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2、發兵綿竹

一個半時辰後。

太陽跳出地平線。

伴著一連串噠噠的馬蹄聲,

劉表一行,帶著孫堅的屍體回到襄陽城。

對於截殺孫堅一事,劉表很是高興。

即使下了馬,仍舊與蒯氏兄弟談笑風生。

守在門口的蔡瑁,與士卒們對劉表行禮。

劉表對此僅是點了點頭,沒有細看蔡瑁與眾位士卒,便與蒯氏兄弟走進官邸。

不消片刻,三人相繼辦公的正堂,只是忽略了此時的氣氛。

“來啊,上茶!”

劉表話音稍落,示意蒯氏兄弟坐下。

對此,兩兄弟對劉表施了一禮。

可正要坐下,直覺上,感覺外面走進來一位端著茶水的下人,也就沒有過多理會。

劉表背對著,自然看不見走進來的人。

可走進來的人,穿著盔甲,腰間懸掛寶劍,十足的英姿颯爽。

很快,走進來的人,闖進蒯氏兄弟眼角的餘光裡,隨之來人的形象愈發清明,直至看清對方的長相。

頓時,兩人懵逼了。

可正要看向劉表,門口突然出現兩位,手執寒槍的武將。

其中一位他們也認識,正是冷麵寒槍俏羅成。

至於另一位,同樣一臉冰冷的楊再興,他們自然不認識。

“即使袁紹不讓我殺,他日我也會殺,畢竟他孫文臺是江東猛虎,活著,就是對荊州最大的威脅。”

話音至此,繞過几案的劉表正要坐下,忽然發現站在面前的人,下意識的挑眉。

“你,你何時歸來的?”

“哼、孤何時歸來,還需要向你劉景升彙報嗎?”

話音稍落,劉辯用食指戳了戳太陽穴,故作恍然大悟,“差點忘了,孤還得叫你一聲皇叔,對吧?

看來,孤不在的這段日子,皇叔將荊州治理的很好啊!!”

話音稍落,扭頭看向蒯氏兄弟,“是不是啊蒯越、蒯良?”

蒯氏兄弟的立場十分堅定,一直都是劉表的人,對劉辯的態度也就一直不好。

可是,當看見一身盔甲的劉辯出現在面前,內心還是很虛的。

此時被劉辯這麼一問,兩人無不嚇的渾身顫抖,面色慘白。

看到兩人的舉動,劉辯再度看向劉表,“皇叔,您和益州牧劉焉的事,要不要向侄子解釋一二啊!?”

“既然都知道,何必再問!”

話音稍落,再次說道:“只是沒想到,你竟然能活著回來,我劉表真是小看你了!”

“是啊,如果不是中途出了意外,董卓早已成為孤的刀下亡魂,就差那麼一點點兒。”

劉辯說時,還不忘伸出手,比量了一下手指尖。

緊接著,故作納悶地問:“侄子在虎牢關大顯神威,袁紹給皇叔的密信中,難道沒有提及?”

不等劉表回答,劉辯頓時哈哈大笑。

“真是可笑啊,無形中淪為袁紹的棋子,自己卻沒有絲毫的察覺。

看來,這荊州還真不能放在皇叔手中。

來啊,將這三人押入地牢,好好養著,孤自有用處。”

“諾。”門外的羅成、楊再興齊齊應聲,大步走進,將三人押了下去。

劉表直到被押出去,仍舊處於懵逼之中,一直在思考,怎麼就淪為袁紹的棋子。

很簡單,袁紹讓劉表截殺孫堅,是為了傳國玉璽。

袁紹勢大,劉表沒有坐穩荊州,自然不敢樹下強敵。

……

劉表對戰孫堅,本就屬於偷襲。

畢竟,劉表手上的兵不多,滿打滿算也不過七千人。

這七千人,在蔡瑁三兩句話之下,便安撫的服服帖帖,決心為劉辯效命。

對此,劉辯也算再次確定蔡瑁的忠心。

關於襄陽的事,也算告一段落。

劉辯命徐達留守,荀攸輔佐魏徵,熟悉荊州事物,並且,儘快解決洛陽百姓住處及生活等問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因此,天下第一大郡的南陽郡,人口突破兩百萬,為日後劉辯打江山,做了良好基礎。

至於伍雲召、周倉,仍舊負責運送糧草,南下宜昌,由南郡供給糧草。

劉辯看出伍雲召急切的想要上陣殺敵,殊不知,保證全軍糧草供給,比什麼都重要。

另外,對於董卓之事,劉辯十分不甘,於是命焦玉製造攻城利器。

原本劉辯想從益州回來,再去接唐婉回家,可又怕秦良玉跟著,於是便將唐婉接回,與秦良玉作伴。

劉辯沒有在襄陽過多逗留。

僅隔一天,便帶領楊再興、王伯當、羅成、燕雲十八騎,以及秦瓊的玄甲軍,追上祖大壽等人。

……

隨著董卓焚燒洛陽,遷都長安,結束十八路諸侯討賊。

回到荊州的劉辯,解決劉表襄陽兵變,此值初平二年,公元191年5月。

劉辯以益州牧劉焉侵佔荊州為由,發兵攻打益州。

益州,為十三刺史部之一,位於今天的川、貴、雲南及陝西漢中盆地。

初平二年,劉焉將原本的治所CD,轉為綿竹(四川德陽)。

下轄蜀郡、犍為郡、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

建寧郡、永昌郡、漢中郡、廣漢郡、梓潼郡;

巴郡、巴西郡、巴東郡、益州郡等郡,共計146縣。

益州,屬西蜀,也就是歷史上劉備所佔據的地方。

劉辯帶領大軍南下宜昌,穿過益州奉節,越過巴郡宣漢(達州),直奔西南方向的綿竹。

宜昌距離宣漢一千零四十餘裡,宣漢距離綿竹八百七十餘裡。

劉辯一行,在(古)巴國邊界遇到熊闊海部,由熊闊海引路,直奔宣漢,與祖大壽、魯智深匯合。

兩地相距一千餘裡,劉辯一行用了八天時間。

如果只是騎兵,能節省一半時間,可還有萬名步兵,行軍速度也就相對慢上許多。

兩軍會師後,劉辯、荀彧、秦瓊、祖大壽等人,開始研究進入綿竹的行軍路線圖。

沒用多久,劉辯決定兵分三路——

由秦瓊帶領玄甲軍,楊再興做先鋒,由益州北部廣安,繞道南下,由資陽進入綿竹的大後方。

祖大壽帶領左路關寧鐵騎,由巴國東北部,米倉山南麓,繞至巴國西北部龍門山脈。

劉辯與荀彧,帶領萬名步兵,攜王伯當、張虎、羅成以及燕雲十八騎,穿過閬中,直抵梓潼。

……

一日後。

三軍整齊軍馬,發兵綿竹。

跪求推薦票啊!!!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