。

原本蘇聯援建的基礎工業體系,中國人已經消化完成,現在蘇聯不提供的,正在從跟他們關係變得友好的西方國家搞到。

穆巴拉甚至可以確信,只要中國人繼續研究下去,到最後,融合了蘇聯跟西方國家兩種技術體系的中國,技術將會引領全世界的科技發展方向。

巴基斯坦需要向中國學習,從中國引進他們融合了蘇聯跟西方技術體系的各種基礎技術,在未來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可中國人並不願意向我們提供技術。如果他們願意提供技術,我們的超-7A跟超-7B總數量甚至可以裝備00架,由中國提供核心零部件,我們先生產一些簡單的零部件,然後再逐步生產核心零部件。”達斯特拉姆思量了一番,跟阿倫塔爾合計之後,才謹慎地說道。

“其中,大約180架超-7A,10架超0-7B。少數部分從中國整機進口,一部分數量由中國提供零部件我們組裝,其餘的由我們生產零部件,中國提供材料跟技術指導我們國內生產……”阿倫塔爾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超-7A的價格比殲-7還貴幾百萬美元,超-7B價格將會更高,00架的數量,這幾乎是巴基斯坦空軍能支撐的極限。

引進技術自己製造生產,這對於巴基斯坦來說,可以降低很多的成本。

這基本上也是中國引進技術裝備的流程,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建立跟完善整個巴基斯坦國防基礎工業。

穆巴拉一臉震驚,“我們沒有這樣多的經費。國會不會批准這樣大的採購協議。”

巴基斯坦國內經濟本來就不行,每年都還靠著美國的軍事援助呢。

按照180架超-7A的數量,每架哪怕只花1000萬美元,這也是18億;超-7B按照000萬美元一架,10架,這將會是4億美元,總額超過4億美元,再算上利息,這價格將會更高,根本就不是目前巴基斯坦軍方可以支撐得起的。

“跟中國展開全面的經濟合作,他們賺錢不是厲害嗎?讓他們幫我們賺錢……”達斯特拉姆說道。

穆巴拉對於這樣的方案不是太過看好。

謝凱他們需要的是各種礦產資源,而巴基斯坦國內卻沒有404需要的那些豐富的礦產資源。整個巴基斯坦儲量最豐富的資源就是煤炭,可中國的煤炭那是更加豐富的。從巴基斯坦運煤到中國,運費成本都讓人難受。

“00架的訂單?將軍,這不是開玩笑吧?”謝凱一臉震驚地看著穆巴拉,希望從他臉上看到這是開玩笑。

然而,並沒有。

“將軍,貴國空軍真的需要這麼多?”白彥軍的嗓子有些發乾。

原本他們預計的巴基斯坦空軍最多訂購150架,那還是最多的情況。

巴基斯坦國內戰機都是老舊,落後,要全面更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隨著科技的發展,戰機這樣的裝備因為技術效能使得成本越來越高。

“是的,00架。我們需要全套的製造技術,包括生產線!”穆巴拉肯定地點了點頭,“如同你們從國際上引進技術那樣……”

謝凱有些懷疑對方的目的。

巴基斯坦即使想要引進技術,也不可能支撐得起這麼龐大的採購經費支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